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里短种田忙第28部分阅读
家长里短种田忙 作者:肉书屋
,咱们等云舒长大些、脾性定了再说”
大姑奶奶闻言皱起眉,停顿半晌道:“如书,莫非…你不愿意?”
“不是的,大姑姑,我是说让云舒长大些,如果她跟俊文真的有缘,定不定亲并无关系。夫妻是要过一辈子的人,这样对他们俩也许更好些,您看…?”
大姑奶奶板起脸来不说话,一旁的三姑奶奶道:“哎呀,大姐,人家不愿意就算了,看看我们家娇娇,比她大,样样儿都比那丫头好,要不咱们来定个娃娃亲好了怎么样,大姐?”三姑奶奶将沈娇娇推出来。
沈娇娇扭扭捏捏红着脸走到马俊文身边,娇滴滴的喊“文哥哥”那声音听得云舒一阵发麻,忍不住抖了一下,李氏见状抱着云舒退到郑氏身边,郑氏瞪云舒母女一样,抿起嘴没说话。
而被沈娇娇拉着的马俊文脸色一阵红一阵白,他艰难的扯扯嘴角,敷衍沈娇娇两句,退回到大姑奶奶身边。而站在二姑奶奶身边的王淑羽着急的望着大姑奶奶和马俊文,紧张的抓紧二姑奶奶的衣袖。
二姑奶奶回头一看,见她满脸通红的望着右边,特别是望向马俊文时眼中明显带着痴迷二姑奶奶来回看了两眼,叹口气。唉若是以前,或许还可以跟大姐提提,可现在自家这种状况,她实在开不了口,只能低头当没看见
“大姐,怎么样啊?”没能得到回应的三姑奶奶追问道。
大姑奶奶脸色变了几变,最后道:“如书说得对,他们都还小,还是等以后大些再说吧”
“别啊,大姐,咱们娇娇就算不是大家闺秀,也是小家碧玉啊,比那些山野丫头强了几百倍,还有谁比咱们娇娇更适合俊文的?……”三姑奶奶口若悬河将沈娇娇一阵夸,不停的要大姑奶奶表态,可大姑奶奶就是不松口。
末了,还是外婆打圆场才结了这话题,云舒也在三姑奶奶的搅局下躲过被订娃娃亲的危机,外婆与三位姑奶奶开始聊起这些年各自的境遇,对定亲之事没再提起。
第二天,李氏姐妹依然忙着清理善后工作,云舒怕遇到大姑奶奶,不敢再去们屋檐下几位姑奶奶眼前晃,吃完饭便带着康娃跑竹林玩去。
这季节竹林中会有不少笋子虫,这种虫全身呈红褐色,脑袋上一根长长的黑色吸管,形似螳螂,有翅膀。此虫经常被大人们抓来掰掉它带刺的脚爪,用绳子拴住或者用草杆子做成个小风车,让它们绕着风车呜呜飞着转圈圈。这东西向来是村里小朋友们最常见最喜爱的玩具之一。
云舒带着康娃在竹林中穿来穿去找笋子虫。
“云舒妹妹~~”
云舒停下四下张望,见不远处王淑羽怯怯的望着自己,云舒几步跑过去拉她一起玩,她却挣了挣,站着不动。云舒心下奇怪,也停下来,望着她:
“小羽,你有事吗?”
“云舒妹妹,你…你…”
“什么?”
小羽犹犹豫豫半天说不出来,又不让云舒走。云舒无奈,只好靠在一旁的竹子上慢慢等。
“你…喜欢…文哥哥吗?”小云声音越来越小,云舒尖着耳朵连猜带懵才知道她说什么。
“你说喜欢马俊文?”
小羽一听吓得手足无措,红着脸扑上来想捂住云舒的嘴。云舒咯咯的退开,“小羽,别过来,你再来我大声嚷了哦”
小羽闻之立刻停下,红着脸气得直跳脚,云舒笑嘻嘻的凑过去,小声道:“小羽,你喜欢文哥哥吧?”云舒看她也不过四五岁的样子,却含羞带怯一副少女怀春的模样听闻古代的小孩早熟,现在总算亲眼见到了
云舒见她不回话,决定逗她一逗:“你不说,就是不喜欢了,那我就要喜欢文哥哥了”
“不要,我喜欢”小羽冲口而出,意识到自己说错话的她立刻红着脸捂住嘴
云舒咯咯笑两声,“那小羽是想做文哥哥的娘子吗?”
小羽低头不回话,云舒道:“那要不要我去告诉二姑奶奶或是大姑奶奶?”
“不要”小羽一把拉住她,低声嘟囔“你…真的…不喜欢文哥哥吗?”
