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九全十美第5部分阅读

    九全十美 作者:肉书屋

    一起呆在屋子里,说着闲话:

    “黄玲儿说,你们是亲戚?”

    “嗯,我母亲有个姨姐嫁了她父亲做续弦。”

    “你们从小就认识?”

    “也不算太小,我那个表姨嫁过去的时候,她已经六七岁了。”

    “那黄玲儿的母亲是在她六七岁的时候没的?”

    “好象很早就没了,表姨夫续得晚。”

    “那黄玲儿跟着谁长大的?怎么……”

    顾如烟吃吃笑起来,脸上泛起层红晕,走过来和李青并排坐着,眼睛里闪着八卦的亮光,压低了声音说道:

    “你不知道,我那个表姨夫姨娘最多,少说也有六七个呢,还都是……那种地方出来的!听我娘说,表姨夫就喜欢那种狐媚样子。玲儿也爱跟着这些人学,是表姨夫家长辈实在看不下去,才续了我表姨的,表姨哪敢管她,去年,她和一个姨娘打架,谁知那姨娘有了身子,竟见了红流了。她父亲没办法就送了她来做女官了。

    ”

    李青暗暗叹了口气。

    秋夕节前三天,王嬷嬷正式说了秋夕节进宫观礼的事。宫里来的两位公公也开始教授秋夕节那天的安排和规矩,皇上和皇后何处受礼,何处宴乐,何处观烟火,何殿作何用途。众人听得极仔细。

    顾如烟兴奋得脸有些红,晚上拉着李青不停的说着话:

    “青姐姐,你说,我们会不会被安排到永和殿?致爽阁也好啊,皇上说不定能看到我们呢!

    哪怕广和殿也行啊……”

    李青躺在床上,看着那个兴奋的坐不住的小丫头,打了个呵欠,自管自的睡着了。

    李青睡得正沉,突然被一股蔷薇花的香味惊醒,轻轻掀起帘子,看到黄玲儿坐在床上,正把裙子里包着的东西往床上抖,象是感觉到了李青的目光,黄玲儿猛然转过身来,李青躲闪不及,忙挥手示意她继续,然后放下帐子,翻身往里睡了。黄玲儿眼神闪烁不定的在床边坐了一会儿,方睡下了。

    第二天一早,黄玲儿探究警惕的目光一直盯着李青,孟水佩象是感觉到什么不对,也不动声色的盯着李青和黄玲儿。

    去上课的路上,黄玲儿拉了李青稍稍落后些,悄悄的和李青说道:

    “我看你也算是个好的,我只告诉你,你可不许告诉了别人,特别是那个姓孟的小贱人!”

    李青有些不耐,轻轻的答道:

    “姐姐不放心,就不要告诉我了。”

    黄玲儿微微一窒,抬头看了看前面故意慢下脚步的孟水佩,低低的飞快的说道:

    “你采些花瓣,揉碎了涂在身上,比那些花露不差什么。”

    说完,轻轻的扭着腰肢径自走了,孟水佩犹豫片刻,停了停脚步,笑容满面等了李青,低声问道:

    “妹妹可要当心些,那个黄玲儿可不是良家,她和你说了什么?”

    “没说什么,只是问我爱什么花儿。”

    李青微笑着答道,孟水佩狐疑的看着她,李青也不理她,低眉顺目的往前去了。

    秋夕节前一天,她们的课暂时停了,开始为秋夕节的观礼作准备,衣服饰物也由婆子送到了各屋。李青抖开来:一件流彩菊纹云锦宫装上衣,一件淡黄底撒花烟罗如意月裙,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绦,还有一双淡黄|色薄底菊纹云锦鞋子,都是依着各人的尺寸做出来的。

    孟水佩小心的把衣服收进了柜子,黄玲儿拎着衣服在身上比划着,轻轻的嘀咕了一句:

    “要是红颜色就好了。”

    孟水佩脸上闪过一丝讥笑,顾如烟坐在床上,仔细的看着衣服上的花纹,兴奋的脸上微微发红。

    未初入宫,辰正,王嬷嬷、周嬷嬷、赵嬷嬷端正的站在院中,盯着众人开始沐浴梳理更衣。

    午正饭后,众人在前院排队站好,王嬷嬷命她们依次上前,由周嬷嬷和赵嬷嬷认真仔细的检查面容、身体、装束。作为女官,是不能化装的,更不能有任何异味。

    检查是从癸房的女孩子开始的,查到丁房的潘文莲时,周嬷嬷的脸冷了下来,斥骂道:

    “你这个贱婢!涂了什么东西?”

    潘文莲浑身抖如筛糠,颤不成声的答道:

    “回…回姑…姑话,没…没…没涂,真的…没…!”

    赵嬷嬷冷“哼”了一声:

    “贱婢,还敢狡辩!”

    说着,回头盯着丁房的另外三个女孩子,厉声问道:

    “谁看到了?”

