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气安康第3部分阅读
福气安康 作者:rouwenwu
:“娘。我和哥哥把蘑菇拿到镇子上去卖。被马车撞了。哥哥为了救我。手被划了一道好深地口子……”
一听到被马车撞了。苏氏地脸色就变了一变。待说到手被马车刮伤时。苏氏早就俯下了身子。捧住苏辰宇地手。细细地察看起来。看到纱布上隐隐透出地血迹。又是气恼又是心痛。眉头蹙得更紧了。
李红冰不易觉察地笑笑。虽说平日里看苏氏把儿子管得挺严地。一旦儿子有什么闪失。她还是紧张得不得了。苏辰宇似乎有些无措。低声道:“娘。没事。只是划破了皮。”抬头瞪了妹妹一眼。意思是说。不是说好不告诉娘了吗。怎么转眼间就变卦了?
李红冰无视苏辰宇地埋怨。春风得意地笑着。心中暗道:我不这样说。你娘能放过你?我不过是小小利用了一下你娘地同情心罢了。再说。我也是实话实说。
苏氏这边一着急。一心痛。只顾着看儿子地手伤。倒把追究儿子四处乱跑地事给忘了。
“娘。那布店地老板来这里做什么?”李红冰好奇地问。她隐约觉得这个富态地布店老板绝对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还有她在院子里听到地那句“莫要耽误了孩子”地话。明显地带了提醒与警告之意。
“没什么。”苏氏似乎不愿多谈。只是怔怔地看了兄妹俩好一会,才深深叹了口气道:“你们两个都是娘亲生的,娘绝不会将你们送去给人家当下人,去受那份罪。”
李红冰不由多看了两眼苏氏。这个女人,年纪不过三十岁,纤弱瘦小,但骨子里那位坚忍与倔强,却非常人能及。
苏辰宇已经站了起来。苏氏又细细叮嘱了一番,不再让苏辰宇去做一些如担水之类繁重的家务活,然后又把苏辰宇带回来的草药拿到厨房升火熬药。
李红冰从桌上端了一碟桂花糕,拿了几块给苏氏,又拿了几块给苏辰宇。咬了一口,松松软软,香香甜甜的,真好吃。转身看着厨房里苏氏忙碌的背影:“娘,哥哥怎么还没去书塾读书?和他一般大小的孩子都上学了。”
话音刚落,李红冰就看见苏氏的背影明显地震了一下,接着传来瓷碗摔落地上的声音。听到妹妹这样说话,苏辰宇急忙跑过来,拉走妹妹:“小清,咱们到院子里玩去。”
李红冰也愣了一下,她没有料到苏氏会有这么大的反应。读书不是一件好事吗?不管在哪个时代,读书也是一条出路啊。尤其是在这个科举盛行的时代,读书更是踏上仕路,从政为官的必经之路。有些人考科举都考疯了,像孔乙己,范进之类的。难道苏氏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有个好的前途?
李红冰觉得越来越疑惑,读书识字,上学堂,本来就是作为父母应尽的义务。如果是因为钱的问题,那大可以半工半读。作为一名资深幼儿教师,李红冰很难理解苏氏的做法。
苏辰宇在院子里闷头劈柴,他的左手受了伤,他就用右手一只手,把大块的树桩在地上坚起来,用斧头劈开,再劈成几块小的。然后在墙角堆放好,再拿过另一根树桩来来劈。大冷的天,他竟也劈得汗珠缀满额头,小脸通红。
“哥,你不想上学了?”李红冰问。
“不想。”苏辰宇摇摇头,眼神却有些迟滞,呆呆看了前方好一会,才道:“小清,不要再问娘了,娘会不高兴的。”
第十三章 去学院拜师读书
(谢谢各位支持!如果觉得此书太瘦,就先收藏着慢慢看哈-)
晚上睡觉时,李红冰缩在被窝里,看苏氏对着桌子上的蜡烛坐了好久,一动不动,仿佛石雕一般。李红冰忍不住叫一声:“娘!”