云舒想了想,“不会啊,文哥哥很好啊”
小羽立刻哭丧着脸,一副泫然欲泣的模样望着自己云舒见状罪恶感顿生,赶紧解释道:“不过文哥哥就是哥哥,妹妹怎么会不喜欢哥哥了,就是我娘跟舅舅一样”
“真的?”小羽高兴了,盈盈的望着她。
云舒微笑着点头,这丫头原来是来确认自己是不是情敌的恩,不错,有前途,其他小羽出了懦弱一些,其他还是不错的,只好比沈娇娇好,刚想到沈娇娇,她的声音立马就出现了:
“文哥哥,文哥哥”
云舒和小羽闻声望去,透过密密的竹林能看到对面一条白色的身影,定是马俊文无疑。方才隔着竹林从二人都没注意,不知他站了多久?听到方才的对话没有?
小羽往那边望一眼,脸红得几乎要滴出血来,呆立着一动不动,直到云舒拉她她才反应过来,二话不说捂着脸匆匆跑开。
云舒莫名的耸耸肩,转过竹林丛,果然是马俊文,旁边站着一脸娇笑的沈娇娇。云舒调整表情,尽量让自己天真可爱些,咚咚跑过去:“文哥哥、娇娇姐”
沈娇娇不屑的瞟云舒一眼,“哼,乡下丫头,谁是你姐姐”
一向温和的马俊文居然没有应云舒,只是微笑着跟沈娇娇说话,然后像根本没看见云舒般,牵着沈娇娇的手径直离开。
云舒看着二人走远,转过墙角,无奈的摊摊手。哼不理我拉倒,她又咚咚跑回竹林丛,乐呵呵的跟康娃继续找笋子虫去。。。
第百零六章 十年之约
几位姑奶奶在外婆家待了四天,二姑奶奶担心自己儿子,急着回去;三姑奶奶又老是唠叨乡下这里不好那里不方便;大姑奶奶本想定亲也没结果。
于是三人便在第五天与外婆告辞准备回去,外婆百般挽留,可她们去意已决,外婆不好说什么,便准备了不少礼物给他们带回去。农家没什么金银玉帛,只有些鸡鸭猪肉、腊肉咸菜、粮食大豆之类的东西。
大姑奶奶和二姑奶奶都坚决推迟,说路途遥远不便携带,这些吃食放得久了,带回家就坏掉了,于是只是象征性的收了几斤上好的豆子。
云舒还见大姑奶奶偷偷塞了一大叠银票给外婆,二人推来推去,最后外婆还是收下了,据云舒估计,至少有一千两,哇塞外婆发大财啰嘿嘿
而三姑奶奶就不一样了,外婆备下的东西是三人份的,她一件不落全要了去,还问外婆有没有新鲜的谷子麦子她的理由是:她家是开客栈的,这些东西正好用得着,反正外婆家多得是,不缺这些。
末了,三姑奶奶除了自己的箱笼,又从外婆家要了十来挑东西,若不是大姑奶奶阻止,她怕是恨不得把外婆家的粮仓都搬了去那十几挑担子弄不走,只好请人帮忙挑上大道,又让她儿子专门去租了两辆大马车
大姑奶奶劝她道:“你搬这一趟,路费都够买下这些东西了,还是算了吧”
三姑奶奶不以为然,非要弄回去不可,人都上了马车,还跳下来问外婆要两百个鸡蛋,她可真会算,把外婆寿辰时人家送的鸡蛋都惦记上了。
小姨气得厉害,上前道:“三姑姑,这几大车东西足够二十两银子了吧?您要不要把我家房子、田地全搬省城去啊?”
三姑奶奶撇撇嘴,“不给就算了,哼这种乡下地方就是小家子气走,娇娇,咱们回去了下次请我来我都懒得来”说完歪歪扭扭的上了马车
而自那天竹林事件后一直没跟云舒说过话的马俊文,上马车前突然跑到李氏身边道:“三姨,我可以跟云舒妹妹说几句话吗?”
李氏惊讶的望着他,见他一脸认真的表情,不好拒绝,只好放下云舒,道:“舒舒,去,跟文哥哥道个别,请文哥哥以后还来玩”
云舒点头,走到马俊文身边,他牵起云舒的手走到大道旁的竹林边,蹲下身子,正视云舒道:“云舒妹妹,你等我十年,十年后我亲自来提亲,好不好?”