    丁房的三个女孩子浑身打着颤,只是摇头,赵嬷嬷正要再说话,李青身后传来了一个恭敬中带着些幸灾乐祸的声音:

    “回姑姑话,我看到她偷偷往洗澡的水里倒了东西。”

    李青垂着头,不敢回头去看,只听声音,仿佛是甲房的谷红琴,潘文莲猛的转过头来,急急的辩解道:

    “没有!我没有!你胡说!”

    谷红琴“哼”了一声:

    “可不是我一个人看见的!她也看见了!”

    王嬷嬷站在旁边,冷冷的盯着谷红琴,顺着谷红琴的手指,盯到了孟水佩身上,站在李青前面的孟水佩不安的轻轻动了一下,恭敬的开口道:

    “回姑姑话,是谷妹妹说了,我才看见的。”

    王嬷嬷眼神冰冷的盯着孟水佩,孟水佩渐渐不安起来,王嬷嬷嘴角隐隐闪过一丝冷笑,回头吩咐道:

    “把这个居心叵测的贱婢先关起来,等回来禀了大人再处置。”

    旁边的几个婆子答应着,上前按住潘文莲,堵了嘴,拖了下去。

    孟水佩后背直了起来,李青悄悄用手摸了摸束在宫绦中的几粒极小药丸,这是她精心配制的,能让人一时半会浑身松软,没有力气,却又极不易觉察。万一有什么事,她也能有个机会。李青稳了稳心神,安然站定,却感觉到站在后面的黄玲儿微微发起抖来。

    轮到孟水佩检查了,李青用眼角余光悄悄的盯着王嬷嬷,见她转过身去,紧盯着前面的检查,忙后退半步,贴着黄玲儿,飞快的用低不可闻的声音说道:

    “天生。”

    黄玲儿皱皱眉,随即眼睛亮了起来,感激的看了看前面重又垂首低眉规规矩矩站立着的李青。

    黄玲儿走了出来,孟水佩微微抬起来头,嘴角含着笑意看着,周嬷嬷眉头皱了起来,黄玲儿忙陪笑解释道:

    “姑姑,我一生下来,就是这样。不信,你问她。”

    说着,用手指着李青,李青垂首低眉,恍若没听见,黄玲儿垂着的手纂成一团,有些颤抖起来,王嬷嬷走了过来,站在李青面前,开口道:

    “你说说。”

    李青温顺的上前半步,恭敬的答道:

    “黄姐姐的床在我边上,夜夜能闻到。”

    王嬷嬷点点头,走到黄玲儿旁边,半天方讽刺般开口道:

    “还是个希罕物。”

    黄玲儿站到了李青身边,轻轻的舒了口气,孟水佩愤然的盯了李青一眼,别过了头。

    未初,宫里来了几个小公公,领着她们往内宫去了。进了内宫,来到一所宽大的殿堂内,李青微微抬头,看见殿门上面挂着的匾额上写着宁寿殿三个字。

    王嬷嬷吩咐大家先候着,留赵嬷嬷看着,和周嬷嬷一起出去了。

    直到申末酉初,王嬷嬷、周嬷嬷才陪着四个穿着织锦礼服的嬷嬷进来,王嬷嬷叫着名字,众人依次上前行礼,李青也恭顺的上前行了礼,一个穿着深青色织锦礼服的嬷嬷紧紧的盯着她看了片刻,孟水佩眼光瞄见,若有所思的看着李青。

    见完了礼,四个嬷嬷开始挑选起来,孟水佩、黄玲儿、李青和顾如烟被挑在一处,和甲房的杨玉珠、余秀荷、谷红琴,还有其它房的三人一起,随着那个着深青色礼服的嬷嬷沿着迷宫一般的路往宫院深处去了。

    第十六章 秋夕节(中走了一刻钟功夫,停在了一间宫殿后面,几个公公迎出来,恭敬的向走在前面的嬷嬷见了礼,嬷嬷点点头,回身看着垂首低眉恭顺站着的她们,声音平和冷淡的说道:

    “今天晚上各位就在这一处帮着侍候酒水。”

    李青落后几步,站在后面,见她点了前排站着的杨玉珠、余秀荷、黄玲儿和丁房的王淑芬道:

    “你们四个到永和殿侍候。”

    又点了谷红琴、丙房的刘秀玉、孙贞秀道:

    “你们三个到致爽阁侍候。”

    最后指着孟水佩、顾如烟和李青道:

    “你们三个,到清风居听传唤吧。”

    李青垂着头,看见站在她前面的孟水佩突然微微抬起脚,飞快的向站在前面的余秀荷脚后踩去。余秀荷“唉哟”叫了半声又急急咽了下去,那嬷嬷威严的问道:

    “怎么啦?”

