重生打造幸福人生第5部分阅读
顾爸爸的话茬。
“小芸儿,你知道吗你的几个姑姑伯伯叔叔家里都不富裕,现在我们家有钱了,是不是应该分一点给他们”顾爸爸蹲下了身子,于顾芸初四目相对。
“这样啊……”顾芸初点了点头,“因为我有而姑姑他们没有,所以应该分给他们”
“是呀。”顾爸爸见女儿很明事理,很高兴。看吧,自家的女儿到底比老婆好哄。哪曾想顾妈妈一脸同情的看着顾爸爸,家明呀家明,你未免太小瞧了你家女儿小芸儿了。
“可是,上回姑姑跟小婶婶得了好东西不也没见她们分给我们呀。小婶婶不是说,现在已经分了家了,以后各凭各的本事,谁也别想打秋风爸爸,秋风是不是pipipi这样打”顾芸初比划着轻轻拍着自己的圆滚滚的小屁股。
小芸儿啊,那是打屁股。顾妈妈忍着笑,默默的在心里插嘴道。
顾爸爸当然记得顾芸初所说的事,过年那会儿,自家小弟弄到支上好的野山参,正巧需要野山参的他还没开口,弟妹就说得那么难听……
“既然姑姑他们那么小气,为什么我们就得大方”顾芸初瞧出了顾爸爸眼中所流露出的受伤神情。可顾芸初并不打算继续放任顾爸爸这种“圣母”思想,一次次地被当成冤大头,真当别人没脾气不成
“而,而且……他们还暗地里总说妈妈的坏话……我们又不欠他们的……”
“小芸儿……”连那么小的孩子都知道不公平吗顾爸爸回过头看了一眼顾妈妈。顾妈妈的不满顾爸爸并不是不知道,可那毕竟是自己的兄弟自己的姐姐,他们有血缘关系……毕竟血浓于水……
其实自打顾妈妈调到市里的银行上班,顾爸爸所在的锅炉厂效益就越发不是很好。工资不涨也就算了,还不能保证能按时发放。为了支付顾芸初那高昂的绘画学费,顾爸爸每天晚上有空就去市郊砖厂运砖块,赚点血汗钱。机缘巧合下,就认识了砖厂的老板,随后经这位砖厂老板介绍认识在车站后勤部上班的李援朝。
火车站每天都有一定量的黄沙车皮运达,随后又以拖拉机运输的方式分解运往各乡镇。中间有不菲的差价,扣除各种孝敬,每一车皮黄沙大概能净赚四五十块钱。只不过这种肥差需要批条,一般没关系的人根本拿不到货。顾爸爸自打认识了李援朝后,便做起了倒卖黄沙的买卖。顾爸爸也是很久以后才知道,自己之所以能赚这钱,全靠那位了自家女儿的莫浩飞从中牵针引线。大家给莫老爷子面子,想让这位肥的流油的大财主投资家乡,自然得出点血。既然莫家少爷开了口说要关照一下,那就得关照。于是便将这包赚不赔的无本买卖优先给了顾爸爸。
这一年多来,顾爸爸白天要在锅炉厂混时间补眠,晚上跑火车站倒腾黄沙,还真让他积累了一笔可观的财富。只不过顾芸初并不清楚这事,只凭着前一世的记忆,觉得自家老爹厂子效益很不好,快倒闭了,快下岗了,这才努力折腾出所谓的三部曲……
顾爸爸跟顾妈妈的口角之争因为顾芸初的介入,从热战转为冷战,只是可怜了顾芸初,沦为了传话筒。
“小芸儿以后你找老公千万要长眼睛,看清楚了那些家里三姑六婆兄弟姐妹多的,再好也不要”顾妈妈一边帮顾芸初整理身上的小衣服,一边给自家女儿洗脑。
“艾娜你什么意思”在一旁的顾爸爸听了不高兴了。虽然知道顾妈妈这是故意在说给他听,控诉心中的不满。可……哎,算了……
“哼我跟女儿在谈心,又没跟你说话”顾妈妈将头一扭,又继续给顾芸初洗脑。
顾芸初无奈地叹了口气,我滴亲娘哟,你是不是想太多了别说现在86年满打满算她才4岁,这会儿就谈她未来老公是不是早了点再者说,现在国策计划生育抓的那么紧,家家户户十之就一个孩子……
冷战期间,顾妈妈偷偷利用了一下“职务之便”,将她账上那三笔版权费转到了顾芸初的名下,偷偷兑换了八十万的美元,就存入了顾芸初存放集邮册的保险箱里,没有钥匙谁都拿不了。剩下的钱则存了活期,存折就放在家里写字台中间抽屉里。
