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大唐御医 完第23部分阅读

    大唐御医 完 作者:肉书屋

    长补短,找出适合大唐的方法,或许,能对大唐产生一些好处。”

    卫螭在家,有时候和谢玖闲聊,说起来大唐之后的感受,除了科技的落后之外,生活习惯的某些差异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区别,那就是观念。不是说古人都是白痴,而是一种长时间形成的思维模式,因为眼界、对世界的认识等局限,看待事物的眼光,就不一样,思考的方式、方向、角度,也不一样。当两个时代的思维发生碰撞的时候,或许会产生出别样的火花也不一定。

    不见得古代就什么东西都是落后的,着名的越王勾践剑,着名的青铜器,至今,也没有哪个学者敢说全部解读清楚了。某些神秘的工艺,不见得就比现代落后。况且,卫螭和谢玖都不是专业的科技人员,俩人实在无法在科技上帮上什么忙,隔行如隔山。

    卫螭侃侃而谈,诚恳、正经、严肃,充满自信,神态柔和,很有说服人的气质。李二陛下静静听着,偶尔发出几个问题,卫螭都认真予以回答。君臣俩,一个讲,一个答,相得益彰。

    “……医生,永远都是不够的。人吃五谷杂粮,总会生这样那样的病,目前,咱大唐的情况,医生,多集中在一些比较发达的地区,而一些穷苦的山村,多是靠村民自个儿找点儿草药治病,长此以往,小病拖成大病,或是因为得不到医治而死亡,其状堪怜。有了成药,一些普通的病,常见的病,民众就可以自己根据状况,自己服药,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医生不够的问题。”

    “制作成药,成本并不高,不算医生的诊金,甚至比看病还便宜,且携带方便,用于军旅也好,一般民众藏于家中也好,对大家都方便。这样一来,小病靠成药治疗了,到医生这里的,就会是一些真正需要治疗的大病,能让医生的精力更集中到需要及时救治的病人身上。”

    李二陛下频频点头,显然,对卫螭的话,很赞同,道:“卫卿的想法,很务实,操作起来也可行,不过需要时间来推广。如果成药能成功制出,于我大唐子民来说,乃大功一件。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为贵,社稷次之。我大唐的强盛,与百姓脱不开关系。”

    卫螭真心佩服,封建帝王中,有几个真正做到以民为本的,就是在现代,那也很少见。李世民李小二这人吧,后期咱暂且不说,前期的统治,确实是务实的,以民为本的,不说别的,只这样的想法,就值得钦佩。

    第三卷 工作在大唐 五十四章 小孩儿也难(上)

    在宫中呆了两个时辰,卫螭与李二陛下谈了好久,达成一致,卫螭的“职称”还挂在司农寺,人“借调”到太医署,配合孙思邈和谢玖研究成药的问题,早朝暂时免除,全力配合。

    谈完出来,卫螭准备出宫,今天,说好了谢玖去帮长乐公主检查,也不知回家了没。

    “卫大人,卫大人!”

    刚出了立政殿,还没出太极宫,就看见两颗小脑袋,探头探脑的往这边看。卫螭不禁笑了,走过去,也学着他们的样子,神神秘秘的,缩着脑袋,缩着脖子,蹲到一旁,低声道:“晋王,小公主,找我有什么事吗?”

    那俩小脑袋,就是小正太李治,手中牵着小兕子,俩小人,一起躲转角处等着卫螭。卫螭刚一过去,小公主就扑过来,很热情的给了他一个抱抱,粉雕玉琢的小脸蛋儿上,是可爱天真的笑容。

    小正太李治,看卫螭的眼神,带着孺慕,清澈见底的眼睛,很让人爱怜,小声的对卫螭道:“我和兕子听说卫大人今天进宫,特地在这里等你的!兕子很想卫大人,我也是。”

    “嗯嗯!想!兕子想和卫大人玩,卫大人都不来找兕子。”

    小公主很用力点头,不会表达用太复杂的话语表达,只是睁着一双大眼睛,很委屈的看着卫螭。卫螭赶紧擦去额头的冷汗,这控诉太强了,还没审判,他就想投降了。

    笑着摸摸俩小的头,卫螭很耐心的解释:“玉米收割了,秋社之后,我要做留种的事情,有工作要做。我是大人,大人就要做事,就像你们小孩儿就要学习一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职责,咱要做个负责任的人,对吧?”

    “那……以后都不能和兕子玩了吗?不能给兕子讲故事了吗?”

    小公主很伤心。卫螭哈哈大笑,抱着她,刮刮她的小鼻子,道:“当然能,只是,要等工作做完之后才行,兕子乖,再等我几天,好吗?”

    “真的?”