    不等余秀荷开口,孟水佩抢着答道:

    “回姑姑话,顾妹妹没站稳,踩了余妹妹的裙子。”

    顾如烟愕然抬头看着孟水佩,又急急看向嬷嬷,慌忙解释道:

    “我没……”

    孟水佩猛的拉了她一下,打断了她的话:

    “顾妹妹,不要说了,你也不是故意的。”

    顾如烟挣脱了她的手,泪水盈眶,正要开口,嬷嬷眼里闪着嘲讽的光,呵斥道:

    “都闭嘴!你,过来让我瞧瞧。”

    余秀荷忙上前半步,嬷嬷低头看着她裙子上的一块污渍,抬手招了两个杂役太监过来,吩咐道:

    “把这蠢奴才押下去,告诉王嬷嬷,今天是好日子,先关一晚上,明天打上二十棍子,发到浣衣局做杂役吧。”

    又转过头,冷笑着对余秀荷说道:

    “连个裙子都看不住,主子的东西还敢让你拿着?!”

    余秀荷惊恐的瞪大眼睛,还没来得及说出话来,旁边的太监已扑过来,封了口,拖了下去。

    站着的几个人都悄悄的挪动着,离身边的人尽量远些。嬷嬷冷笑着盯着众人,半晌方指着孟水佩三人道:

    “你们三个,谁去永和殿?”

    李青低头不语,顾如烟正想抬头,李青偷偷拉了拉她,孟水佩恭敬的上前半步道:

    “回姑姑话,顾妹妹和李妹妹都还小,身子也弱,我去吧。”

    那嬷嬷眼中的讥笑更浓了,点点头“嗯”了一声,回身对旁边站着的几位公公道:

    “带她们过去吧,都盯着些,别出了篓子。”

    几个公公答应着,示意她们跟着走。

    顾如烟眼里盈着泪,抬头看着李青刚要开口,却看到李青眼光凛利、警告般冷冷的盯着她,只吓得浑身一凛,忙把话咽了回去,连眼泪也不敢再往下流了。

    李青见她禁了声,暗暗松了口气,轻轻推推她,垂首跟在引路的公公后面往右边走去。

    转了几个弯,来到一所幽静风雅、玲珑精致的房舍前,公公带她们进了偏厅,有两个中年公公迎出来,带她们进来的公公交待道:

    “这两个是候选的女官,今天晚上跟着这一处学着侍候酒水。”

    两个中年公公答应了,带她们来到屋子后面的一个小小隔间里,面容温和的吩咐道:

    “咱们这一处是备用的,你们两个就在这儿歇着等传唤吧。”

    李青心里松了口气,这大半天,累得脚都要断了,忙找了个凳子坐了下来。回头看着垂头丧气站在那儿的顾如烟,心里叹着气,招呼她道:

    “歇一歇吧,你只记着,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争也没用。安心些吧。”

    顾如烟歪坐在旁边凳子上,脸上带着丝不甘,也不言语,李青不再理她,只自顾自的闭目休息了。

    那穿着深青色礼服的嬷嬷往宫院深处去了,行到一处花园,对面几个大宫女迎面而来,相互让了半步,嬷嬷含笑致意,眼睛却看向走在最后的那个宫女,几不可见的点了点头。

    永和殿的秋夕盛宴正是热闹。

    皇上和皇后高高的端坐在上,宽大的殿堂里,秋夕月舞正舞得精彩,高髻华服的妖娆舞女舒着广袖,舞得殿内春意融融。

    一曲终了,奚地的使臣金文远用力的鼓掌叫着好,韩地的使臣杨元峰端坐在对面,眯着眼睛,微微笑着看着他。和金文远坐在一排的大皇子冷冷的看着杨元峰,端起面前的酒杯,一口喝了,后面跪着的宫女又往杯中注满了酒。大皇子举起杯子,遥遥指着杨元峰道:

    “杨大人,在韩地可曾见过这等舞姿?”

    杨元峰拱拱手道:

    “这等仙子般舞姿,微臣真是见所未见。”

    大皇子哈哈大笑道:

    “你这韩地粗陋匹夫,也知道这是仙子舞姿,倒也没瞎了眼睛!”

    说着,仰头喝了杯中的酒,后面的宫女忙又注满,杨元峰眼睛微微眯了起来,刚想说话,旁边坐着的四皇子重重的把酒杯放到几上,似笑非笑的看着大皇子道:

    “大皇兄总是管不住自己,又喝多了!”

    大皇子狠狠的盯了眼四皇子,转过头,斜眼瞄着坐在旁边的三皇子道:

    “四弟这乱出头的毛病,你也应该教导他改改,别闯了祸事出来!”