苏氏仿佛这才惊醒过来,走过来给女儿掖被角。昏黄的烛光下,苏氏如秋水般的眼眸中似有什么东西在晶莹地闪烁着。她不由有些慌:“娘,你又哭了?”她一下子坐起来,伸手去拭苏氏脸上的泪水,“娘,对不起,对不起,我不是故意惹你不高兴的,你不喜欢哥哥去上学,那我以后不说了。”
苏氏宠溺地抱住女儿,过了好久,才道:“小宇……你哥哥真的想上学堂吗?”
“嗯,”李红冰点点头,想起回来路上的情景,“我们从镇上回来的时候,哥哥在村口的书塾前望了好久……”
苏氏没再说话,幽幽地叹息了一声。转身吹灭了蜡烛,侧身睡了。一个晚上,李红冰觉得苏氏翻来覆去,似乎根本没睡。
一连几天,苏氏都是眼睛里带着血丝去镇子上的药铺,到了天完全暗下来才回来,回来就煲药给苏辰宇敷手伤,日子就这样平静地过去了,李红冰觉得关于上学堂的事应该就这样结束了,她心里盘算着等过一二年,等自己大一点的时候,就向书塾的先生借几本书来,教教“哥哥”念书识字,作为现代知识分子,一个拥有学士学位的幼儿教师,她实在不能接受一个如此可爱的小男孩成为一个文盲。
这天,一大早的,苏氏就起了床,拿出一套新衣裳给兄妹俩换上,又下了一锅鸡蛋面,趁热让兄妹俩吃了。
站在院子里,兄妹俩互相看看对方的新衣,都觉得奇怪。李红冰问了两遍,苏氏只是含笑不语,让李红冰更加摸不着头脑。联想到前几天布店老板来过的事,还有今天又穿新衣又改善伙食的,李红冰突然一激灵:难道,苏氏要把他们兄妹俩都卖了?
正胡思乱想间,听到门环响动的声音,见苏氏已经锁好了房门,娉娉婷婷地向他们行来。今天的苏氏也是经过一番精心打扮的,乌黑的云鬓挽成一轮弯月形,细细的柳眉,如水般的眼眸,苍白的脸庞上了一层淡淡的胭脂,多了几分妩媚。一身淡紫的衣裙,衣袂随风微微扬起,正是几日前李红冰兄妹俩从镇子上买回来的花布,穿在苏氏身上竟显得如此端庄大方。李红冰突然想起一句话:“娴静如姣花照水”,此时此刻,这句诗用在苏氏身上真是恰如其分。
一路上,李红冰忐忑地问“娘,我们这是要去哪儿?”苏氏只是微微一笑,拉拉女儿的衣裳,“去了就知道了。”
行至村口。苏氏竟拉着兄妹俩转进了书塾。李红冰一阵欣喜:原来苏氏想通了。同意让苏辰宇上学堂了。苏辰宇眼中也闪出惊喜地光芒。只是这样地喜讯来得太突然。他不安地看着母亲。不能确定这件事是不是真地。
李红冰饶有兴趣地望向四周。这是一所乡村书院。古树参天。与村里地黄泥路旁几棵凋敝地酸枣形成鲜明地对比。阳光从树叶地间隙处投射下来。照在用青砖铺就地地面上。往里走是一排地平房。居然还有琉璃瓦地飞檐。正门有一幅对联。左为“书山有路勤为径”。右为“学海无涯苦作舟”。字迹苍劲有力。朗朗地读书声就从里面传了出来。
对着门柱上地对联。李红冰看了好一会。她自从事教师职业以来。对自己地字体颇不满意。为了不贻笑大方。她特地向市里书法协会地老会长拜师学艺。苦练基本功。三年时间。终于练就一手好字体。在现代。寒暑假期间。她也经常与表姐合开寒假班。暑假班。各类补习班。只要她一上台。粉笔轻挥。洋洋扬扬。便是苍劲漂亮地字体。常常引得台下地学生一片赞叹声。
她一向偏爱狂草。如今看到门柱上地对联。那雄劲地狂草。行云流水间却跌踏起伏。山重水复间又起峰回路转。只看一眼。就让她爱不释手。看这字体行间地洒脱。想必书法者是一个淡泊地世外之人。
屋里走出一位老者。年约五十岁。藏青衣衫。须发有些花白。眼睛炯炯有神。见了苏氏也没有太大地惊讶。似乎早料到苏氏会来一般。含笑道:“苏夫人。您来了?”