云舒大囧,被一个小正太这么认真的看着,还亲口说要向自己提亲她涨红着脸,不知该如何回答,讷讷的不敢开口
马俊文一脸严肃道:“不管你听不听得懂,记住:一定要等我,十年内,不许跟别人定亲,知道吗?”然后他从自己脖子上取下一块玉佩挂云舒脖子上,亲了亲她的额头,匆匆站起来往大姑奶奶的马车走去。
云舒脑袋嗡嗡作响,直到几位姑奶奶的马车走远,李氏过来叫她才反应过来。
李氏一眼便看到云舒脖子上的玉佩,立刻拉下脸来:“舒舒,是不是你又向人家要东西了?这东西这么贵,咱们不能要,快给我,我去还给俊文”
云舒闻言看看自己胸前的玉佩,此玉虽不大,呈墨绿色、八卦月芽儿形,上面雕一头栩栩如生的可爱小马。云舒不了解这里玉石的价值,但看这样式色泽定然是块好玉
外婆闻声过来一看,也是大惊,她伸手拿过玉佩仔细查看,然后又看云舒几眼,突然笑了起来云舒不明所以,外婆摸摸她的头道:“舒舒,这玉哪儿来的?”
李氏抢先道“娘,那应该是俊文的,这丫头,肯定又是她胡乱要东西,快取下来,给我拿去还给大姑姑,现在还追得上”
“呵呵,不用、不用,这是马家的传家宝,岂是一般人能要到的?我看呐,这定是俊文那小子自愿给的,是不是,舒舒?”
云舒机械的点点头,外婆哈哈笑两声,一把抱起云舒,对李家众人道:“好了,大家都回去吧,该干什么干什么去”
坐在马车上的俊文望着窗外一点点儿往后退去的小山发呆,手中紧紧捏着块月芽儿形的墨玉。姑奶奶见状,将俊文拉到自己身边,轻轻抚摸他的脑袋,“俊文啊,别难过,你要是喜欢这里,下次奶奶还带你来”
马俊文没回话,只是低头看着自己手中的玉佩大姑奶奶顺势望去,大惊道:“俊文,怎么只有一半了?另一半了?停车停车,我们回去找找”大姑奶奶着急得要站起来。
“奶奶,不用了”
“那怎么行,那是咱们马家的传家宝,传了十几代了,不能丢啊”
“我送给云舒妹妹了”
“啊?”大姑奶奶闻言坐了下来,仔细查看马俊文的表情,心下顿时敞亮。她乐呵呵的拉过马俊文,将他搂在怀里:“我们家俊文真有眼光,送了就好、送了就好,呵呵”
“大姐,那传家宝怎么能随便送人啊?要不要回去拿回来?”同车的二姑奶奶道。
“不用了,那一半我原本就打算送给云舒做定亲信物,没想到如书没接,云舒自己接了,呵呵,这样更好啊”
一旁的王淑羽闻言脸色立刻变得惨白,洁白的牙齿紧紧咬住下唇,低垂的眼脸掩盖住她愤恨的目光,僵硬的手紧紧揪住二姑奶奶的衣服。二姑奶奶叹口气将她搂进怀里,轻轻拍着她的背。
而这边被外婆抱回家的云舒,对自己已成为王淑羽的愤恨对象全然不知,自她听闻这是马家的传家宝,又想起马俊文的十年之约,心里很矛盾不知该喜该悲?
自己明明才三岁,马俊文怎么就想向自己提亲了?啊或许是娘亲拒绝了大姑奶奶,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小少爷大受打击。于是,其小少爷脾气发作,就像玩具般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然后就更想跟自己定亲。
恩,定是这样云舒这么一想,心中立刻敞亮起来,她爱不释手的摸着自己巴掌大的月芽儿形玉佩,嘻嘻~又得一件宝贝,就算只是暂时保管,看着心里也踏实啊
可惜没乐呵多久的云舒一回到屋里,玉佩立刻被李氏收了去,还名正言顺道:“你这么个小娃娃,带着这么贵重的东西不安全”不知娘说的是东西不安全还是自己不安全?
好吧,娘说得也有道理,反正这东西以后多半是要还回去的,自己拿着以后舍不得了岂不是又要纠结一阵?这事儿也坚定了她一定要藏好自己的‘私房钱’,不到关键时刻一定不能拿出来的决心。
想起自己的私房钱,云舒已经弄了个小瓦罐装好换了个隐秘之地埋起来。里面有小顺子给的金簪、常顺给的钱庄印信,对了,里面还有块价值不菲的玉佩,再加上自己平时攒下来的零花钱,算起来怕是有几百两了吧云舒一想到有这些私房钱保底,心里就一阵舒坦。
李氏拿着玉佩去找郑氏,大姨二姨小姨正好也在,见着那玉佩,小姨打趣道:“三妹,你看看,你的女儿多招人,才三岁,就引得俊文小子送传家宝,我的天啊,以后等云舒过了门,俊文小子岂不是要把马家都搬过来送你?”