    三皇子手抚着衣带上的玉佩,含笑回道:

    “四弟说得是,大皇兄是又喝多了,你也得节制些才是。”

    大皇子大怒,额头青筋跳了跳,回头却看见杨元峰翘着嘴角,微微昂头睥睨着他,遥遥冲他举举杯,喝了口酒,大皇子“啪”的拍了下前面的几案,略有些踉跄着站起来,走向杨元峰。

    皇后微微皱眉,转眼看着皇上,只见皇上脸色不变,恍若未闻,也舒了眉头,端庄安然的微笑着。

    大皇子冲到杨元峰面前,伸出根手指指着他道:

    “都说你韩人勇猛,说那林蕴海高强,还称什么阎罗!呸!一群没见过世面的井底之蛙!能欺负几个小虾小蟹,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啊?明儿爷就请旨,踏了你平阳府!爷倒要会会那个林阎王!”

    杨元峰腰背挺直的站起来,微微笑着回道:

    “大皇子想会我们爷,倒也不必等明天,我们爷现就在上岭关外,遥祝皇上秋夕节呢,我们爷必是愿意会会大皇子,也好早日到这京城来长长见识,开开眼界。”

    大皇子脸色铁青,手指微微有些颤抖,回身便欲寻了东西砸过去,皇上脸色沉了下来,眉头皱起,皇后看见,忙笑道:

    “璋儿,你醉了!来人,扶大皇子下去醒醒酒。”

    后面侍候的太监忙答应着上前,二皇子站了起来,上前扶着大皇子道:

    “皇兄醉了,我扶你去喝碗醒酒汤吧。”

    边说边拖着大皇子往配殿去了。三皇子也站了起来,笑意盈盈的对杨元峰道:

    “我大皇兄性子粗直,酒又多了,杨大人多见谅才是。”

    杨元峰忙回礼,连称不敢:

    “三皇子这是要折煞死微臣了,大皇子脾气直爽,微臣一直极为敬佩。”

    皇后看皇上阴沉不乐,笑着建议道:

    “珏儿说今年烟火局的安排极是用心,这时辰也差不多了,我们现在就去致爽阁看烟火吧?”

    皇上脸色缓和了些,点了点头。

    后配殿,大皇子甩开二皇子的手,赵嬷嬷带着两个宫女迎过来,二皇子见是皇贵妃身边侍候的人,也松了手,停下脚步道:

    “好好侍候大皇子。”

    转身就出去了,赵嬷嬷忙示意两个宫女上前去扶大皇子,大皇子推开两人,踉跄着走到殿角的榻上躺下,赵嬷嬷带着两人急忙跟过去,在他背后放了几个靠垫,让他躺舒服了,大皇子皱着眉头,极不耐烦的说道:

    “去,给我倒杯水来!”

    赵嬷嬷示意两人侍候着,忙起身去后面要醒酒汤。

    黄玲儿和孟水佩正在后面,跟着一群汗流满面的宫女忙着,赵嬷嬷进来,吩咐立即取醒酒汤来,领头的宫女急急的取了来,赵嬷嬷四下看了看,指了指黄玲儿和孟水佩道:

    “你们两个端着过来!”

    两人急忙上前,孟水佩抢着端了汤,黄玲儿恨恨的端了漱盂,跟着赵嬷嬷进了偏殿,大皇子半躺在榻上,旁边站着的宫女上前接了,孟水佩和黄玲儿在旁磨蹭着不愿下去,赵嬷嬷低声呵斥道:

    “还不赶紧下去!”

    第十七章 秋夕节(下大皇子听到呵斥声,抬起朦胧醉眼,正迎上黄玲儿瞟过来的如丝媚眼,更闻到丝若有若无的花香,抬手指着黄玲儿道:

    “你,过来!”

    黄玲儿忙上前,孟水佩也急步上前,赵嬷嬷脸色微变,正想开口阻止,殿外传来小太监的通报声:

    “皇贵妃娘娘到。”

    大皇子急忙站起来,整整衣服迎了出去,赵嬷嬷回身狠狠的呵斥两人:

    “滚回去!”

    致爽阁外,皇上阴沉着脸,皇后笑着说道:

    “珏儿今年安排的湖上演灯,听说是从民间寻来的高手,皇上等会儿品鉴品鉴,可一定要指点指点臣妾,也好让臣妾知道,到底高在哪里。”

    皇上脸色微霁,点了点头,有宫人在旁小声回了皇上和皇后:

    “皇贵妃娘娘来了。”

    年过四十依然美艳的皇贵妃上前给皇上和皇后请了安,在下首坐了,仔细的看了看皇上笑道:

    “皇上有些乏了,妾侍候您到烟波斋歇息片刻吧。”

    皇后脸色微微一沉,转而笑意盈盈道:

    “皇上要是觉得乏了,还是去清风居吧,也近些,今天晚上那儿也安排了人,一切都是齐全的。”

    皇上点点头,站了起来,皇后和皇贵妃忙跟着站起来,皇上挥挥手道:

    “你们在这儿看灯吧,朕想一个人歇会儿。”

    皇后和皇贵妃双双曲膝答应了。卢公公侍候着皇上下了楼梯,致爽阁门口,赵嬷嬷看着卢公公,垂着眼皮,点下了头,卢公公含笑转过眼,小心的说道:

    “皇上,天黑,您慢着点走。”

    清风居里,李青头靠着墙角,迷迷糊糊的睡着,突然听到一片急促的脚步跑进来,顾如烟“呼”的一声站了起来,李青也清醒过来,急忙站起,一把抓回正欲往外奔的顾如烟。

    一个中年公公急步进来,低声说道:

    “皇上来了,你们呆着不要出去!”