    “当然,我从来不骗人的,不信,咱俩拉勾勾?”

    “嗯!”

    很用力的点头,小公主伸出小小的,粉嫩嫩的小手,和卫螭拉勾勾,很认真的样子。卫螭笑眯眯的配合,很是认真的思考着最近的工作日程,估摸着还需要多少时间。

    哄乖了小兕子,卫螭把注意力投向小正太李治,温和的打量着他,笑问:“殿下找我何事?”

    “要谢谢你!”小正太有点不好意思,但很坚定,道:“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谢,只是觉得应该谢谢你,宫里……好像变了很多,具体什么地方,我说不来,不过,还是要谢谢你!”

    卫螭笑着拍拍他脑袋,搭着他瘦小的肩膀,笑道:“我又没做什么,应该谢的是你们自己,所有的改变,都是你们自己付出努力得来的。欲先取之,必先予之。这句话吧,在很多地方都能用上。”

    揉揉小正太的脑袋,柔声道:“皇后娘娘身体不好,陛下政事繁忙,太子殿下有伤,你们的父母要忧心的事情太多,咱们就自己乖一点,能帮的就帮,就算帮不了,给倒杯水,捶捶背也好的,对不对?”

    “嗯!”小正太很用力的点头。卫螭摸着下巴想了想,道:“殿下很有陛下、娘娘多关心你吧?”

    小正太眼光一黯,但旋即很懂事的道:“父皇、母后事情多,忙,不能时时照顾雉奴,雉奴有奶娘、嬷嬷照顾。”

    “好孩子!你们有奶娘、嬷嬷关心,都还想让父母关怀,那陛下、娘娘也会希望有人关怀,对不对?咱将心比心,力量而为,学着对陛下和娘娘表达你们的关心,好不好?殿下被关心了,会开心吧?”

    卫螭循循善诱,李治眼睛一亮,重重点头,表情很欢喜。兕子在一边用脑袋蹭着卫螭,卫螭赶紧像摸李治似的,揉揉她的小脑袋,这才让她消停下来。

    李治很是开心的看着卫螭哄妹妹,学着卫螭的样子,蹲着,双手拄着下巴,清澈的眼睛里,有点忧郁,道:“卫大人,雉奴可以对你说吗?”

    小脸的表情,很是渴望。卫螭心中咯噔一下,想拒绝,但对着清澈期盼的眼睛,拒绝的话实在说不出来,只得认命般的点头答应:“说吧,想说啥就说啥,不过,先声明,我不一定能帮得上。”

    小正太神情一喜,道:“只要听雉奴说就行,有些话,雉奴想说好久了,可都没人愿意听。”

    卫螭拍拍他,示意他继续说。小正太道:“我也不是很明白,只是以前,我很怕大哥,最近,大哥对我们好了很多,很少骂我们了,很开心。自从大哥受伤后,母后经常带着我和兕子到大哥的东宫,去看望大哥,大哥很开心,母后也很开心。父皇……以前经常骂大哥,现在骂的少了,虽然对大哥还是很严格,可是,骂的少了,雉奴觉得也很好。”

    一个善良、淳朴、早熟的小正太,很聪明,很感性。卫螭有点感慨,算算,这小正太生于贞观二年,如今不过七岁,就有了差不多十来岁小孩才有的心理特征了,还真是早熟。

    笑看着小正太,卫螭搭着他肩膀,与他平视,道:“愿意听听我的想法吗?”

    小正太很认真的点头。卫螭道:“我觉着吧,有些东西,我可以教给你,告诉你,但这些问题,我认为,需要靠你自己去观察、思考,才能获得你自己的感受、收获。对于亲情,每个人环境不同,理解都会不一样,我告诉你的,只能是我的感受,不是你的,不切身体会,你很难理解我的想法。不如,你自己细心观察你周围的情况,一遍看不懂,想不明白,咱可以来第二遍,看多了,想多了,总有水到渠成的一天,情这一字吧,不管是亲情还是什么,切身体会最重要,收获也最大。当然,如果你想找个人说说,可以找我,高兴也好,难过也好,咱互相交流。”

    卫螭冲着小正太眨眼,小正太认真的想想,道:“好,我听卫大人的。”

    卫螭搂着俩小,蹲在一旁,很耐心的听小正太诉说心事。小孩子都这样,只肯对自己信任的人说心事,即使是自己的父母,也不见得能听到他们的真心话,特别是这种缺乏沟通的家庭。卫螭总结,做小孩儿不容易,做一个皇家的小孩儿,更是不容易。

    第三卷 工作在大唐 第五十五章 小孩儿很难(下)