大姨也玩笑道:“二妹,你先前还说等云舒长大了再说,哎哟长大了还得了,你可得看紧了我们以后可就指望她了”
二姨一脸羡慕道:“哎,我怎么就没生个女儿了,真是可惜了”
小姨撇撇嘴,“二姐,你可惜什么了?是可惜马家的金银铺子吧?嘿嘿,不是我说,你就算有女儿,也未必比得上云舒你看隔壁家李如香、唐多智两口子多精明的人,可她那女儿又如何?反正我看不出她能有什么大出息”
外婆打断道:“行了行了,别东拉西扯的,人家有没有出息关你什么事,先管好你自己再说,小涛醒了,赶紧看你儿子去”
小姨仔细一听,还真有小奶娃的哭声,虽然不知道是自己儿子还是二姨儿子,两个人同时急匆匆的跑了出去,就剩大姨、外婆和李氏三人了。
外婆见李氏拿着玉佩,直接道:“别说了,既然那是俊文送给云舒的,你自己又愿意纵着她胡闹,那就好好收着,待他们长大了,若是有缘就结亲,无缘的话把玉佩退回去就是”
“娘,我知道,我是想把玉佩给您存着,以后不管是定是退,还是想请您出面”
外婆看了一眼没接,“别给我,你自己留着,你是云舒亲娘,自己不存着给我干什么?再说云舒及笄还有十几年,我这老婆子能不能活到那时候都是问题。”
“娘”大姨和李氏都皱眉责备的望着外婆。
外婆笑道:“有什么好难过的?反正是迟早的事儿,能过几年就算几年吧唉现在想来没给云舒定下亲事也是对的,十几年后,我和鸿香多半都已经去了,他们这些个年轻人要是互相不满意,岂不是要骂我们这些老婆子糊涂、多管闲事?”
“呸呸,什么去不去的,娘,不要说这些不着边的话”二人一人一边扶着郑氏坐下,说些开解的话,最后那玉佩还是回到了李氏手中。。。
第百零七章 种豆得豆
“舒舒啊,你喂了鸡捡了蛋再来啊,娘和爹先上山了”
“好的,娘”
“待会儿来的时候记得关好门啊”
“好的,娘”
云舒乖巧的站在院门口送爹娘出门,然后咚咚跑进厨房,片刻后提了个小木桶出来,走到猪圈旁的一个长条形的食槽边,她还没出声,那群大母鸡便咕咕咕咕、脖子一伸一缩的围了上来,若不是云舒手里拿着根木棍,群鸡早就蜂拥而上,把她淹没了
云舒一边挥舞木棍,一边小心的将木桶中爹娘准备好的鸡食倒进食槽里,鸡食其实就是些切得细细的甘薯颗粒再混上些水花生草,偶尔还会加点儿米糠。
鸡食才倒出一点点儿,群鸡就急不可耐的伸张脖子来啄,云舒被他们逼得节节后退,好不容易倒完,自己已累得满头大汗。
三岁多的云舒力气虽然大了不少,提着木桶还是有些吃力。她不敢装太多,每次只提半桶,现在家里有四五十只鸡,三十只大鸡都在下蛋,小点儿的也有半岁,不久也要下蛋了。
云舒趁群鸡吃得高兴,赶紧跑去鸡窝边捡鸡蛋,正好可以放装鸡食的木桶里提回去。一个、两个、三个,云舒围着鸡窝转了一圈,恩,今天收获不错,捡了二十个蛋,还差十个,下午再来、应该就有了。
她提着鸡蛋回屋放好,又跑了几趟才喂完,吃饱喝足的群鸡慵懒的拍拍翅膀,时而咯咯叫几声。云舒则拿根棍子双手叉腰站在院子中央,威胁的嚷嚷:“不准过来啊,到那边去拉屎,那边那边,对对敢到处乱拉看我不吃了你们,哼吃鸡肉、喝鸡血”
这是现在云舒每天必做的工作——斗群鸡,根据她长期的斗鸡经验,群鸡们吃完两刻钟内必会拉屎,为防止它们拉得到处都是,于是每次一喂完她便主动站到院子中央监视加威胁群鸡一番。
待一切处理完毕,她才叫过小黄,提着个小木桶往后山去。
后山的路走过无数遍,爹娘空闲时找了些青石板铺上,现在好走多了,虽然云舒爬起来还是有些吃力,不过有小黄的帮忙,再加上她勤加锻炼,大概一刻钟就能到达目的地
她去后山可不是为了玩,而是照顾查看那些不明果树,顺便研究一下它们的生长规律,比如说何时发芽、何时分枝、何时浇水、何时施肥、是否长虫等?当然云舒弄不来肥料,只好将爹娘从地里拔出来扔在路边晒干的杂草拿来凑合凑合