    说完又奔了出去,李青松开手,坐回凳子,冷冷的看着如热锅蚂蚁般转着圈子的顾如烟。片刻,奔出去的中年太监又奔了回来,招呼两人道:

    “你们两个,快,跟我来!”

    李青心里一沉,下意识的摸了摸宫绦里的药丸,跟在顾如烟后面奔了出去。

    偏殿里,卢公公眯着眼睛上下打量着李青和顾如烟,用尖细的声音问道:

    “叫什么名字啊?”

    李青和顾如烟胆怯的上前报了姓名,卢公公眼睛眯得更细了,低低的笑了两声,挥挥手,旁边的小太监端着黄杨木雕花茶盘上来,卢公公接过茶盘,放到李青手里,柔柔的吩咐道:

    “去,给皇上送去。”

    李青紧张得咽了咽口水,回头看了看顾如烟,顾如烟正满脸热切的看着她手中的茶盘,卢公公看着她,轻轻笑了笑,温柔的说道:

    “你也去!”

    两人转出偏厅,李青回头看着顾如烟那张热切的脸,咬咬牙,把茶盘递给了她,顾如烟欣喜若狂的接过,不停的点着头表示感谢,李青皱皱眉头,低低的提醒道:

    “小心打翻了!”

    顾如烟不敢再动,小心翼翼的托着茶盘,李青不露声色的落后半步,跟在了顾如烟身后。

    两人转进内室,门口的小太监掀起帘子,李青跟在顾如烟后面低头进去,室内烛光略有些暗淡,空气中弥散着一种甜甜的香味,一层层如烟雾般垂挂着的轻盈绡纱帘幔前,一动不动的站着两名小太监,帘幔后面,皇上正微微闭着眼睛躺在一张美人榻上。

    两人轻轻穿过帘幔,李青低着头,眼睛四下打量着,悄悄找了个帘幔阴影处跪下,低低的伏下了身子,顾如烟走到榻前,跪到皇上面前,举起托盘,声音微微颤抖着禀道:

    “皇上,请用茶。”

    皇上动了一动,眼睛睁开些,打量着榻前跪着的顾如烟,纤细幼小的身形,垂着头,露出的后颈白嫩而细致,皇上眼中微微有了兴致,“嗯…抬起头来。”

    顾如烟战战兢兢的抬起了头,白皙柔嫩的脸上满是稚气,一双笼烟眉,水汪汪的眼睛里透着胆怯,尖尖的下巴让人怜惜,两腮微微发红,衬得眼睛仿佛汪出无数根情丝来,皇上只觉得身上一热,嘴角含了笑,用手指了指旁边的矮几,柔声道:

    “放那里,你过来。”

    顾如烟挪过去,把茶盘放下,又挪到皇上面前,皇上伸出一只手,轻轻揉捏着顾如烟的下巴,“叫什么名字?”

    “回皇上话,奴婢叫顾如烟。”

    “嗯,如烟如雾,好名字,多大了?”

    “回皇上话,十三岁。”

    “十三岁……”

    皇上坐了起来,拉了顾如烟的手,慢慢的揉了一会儿,微微用力,把她拉到了自己身边,一只手伸进她的衣服,揉了进去。顾如烟软软的叫着:

    “皇上……”

    李青跪在阴影里,一动也不敢动,正紧张间,有人在后面拉了拉她,回过头,看到一个小太监跪在她后面,推着只羊脂玉托盘过来,上面放着两杯酒,示意她送过去,李青喉咙有些发紧,偷偷看了看前面,飞快的盘算着,顾如烟实足只有十二岁,如果……,只怕她承受不住,受了伤,且不说不能请医诊治,就算能,伤的地方也……后面的小太监又推了推她,李青下了决心,接了托盘,转过身,偷偷从宫绦里取了只药丸出来,放进了其中一只杯子里,端着托盘,轻轻的挪到矮几旁,低着头,拉了拉顾如烟,把放了药的杯子靠近皇上举起托盘,顾如烟回头看见她,微微转了身子挡住皇上的视线,取了只杯子,双手奉了上去,软软的叫道:

    “皇上……”

    皇上眼光有些迷离的看着她,就着她的手喝了杯中的酒,伸手取了另一只杯子,送到顾如烟嘴边,顾如烟仰头喝了下去。李青看着顾如烟的一转一挡,心中有些发凉又有些好笑,转眼看见她喝下了那放了药的酒,无奈之余反倒坦然了,她已经尽了力了。

    接过空杯子,李青拿着托盘悄悄的挪回阴影中,又往里挪了挪,努力把自己藏好,悄悄回头,却找不到那个小太监了。

    屋里,皇上已经扯开了顾如烟的上衣,露出纤细白嫩的上身,李青皱着眉头,心里闪过丝疑惑,四下看了看,飞快的把食指伸到杯子里沾了点酒,放在舌头上尝了尝,这酒里放了少量的蝽药!李青身子轻轻的发起抖来,这是谁?是在图谋谁?她?不会的,她不过是个小小的准女官,还看不到那些大人物的眼里,图谋皇上?