开始时顾妈妈很不解为何女儿会坚持将大部分钱兑换成美金。可当顾妈妈发现短短几天一美金兑换比率便从原来的三块二涨到了三块七,这一来一回这账上又多了四十万人民币时,顾妈妈淡定了。
顾芸初前世时并没炒过美金黄金白银什么的,之所以如此做主要还是因为儿时有几段记忆印象实在深刻,其中一段便是美金兑换人民币。沈外公刚从重庆回来时,箱子里存了几百美金。之所以沈外公会有那么多美金,据说是之前支持厂子建设特意用工资抵换的。就这么存在箱子里,一来两去也没怎么在意,反正也不等钱用。那天听人说起最近美金要贬值了,就跑去银行全部兑换成人民币。哪曾想几天后美金兑换人民币非但没贬值,反而涨了,从原来的三块七兑换一美金直接飙到了四块七。这事让沈外公很是郁闷了很长一段时间。
顾芸初很清楚的记得,涨价那天是89年12月16日。之所以记得那么清楚,因为那天是礼拜六,下着大雪,下学回家的路上不小心狠狠地摔了一跤,结果把某颗大牙给磕掉了……当时流了不少血,疼得要命,所以想忘记都难。
顾爸爸知道这事后只叹了口气,便没再说什么。之后顾奶奶无意间得知顾爸爸卖书赚了大钱,询问顾爸爸有多少时,顾爸爸也只说不多,几千块而已说多了怕吓到人。顾奶奶自是不信的,多番打听知道有好几万时,这一个个心里都打起了小算盘。
顾爸爸跟顾妈妈的冷战并没持续太久,因为顾芸初的外公外婆实在想念外孙女,就办理了相关的退休手续,以身体疾病为由,提前退休了。顾芸初知道自己外公外婆要来的消息时,老两口已经办理好了相关手续,打包好了行李,坐上了火车……顾芸初板着手指算了一下,好像时间差不多。
前一世顾爸爸跟顾妈妈之所以会离婚,其实有多方面原因的。其中有一个就是因为经济方面的原因。开始几年顾爸爸跟沈外公住在一起,因生活习惯、彼此性情,生活上的小琐事产生了各种小摩擦。
随后几年,顾妈妈离开了银行系统,来到了建筑单位。各种学习深造,事业节节高升;锅炉厂因为效益问题,最终破产倒闭,顾爸爸因此没了工作……伴随着夫妻俩差距日益增大的是无休止的争吵。
心情压抑又无所事事的顾爸爸学会了打麻将,染上了赌博,随后机缘巧合下又勾搭上一个农村大妈……后知后觉的顾妈妈可以忍受顾爸爸打麻将赌博,却怎么也容忍不了顾爸爸外头有女人,而且还是一个处处不如自己的女人于是果断选择离婚即便顾爸爸事后再怎么后悔再怎么忏悔都没用,即便白了发也换不回完整的家,最后也只争取到顾芸初的抚养权……可是,最初顾芸初年纪小并不知道自己父母离婚的最终原因,可当她知道是因为小三最终导致离婚,在心里对顾爸爸产生了强烈的怨怼情绪……即便争取到了抚养权又如何,顾芸初依旧躲着顾爸爸远远的。
沈家老两口从小对顾芸初可以说是疼到了骨子里。自打老两口回到了老家,顾芸初的一切基本就是老两口负责照顾的。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高中……顾妈妈忙她的事业,顾芸初就跟着外公外婆生活。在顾芸初心里,外公外婆有着很重要地位。
现在,外公外婆退休回老家了,顾芸初自然非常高兴,可另一方面,还是多少有些担心,顾爸爸跟外公外婆之间,能不能和平相处。
凉凉の话:昨儿在论坛看到那篇写给女生新人写手的文文,收益匪浅~反正凉凉现在是新手,什么都不懂。每天埋头努力写,总有一天会春暖花开~
第二十一章麻烦,翁婿问题
现在,外公外婆退休回老家了,顾芸初自然非常高兴,可另一方面,还是多少有些担心,顾爸爸跟外公外婆之间,能不能和平相处。
下班后的顾妈妈见自己女儿托着下巴,皱着眉闷闷不乐地坐在沙发上,一旁的素描跟大字好像也没什么进展,便担心地摸了摸顾芸初的额头:“没发烧呀。”
“小芸儿,你怎么了”