她的小木桶是爹爹专门为她量身定做的,除了喂鸡捡蛋用,就是提上山去给不明果树浇水。
唉,真累啊,歇息歇息,云舒爬到自家斜坡地边,实在走不动了,干脆就地坐下。她侧头看着这一大片长势旺盛的黄豆,豆荚已经老长了,可惜还是绿色的、扁扁的,还没长出豆子来。
看样子豆荚结得还不错,一株上至少长出四五个豆荚,有的豆荚顶端还挂点儿花芯。这黄豆刚开花时,李氏夫妻可是天天伺候它们,水志诚从山下挑粪来浇,李氏从山上挑水来浇,夫妻俩忙活了好一阵子了
云舒随手摘下一个扁扁的绿色豆荚,剥开,里面已经长出米粒大小的豆粒,云舒将豆荚捧在手里,双手合十,嘀嘀咕咕:“土地爷爷、土地奶奶保佑,一定要多结豆荚、多长豆子,豆子一定要颗颗又大又饱满,千万别枉费爹娘一番辛苦啊”
“云舒,来了?快上来,爹爹给你抓了只笋子虫,看”水志诚晃晃自己手中用棕树叶子绑住的呜呜飞着的黄褐色虫子,一脸憨笑。
云舒自然识趣,提起小桶,拉着小黄,顺着山坡爬上去。刚到平地,水志诚一把抱起她,“别急,虫子不会跑,爹爹给你绑好了,喏”
云舒起先对这东西兴趣不大,可是看着老爹大热天满头大汗的给自己抓虫子,她不喜欢也得喜欢了。爹爹不善言语,却总会以他的方式表达他对自己的宠爱,这虫子自然就是他的表达方式之一了云舒欢快的接过,啪啪奉上两个香吻。
老爹一将她放地上,小黄就摇头摆尾跑过来,眼睛滴溜溜的盯着那不停飞舞的虫子,云舒拍它脑袋一下,把它赶走。这小黄,吃了自己好多只笋子虫了,这可是爹爹好不容易抓来的,一定不能给它。
她让水志诚将虫子挂在高处,等回去时再来拿,然后提着小桶去看那片小树,移栽的小树大部分都活过来了,几个月下来又长高了不少,估计高的能有两米多;也有几颗莫名死掉的,被水志诚拔了、扔在一旁晒干当柴禾。
小树长势良好、一切正常,今年看来是不可能开花结果了,只要看着它们不死掉就行。至于移花接木,记得柑橘橙柚类最好的嫁接月份是二月到五月,自己那些理论试验暂时用不上,先备着吧,明年再说。
现在天气不干,她象征性的浇点儿水,就跑去找爹娘。到地边时,见爹爹正在挥着锄头挖甘薯,娘坐在地边抹去甘薯上的泥,扔进一旁的篮子里。
李氏道:“他爹,咱们的黄豆长得真不错,豆荚也接得好,今年肯定能收不少豆子了,哎你下次进城记得去找小妹,让她帮着问问现在黄豆多少钱一斤?”
“行啊,去年是五到八文,今年应该也差不多吧?”
“恩,要是能卖上八文一斤,咱们这豆子就能赶上大哥家的上等良田啰”
“嘿嘿,是啊他娘,还是你厉害,我以前一直忙着种稻子麦子,就娘偶尔点些豆子,一年不过几斗,够自家吃就不错了,偶尔送送人,还从没卖过了那些豆子什么时候能收啊?”
“快了,咱们把甘薯挖完,再把地翻一遍就差不多了”
“嘿嘿,真好”
“那是,我估计咱们那两亩豆子至少能收四五石,算下来也能卖个三四两银子,正好够买谷子的钱。
等过年前咱们把家里几头猪卖了,再加上你平时拿回来的工钱,能凑个四五两银子。待明年开年咱们再盖两间屋子,云舒大了,老跟咱们挤一起也不合适
恩盖瓦房怕是不行了,咱们就先盖两间草屋凑合凑合吧”
水志诚闻言停下手中的锄头,难过道:“她娘,上次要不是我……”
“爹,娘”云舒见势不对,赶紧冲出去,现在可不是翻旧账的时候
“娘,什么是升,什么是斗,什么是斤啊?”
李氏见到云舒,立刻微笑着将她招到身边坐下,手上继续忙活
“斗比升大,十升就是一斗,哦,你现在还不识数,以后就知道了”
“那斤和升一样吗?”
“斤啊,要有称、称出来的才是斤两;升嘛,咱们直接用家里的角升量就是了一般乡下人家都没称,所以习惯用升量,不过买卖人家斤两却看得重,所以行商之人最爱斤斤计较”
“哦,原来如此,那小姨就是爱斤斤计较了?二姨就是行商之人啰?”