    这药量极轻微,并不会伤害身体,究竟是怎么回事?李青脑子飞快的转动着,屋里已是春光无限,皇上抱着已经不着一缕的顾如烟放在了榻上,顾如烟浑身发软,无力的抱着皇上,神志仿佛有些迷离,只喃喃的不停的叫着“皇上…皇上…”

    李青尴尬无比,又往外挪了挪,却碰到了帘幔外当值的小太监,李青抬起头,哀求的看着他,小太监垂着眼帘,用手指微微指了指后面,李青大喜,忙点头谢了,小心而快速的爬到小太监手指的地方,那里果然有个极小的边门,李青爬了出去,却一头碰在了一双靴子上,是卢公公,卢公公看到她,微露惊讶,转而皱皱眉头,抬脚轻轻的把她踢到了旁边的角落里,仍支起耳朵听着屋里的动静。

    屋里一片透着痛快的喘息声,中间夹着顾如烟高高低低的叫着“皇上”,喘息声微微停了停,只听见皇上沙哑发紧的声音:

    “叫哥哥,叫朕哥哥!”

    卢公公放松了下来,脸上露出笑容来,这回皇上是真高兴了,明儿宫里就能又多位贵人了,回头看了看惊恐的李青,是哪个丫头无所谓,皇上高兴了就行。

    卢公公紧紧身子让自己靠墙立着,呶呶嘴示意李青出去,李青忙挤了出去,刚出门,就被一只手拉进了边上的隔间,李青定了定神,看见拉她过来的是那个中年太监,正回身倒了杯水递给她:

    “压压吧。”

    李青感激的接了过来,双手捧着喝了一口,那中年太监垂着眼帘,低低的说道:

    “我让人带你回去,今天的差使就算结束了。”

    李青低低的道了谢,喝完水,随着个小太监去了宁寿殿,殿里已有不少人在等着了,孟水佩和黄玲儿也在,看到她进来,两人一起迎了过来,黄玲儿狠狠的瞪了孟水佩一眼,孟水佩仿佛没看见,只往李青身后张望,看看没有人了,忙回过头来追问道:

    “怎么就你一个人回来了?顾妹妹呢?”

    李青仿佛没听见,也不理她,只往里走了几步,找了个靠墙的地方坐下来,头靠墙壁,微微垂下,闭上眼睛,仿佛睡着了一般,孟水佩不甘心的推着她,追着问道:

    “你倒是说话呀,顾妹妹呢?你把她怎样了?”

    李青任她摇晃,只是不理,黄玲儿在旁,一把推开孟水佩,骂道:

    “你这个贱人,推什么推,想知道自己去找啊!”

    第十八章 谁算计谁(上)第二天卯初的铃声没有响起,但李青还是准时醒了,躺在床上想着心事,那蝽药是怎么回事?皇贵妃是大夫人的堂姐,但这件事,对她有什么好处?没有利益,就没有动机,皇后?更没有动机,那个卢公公,也许更有可能,皇上的高兴就是他的利益,入官前,沈青叶那句“不如留在京城”到底是什么意思?沈家虽然低调,可族人、门生故旧遍布朝野,只怕暗里的实力比文丞相更胜一筹,沈大小姐的眼光计谋就是男人也比不上,可不是个肯随口说话的人,她要做什么?

    李青正烦燥间,帐子突然被掀起来,孟水佩钻了进来,李青吓得打了个激灵,一下子坐起来,板着脸冷冷的盯着她,孟水佩满脸笑容:

    “妹妹,你知道,我最照顾你了,我们姐妹一定要互相照应,坦诚相待,你告诉我,顾妹妹去哪儿了?昨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

    李青眯起眼睛看着她,侧耳听着外面的动静,突然抬起双手在胸前飞快的合了一下,孟水佩惊讶而茫然的看着她,李青抬起双脚,狠狠的把她踢到了床下,孟水佩裹着李青床上的帐子,“叽哩哐啷”的滚到了地上,黄玲儿猛的掀起帐子,两眼放光,满脸兴奋,飞快的从身后抓起瓷枕,砸向孟水佩,孟水佩急忙滚开,瓷枕碎了一地,门“哐”的一声,从外面被踢开,当值的周嬷嬷带着几个婆子冲了进来,看了看李青的床,又看着狼狈不堪的坐在地上的孟水佩,厉声呵问道:

    “怎么回事?”