李红冰猜想这位一定是这所书塾地院长了。她平日里听村人说起过这名老者。说这个叫做范文举地老先生也曾考过科举。做过秀才。也算是学富五车地人。只是怀才不遇。后来渐渐看透。就来到这穷乡僻野做了一名教书先生。倒也自由快活。
苏氏回了礼,拉过苏辰宇,让他给范先生磕了个头,算是行了拜师礼。范先生也是个不拘小节的人,看到新收的学生虎头虎脑,一副机灵模样,也满心欢喜,就应了苏氏的请求,允许苏辰宇半工半读,平日里帮书院打扫一下卫生,浇浇花草等。
接着李红冰看见苏氏掏出一个小袋子,小心翼翼地从里面取出几颗碎银子,递给范先生。范先生也没推辞,就收下了。李红冰觉得有些奇怪,苏氏家徒四壁,也没见什么值钱的东西,况且她的工钱也没这么多,她哪来这么多的钱?
付了钱,苏氏替苏辰宇整整衣衫,低声叮咛道:“以后要好好听先生的话,认真读书,不许闯祸。”
苏辰宇忽道:“娘,小清可以跟我一起读书吗?”苏氏怔了一下,似乎没料到儿子会这么问。她面露难色,这个时代,哪有女娃娃上学堂的?有钱人家都是请教书先生到家里教书的。
“这……”苏氏为难地望着女儿,她本来是打算在家里教教女儿识字,让女儿多认得几个字也就罢了。
“娘,我不去学堂,哥哥回来教我就好了。”李红冰很快地打断了苏氏的话。她猜想苏氏的为难可能是因为没钱吧。刚才苏氏付的钱,应该是“长读”的学费。李红冰记得以前曾看过这方面的资料,说古代的书塾是有“长读”与“短读”之分的,除了学费的差异之外,传授的方式也是不同的。“短读”是乡里人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认得几个字,会算账,不至于出去以后被骗;“长读”就不同了,先生言传身教,悉心教授,那是为科考准备的。李红冰想,这次,苏氏是下定决心让儿子走科举这条路了。
第十四章 苏氏卖簪凑学费
当然,李红冰说不去学堂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在现代,她可是堂堂正正的科班出身的学士生,从小学到大学,读了整整十六年的书,穿越前还报读了研究生班,目的只有一个,当上幼儿园园长。谁曾想,一场莫名其妙的穿越,粉碎了她所有的梦想,让她满腔热情化为虚有。
如今再让她重新来过,再重复去读十几年的书,她是打死都不干的。既然时光退回到儿童时代,那她就要五岁的年龄开始,找回她失去的光阴,让人生的精彩从五岁开始。
苏氏怔怔地望着女儿半晌,没想到女儿小小年纪,居然这般懂事,心中又是一阵酸楚,正要进屋的范先生也回过头来,望着不远处那五岁的孩童,脸上露出惊诧的神色。
李红冰推推“哥哥”,示意他进学堂去。苏辰宇不动,盯着苏氏,看了一会,忽道:“娘,您的簪子呢?”