    很尽责的充当了一把儿童心理学家,听着小正太那些,或大或小的烦恼、忧郁、委屈,卫螭自始至终都很认真,很专注,很严肃的把小正太李治当成一个大人来对待,当然,或许他的某些烦恼,以成年人的角度来说,根本就是微不足道,但是,孩子是认真的,那是他世界里的大事,倾听的大人,也请以认真的态度对待。

    卫螭尽量以小正太的思考方式给出自己的意见或者建议,暂时无法理解的,也详细询问,思索之后给出自个儿的答案,总的来说,这场交流,一大一小,俩人都很开心。小兕子很乖,知道哥哥和卫螭说的是很认真的事情,乖乖的靠卫螭怀里,没捣乱,最多就是卫螭揉揉李治的脑袋,也要揉揉她的,拍拍李治肩膀,也要拍拍她的。人家虽小,也不能忽视她的人权,要平等对待。

    卫螭这厮,在现代,之所以被那么多同事推荐应该去做儿科医生,人缘之所以那么好,说白了,这厮是个很善于与人交流的人,嘴是贫点儿,但这厮很有眼色,该认真的时候,绝对踏实、理性得让人敬佩。而且,这厮是个很善于倾听的人,不论大小,只要是人家态度认真,他也愿意给予同样的态度。子曾经曰过,态度决定一切啊。

    与怀有诚意的人交流,是很舒服,很快乐的事情。别人展现自己的世界给你看,你也展现你自己的世界给别人看,不同的东西产生碰撞,总会有一些收获。

    做完心理辅导老师的工作,卫螭目送俩小的身影走远,起身准备回家,刚走了两步,就被迎面来的女官拦住,卫螭认得,是长孙皇后宫里的,不会是专门等着他的吧?

    “卫大人,娘娘宣你过去。”

    “哦,请带路。”

    卫螭跟人家身后,看看路,似乎是御花园。话说,这时节的花园有啥好逛的,不过,主人不是他,由不得他做主。

    卫螭过去,老远就看到长孙皇后一个人坐在凉亭里,表情若有所思,见卫螭来,露出个端庄淡然的笑容,道:“子悦来了,坐吧,今天,本宫又要麻烦你了。”

    卫螭赶紧道:“娘娘过谦了,能为娘娘去忧解烦,臣很荣幸,只怕才疏学浅,帮不上娘娘。”

    长孙皇后笑着摇摇头,道:“刚才,雉奴和兕子,去找子悦了吧?”

    卫螭笑着道:“是的,晋王和小公主,好几天没见到臣了,今天听说臣进宫,过来聊了几句,听了两个故事。”

    长孙皇后微微一笑,道:“本宫与承乾谈过之后,觉得,我这母亲,并没有做好,子悦是否也如此想?”

    汗,这话可严重了。卫螭赶紧道:“娘娘,臣以为,处在娘娘的位置上,这已经很好了。臣一直认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娘娘掌管后宫,辅助陛下,让陛下全无后顾之忧,其中的辛劳,臣虽然不明白,但想必也不简单。太子也好,几位王爷、公主也好,都很好。”

    长孙皇后苦笑,道:“如果真好,承乾的脚,又为何会……”

    言语间,神情间,还是有点伤感。卫螭笑笑,突然站起来,望着东宫的方向,道:“娘娘,请看,东宫在那边,太极宫在这边,从东宫到太极宫是有距离的,而这个距离,不是一日两日形成的。好在,如今,太子殿下迈出了脚步,娘娘也迈出了脚步,有心,问题也就不再是问题。”

    “有句话说,距离产生美。我觉着,也不全然正确,凡事都有两面性,合适的距离,是对彼此的尊重,但距离太远了,就是疏离。缺乏必要的沟通,就会产生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越积越多,很多东西,就是这样形成的。还是说说臣家里的情况吧,我和父亲,我大哥和父亲,我们父子仨,只有我一个人多话,父亲和大哥,都不是擅长言辞的人,往往,父亲从父亲的角度出发,大哥从大哥的角度出发,有意无意间,通过对方的行为、言辞去揣测,慢慢的,误会滋生了,有了误会就容易产生矛盾。人心这个东西吧,很复杂,有时候自个儿都不一定能想明白,偶尔的沟通是必要的。就像一条河,经常疏通一下,水流都能更顺畅一些,发生洪水的危险也少些,仍由河沙淤积,情况只会越来越危险。”

    “子悦言之有理。”

    长孙皇后颔首,继续问道:“请继续说,说说你疏浚河沙的心得吧。”

    卫螭嘿嘿傻笑,抓抓脑袋,皱眉想了半天,道:“娘娘,您是母亲,又是女性,臣是个男的,身份、地位不一样,适合臣的,不一定适合您。臣的方法,说白了,也就几个字而已。”

    “请说。”

    卫螭又想了想,道:“概括起来,其实也就是用心、耐心、平等、互相尊重。我以前看过一些教育方面的书籍,普遍赞同鼓励教育。”

    “何谓鼓励教育?”