“妈妈,阿公阿婆是不是要回来了”
“是呀。”顾妈妈自打知道自己亲生父母要回老家,心里就一直非常高兴,整天笑嘻嘻的。不过见女儿兴致并不高的样子,便好奇地问了一句:“怎么了小芸儿。你不高兴阿公阿婆要来么”
顾芸初摇了摇头,否认道:“不是啊。我非常想阿公阿婆……只是……”
“只是什么”
“妈妈,你看我们家。是不是小了点儿”顾芸初指了指现在居住的屋子,不过一室一厅,没有卫生间,厨房只有半平米,里外里带上阳台也就三十多个平方而已。因为顾芸初的坚持,现在她每天晚上都是单独睡在小木g上。可即便如此,每次顾爸爸跟顾妈妈想要亲近亲近时,都得偷偷摸摸地等顾芸初睡着了才行。没办法,谁让顾芸初在顾爸爸跟顾妈妈眼里已经属于太太太早熟品种,已经好几次被破坏了好事……
本打算过段时间将顾芸初的小木g挪到客厅。现在沈家二老回老家了,少不得要挤在一起。
“小芸儿你的意思是……”
“妈妈,要不我们把隔壁也租下来吧。”顾芸初想起隔壁303跟304好像正好空着。303原先住了对小夫妻,有个可爱的儿子,只比顾芸初大一岁。前段时间因为男主人辞职就搬走了,而304一直没人住,都空了大半年了。
顾芸初记得,好像没过多久隔壁303便搬来了新邻居。是一对老两口,年纪跟自家外公外婆年纪差不多大,带着读高中的小女儿。男主人听说是锅炉厂转让后新建工厂里的车间主任还是党委书记,反正手里有点点职权。新邻居将303跟304打通,变成了两室一厅。304只剩下一个小厅外带半平米的小厨房,租给了厂里单身的小伙子。
反正现在新邻居没搬来,或许分开住矛盾会少些。
顾妈妈摇了摇头,否认了顾芸初的建议:“小芸儿,我们现在房子属于锅炉厂的职工宿舍……”
“啊……”顾妈妈的话提醒了顾芸初。这房子的产权属于锅炉厂,顾爸爸因为是锅炉厂的职工,所以能享受这福利,可也只能租一套而已。而过不了多久锅炉厂破产倒闭,这幢宿舍楼折价转卖给了新工厂,其实顾爸爸就失去继续租住的权利。
而这时,住在301室的吴柯在门外探头探脑地往屋里子张望:“小芸儿……”
顾妈妈回过了头,笑道:“是咪咪呀,你来小芸儿玩的么”
“干娘好。”跟顾芸初差不多大的一个小女孩走了进来。吴柯的父亲跟顾爸爸一样,也是锅炉厂的职工,不仅同住一层楼,双方老婆又差不多时间怀孕。当初还开玩笑要定什么娃娃亲,结果生下来都是女儿,便各自认了对方为干爹干娘。
吴柯只比顾芸初大两个月,因为早产的关系,生下来又瘦又黑,只有一点点大,像只小猫咪似的,便取了个乳名叫“咪咪”。
顾芸初见自家发小来找自己玩,便从椅子上跳了下来,高高兴兴地去拉吴柯的小手。
“小芸儿,阿吖说带我们去操场玩沙子。”吴柯兴奋地扬了扬手里小小的塑料桶,还有小花铲子。
顾妈妈将女儿送到门外,见吴柯的爷爷吴爷爷正等在楼道口,便微笑着打了照顾:“吴老,又要麻烦你了。”
“吴吖吖好~”顾芸初甜甜地叫了一声。
吴柯的爷爷轻轻摸了摸顾芸初的小脑袋,客气道:
“呵呵,艾娜你每次都那么客气。小芸儿那么乖,一点都不麻烦。”
“妈妈,等我回来我们再商量。”顾芸初有些不放心的在顾妈妈的耳边轻声说道。
“好~等你回来我们再商量”这丫头,人小鬼大的。顾妈妈没好气地轻轻捏了捏自家女儿粉嫩嫩的小脸蛋,不放心地又加了一句,“别调皮,要听吴爷爷的话”
“好~”
顾芸初拿着属于她的那份小塑料桶跟小花铲子,跟吴柯两个人手拉手走在前面。去大操场的路,因为隔三差五就去,所以非常熟悉。就在距离锅炉厂宿舍楼背后,步行十来分钟就到了。大操场场地很大,标准的400米环形大跑道,四个篮球场。市里搞什么篮球比赛、体育竞赛常在这里举办。