“啊?呵呵对,对就是这样,这话可千万别在二姨和小姨面前说哦”
云舒没应诺反而做个鬼脸,把李氏夫妻都逗乐了。恩,很好,危机过去,不开心的事还是不要提起的好
接下来的日子李氏夫妻继续忙碌,云舒除了喂鸡看果树外,又多了一个任务,就是成天围着那片豆子转,生怕它们出什么问题,哪怕是看到一只小小的虫子、她也要紧张半天。
云舒看着豆荚们一天天变长、一天天饱满、一天天变硬,心里也跟着一天天踏。直到九月中旬,天气晴好,豆子们都熟透了,李氏夫妻做好准备开始摘豆子。
水志诚还好,皮糙肉厚,直接上阵,没一会儿就摘完一行,李氏却仍然在地边往自己身上绑胳膊上腿上帮准备好的布笼子,将全身的皮肤尽量罩住,只露出五指来。
水志诚笑道:“她娘,你干嘛了?这里又没外人,你不好不好意思”
“去你的,那黄豆叶上全是毛,不遮住回去要痒几天”
“啊那你还是别摘了,我来就行了,没多少,一天就能摘完”
“那怎么行?摘完了还要拔豆苗,你总不能全让我干望着吧”李氏准备好下了地。
今年的豆子结的确实很好,特别是豆腐坊拿来的种子,二人摘豆荚时感觉那豆荚都要长些,豆粒也要大很多,而从村里买来的豆子明明一样的种一样的管理施肥浇水,摘的豆子比先前少了快一半
李氏道:“唉幸好这种子只点了两分地要不这几个月咱们就白忙活了”
二人见摘下来的豆荚挑回家,剥了壳,摊开晾晒。于是云舒的活儿又多了一件,就是守着豆子别被偷了
待豆子晾干,李氏用角升量了一下,整整五十升,就是五斗了若没有那两分地的差种子,或许会收得更多。
一家人围着豆子好一阵乐呵,第二天水志诚便进城带着些豆子样品去找小姨,又小姨出面,豆子价格自然低不了,因为是批量收购,即便云舒家豆子质量很好,也只算得六文一斤,李氏留下五斗做种子和送礼用,剩下的全卖给豆腐坊,一共得银三两有余。
水志诚来回挑了几次,自然引得村民询问,一听说云舒家种豆子都能卖几两银子,个个红了眼,说风凉话的也不少。
接下来几天这事儿便传得全村皆知,以至于李氏一出门,便有人拉着她问种豆子有什么门道?起初她还回答几句,人家却越问越多,最后还不忘说几句不阴不阳的风凉话李氏气了几次,最后别人问,她干脆笑而不语。。
第百零八章 又见刘氏
卖了豆子的李氏夫妻,喜气洋洋的继续忙着翻地点麦子。他们先将后山那五亩平地和两亩豆子地种上,剩下五亩斜坡地打算再让它养半年,明年种过豆子再点麦子。
夫妻俩紧赶慢赶总算在十一月中旬将后山的几亩地种完,就剩对面山顶那一亩地了。麦子十一月底播种都不算晚,因此一家人休整一天,打算第二天再去对面山顶。
李氏本想让云舒留在家里看门的,可云舒好久没去山顶了,一是想看看能不能遇上狼奶娘和小狐狸;二是那山顶风景实在不错,不是这山沟里坐井观天能比的,有机会当然不能错过。于是在云舒的软磨硬泡下,李氏总算答应了。
第二天早上,云舒早早起床,积极的跑去喂鸡捡蛋,可惜天才刚亮,蛋只捡到十个。李氏见她迫不及待的样子,就让他们父女俩先吃完饭上山去,她留在家里喂完牲畜,打理好家务再去。
这个时节正是村人们集体秋耕的时候,李氏找个大背篓将衣服啊种子啊什么的放在下面,又让云舒站在背篓里,爹爹背着背篓提着锄头就出发了
站在背篓里的云舒不用费劲就能上山自然高兴,可看老爹累得满头大汗也很心疼,她往前扑过去搂住老爹脖子,尽量让自己的身体全贴在老爹背上,那样老爹就能轻松不少。
云舒时不时体贴的掏出自己的小手帕给老爹擦擦汗水,说些看似幼稚的童言童语逗老爹开心,父女俩一边走一边叽叽喳喳,欢声笑语飘了一路,引得同样上山或站在地里默默忙活的村人一阵侧目。
近半山腰时有一大片梯田似的土地,地里干活的村人很多,几乎三五步就能看到一个。原本低头忙活的人们闻声看是这对父女,不熟之人私下嘀咕,看那表情不像是什么好话
熟识之人见状便主动打趣老爹两句,老爹木讷,嘿嘿应付两声就不知道说什么了。云舒则满脸笑嘻嘻的爷爷奶奶、叔叔婶婶的叫得欢,引得周围众人一阵夸原本安静的山腰不一会儿便热闹起来,似乎受了这气氛的带动,临近种地的村民也相互吆喝着一边忙活一边闲扯。
老爹背着云舒爬上山顶时,太阳已经透过层雾照了进来。云舒站在自家地边的草坪上,将小手挡在眼前,透过指缝望向金光闪闪的太阳,有些刺眼远处群山层层叠叠,只露出个山尖,下半部分全淹没在浓雾中,很有些仙境的感觉
她深吸一口气,好清新的空气啊没污染就是好她回头看向云雾山的方向,远看还不觉得,近看觉得这山真高,不知狼奶娘和小狐狸怎样了?好久没见他们了
她本想凑近上次小狐狸躲藏的那片树林看看,才走几步,老爹就在身后喊了:“舒舒,不要到那边去,里面有大狗,会咬你的,快回来”水志诚不放心的放下锄头,几步追了过来
老爹将她放到地边自己能看到的地方,从背篓里拿出张小毛毯铺地上给她坐,又叮嘱她几句才去继续干活。云舒无奈,只好手撑下巴,望着远处的雾一点点儿散去,渐渐露出山下的田地、院子。
山上干活的人渐渐多起来,时不时有人从云舒身前走来走去,这些人大多是赵家院子的人,云舒认识的不多,跟自家也没多少关系,她就懒得装傻卖乖了,只是懒懒的坐着看风景。
又一个人过去、过去、过去?怎么还不过去,还专门挡在自己面前云舒气恼的抬头,却是一怔刘大娘?很像,可是刘大娘没这么老啊?