苏氏似乎没料到儿子会这般问她,明显地愣了一下,继而微笑掩饰道:“哦,不知掉哪去了,快进去吧,先生在等着呢。”
“娘,您是不是把簪子卖了?”苏辰宇盯着苏氏,脸上的表情令人看不懂。
“说什么呢。”苏氏轻斥道。
“我不读书了,我去要回簪子。”苏辰宇小脸憋得通红,突然冒出一句话,转身就往门外走去。
李红冰这才发觉,苏氏平日经常插在鬓发间的簪子不见了。难道,苏氏为了凑足儿子的学费,把自己唯一的一枚簪子当掉了?
“小宇,你站住!”苏氏道,脸色已经沉了下来。
苏辰宇身子顿了一下,依旧执拗地往外走。
“小宇。你是不是连娘地话都不听了?”苏氏厉声道。纤细柔弱地身子在寒风中微微颤抖。
李红冰急忙跑过去。把苏辰宇拉回来。“娘千辛万苦凑足你地学费。你就不要再惹娘生气了。”趁苏氏不注意地时候附在他地耳边悄悄说道:“哥。你忘了。我们不是还有钱吗?下回我们再到镇子上去。再买一个新地簪子给娘不就行了?”
苏辰宇望着妹妹。这才想起那个撞了他地龚老爷给地两大锭银子。脸上露出欢喜地神色。
苏氏拉着女儿走了。苏辰宇站在门边。看着娘与妹妹远去地背影。发着狠要下功夫读书。不辜负娘与妹妹地期望。李红冰则转过头来。朝哥哥挥手。笑得春花灿烂。
离了书院。苏氏想把女儿带到镇子上地药铺里去。李红冰不依。道:“娘。你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地。待会我就去找张二花玩。”苏氏看到女儿这么懂事。也没怎么勉强。嘱咐女儿不要到处乱跑。又去了打铁铺张老汉地家里。让张二花带着女儿玩。然后就到镇上地药铺去了。
李红冰明白苏氏地苦衷。她也是有心无力。镇子上地药铺哪能让一个妇人带着孩子来做工地?幸好她虽是个五岁地小孩子。但有着二十一世纪现代知识分子地智商。所以。李红冰觉得。苏氏有她这个女儿。算是比较幸福地。
作为一个五岁的小孩,实在是一件太太无聊的事情。李红冰歪在家门口想了一阵,拿起院子里的竹篮子,决定找张二花采蘑菇去。
正好张二花也闲着无聊,于是两个小孩各挎了一个竹篮子,爬上山坡采蘑菇。由于去得迟,低矮地势的蘑菇已被摘得七七八八,只剩下零零碎碎的几朵,还有就是没长成形的。李红冰怕弄脏新衣裳,采得比较慢,怕滑倒,又不敢往深处去。不一会功夫,张二花已摘了半篮子,她才摘了七八朵。看着张二花的篮子,李红冰有些泄气。心想这样采蘑菇也不是办法,得想一个办法让蘑菇自己长出来等着自己去采才行。
“怎么不摘了?”张二花见李红冰呆呆发愣,忙跑过来,看了看李红冰的竹篮子的蘑菇,又把自己的倒一半给李红冰。李红冰感激地笑笑,心想这个张二花真是个好姐姐。
“你哥呢?他不来吗?”张二花问。
“哥哥去学堂了。”李红冰答道。张二花脸上露出些许失望,瞬间又转成羡慕的神色。“我也想上学堂,不过我娘说,女儿家是不能上学堂的。”张二花低头拨弄着蘑菇,说话声也低了下来,一副无奈的样子。
“我可以教你啊。”李红冰想都没想,就冲口说了出来。看到张二花向她投来惊诧的目光,她才惊觉自己失了言,忙道:“我跟哥说了,让他下了学堂回来就教我,你也过来吧,我们一起学。”
“真的吗?”张二花开心地笑着,眼睛眯成一条线,露出一口焦黄的牙齿。
傍晚的时候,苏辰宇放学回来了,手里还捧着几本书。李红冰瞄了一眼,看见有一本书皮上书写着三个字:《三字经》。
放下书本,苏辰宇开始升火做饭。掀开米桶的木盖子,用瓢勺舀了小半勺糙米,用水洗了,倒在一个类似现代人用来煲汤的铁煲里,加一些水,放在灶头上煮。然后再拿一本书出来,一边加柴一边摇头晃脑地念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李红冰看着不禁哑然失笑。敢情古人都这么念书的么,非得把脑袋晃来晃去的,就不怕会头晕?