    李青抿着嘴,嘲讽的看着孟水佩,并不答话,黄玲儿满脸是笑,也不开口,孟水佩脸上青红不定,忍着痛站起来回道:

    “回姑姑话,我…我怕青妹妹昨天累着了,来看看她睡得好不好,不小心摔倒了。”

    周嬷嬷嘴角闪过一丝讥笑,板着脸说道:

    “既然如此,下次小心些。”

    后面的几个婆子忍着笑上前帮她去了裹着的帐子,收拾干净屋子,就出去了。

    见婆子们都出去了,黄玲儿趴在床上,笑得上气不接下气,李青翘起一只嘴角,似笑非笑的看着孟水佩,孟水佩低头又理了一遍衣服,转身出门去了。

    午饭后,王嬷嬷带着人,当着众女孩子的面,发落过昨天犯事的潘文莲和余秀荷后,又堆了满脸的笑容说道:

    “还有个大喜的信儿呢,今天一早,皇上就封了翰林院编修顾墨海大人之女顾大小姐做了新贵人,连带着顾大人也升了两级呢,可真正是光宗耀祖!”

    李青面无表情的听着,孟水佩垂着的双手紧紧握成拳头,死死的咬着嘴唇,黄玲儿斜着眼幸灾乐祸的看着孟水佩。

    女孩子们的课算是暂时结束了,往后直到十月,在被送往各藩王处之前,她们五人一班,每日半天轮流到宫里各职司处学习,其余的时间里嬷嬷们也拘管得不那么严了,她们可以到花园里走动走动,也可以到园中的书阁里看看书。

    孟水佩、黄玲儿、李青仍在一组,孟水佩进进出出只盯着李青,李青却是极老实规矩,躲在人后,从不多行一步,多说一句,不当值的时候,就在书阁里看书,孟水佩跟着翻了十来天的律法、经史,渐渐坐不住了,不再跟着李青去书阁,只是当值的时候仍跟得紧。

    没了这帖膏药,李青舒服了很多,每日里除了吃饭、睡觉、当值,其它的时间都是在书阁里津津有味的翻看那些大庆朝的律法、礼仪、制度,倒也自得其乐。只是忧心着连庆和郑嬷嬷,不知他们如何了。

    一天,象往常一样,李青一个人在书阁南窗下的榻上看着书,周嬷嬷走了进来,李青忙站起来曲膝行礼,周嬷嬷含笑打量了她,示意李青随她来,李青跟着转过一排厚厚的柜子,里面竟有个仅容两人站立的空间,李青挤进去,从柜子缝里向外看去,外面竟是一览无余,可从外面,却一点也看不到里面,真是个绝佳之处。

    周嬷嬷低低的说道:

    “你刚进来没多久,郑嬷嬷就找到了我。”

    李青有些惊讶的看着她,周嬷嬷接着说道:

    “我和郑嬷嬷当初一起进宫的,后来,她随着郡主去了厉家,我一直在宫里。我看了你这些时候了,是个难得的,郑嬷嬷奶了你,也算是个有福气的。”

    李青看着她,没有开口,周嬷嬷微笑起来,眼睛里带着赞赏,从怀里取了张纸出来,递给李青,笑着说道:

    “郑嬷嬷说你不见了这个,必不会相信我,竟是真的!”

    李青接过来,是她写的“琉璃世界”四个字,放松下来,笑着解释道:

    “嬷嬷知道,这里面总是小心些好。”

    周嬷嬷点点头,眼睛看着外面说道:

    “郑嬷嬷让我告诉你,他们都很好,有几件事要告诉你,沈家大小姐指给了二皇子为正妃;这次女官,皇上已经应允了让韩地先挑;干活的人已经看好了,只等你有了准信就下定;玉姨娘有了身孕。”

    李青听说沈青叶指给了皇后嫡子二皇子为正妃,微微一怔,心中隐隐有些明了,低低的说道:

    “多谢嬷嬷,嬷嬷知不知道王嬷嬷和赵嬷嬷是谁的人?”

    周嬷嬷回头看看李青,转过去继续看着外面回答道:

    “王嬷嬷是沈大人的人,赵嬷嬷不知道。”

    “请嬷嬷悄悄留心些这院子里的动静,特别是礼部的安排。”

    周嬷嬷点点头,起身离开了,李青也走出来,回到榻上继续看书。

    沈府,后院书房。

    礼部尚书沈志贤皱着眉头,看着女儿沈青叶道:

    “叶子,你真的认为大师的话能影响皇上?”

    “父亲,皇上这几年越来越相信鬼神之说。”

    沈青叶眼光微转,带着丝促狭说道:

    “就算父亲,不也对广慈称大师而不名嘛,他要是说了什么话,父亲必定也会考虑听从一二吧?再说,以寒谷寺的声望,得广慈相助,必事半功倍。”

    “可是,大师是方外之人,一向不问世俗之事,那个李青真能说动大师?”