    卫螭把现代的一干教育理论翻出来,侃侃而谈,听得长孙皇后直点头。李二陛下夫妻,人家都是聪明人,不用卫螭去指导人家如何去教孩子,卫螭也不认为自己有指手画脚的资格,只是,大体的说一下,把一些现代的东西翻出来讲讲,至于什么合适,什么不合适,人家自然会判断。

    “……娘娘,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长孙皇后一愣,卫螭默默叹口气,想起了那晚,寂静的月光下,承乾太子的述说和眼泪,想起了小正太李治的忧郁,狠狠心,道:“娘娘,臣不是这方面的专家,说的不一定正确,臣说说自个儿小时候的事儿吧。”

    “臣的母亲,很普通的农妇,平凡、柔弱、温柔,除了会写自己的名字,会认数字,粗通一点算学之外,没啥学问。可是她有一双很巧的手,小时候家里虽然穷,可我们兄妹,从来没觉得日子苦过,因为母亲从来没让我们觉得日子苦,反而让我们觉得很幸福,如今都能笑着忆起。我觉得,不一定非要怎样怎样,只是,能让孩子长大之后,笑着回忆往昔,就足够了。”

    经历过的东西,不一定全都是美好的,可是,只要回忆起来时能笑出来,那就是幸福,虽然当时不一定明白,但等将来明白时,总会有点收获,我们也曾如此幸福过,也曾被那么用心的爱过。

    =

    那啥,今天接到编辑通知,下周首页强推!俺要攒稿了!嘿嘿,所以,本来今天要发的还有三章,俺先藏私了,哇咔咔咔咔,留着强推爆发!

    第三卷 工作在大唐 第五十五章 人力有时穷

    回到家,卫螭就跑去道观,找孙思邈商量去了。卫螭和谢玖所学的中医还不过关,以俩人现在的程度,就是那种在中药房里抓药的小伙计差不多,谢玖更好点,不过,卫螭暗自踹则,他俩的水平差距,也就是大伙计和小伙计的区别,五十步笑百步,半斤八两。

    待傍晚卫螭回来的时候,谢玖也回来了,满脸的疲惫,一进到后院,就靠过来,抱着卫螭不放,头埋他肩膀上,不肯离开。

    卫螭站住,没有继续走,俩人就这么抱着,站在院子里,幸好,后院没啥人,谢玖回来卫螭看神色不对,就没让招弟小萝莉跟进来。英明的决策啊,不然,可能他俩没啥感觉,人家小萝莉可能羞愤欲死。

    “怎么了?”

    卫螭和声问道,揽着她,轻轻拍着她的背。谢玖不说话,就这么靠着卫螭,柔弱的姿态,就像刚到大唐的第一晚,那个低着头,红着脸,落寞的说什么也不会,失去自信的女人。

    卫螭无比爱怜,轻拍着,耐心的等着她。良久,谢玖才抬起头,双手抓着卫螭胸口衣领,闷闷的道:“卫螭,我难过。”

    卫螭笑着拍拍她的脸蛋儿,抱住:“说吧,知心哥哥就位了。”

    谢玖的表情,似乎想露出个笑容,但失败了,红着眼圈,扁着嘴,眼泪,眼看着就要掉下来,吓得卫螭赶紧亲亲她的脸,哄着:“没事没事,给我说说,我给你想办法,天塌下来,也有咱这高个子给你顶着呢,再说,还没塌呢,对吧?”

    谢玖擦擦眼泪,有些委顿:“我不要做医生了!”

    卫螭愣了下,旋即一笑,道:“行!你说不做,咱就不做,你喜欢做什么,咱就做什么,咱不委屈自己。”

    谢玖眼中还有着眼泪,凝视着卫螭,泪光朦胧了视线,看不清他的脸庞,不过,想必是招牌的阳光微笑,是这个人,这个笑容,支撑着她一路走来的,给了她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希望。

    心情终于安定了一些,重又靠回卫螭的肩头,谢玖道:“我今天去给长乐公主检查,让我很挫败。”

    卫螭拍着她,淡淡笑道:“先天性心脏病?”

    小声应道:“嗯,有八成可能。”

    卫螭了然,道:“如果在现代,或许还能通过手术等医疗手段治好,现在根本不可能。而我们知道有这种技术,却无力施展,为了这个难过?”

    “嗯!”

