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阅读_第 15 章
一圈,放在油锅里zhà熟,一股股浓郁的肉香就不断飘出。整整zhà了一大盆狮子头。
羊肉挑选最好的一部分切下准备下汤用。其余的放大锅里做红烧羊肉。红烧羊肉最主要的是去除羊肉的那股子腥味,在烧的时候一滴水都不要放,全部用酒来煮。整整一大锅的羊肉煮熟后放在一个大盆子里,要吃的时候,挖一点热一下就行。羊肉这东西冬天吃是最好的了,吃完以后全身冒热气。
牛肉就换了好几种做法了。挑选好的切成牛柳,和菌菇炒着吃,或是和辣椒炒都是极好吃的。一部分红烧了牛肉。剩下的就烧汤了,热乎乎的牛肉汤,配上白菜和粉条,那真是没话说了。
年糕是和村长说好的,他们家打年糕的时候,分了三分之一给杜伟铭,杜伟铭给了村长30文钱,算是买下这些年糕了。又从村里的王大娘处买了豆腐,豆干什么的。用水泡着,可以吃好久。
杜伟铭每天就在灶头上忙活着,一个锅煮菜,一个锅熬yào,忙的是屁股都不着凳子。可对刘景源来说,每天散发出的阵阵肉香,实在是一种大大的考验。也不是说菜不好,但是中国人都有这么一个习惯,过年的时候年夜饭是最丰盛,恨不得把一年的好吃的都在哪几天吃完。平时就没那么讲究了,杜伟铭每天那么忙,一般也就2个菜一荤一素打发了。可是刘景源就不行了,自己是吃惯好的了,说实在,伟铭的手艺是不错,但是每天菜色也太少了,还没他一顿早饭的花样多啊。
晚上的时间,杜伟铭觉得总算不无聊了。以前一个人,晚上都没什么事情,白天劳累以后,一般晚上都是早早睡觉了。虽然买了油灯,但是用的时间还真不多。现在有了景源的陪伴,晚上就有意思多了。刘景源晚上有时候会教杜伟铭认字,有时候就说说外面的事情,或是下下棋什么的。和刘景源的聊天中得知,现在的国家叫做景国,周围还有两个国家,分别是周国和吴国。景国是最大的一个国家,国君年老,膝下有3个儿子。景国经过了几代现在正进入飞速发展的时期,所以可以说是国民安居乐业。杜伟铭发现景源在说这些事情的时候脸上会浮现出一种游离的表情,不知道是在思考着什么。杜伟铭再往下问,他就不肯说,变罢了。
还有一件让他高兴的事情,这个时间的文字虽说和现代的汉字不同,却和我们的繁体字有些类似。景源教了几天以后,杜伟铭已经学了一百多个最基本的字了。还好有以前的学习底子,不然还真学不快。杜伟铭把他还不熟的字请景源写在纸上,他在上面写上了拼音,景源对杜伟铭标的拼音非常有兴趣,杜伟铭就解释说是方便自己理解的。
就这样两人白天一个养伤,一个干活,晚上就一起聊天学习,日子倒也过得充实。刘景源身上的伤口已经结疤了,又请了李大夫过来诊断了一下,说是内伤也没有大碍了,终于刘景源可以下地了。披上衣服在屋外走了一圈,发现这是一个民风淳朴的山村。村子虽说不大,村后的大山此时也是郁郁葱葱,小路上人并不多。刘景源在村子周围逛了一圈,就回去了。村里好像与外界的联系并不多,也不知道现在外面的情况究竟怎么样,算了,先把伤养好再说。
杜伟铭看着刘景源的衣服有些无语了,其实从他的衣着和谈吐中,杜伟铭就发现他应该是有钱人家。衣服的料子是上好的绸缎,虽然衣服破了,他请张大婶缝补的时候,大婶就不停的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料子。但是缝补过的衣服穿在他的身上还真是有点别扭。因为衣服上的口子挺大的,缝补好以后还是能看出左一条,右一条的。想了想,杜伟铭把家里箱子里的一块新的棉布找了出来,有找了点棉花,拿到隔壁的张大婶家请他给刘景源做一件新的棉衣,怎么说过年也要穿新衣服吧。
昨天,村长给他送来了5条鱼,2条青鱼,3条鲫鱼。鱼是大伙一起去河里抓的,天气寒冷,河上已经结冰了。村中两个青年先把冰敲开了一个大口子,里面的鱼都纷纷往外跳,河的两岸都拉起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