跑道旁有个专门用来跳远的沙坑,附近的小孩子时常跑到这沙坑里玩堆沙丘。顾芸初好歹也是个成年人,玩沙子那么幼稚的游戏自然提不起什么劲儿。不过看着自家发小瞧着兴致蛮大的,那就一起玩呗。
看着吴柯兴致勃勃地用小花铲将沙子铲进小塑料桶里,再搬运到另一边,顾芸初突然想起前一世,吴柯在她读小学前一年就从锅炉厂的职工宿舍搬了出去,搬到了街对面临近江边的那幢六层楼房里。锅炉厂倒闭关门大吉后,不记得吴爸爸是下海经了商还是走了关系找了份不错的差事,总之原本经济条件不如自家的吴家赚了大钱,买了新房,风风光光地搬离了职工宿舍。而自家虽说条件还行吧,可也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钱买房子。直到上了小学三年级顾妈妈所在的建筑单位建集体房这才有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
这一世,注定是不一样的。
“小芸儿,你在想什么呀”吴柯抬头看了眼身旁的顾芸初,小妹妹好安静啊,妈妈总嫌自己太闹腾了。
“咪咪,我们搭房子吧”顾芸初觉得光将沙子搬来运去的挺无聊的,便建议道。
“搭房子好啊。”吴柯笑着点了点头。
“要不你们俩比比谁的小房子漂亮”站在一旁的吴爷爷来了兴致。
见吴爷爷如此说,顾芸初便和吴柯两人分别选了一个角落,开始动起手来。因为下过雨的关系,场地里的黄沙有点点湿,粘合性还不错。顾芸初想起了前世那些漂亮的沙雕作品,她自然没那么厉害,不过简单的小房子还是知道如何搞定的。
于是顾芸初动作很迅速地垒了一个结结实实的长方体,又在上面加了个圆圆的顶。那小花铲子拍结实后,一点一点抠出小窗户跟小门的形状。
“小芸儿好厉害,这么快就盖好小房子了”吴爷爷点着头夸赞着顾芸初,结果吴柯听见了不太乐意了,很不高兴地崛起了小嘴。
“……”顾芸初心里默默地叹了口气,小孩子就怕被比较,比来比去就必成冤家了。
“咪咪,我们一起盖房子吧。”顾芸初笑着跑上前,拉了拉吴柯的小手。万幸的是三四岁的孩子气性大,忘性更大。吴柯犹豫了一下,便点头同意了。吴爷爷自知方才那句赞扬,害得自家孙女小气了,见顾芸初补救及时,便没再说什么。
一对小姐妹,在大操场玩了大半个小时,便被吴爷爷领回了各自的家。
吃过了晚饭,顾芸初窝在顾爸爸的怀里,拆玩着手中的新收到的礼物孔明锁。顾芸初很喜欢这套制作精美的孔明锁,其实她并不知道这孔明锁漂洋过海是某位有心人千里送鹅毛托了不少人才转送到她手里。就连顾爸爸也只当是那位在火车站上班的李援朝爱人出差顺手带的礼物。
“看小芸儿玩得那么开心,好像很喜欢这份礼物。”顾妈妈也忍不住送盒子里翻出一个孔明锁,试着拆了起来,“这东西,看着挺简单的。其实也挺麻烦的。回头,你可得好好谢谢人家。”
“恩。”顾爸爸点了点头,看自家女儿自顾自地玩得那么开心,便将话题转到了沈家二老回老家的事。
“火车不晚点的话,爸妈后天晚上就能到了。我已经叫好了人跟车子,大晚上的要不你跟小芸儿就别去了”
“听娃娃电话里头的意思,这次爸爸妈妈回来,说是托运了不少行李老家具。好像把那张大木g也给拆了运了回来。你找的车子,不晓得会不会太小”
“放心,这次我特意找了辆大车。明天白天我们先找人将客厅归置一下,先把地方腾出来。看来这沙发跟茶几只能搬里屋去了。”
“哎,家里实在太小了……”
顾芸初突然冒出了一句“爸爸,我们自己盖房子吧”直接把顾爸爸吓了一跳。记得前世顾妈妈曾帮一个建筑小老板打天下,那小老板运气很不错,据说当年靠三万块钱起的家,挣下了上亿家产。不过最后好像去澳门溜达了一圈,结果败光了大半家产。即便如此子孙也够吃大半辈子的……