看见妹妹望着自己,苏辰宇马上想起早上的话,“小清,哥哥教你念书。”
李红冰随口“嗯”了一声,苏辰宇刚才舀米煮饭时她特地看了一下米桶,只剩下小半桶米了,看来她要快点想法子赚点钱,不然的话要断粮了。可是,要怎么才能赚钱呢?
李红冰正出神的时候,忽然有人用力拍了她一下,她吓了一大跳,回头见苏辰宇正盯着自己。“怎么了?”她奇怪地问道。
“小清,我说你跟着我念,你有没有听见啊?”苏辰宇不高兴了,因为他看到妹妹又露出他所不熟悉的神情。
“哦,是三字经是不是?”李红冰忙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册,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李红冰一口气背了一段,喘了一口气,就看见苏辰宇张大嘴巴望着自己。
“哥,怎么了?”李红冰莫名其妙。这三字经她在幼儿园教小朋友时都教得滚瓜烂熟了,不可能背错的。
“小清,”苏辰宇搔搔脑袋,不可置信地望着妹妹,“你怎么会背这么多,下面的先生还没教呢。”
这回轮到李红冰张大嘴巴了。原来先生没教这么多啊,那她岂不露馅?不过,她脑子转得快,马上圆了回来:“哥,我在外面玩的时候,听见朱大壮这么读的。”朱大壮是去年入的学,自然念书比刚入学的苏辰宇念得多,李红冰很庆幸在学堂的时候看见朱大壮,不然的话真的不知道怎么自圆其说。
第十五章 上天恩赐的礼物
苏辰宇果然信了,除了佩服妹妹记忆力超好以外,没有其他的想法。李红冰吁了口气,暗暗告诫自己以后要小心一点,不然的话穿帮那就麻烦了。
过了一会,天全完黑了下来,苏氏也从镇子上回来了,娘仨一起吃了饭。苏氏洗了碗,收拾好灶头,再侍弄两个小孩洗澡。由于苏辰宇的手伤已经大好,苏氏就不用再去熬药,趁天时尚早,就缝了一个袋子给苏辰宇装书本,苏辰宇欢天喜地的,小心翼翼地把书本放进去,放在枕头下,就睡下了。
第二天,苏氏依旧早早去了清平镇。苏辰宇热了馒头,拿一个给妹妹,自己啃着一个上学堂去了。吃完馒头,李红冰又看见张二花站在院子门口,原来又是来约她去摘蘑菇的。
顺着山坡一直往上走,今天的蘑菇更是少得可怜,大朵一点的都被摘光了,剩下一些小小的,又不能摘。两个人于是继续往上走。
由于没有了蘑菇,李红冰也提不起什么兴趣,整个人怏怏的,也就没有留意脚下的路,一脚踏空,她还没有惊叫出声,就咕噜咕噜地滚下了山坡。
李红冰暗道:“我命休矣。”想不到一场车祸没撞死,倒撞到古代来了,现在,又因为摘蘑菇要命丧在这山上了。
她心里一急,手便四处乱抓,但斜坡湿滑,而且几乎都是野草,根本没有落手之处。身后传来张二花焦急的呼唤声,一下子就听不见了。
不知滚了多久,李红冰觉得自己的身子停了下来,原来她落到了一块比较平坦的草地上。她一边念着阿弥陀佛,定定神,爬了起来,查看了一下自己。由于小孩子穿得厚实,居然一点伤都没有,只是小手被野草划出了几道浅浅的血痕,身上蹭着一块一块的青苔,甚是难看。
这是什么地方?她看了看四周,惊奇地看到在她面前矗立着一间茅屋。土灰的泥墙,看起来还算结实,有一个木门,居然没有上锁。
李红冰走了过去,轻轻推开了门。屋里还算宽敞,也很通风,有一张简陋的木床,床上有些稻草,没有棉被。墙角有一个大瓦缸,可能是用来盛水的,不过,水已经干了。墙上挂着一张不知什么动物的毛皮,看来这是一间猎户小屋。有灶头,有生锈的铁锅,由于许久没人住了,灶上落了一层厚厚的灰尘。