    还是很小声,有点沮丧的样子。

    卫螭笑了,道:“这个问题,其实我以前就想过,没办法避开的事实。药医不死病,佛渡有缘人。这句话你听过吧?”

    美女姐姐点点头。卫螭接着道:“我第一次去实习,我的实习导师就告诉我,做医生,不仅要求技术,还要心理素质。以现代的医疗技术,并不是所有病都能治愈,但只要尽力就好。现在的情况也是一样,咱们做到尽力而为,问心无愧就好了。”

    谢玖道:“理智上我也明白,只是还是会忍不住难过。”

    卫螭笑着拍拍她,这就是女人和男人最大的区别了。男人大多数时候都能以理性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而女人则有意无意的会以感性去看待,其实这样挺好。

    卫螭问:“快到中秋节了吧?”

    “对呀!咱家只有咱俩,要开开心心的过!”

    美女姐姐带着泪痕,很用心的掰着手指头,认真算日子。样子挺可爱,卫螭温柔的注视着,诡秘的一笑,道:“你可以从现在开始期待,我有个惊喜给你!希望你到时候能喜欢!”

    “惊喜?!什么惊喜?”

    “拜托,现在就告诉你,还叫惊喜吗?”

    “你故意的!故意勾我的好奇心!”

    “没错!咱就是故意的,不爽你咬我啊……哎呀,你还真咬啊?”

    某男貌似得意过头,一不小心忘记了某美女姐姐自从来大唐后就喜欢上咬人这一活动。话说,貌似没来大唐之前,他和人家不熟,无从得知这是否美女姐姐的恶习。

    经过一番“龙争虎斗”,某男终于“虎口脱险”,自救成功,在美女姐姐的尖叫声中,把人家扛肩膀上,笑得像抢了个美女回家做压寨夫人的土匪头子,志得意满。

    这阵小情绪,暂时平息,当然,要完全平息,还需要靠谢玖自己调整,这是一个心里转变的过程,虽然痛苦,但为了继续生活,还只能学会接受,人力有时穷,莫过于此。

    早朝不用上了,能一觉睡到天大亮再起床的日子是幸福的。想起后世网络上流行的一句话——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貌似,如果把他家的铜钱全都数一遍,他就能体会到抽筋的幸福了。

    农妇、山泉、有点田。这种简单的生活,也实现了。只是,谢玖算农妇吗?想象一下,谢玖穿着花布裙,挽着长发,在田间地头的样子……拉倒吧!无法想象!这姐姐就属于那种逛菜市场都能逛得象公主出巡,闲适优雅的人。

    或许是好久没睡懒觉的缘故,早晨迷迷糊糊半睡半醒间,这厮的脑袋里,想的全是些无关紧要,乱七八糟的事情。

    起床、刷牙、吃早餐。话说,牙刷已经做出来了,卫螭的创意,周木匠的手艺,全手工雕刻制作,在现代,那是艺术品,纯手工制作的,只有富豪才能享受到,穿越一趟,卫螭觉着,待遇提升不少啊。

    因为主人的关系,卫府上下,全都是一日三餐,早餐比较简单,自制的豆浆,烧饼,油条,或是粥,自家蛋糕店烤制的面包,或美太座大人心血来潮,要去表现手艺,体现亲民作风去弄的谢玖制唐朝版三明治。

    用了早餐,美女姐姐回医馆,人家说了,昨天的只是情绪话,不作数,做人要有责任心,该承担的工作,还是要承担,不过,福利也要好,以后,医馆也要实行周末休息制度,劳逸结合,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卫螭听后,觉得,这姐姐和他呆的,吹牛都不上税,越来越贫了。或许,两口子可以搭档,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来段相声,娱乐自己的同时,还能娱乐别人。

    第三卷 工作在大唐 第五十六章

    吃完早餐,拎着个挎篮,卫螭这厮慢慢悠悠的去道观。他的孙大大义兄,为了方便研究,把城里的医书啥的,全都搬来了,目前,还处于理论阶段。

    卫螭与孙大大义兄商量的计划,先确定一个制造的范围,然后核实理论依据,理论成功之后,再动手实践不迟。药这种东西,关系的是人命,细致点比较好。

    “大哥,小弟来了。”

    才进道观,卫螭就扯开嗓子喊,走进去一看,人家孙大大都已经开始工作了,哪像他姗姗来迟。这厮有点不好意思,赶紧倒杯茶递过去:“大哥辛苦了,来喝杯茶。”

    孙大大微笑着接过某男的献殷勤,笑吟吟的,略带调侃的目光,看得某男一阵心虚,只知道傻笑。

    与卫螭这厮接触久了,孙思邈孙大大对这厮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谢玖曾为此私底下嘲笑卫螭,说孙大大现在知道卫螭是个什么样的人了,说不定在心底后悔不该认这么个弟弟,说不定这是人家一生中最大的失误。

    面对这样的“污蔑”,这厮很严肃认真的坚决予以反驳,和这样年轻有为,热情开朗的新时代五好青年结拜,那叫失误吗?叫幸运好不好!