“自己盖房子原来小芸儿也想要小洋楼”顾爸爸逗着怀里的女儿。其实可以考虑去弄块小地皮盖幢两层小洋楼,不过看顾芸初撅嘴的表情好像又不是那么回事。
“才不是我是说我们可以先买下一些地,然后盖好房子,然后把这些房子卖给那些跟我们一样住在小屋子里的人。”
可惜顾芸初忘了一点,现在根本没有商品房的概念。这会儿还处在效益好的企业自己买地皮盖楼房发给底下职工的时代。不过用不了几年到了90年代,这种现象就慢慢被商品房取代,那时是房地产的高速发展火热期。
顾爸爸愣了一下,莫非女儿真有那未卜先知的能力
凉凉有话要说:为啥米连“广木”都屏蔽了好吧,回头改榻或者炕~
第二十二章忽悠,老爹加油
可惜顾芸初忘了一点,现在根本没有商品房的概念。这会儿还处在效益好的企业自己买地皮盖楼房发给底下职工的时代。不过用不了几年到了90年代,这种现象就慢慢被商品房取代,那时是房地产的高速发展火热期。
顾爸爸愣了一下,莫非女儿真有那未卜先知的能力其实就在今天下午,李援朝送礼物的空档,他稍稍跟自己提了一下。最近市里打算建一批住宅楼,位置就在市一小到汽车站中间那一大块地,问他有没有兴趣参与一二。
顾爸爸靠倒卖黄沙积累了一点点资金,可问题依旧属于要钱钱不多,要人没人,要技术没技术……可以说是什么都不懂的二百五一个。这事顾芸初还在大操场玩沙子时,顾爸爸一回到家便跟顾妈妈大致提了一下,顾妈妈很能明白顾爸爸顾虑所在。
夫妻俩初步商量的结果没能达成统一的意见。可这会儿女儿竟然又提了起来……
“小芸儿,你要知道,这事……首先我们没有建房的资格,呃……建房子得有建筑设计图纸,得准备好各种建房的原材料,还要找工人……这一切都需要钱……最重要的一点,爸爸什么都不懂……”
虽说这一年多来,顾爸爸早已习惯自家女儿的早熟,但他依旧不能确定顾芸初是否真的能理解他的意思。
“不懂就问懂行的人呗。就是不晓得如何拿到这建房资格。”在顾芸初看来什么资金问题、什么工人问题、什么设计图问题都算不上什么大问题。比较麻烦的应该是这建房资格。若她没记错,这会儿几乎所有行业都是集体国家垄断。什么旅馆、饭馆、商场、房地产都是集体的,若不是改革开放,连偷偷卖个鸡蛋都能被当成资本主义敌人。家门口那两家方便附近居民生活的杂货小店还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之前买点油盐酱醋都得过桥跑到老远的供销社。
顾芸初只担心这个房产公司的相关资格证批不下来。即便能批下来,暂且经济实力又不足,还得找个背景强悍的当后台,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
“其实这建房资格,看着有难度,其实也容易。”顾妈妈在一旁插嘴道。
“呃,艾娜你是说我们自己开建筑公司”
“不是建筑公司,是先组建私人建筑队。”顾妈妈摇了摇头否认道。
最近顾妈妈从银行一线岗位提升了一个级别,专门负责信贷这块。因此不仅认识了不少建筑公司的中上层管理人员,还有一些建筑公司下层的那些建筑小老板跟包工头。
这会儿所谓的建筑公司还是属于集体性质的,但底下或多或少有些小的私人建筑队跟包工头投靠在那里。平日这些小的建筑队、包工头或从建筑公司里,或从外面接一些小的建筑项目,每年上交给建筑公司一定的管理费、业务介绍费以及税收;公司有专业人员负责图纸设计以及相关账务管理。建筑公司赚的是税收差价、管理费跟业务介绍费。
顾妈妈自从调到市里银行上班后闲来无事,便报了个会计专业的自学大专班。看看时间,发现差不多该去上课了,便稍稍整理了一下,就出门了。留下顾芸初跟顾爸爸俩人,大眼瞪小眼。
“小芸儿你觉得爸爸能去当包工头”