从自己跌落的位置推断,李红冰肯定这小屋子一定在这山坡上,只不过建得隐蔽,所以才没有被村民发现。
看到这座小屋。李红冰突然灵机一动。她不是一直在为蘑菇地事犯愁吗?如今。上天送给了她一个绝好地礼物。
她掩了门。走了出来。看看四周。丛林密布。杂草都有半人高。果然是一个隐蔽之所。正东方面有一条弯弯曲曲地石板小路。几乎被野草淹没。李红冰小心冀冀地拨开杂草。顺着参差不齐地石板路一直走。约走了半个时辰。居然走到了村头地断桥旁。
李红冰为终于找到一个可以种蘑菇地地方欣喜不已。她想了想。再从另一条路顺着山坡走。上到原来采摘蘑菇地地方。果然看到张二花在原地呆呆地傻站着。不住地朝她摔下去地地方张望。又不敢走开。一副急得快哭地样子。
“二花姐。”她觉得心里一暖。叫了一声。
张二花闻声回过头来。见她安然无恙。一下子跑了过来。抱住她。嘴巴一张。居然哭了起来。
“二花姐。”她拍拍张二花地后背。“莫哭了。我这不是好好地吗?”她最怕小孩子哭。在幼儿园时。小朋友一哭。她就觉得头痛。年迈地园长常常跟她讲授如何让小朋友停止哭泣地方法。可惜别人屡试屡成功地方法。在她一试用之后。马上变成屡试屡败。所以。当张二花在她面前痛快淋漓地发泄着惊恐与害怕地时候。她除了拍拍张二花地后背。试图安抚她地情绪之外。别无他法。
张二花终于止住了哭泣,有些不好意思地望着她。李红冰帮她擦干眼泪,再把地上的竹篮子拿起来,递给她。她又要分一些蘑菇给李红冰,李红冰忙摆手说不用。
当然不用了。李红冰有些得意地笑着。那山坡上的隐蔽小屋,就是她的秘密法宝。她已经想好了名字,就叫做“冰冰蘑菇屋”。不久的将来,她就要在这落后的古代,在这群封建的古人当中,发扬光大她的蘑菇种植技术,成为新一代的蘑菇女王。
她仿佛看见不久的将来,她站在一座大大的蘑菇庄园中,那满园蘑菇,有的大的可以当雨伞,有的肥肥厚厚的可以当凳子坐,当然,这些都是她培育的新品种。所有的蘑菇都朝她微笑,与她一起翩翩起舞。她兴奋地跳起舞来,不停地旋转,不停地笑着……
“小清,你在笑什么?”张二花一声大喊,把她惊醒过来,原来她是在做白日梦。“没什么,我刚才在村口看见两个狗狗打架,觉得很好笑。”李红冰拉着张二花的手,“我们回家吧。”
张二花奇怪地看看李红冰,她不明白两只狗狗打架有什么好笑的。李红冰犹自沉浸在蘑菇庄园的梦想中,她看一眼张二花,心想,等以后自己的蘑菇庄园建起来以后,让张二花做个管理员一定会很称职。
回到自家的小院子,李红冰把身上的脏衣裳换下来,泡在木桶里,等苏氏回来洗。再找一套新的衣裳换上。中午的时候,苏辰宇回来了一会,匆匆热了锅上的馒头,递一个给妹妹,自己拿一个急急忙忙地回学堂作杂活去了。
吃过午饭,李红冰百无聊赖地躺在床上,又在构思她的蘑菇大计。创业的激|情一过,她才发现自己想得太简单了,蘑菇不是说种就能种出来的,想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幼师,教教小朋友没有问题。对于种蘑菇,那她可是一窍不通,一点技术都没有,况且蘑菇又不是小朋友,说让它长出来就能长出来的。
(求收藏-)
第十六章 范先生的蘑菇屋
就这样在躺了一下午,想破脑袋也没想出蘑菇是怎么种出来的。她只是隐约记得,以前有个朋友家里是种猴头菇的,有一个小房子,好像每天早晚要洒水,其他的就什么都不记得了。
“好烦啊!”她终于忍不住大叫一声。四肢成大字形仰卧在床上,呈无力状。
“小清,怎么了?”刚进家门的苏辰宇听得妹妹一声大叫,以为出了什么事,忙小跑进来,“谁欺负你了?”