去年见刘大娘时还身体健壮、脸色红润少有皱纹,而面前这老太太,五官虽像刘大娘,身体却明显苍老佝偻了很多,也瘦弱了不少,脸色蜡黄,满脸皱纹,似乎一下子老了十岁
“刘…刘奶奶?”云舒试探着叫。
面前之人闻声皱着的老脸总算松了松,她轻轻蹲下身,摸摸云舒脑袋,道:“云舒丫头,还认识刘奶奶吗?”
云舒点头,刘大娘扯扯嘴角,“你母亲没来吗?”
“一会儿就来”
“恩,好孩子”刘大娘叹口气,皱眉停顿一会儿,“云舒,你…你三叔…”
云舒看她样子,应该是想打听水志奇的消息,自己时而会去看看小姑,对汤氏家的事还是知道一二的。
这一年来,汤氏隔几天便会跟水志奇提起重新娶个贤惠媳妇的事儿。水志奇开始时听都不愿听,后来慢慢习惯了,随汤氏怎么说他都沉默不语;不过最近他似乎有些松动了,听小姑说前几天他还跟着大姑去过一户人家看过,只是没有结果而已。
云舒虽然对上次老爹被刘氏害得坐牢的事儿心有芥蒂,可刘大娘一个快六十岁的老人家,她也实在说不出什么伤人的话,只好望着刘大娘装傻。
“你三叔…订…订下了吗?”
“刘奶奶?三叔订什么?我不明白”
“那个…就是…你三叔有没有…新婶婶?”
“恩~好像没有吧”
“真的”刘大娘一激动,声音自然就高了些,水志诚闻声看过来,放下锄头要过来打招呼,刘大娘却匆匆站起来,没有说话就快步离开了
水志诚走到云舒身边,看着走远的刘大娘,“舒舒,刘大娘刚才跟你说什么?”
“她问三叔有没有定亲”
“哦?”
“志奇定亲了?”李氏的声音突然岔进来。
云舒伸头一看,见李氏也背着个背篓,刚刚爬上山,脸上还红扑扑的了
“她娘,你怎么把锅碗都背来了?不会连饭菜都背来了吧?”
“呵呵,你说对了,我把中午的饭菜做好了,待会儿挖个小灶热着就能吃了免得中午跑上跑下的又麻烦又耽误工夫”
“对啊是个好办法,咱们怎么早没想到了?”
“呵呵,行了行了,快帮我把东西接下来对了,刚才你说志奇定亲了?真的吗?”
“啊?我没说啊,刚才刘大娘过来问云舒志奇定亲没,我一过来她就走了唉刘大娘看起来比以前老了好多”
李氏闻言皱起眉没说话,她放下背篓,在云舒旁边坐了一会儿,道:“他爹,虽然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刘家慧要不要回来我管不着,可是你不能为这事儿出面,知道吗?”