    所谓的理论阶段,就是查医书,这个问题,这厮爱莫能助,除了卷起衣袖,帮忙搬运,做做端茶倒水的工作之外,还真帮不上什么忙。搞得卫螭挺惭愧,自己提出建议的人不累,反倒是累了孙思邈孙大大,有点过意不去。

    孙大大倒是很想得开,笑道:“二弟无须挂怀,你我二人,各有所长,如今是愚兄擅长的阶段,待轮到你的时候,你让愚兄如何处之?”

    孙大大的宽慰,打消了卫螭心头的惭愧,工作热情高涨,很是积极的投入到搬运工的工作中去。人家本山大叔有句名言,劳动者是最美滴人!卫螭觉着,咱劳动光荣,没啥可惭愧滴。

    干到中午,累得一身臭汗,随便洗洗,拉着义兄一块儿吃午餐,吃的东西都是卫螭从家里带来的。目前,在整个长安城权贵中流传着一句话,言道,卫府的饭食,是天下最美味的饭食,厨子,那是手艺最好滴厨子,连皇宫大内的御厨,也曾拜师学习。

    卫螭这厮狡猾狡猾滴,听到这个流言后,让他家厨娘出去放话,说好再来酒楼的厨师是亲传弟子。虽说好再来在京城中已有了一定口碑,生意不错,但做生意的,没人反对名声更好、更大就是了。

    卫螭带来的饭食,很是受孙大大欢迎,俩人对坐着用膳,孙思邈笑道:“二弟带来的饭食,愚兄从来没想过要拒绝。”

    卫螭认为这是对他的褒奖,得意笑道:“人生一世,吃喝二字。大哥是出家人,小弟我是一俗人,咱俩追求不同,不过,不会妨碍到咱俩的伟大兄弟情谊,嘿嘿。”

    孙思邈笑笑,不予评价,反正都习惯了。他是最早与卫螭夫妻接触的人,也最早察觉到俩人与普通唐人的不同。不是一个环境成长的人,就算再注意掩饰,他们身上的不同,那是很明显的。就像红花丛中的绿叶,显眼啊。

    卫螭这厮当初就是有这样的考虑,既然无法掩饰,那还不如坦诚以对。人的好奇心吧,越掩藏的东西越想知道,大大方方显示出来的,新鲜感过了,也就没人关心了。

    根据大唐蝗虫军和大唐最高元首李二陛下的要求,义兄弟俩第一个研究目标是外伤用药。卫螭也趁机把谢玖说过的血竭说了出来。说出来后才知道,这种药材在大唐已经开始使用了,只是原产地不是大唐,而是来自其他国家的商人贩卖,比较名贵,无法大量使用。

    因此,卫螭只好打消念头,老实的投入到搬运工作中去。古今医书里,对外伤的治疗,有很多独到的药方,前期,俩人要做的就是找出这些药方,归纳集中,根据制作成本、疗效等予以区分,找出合适的开工制造,并加以推广。

    干了两天搬运工,卫螭把卫文整了来接替,自个儿跑出去找地方,准备盖厂房。地点很方便,就在自家庄子上,方便就近管理。

    厂址是划定了,但自个儿设计啥的,卫螭可没那胆量。设计建筑图纸,那是很高深的学问,咱不是专业人士,还是不要干这种事情了。还是找非常关心制药厂进展的李二陛下借人,借了匠作监的官员和工匠来处理,卫螭这厮还是继续干他的本行——监工。话说,自从来到大唐,他咋和组织越来越远了涅?堕落啊,腐化啊,扛不住封建地主的诱惑啊,愧对组织的多年教育。

    第三卷 工作在大唐 第五十七章 却道天凉好个秋 (上)

    在谢玖童鞋的深切期盼中,在卫某人怀着某种不可告人的心思中,中秋节的日子,终于到来。

    中秋节,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佳节之一。不过,这会儿在唐朝,不叫中秋节,人家叫端正月。