“我被蘑菇欺负了。”李红冰没好气地说。这个哥哥,怎么就知道问她被谁欺负了,这世上有这么多专门欺负她的坏人吗?她看看虎头虎脑的哥哥,心里在叹气,她跟这个小男孩,真的没有共同语言,害她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
苏辰宇不明白妹妹为什么无端端就生了气,不过他性子豁达,也不介意,去厨房升火煮饭。
李红冰这才发现窗子外的天空已经黑了下来,启明星都已经从东方跳出来了。难道她就这样赖在床上白白耗掉了一个下午的光阴?她慌忙爬起来,穿了鞋走下床来。
见妹妹不生气了,苏辰宇也开心起来,就给妹妹讲在学堂里的趣闻:“小清,先生家里养了好多小动物呢。有小山猪,有兔子,有鹦鹉、还有蛇……”
李红冰坐到了哥哥身边,看着灶炉里通红的火光,听着干柴遇烈火发出的“辟辟啪啪”的声音,随口“嗯”了一声,心想,这范老先生也够怪的,养这些东西干嘛。这些山猪、野兔,蛇之类的东西,在现代可是绝好的野味,味道好极了。
苏辰宇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兴奋道:“我还发现,先生后院里有一间小屋子,锁着门,我偷偷往里瞄了一眼,里面竟然种了好多蘑菇……”
蘑菇?李红冰一下子跳了起来。不会吧,她没听错吧,那个范老头竟然会种蘑菇?她一下子抓住苏辰宇的手:“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
苏辰宇被妹妹这一抓,吓了一大跳,见妹妹瞪大眼睛望着自己,也反应不过来,愣愣道:“我说范先生家后院有间小屋子种了好多蘑菇……”
李红冰站起来。兴奋地转了一个圈。哈哈哈。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她想了一个下午。想破脑袋都想不出来地蘑菇种植技术。居然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李红冰蹲下身子。笑嘻嘻地靠近哥哥:“哥。你明天带我去看看范先生家地蘑菇好不好?”
苏辰宇疑惑地看看妹妹。近段时间妹妹突然对蘑菇狂热起来。现在又哀求他要去看范先生家地蘑菇。妹妹该不会要做出什么出格地事情吧?