“啊?我…我…”被说中心思的老爹红着脸支支吾吾,最后嘿嘿干笑两声借口干活匆匆走开
“唉”李氏叹口气,摸摸云舒脑袋:“舒舒啊,你说娘是不是太狠心了?非要分开你叔叔和婶婶,他们一定很恨我吧”
云舒拉起李氏的手直摇头,“娘的心最软了”
李氏笑笑,将云舒搂在怀里。
李氏夫妻齐心协力,一上午就将一亩地翻了大半。然后李氏出来挖小灶,水志诚继续翻地,云舒则主动跑去捡柴禾,这可是真正的野炊勒,自己就小学的时候去野炊过两次,结果煮的饭一半没熟一半糊了,一组五六个女孩饿着肚子哭鼻子
她一想起那些往事既怀念又感叹,李氏挖好灶放好锅开始生火,云舒则快乐得像只小鸟似的在李氏身边飞来飞去,好不开心。
待李氏热好饭菜,摆好后叫过水志诚,一家人正准备吃饭,不远处一个妇人的身影犹犹豫豫的往这边靠近。云舒一家没有在意,只当是谁家来叫家人吃饭的媳妇,可他们刚拿起筷子,那妇人居然来到一家人旁边站着不走了
云舒好奇的抬头,这次又是谁?此妇人中等个头,长相还凑合,身材也还不错,一身极普通的青色布衣,乌黑的头发挽成一个发髻用木簪固定。
云舒一家盯着她看了半晌,那妇人目光闪烁的抬头看看云又快速低下。
“大妹子,你…有事吗?”李氏见那妇人不开口,却又站着不走,只好主动问。李氏连问了三遍,那妇人才轻轻挤出一句“二嫂”
李氏闻言瞪大眼盯着对方看了半晌,还是没认出是谁,一旁的水志诚却道:“弟妹啊,吃饭了没?跟咱们一起吃吧”
“啊?”云舒母女同时出声。
“刘…家慧?”
“是我,二嫂”刘氏低着头哑着嗓子道。云舒更是惊讶得不行,一年前的刘氏起码有个一百六七十斤,眼前这妇人最多一百一十斤,而且那尖瘦的脸颊比起先前鼓得像个气球般的脸,不知要清秀可人多少倍
真的是刘氏?原来她长得还是不错的嘛
刘氏突然噗通一声跪下,嘭嘭嘭磕了三个头,地上虽是泥和草,几次下去,她额头依然被杂草划出条条血痕,可见真的是使了很大劲儿的
“二哥、二嫂,我错了,我真的知道错了,以后再也不敢贪小便宜,再也不敢惹是生非,求求你们原谅我吧,求求你们”刘氏满脸泪水,一副楚楚可怜的模样望着云舒一家。
李氏脸上表情复杂,变了又变,深吸一口气,扭过头没说话;水志诚看看刘氏又看看李氏,张张嘴想说话,见李氏撇开头赶紧闭上;云舒则一脸认真的望着刘氏,想看看她是真心改过还是做戏?
“二哥、二嫂,求求你们,给我一次机会吧我爹…我爹说,你们不原谅我,他…他就要把我送到省城去,我…我不想离开我娘,不想离开志奇,二哥二嫂,我错了我错了,求求你们……”刘氏一边哭诉一边磕头,即便是泥地,那额头也渐渐冒出血珠。。。
第百零九章 李氏有喜
感谢“紫慧dy”的打赏,提前给大家拜年、拜年啰
刘氏一边哭诉一边磕头,即便是泥地,那额头也渐渐冒出血珠。
云舒眼睛一眨不眨的望着她,希望能找出她做戏的证据,可是不论是她的表情还是动作,确实看不出一点儿做作来,莫非她真的后悔改过了?
李氏虽然侧着头,眼角却也在时时注意刘氏,特别是见她额头上的鲜血流出来糊了她一脸时,李氏皱起眉,将头慢慢转了过来;而水志诚一直一脸不忍心的望着李氏。
李氏叹口气,上前拉住还要继续往下磕的刘氏,“别磕了,起来吧”
“二嫂,求您再给我一次机会,求您原谅我吧”刘氏一把抱住李氏的腿,抬起满是鲜血的脸,哀求的望着李氏。
李氏提着她用力往上拉,“你先起来再说”
“不,不二嫂,您一定要原谅我,您不原谅我,我…我宁愿磕死也不起来”刘氏说着又要往下磕头。
李氏只好用力撑住她的双肩,“你别再磕了,那事儿已经过去了,你该求的不是我,而是娘”
刘氏闻言顿了一顿,她原本哀伤的脸立刻变得欣喜异常:“二嫂,您,您原谅我了?”
李氏偏过头不说话,刘氏见状眼泪哗啦哗啦流出来,她对着李氏往地上又是一磕:“谢谢二嫂”,然后对着水志诚也要磕头,水志诚立刻制止她:“算了,算了,弟妹,那事儿早就过去了,我从来就没怪过你,你快回家去吧”
刘氏眼泪汪汪的还是坚持磕了一下,才用袖子抹抹脸,站起来,摇摇晃晃的走开。没走多远,刘大娘和刘大姐一脸焦急的跑来,看到满脸鲜血的刘氏,二人惊叫一声冲了上去扶住她。
刘大姐一脸愤怒的瞪着云舒一家,似还想冲过里找李氏夫妻理论。刘氏拉着她说了句什么,刘大姐才停下,转身瞪李氏夫妻一眼,扶着刘氏匆匆下山去。
李氏望着渐渐离去的刘氏一行人,叹口气道:“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了”
水志诚拍拍李氏肩膀:?br /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