“恩。”顾芸初继续拆着手中的孔明锁,不假思索地点了点头。
“可是爸爸什么都不懂……”
“不懂就学呗。”
“可是这钱……”
“材料费什么的可以先欠着”记得前世最初那会儿好像都这么干的,建筑队帮某企业盖房子,企业最多先支付30的前期费用,所有材料费能给一半就该偷笑了,房子盖完验收合格了,余款都未必能及时到账。所以那些建筑老板最难过的就是年关,杨白劳跟黄世仁轮番上门,绝对冰火两重天运气不好的连建筑工人那点血汗钱都要欠上一年半载。
“呃……这不好吧。”老顾家的男人本质还是忠厚老实。
“爸爸,你在怕什么”顾芸初扬起了头,疑惑地望着顾爸爸。
顾爸爸愣愣地看着女儿圆润幼稚的小脸蛋,水汪汪的大眼睛里清晰地倒映出自己的身影。是呀,他在怕什么虽然锅炉厂现在效益很不好,已经好几个月没有按时发放工资了。他没了锅炉厂这份工作,每天还能去倒卖黄沙,大不了出卖劳力晚上背砖头去
第二天一大早,顾爸爸将顾芸初送去林老师那边继续学画画。随后便去找了李援朝,说明了来意。李援朝估摸着顾爸爸会同意,但没想到顾爸爸的动作会如此快,而且还拿出了全部的家当十万块
整整十万块啊86年,人均工资不过五六十来块李援朝估摸着这一年多来顾爸爸靠着倒卖黄沙赚了两三万的样子,只是没想到顾爸爸家底如此厚实,不由地高看了几分顾爸爸。万幸的是李援朝并不知道这十万块里头,大头全是顾芸初这个妖孽的太太太早熟品种出的,顾爸爸不过拿出了两万块而已。李援朝更不晓得的是,某妖孽还有八十万美金存在银行小金库里面。要不然非吐好几升血不可。
在李援朝的穿针引线下,顾爸爸很快办理好了相关的手续。借用了女儿顾芸初的名字,取名初云建筑公司,注册资金十万。事后顾爸爸跟顾妈妈商量了一下,公司由顾爸爸担任法人,回头另外聘请个懂行的担任经理,负责具体事宜。顾妈妈闲暇时就帮着查看一下公司账目,正好可以理论结合实际。
因为大部分资金是靠女儿卖剧本所得,所以顾芸初理应是公司最大的股东,占八成股份。鉴于女儿顾芸初这会儿年纪还太小,所以这股份暂且就算在顾妈妈的头上。等顾芸初成年后,再转到顾芸初的头上。
顾妈妈并不想分得那么清,可顾爸爸坚持这么做。
“艾娜,这事你就听我的吧。我们就小芸儿这么一个孩子,可她毕竟是个女孩子……”
“女,女儿……”
“你也是知道我娘他们……”顾爸爸的话并未继续说下去,不过顾妈妈还是明白了。顾妈妈想了想,也就同意了。
剩下的两成股份归顾爸爸。另外从顾芸初所占的股份里又拿出了5悄悄地孝敬了李援朝。
李援朝拿到那份5股权证明时,愣了一下,随后便明白了顾爸爸的意思。对于顾爸爸如此上道,李援朝很是高兴,便向顾爸爸推荐了一个在建筑行的老人何老。在何老的带领下,顾爸爸可谓迅速成长起来。
初云建筑公司投靠在了市里第一建筑公司下面,除了有点点小小的经济实力外,无论业绩、人手、经验都是空白。好在还有个高人何老坐镇,又从一开始就选择本市实力最强悍资质最老的第一建筑公司当靠山,起点比那些小建筑队小包工头高多了。更何况还有个大军师顾妈妈,小军师顾芸初在顾爸爸身后出谋划策。初云建筑公司就这么不温不火慢慢地成长起来了。
顾爸爸听取了顾芸初的意见,从一开始便招揽了一只属于自己的嫡系建筑工人。虽然这只嫡系部队,只不过是一群由普通工人、当地土农民、少量外省农民工组建起来的杂牌军,最初时干活虽卖力但效率很低。可顾爸爸坚持保证每月按时支付工资,绝不拖欠。即便是资金周转最苦难的时时候,也绝不拖欠工人工资。
这让顾爸爸跟这支嫡系建筑队伍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此后房地产遍地开花,熟练建筑工人极其短缺时,顾爸爸的建筑工地里依旧能按时开工,按进度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品牌这东西,可是千金都换不来的。