    中秋到了,轰轰烈烈的祭祀活动又要开始了。中秋祭月,那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

    当然,这种祭祀活动,只有皇帝陛下需要去做,民间没那么隆重,更多的是娱乐活动,而中国人的娱乐活动,和吃的能分开的,貌似还真不多。

    大清早,宫里的小黄公公就来通知,说是按照往年惯例,中秋佳节,李二陛下要与臣民同乐,朝臣可携带家眷进宫,与陛下、娘娘们一同赏月。

    这个惯例,卫螭还真不知道,谁让他是外来人口。原有的计划,被打乱了一点,赶紧去招呼厨房,把时间挪一下,等他们从皇宫回来再说。

    换好衣装,两口子盛装打扮。话说,谢玖穿上宫装的样子,很漂亮,美女就是美女,穿什么都好看,某男忍不住在一旁感慨。

    换衣服打扮,卫螭赖在卧室里,看招弟帮谢玖梳妆打扮,完了之后,谢玖让招弟出去,翻翻找找,翻出当初他们穿越时,谢玖带的那个手提袋,翻出一瓶香水来。

    卫螭惊呼:“原来你的香水还真没用完?”

    谢玖有点不好意思,略微有点不自在的道:“我叔叔在省城,我过去,他送了我两瓶,这是我最喜欢的香水,对不起,当初我没拿出来,反而让你去当五粮液。”

    汗,又不是说这个。卫螭赶紧解释,道:“没什么!你这瓶香水,恐怕能买我好几瓶五粮液,不管从资本角度,还是从喜爱程度,都应该去当五粮液,而不是你的香水。不过,这是什么香水,真好闻。”

    “你喜欢吗?”

    这姐姐听到卫螭说喜欢,神情很开心,笑得像朵花儿似的。喷了一点在手腕处,伸过去给卫螭闻闻。

    “嗯,很淡,不浓,清香,给人感觉很幽雅,这什么香水?很贵吧?法国的?”

    美女姐姐看卫螭的眼神很那个,笑着摇头,道:“不是,是美国产的。不是很贵,但我很喜欢,名字是冷水。”

    对香水,这厮是外行,很干脆的闭嘴,不再发言,省的又让人家姐姐笑话他。趁着等待美女梳妆,又狠狠闻了闻。冷水,很像谢玖,不热情,看似冷淡,其实很温柔,属于那种越了解她,越能觉得她的好来,很适合她的香水。

    等待夫人梳妆打扮好,同车出发,卫螭都还忍不住又凑过去闻闻,逗得谢玖一阵好笑:“又不是狗狗,凑到人身上闻什么呢?”

    这厮做思考状,搓着下巴道:“子曰,闻香识女人。果然没错!”

    谢玖失笑:“你怎么什么都喜欢往子身上扯?小心人家告你污蔑。”

    卫螭意气风发,道:“告就告,我又没说是哪个子说的,我说的不行吗?反正咱穿越了,好多话都会从我的口里说出来,嘿嘿,说不定,哪天就能混个什么什么子呢。”

    俩人说说笑笑的进宫去,小俩口算来的迟的,已经到了很多人。这不,卫螭刚一到,就被秦猛拉了去,说是老国公他们叫过去喝酒赏月。卫螭这厮只好在谢玖同情的目光中,被绑架而去。

    卫螭去后,秦猛的夫人就过来把谢玖带了去。这人吧,不管男女,有意无意间,都喜欢划分小圈子,一小伙儿一小伙儿的,谢玖觉得挺有趣。

    她过去的经历,学生的时候,几乎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没有太多的朋友交际。出国后,与那些老外同学又没有太多朋友交际,回国后,身处高位,更没有什么朋友。

    如今来到大唐,才算真正轻松下来,身后有卫螭撑着,虽然他成天嬉皮笑脸,有时候贫嘴得能气死人,但很安全、可靠,让谢玖可以轻松的面对大唐的一切人事物,这样的轻松与倚靠,是谢玖从未体验过的,有种晕滔滔的幸福感,让她愿意笑口常开,当然,笑口常开的福利,目前还只有卫螭一个人享受到。这还是因为那张被谢玖珍藏了的倡议书。

    谢玖面上带着淡淡的笑容,礼仪举止得体,与秦猛的夫人一起穿梭在贵妇群中,不与人亲近,但又不让人家感到失礼,十足受过良好教育的举止和言谈,很有点威严,还真没人敢失礼的对待她。

    相比起谢玖的威风八面,卫螭就有点悲惨。被拉过去,在场的都是他的叔叔伯伯,想去和年轻人一起,又被程知节一把勾住脖子,强行按下,乖乖端起酒杯,自个儿灌自个儿。明明知道下场凄惨无比,后果惨痛,偏偏还要笑逐颜开的去做自杀的事情,人世间最悲惨的事情,莫过于此。

    古人赏月,吟诗作词,那是必备节目。唐时候诗风盛行,上至君王,下至百姓,人人都喜欢写两句。偏偏,这是卫螭的弱项,这厮更是只能闷着脑袋,专心喝酒,指望酒席上的人,不要想起他,不要让他作诗,否则,还真只能当回文坛大盗,继续给卫家增添亲戚。

    听着众人的诗歌,那是一首接一首,卫螭缩得更深了,可惜,似乎李二陛下不想放过他,笑道:“子悦,诸公都已赋诗一首,如今,轮到汝了,不许再拿旁人的诗词充数。”

    卫螭巨汗,赶紧道:“可是陛下,臣不会作诗啊!叫个没学问的人作诗,是一种极端要不得的行为,要坚决予以抵制!”