    沈青叶露出丝讥讽的笑意,“生在世间,谁能真正置身世俗之外?如果这京城还有人能说动智然和广慈,必定是这个李青。”

    沈尚书眉头紧皱,长叹了口气道:

    “叶子,你自小聪慧,为父相信你的眼光和判断。为父一直最疼你,只希望你以后日子过得幸福,那二皇子,你真就觉得他好?”

    沈青叶垂下头,手指划着椅子扶手,半晌方抬头道:

    “女儿以后能过得好,父亲放心。”

    沈尚书看着她,“那个李青为父看过了,水一样的人,又极聪明,这种女子……单论争宠,只怕难有对手,叶子,你要想清楚!”

    沈青叶眼睛微微收紧,认真的看着父亲说道:

    “我不和她争宠,二皇子以后要是独宠她,倒也省心。”

    沈尚书脸色沉了下来,“要是她生了皇子呢?!”

    沈青叶脸上的笑容如花儿般绽放开来:

    “父亲,我可是收着颗百子莲呢。给她吃了也不算辱没,她得了宠爱就行了,孩子…就算了吧。”

    天气渐渐凉爽起来,李青和外面通了音信,心情一下子平静下来,才突然发现,这园子里的秋色竟如此美丽。书阁南窗下那一大片深粉浅紫的蔷薇,艳丽得仿佛是黄玲儿,想到黄玲儿,李青忍不住笑了起来,至少是个真小人不是。

    礼部,门口一个小厮跳下马,飞快的奔了进去,找到沈尚书,在他耳边低低的禀报着,沈尚书听完,脸色变幻不定,来回走了几步,吩咐道:

    “去告诉王嬷嬷……”

    离宫院子里,婆子过来交待各屋:

    “有贵人进了离宫,各位姑娘呆在院子里,不准随意走动。”

    黄玲儿一下子从床上跳了起来,飞快的去了净房。孟水佩急急的找着李青,却四处不见,站在屋里发了一会儿呆,回身打开妆奁匣子,从里面取了条手帕子出来,塞进怀里,出门去了甲号房,叫了谷红琴出来,低低的问道:

    “谷妹妹,你昨天丢的那帕子找到没有?”

    谷红琴摇摇头,转眼看着她问道:

    “姐姐拾到了?”

    孟水佩忙摇摇头,挎了谷红琴的胳膊,把她拉得离门口远了些,才悄悄的说道:

    “你昨天刚丢的帕子,这会儿肯定还在那地方呢!刚嬷嬷们说,有人进来呢,你那帕子上可绣着名字呢,万一被人拾了去,就是大祸了!”

    谷红琴有些着急起来,“那怎么办才好?要不,去找嬷嬷们说说?”

    孟水佩忙示意她低声,又把她往边上拉了拉,压低了声音说道:

    “那怎么行!嬷嬷要是知道了你这样粗心,肯定会撵了你去做杂役的。”

    谷红琴急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孟水佩眼里闪过丝笑意,拧着眉头为难的说道:

    “唉,只能赶紧去找了回来了!我陪你去吧,只要找回来不就没事了。”

    谷红琴有些犹豫,孟水佩叹了口气道:

    “我当你是自己亲妹妹一样,无论如何也不忍心看你惹了这大祸。”

    谷红琴感激的点点头,孟水佩拉着她,急急的往前院走去。

    前院厢房里,几个婆子正围着王嬷嬷不知在做什么,孟水佩心中暗自庆幸,拉着谷红琴偷偷溜出了院子。

    第十九章 谁算计谁(中)黄玲儿极快的理好仪容,换了衣服,眼珠转了转,把衣服脱下又重新小心的理好穿上,也偷偷溜出了院子。

    离宫门口,十几个下人、小厮簇拥着大皇子和奚地的使臣金文远来到门口,大皇子下了马,守门的官差和内监媚笑着涌出来,磕头请安不迭,大皇子心情极好,笑着扔了把金瓜子过去,官差和内监忙扑上前去抢,大皇子哈哈大笑起来。

    离宫司官已经奔了出来,磕头请了安,低头恭腰的侍候着大皇子进了离宫。

    官房内,大皇子倨傲的坐在上面,奚地使臣金文远满面笑容,陪坐在下首,司官哈着腰站在大皇子面前,大皇子用手指点着司官吩咐道:

    “今儿,爷带着金大人过来,要给宁和郡主挑些女官。”

    司官身子僵了僵,立即媚笑道:

    “听爷吩咐。小的这就去让她们准备准备。”

    大皇子满意的点点头,司官刚要下去,外面有个礼部堂官求见大皇子,司官抬眼看了看进来的堂官,两人飞快的交换了下眼神,堂官进来给大皇子磕头请了安,大皇子也不看他,端起杯子喝了口茶,慢悠悠的问道:

    “什么事?”

    堂官忙躬着腰上前,恭敬的回道:

    “回?br /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