凉凉有话要说:散个花~~庆贺一下今儿收藏又增加了~~~今儿努力两章6000
第二十三章跳槽,要评职称
沈家二老回到了老家,最初的一年,五口人挤在了不足三十五平米一室一厅里。顾芸初跟顾爸爸顾妈妈睡里屋,沈家二老睡在客厅。自从顾爸爸承接了建筑工程后,每天早出晚归的,便商量了一下,沈家二老睡在里屋,顾爸爸跟顾妈妈搬到客厅。这样也不会打扰老两口休息。当然,顾芸初跟沈家二老挤。
或许是因为顾爸爸干起了建筑包工头,每天早出晚归的,顾芸初一直担心的翁婿摩擦问题,这一世还没发生。而在前一世,顾妈妈在沈家二老回老家后没多久,便跳槽到了建筑单位,当了名注册会计师。之所以跳槽,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银行能者太多,职称评比得按资排辈。年少轻狂的顾妈妈不怎么乐意,凭什么呀:无论是学历还是业务水平可比那些个老家伙强多了,就因为她年纪轻,就该靠后于是一怒之下跳到了新建的建筑单位……
这一回,顾妈妈又因为评职称,再次遭遇了按资排辈问题。顾妈妈再一次冲动了~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过顾芸初并不赞成顾妈妈跳槽,反而劝顾妈妈别那么冲动,理由更是一套套的。
第一,目光要长远,银行可算是铁饭碗,属于吃皇粮。不管姓社还是姓资银行都不会倒闭,只有大鱼吃小鱼,大银行吞并小银行。虽说现在瞧着银行也好,建筑公司也罢都属于集体性质公家的,瞧着没什么大的区别。可顾芸初知道,用不了多久那些个属于集体性质的建筑公司纷纷转变成个体私营性质了。诚然,现在银行的待遇不及建筑单位。可退休之后,同是二十年的工龄,退休工资起点就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当然啦,这跟具体上交退休养老金的额度也有关系。不过这会儿顾芸初也不会傻傻地告诉自家老娘,二十多年后不再像自家外公外婆这般在原厂子领取退休金了。
第二,依旧是目光要长远做人谦让一些又何妨。顾妈妈现在还年轻,就让那些个老家伙们先评上职称又如何现在顾妈妈先提高自身素质,增加竞争实力,回头等那帮子老家伙们都退休下去了,可不就是名正言顺的轮到她了么。其实顾芸初这话说的并没错,在前世跟顾妈妈差不多时间进银行系统的,十之都是行长级的,而且还是二级有些甚至省一级银行,年薪上百万。论资排辈什么的,天朝惯例了,又有什么好不服气的人家可不就是比你多吃那么多年的盐么。
第三,反正顾爸爸已经在建筑行业折腾了,夫妻俩有必要一块凑热闹么顾妈妈在银行,回头说不定还能帮顾爸爸的忙,多争取点儿银行贷款什么的呢。
顾芸初一通有的没的下来,只把顾妈妈绕得头晕目眩。不过说一千道一万,别的顾妈妈一时半儿没回过神来,不过有一点还是听明白了。那就是自家女儿不同意自己跳槽。
沈家外公并不清楚顾芸初如何说服顾妈妈的,但顾妈妈在征求自家老爹意见时,沈家外公只淡淡说了一句,你自己看着办。只一条,考虑清楚了就别后悔
顾妈妈前向后想了好几天,觉得自家人小鬼大太太太早熟的女儿的话有点道理,便安静了下来。因评职称的事在银行里闹腾了好几天的顾妈妈这么突然安静了下来,也不要求跳槽了,也不耍小性子了,这让原本就很头大又不舍放人的领导心里产生了疑虑:咦,小沈这是怎么了转性子了
