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7
的安全知识,阮阮低头按最后确认消息。
有一条父亲发来的短信:“几点到?去机场接你。”
阮阮双手打字,飞快回复:“不用了,行李不多。我直接打的去母亲家里,飞机要起飞了,先关机。”
纤细的手指在屏幕上跳动,在给父亲发完消息,退回到页面发母亲飞了一条“起飞了。”的消息。然后不等这两人有任何回复,立刻关机。
今年约定了,阮阮她在母亲家里过年
红色出租车从城市一端飞驰驶入市中心,从城郊高架到市区街道,窗外的景色逐渐熟悉起来,耳畔的乡音让阮阮莫名亲切。等快到达目的地时,出租车减速拐入了一条陌生巷子,直直地停在了某个小区门口。
阮阮左右瞧了半天没认出。
“小姑娘,已经到啦。”司机催促,阮阮只好付钱下车,推着登机箱慢腾腾往前走了几步,才看到母亲发来地址上的小区名字藏在茂盛的绿植下。
这是一个规模不大的小区,坐落着几幢小高楼而已。阮阮来的次数屈指可数,隔的时间有点久了就跟头趟来一样,就连些许模糊的印象都没有。不知是不深刻呢,还是刻意遗忘了。阮阮拿出手机看了一眼门牌号码,然后推着登机箱一个楼号一个找过去。
因春节里一幢楼的来往亲戚客人多到数不清,白天索性就不关门,楼下防盗门就敞开着。阮阮在楼梯间里碰见一群人说说笑笑往下走,明显是客人和送客的主人。擦肩而过的时候,落在最后的妇女刻意抬眼打量着阮阮。
这种小巧玲珑的小区,住户有限又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里邻居几乎都认识。人多嘴就杂。阮阮身份特殊,她的出现几乎是在大声提醒周围的人:看,快看,三楼的那户家庭是重组家庭。阮阮低着头,提着行李箱“蹭蹭蹭”一口气上了三楼。
在机场等待的时候亦或者现在这种时候,绝对不是久别回家该有的心情。
门铃按响,门一秒拉开,速度快的怀疑母亲就躲藏在门后等着她。
“终于回来啦!”面前穿着灰色围裙站在门口满脸堆笑的母亲,远比阮阮记忆中的要瘦小许多。那始终如一的发型也发生了改变,第一眼陌生的甚至没能认出来,只有母亲那双自带柔光的眼睛还似从前,是阮阮所熟悉的。
阮阮站在原地恍惚了一阵,刚想喊人,后面脆生生传来一声“妈~”把阮阮的那句给强压了回去。
一个差不多十来岁年纪的小女孩拽着母亲的围裙角,腼腆而好奇地盯着阮阮瞧。
“小琴快叫姐姐。”母亲拉了一下女孩,叫小琴的女孩就像一颗被碰触的含羞草,立刻害羞地缩到后面躲藏起来。
阮阮没见过几面的妹妹,两个人对彼此都很陌生。小琴的羞涩与阮阮的面无表情让门口的气氛越发尴尬,母亲转移话题:“快进来,进来先。”
阮阮脱了鞋,小心翼翼地拎着登机箱跟进来。庆幸的是,母亲的丈夫还没有下班,房间里除了母女三人就没有其他人了。阮阮一头栽进给她安排的房间,坐在带着洗衣服味的床上,深深吐出一口气。
放假回乡的第一天,比期末考试还要累。
因为拖到年边才回来,在母亲家里待了几天,花一天去看望父亲之后立刻就进入了过年模式。亲戚家的分岁酒轮番上阵,分岁酒不管是在家里吃还是在酒店里吃,无疑每一场对阮阮来讲都是煎熬。
在热闹的场合中她从不多说一句话,从不多走动一步。努力缩小自己的存在感,但始终躲不过他人审视的目光。母亲将她拉到身边,骄傲地告诉亲戚们她的女儿考上了重点大学。人家在点头称赞中同时带上了其他的想法。父母离异可怜孩子考上好的大学是吃了多少苦。
阮阮的存在不能,让父母为她感到骄傲也要打个折。
即使花去大把大把的时间,阮阮依旧不习惯旁人的目光,不习惯母亲不流利的关怀,以及不习惯住在“别人”家中。唯一习惯了,相处起来没有隔阂的便是妹妹小琴。
扎着两条牛角辫的小姑娘,在克服害羞的情绪之后总是甜腻腻地嚷着,“姐姐,姐姐。”。总是莽撞地冲进阮阮的房间又退出去乖乖敲门。总是在众多亲戚聚集的时候,玩到忘乎所以下一刻突然想起自己的姐姐,来牵阮阮的手。
天真可爱的小孩是讨人喜欢的。
而对于同一屋檐下另一个人,母亲的丈夫,情况更是复杂。阮阮采取的策略是尽量避免接触,从未叫过一声“爸爸或是父亲”,一声“叔叔”都叫轻且拘谨。阮阮没有想要去适应生活中多出这么一个角色。也摆出了同样的态度。
井水不犯河水。
即使两人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也隔着千山万水的疏离。彼此都没有要接受对方作为家人的觉悟,其实两个人有这样的默契也挺好的,没有交集也没有矛盾。
欣慰的是,男人对他女儿过分亲近阮阮没有表现出异议。
除夕夜那晚,按传统待在自个儿家里,一家人一起吃年夜饭。红色十大碗冷菜加上主食和热菜,四个人根本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