    李二陛下不管,笑着抱过身旁的兕子小公主,笑问:“兕子,想不想听卫大人作诗?”

    “嗯!想!”

    冲着小兕子期盼的纯真目光,卫螭心中就像有八辆马车不停奔跑。发指呀,李二陛下,咋能利用纯真可爱滴小孩子涅!发指,太令人发指了!

    这是逼着咱上梁山,给梁山增加第一百零九条好汉,这第一百零九条好汉的名字就是曰文坛大盗。卫螭擦擦嘴角的鲜血,咬咬牙,在心中默念,为了新中国,前进!

    第三卷 工作在大唐 第五十八章 却道天凉好个秋(下)

    “你抄了没?”很期待的语气。

    “抄了一首曲子。你呢?”很平静,顺便反问一下。摇头叹息,做遗憾状:“本来已经准备上梁山当第一百零九条好汉了,但还是下不了手,咱家八辈贫农啊,不能脱离组织。”

    美人儿听了,送出白眼一双。卫螭这才笑着,正经道:“也不是了,只是觉得不喜欢吧。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这些辉煌的名字,我们这些后人,知道他们,是从他们的诗词开始的,总觉得,只有他们本人,才能配得上那些诗,咱不是那个人,就不装那种样儿了。”

    这确实是卫螭的心声。飘逸浪漫的诗仙,如果没有了那些诗,诗仙还是那个浪漫迷人的诗仙吗?或者说,没有了诗仙太白的人格魅力,那些诗,卫螭觉得,似乎都失去了一份光彩。

    “究竟是太白成全了他的诗,或是那些诗成全了太白的千年美名?我觉得,应该是相得益彰的吧,精彩这东西吧,不是咱的,咱去冒充也冒充不来。再说,各有所长,我不会写诗,但我还会别的,自信、自知,似乎……咱也不比别人差,对吧?美人儿。”

    本来还很正经的说着,到最后一句,又有点痞气,笑得坏坏的。谢玖默默看了他半晌儿,看得卫螭有点不自在,赶紧解释:“那啥,这是我个人的想法,不用和我一样,我皮厚,不怕别人笑话没学问,那啥,只是首曲子而已,没事没事。”

    谢玖板着的脸,突然漾开来,摸摸卫螭的脸,道:“没发现你还有点书生的迂腐气。”

    卫螭差点一口气上不来:“这……这是迂腐吗?是尊重!原则!坚定!咋能说迂腐呢?你这是批评还是表扬啊?”

    谢玖笑笑:“当然是表扬!”

    卫螭无言,谁听过迂腐是褒义词的?咽下即将喷出的献血,赶紧转移话题:“你抄了什么曲子?不会啥圆舞曲、交响曲的吧?”

    “你就知道这些吗?”

    “我又不是专业人士,知道的还真不多。”

    “彩云追月。”

    美女姐姐气定神闲的宣布答案。卫螭松了口气,还好,还是中国的曲子,没整出西方古典乐来,他还担心这姐姐钢琴、小提琴练多了,只知道古典乐呢。

    “你演奏了?”

    美女姐姐瞅了那厮一眼,道:“我又不会古琴,也不会筝,也看不懂角徵宫商,只是哼出曲谱,是宫里的乐师演奏的。”

    俩人说着说着,说起当时的情景,俱都有点好笑。小俩口,都不会作诗,奈何,吟诗作词,这是这个时代的大环境。这点上,卫螭倒是很理解穿越人士,没办法,人家古人就好这口儿,不是他们想做文坛大盗,有时候还真是迫不得已,被逼上梁山的。

    谢玖被逼着盗了一首《彩云追月》,卫螭这厮,厚着脸皮,“咣咣咣”二话不说,端起酒杯,很自觉的自罚三杯,在一干人或期盼、或戏虐的目光注视下,很理直气壮,很干脆的道:“回陛下,臣真不会作诗,如果各位想听打油诗,那臣豁出去也没事,反正臣没学问,差不多全国人民都快知道了。这作诗吧,妙手偶得,这会儿臣是一个字都作不出来,臣再自罚三杯。”

    说罢,端起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