其实领导也知道这次职称评选,顾妈妈没轮上确实很委屈。顾妈妈各方面评比在市里都是数一数二的,可惜年纪太轻。上头还有好些干了一辈子的快退休的老家伙们,他们辛苦了几十年了,为国家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总得安慰一二不是其实顾妈妈也没等太久,几年后再一次评选职称时,就真的顺理成章地评上了。
所以有时候,真的是退一步海阔天空。
凉凉有话要说:晚上还有一章。~\/~
第二十四章搬家,入学考试
一年后,顾芸初一家五口便搬离了锅炉厂职工宿舍,搬到了市一小附近新建的住宅小区里,顾爸爸承包负责建造的那一幢楼。那幢楼,共三个单元,新家被安排在了东单元六楼,601跟602。
顾爸爸所建的那幢楼,是那一片唯一一个底层带架空层也就是车库,顶楼带红瓦小屋檐的。这自然是顾芸初的馊主意。最开始顾爸爸并不明白女儿为何坚持要这么做,不过本着自家女儿想要,当老爹的就得千方百计的满足的原则,顾爸爸跑第一建筑公司设计科不晓得跑了几趟,千磨万磨总算让人家设计师同意增加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没办法,那会儿的房子设计就是这样,一幢楼六层,楼道进去左右两户人家,屋顶就是个平顶外带一个水箱。建筑水平高一些的,也就是边角的地方稍稍倾斜一些角度,好将雨水排出,不那么容易积水。所以住在顶层的人家,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冬冷夏热那是常见的事。
顾爸爸这一架空层小屋檐,在市里也算首开。每一套房都配备了一间小杂物间,都赶上一间半小厨房的面积了,顶楼因为加了小屋檐,不仅冬暖夏凉,也不存在漏水了,最主要顶楼6户还多了个小阁楼。
这一设计,让顾爸爸所承建的那幢楼在那一片绝对属于鹤立鸡群。
80年代中期开始建的房子,两室一厅的房型基本都差不多,大门进去是客厅,而且大门不是正对着厕所就是正对着厨房,而厕所跟厨房多半并排。大门的左手或右手则是并排着主卧室跟带阳台的次卧室。
新家在建造时,就是单独的一套设计方案。两套房合并成了一套,这原来的大门楼梯口自然都封死成为墙壁。601室的厨房跟卫生间合并成一个大一倍的卫生间,客厅变成了主卧室,一个带卫生间的主卧,是顾爸爸跟顾妈妈的房间。
601室的主卧室变成了顾芸初的小闺房,也连着卫生间,不过得从带阳台的次卧室进出;而602的主卧室并没什么大的变化,是沈家二老的房间。601室的次卧室改成了小书房,有客人时则变成客房;602室的次卧室则变成了会客厅。两间次卧室间仅靠封闭式阳台出入。大门开在了602室次卧室。602室的厨房跟卫生间比原来的面积扩大了一倍,原有的客厅则缩小了一半,变成了饭厅。
分割线
自从拿到三部曲的版权费后,顾芸初又多学了一种兴趣古筝。为此每天下午睡完午睡,她还得去少年宫。女儿选择古筝,而没有选电子琴,顾妈妈甚是不解。不过顾爸爸依旧那般态度,只要女儿喜欢他就无条件支持,估摸着女儿也不是三分钟的热度。
于是顾芸初每天上午就去林老师那儿学画画,下午睡完午睡去市中心的少年宫学古筝,原本接送的任务都是顾爸爸。可自从沈家二老回到老家后,便由老两口接送孩子。每次,沈家二老在门外看着自家外孙女一本正经地或在画画,或在弹拨着琴弦,这超有成就感。
因为顾芸初坚持不肯去什么市一小附属幼儿园,顾爸爸顾妈妈沈家二老也没勉强。既然不愿意去,那就不去呗。结果等到顾芸初上小学,就遇到了一点小小的波折:这孩子怎么从未上过学呀,会不会跟不上进度呀……</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