“小清。你该不会想要去摘范先生家地蘑菇吧?”苏辰宇警觉地问。如果妹妹要对他尊敬地范先生做出什么伤害地事。那他是绝不允许地。
李红冰翻翻白眼。哼。这个小男孩。把她想成什么了。她是那种人吗?不过。她去这一趟。当然是有目地地。
“我保证。绝对不会。”李红冰马上信誓旦旦作保证。“我只看一眼就好了。”
苏辰宇想了一会,觉得妹妹的这个要求也不算过分,也就答应了。
过了一会,苏氏也回来了。李红冰到院子里把昨天摘的蘑菇拿了些来煮汤,蘑菇清甜,虽然没有放肉,汤味一样很足。娘仨美美地吃了一大碗,然后洗澡便歇下了。
第二天,李红冰起了个大早,缠着哥哥要去学堂。苏辰宇也没忘记昨天的承诺,就拉着妹妹的手,顺着碎石小路走到学堂。
由于来得早,学堂的学生还没来。苏辰宇提水浇花,李红冰就在旁边看着。花圃在后院,跟前院是两个不同的景色。前院是参天古柏,小丛的灌木林,绿意葱葱,再加上龙飞凤舞的对联,横幅,显得有几分庄严肃穆。后院则不同,曲径通幽,百花争奇斗艳,草坪上有一张石桌,几张石凳,隐隐透出几分悠闲。西北角有一个凉亭,旁边有一排的小屋,想必就是蘑菇屋了。
李红冰也不急,一边观赏花丛的百花,一边不露声色地向蘑菇屋挪去。她一边走,一边赞叹。想现在正值冬天时节,百花调零,而这个范先生家的后院里,竟然能让各式各样的花朵反季节盛开,这个范老头也算得上是一位植物学家了。所以,对于他会种蘑菇,李红冰一点也不觉得奇怪。
钟声响了,原来早习时间到了。苏辰宇叮嘱妹妹不要乱跑,就往前院而去了。
不一会,朗朗的读书声便从前院传来。李红冰笑笑,这个感觉好熟悉,仿佛又回到了小学时代。有暖暖的阳光照射下来,李红冰在阳光中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转头盯住了她此行的目的地——西北角的蘑菇屋。
院子里静悄悄的,由于范老先生喜欢一人独居,所以丫环仆役一个都没有,李红冰想这个怪人应该不缺钱吧,他似乎想过一种闲云野鹤的日子。
李红冰走到西北角的一排平房前。这是一排砖瓦房,在桃花村大多数土砖房的映衬下,这样的砖瓦房算是比较高层次的。房门果然用铁锁锁着,前面没有窗,倒是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大窗子,显然是为了通风,让空气对流。
李红冰转到左侧的窗子,刚好窗子下有一个树桩,她就站了上去,踮起脚尖往里瞧。这一瞧之下,她不由大吃一惊。
屋子里,从里到外整整齐齐排列了四五大框架,都是用土砖堆砌而成,上面铺就了一层像是土又不像是土的东西,一只只胖胖的蘑菇就从“土”里探出头来,密密麻麻,数不清的小脑袋,看得李红冰眼花缭乱。
“你在这里做什么?”一声低沉威严的声音自身后响起,吓得李红冰差点从树桩上掉下来。
李红冰抓住窗棂,稳住心神,脑子里急速运转,紧张地思索应对之策。被人抓住当然是一件不太好的事,李红冰想着如何才能蒙混过关。
第十七章 技术的重要性
转过身来,李红冰看见一个五十岁左右的老头正盯着自己看,这老头一身青衫,须发有些花白,眼睛炯炯有神,正是这个书塾的范文举范老先生。
李红冰马上笑嘻嘻道:“范先生好。”俗称不打笑脸人,这范老头总不会对一个年仅五岁的小女孩不客气吧?
范文举举目细瞧这名女孩,认得是村尾苏大妹子家的女娃娃。第一次见面他就对这个女娃娃印象颇深,觉得她一副聪明伶俐的样子,眉宇间总有一股聪慧狡黠,说起话来清脆响亮,字字清晰,听着十分悦耳。今见她临危不乱,一副从容镇定的样子,心下不由暗暗赞赏,不仅不恼怒,反而对眼前这个小女孩又多了几分喜欢。
李红冰是何等机敏之人,察颜观色之下,见这个老头脸色缓和,没有了生气的样子,知道自己逃过一劫。当然,下一步就是得寸进尺了。
“范先生,你的蘑菇屋好漂亮。可以带我去看看你的蘑菇屋吗?”李红冰睁着明亮的大眼睛,一瞬不眨地望着范老先生。
受人赞誉,范老先生心情大好,呵呵一笑,把李红冰抱下树桩,牵了她绕到前门,用钥匙开了锁,让她进去参观。
李红冰不得不惊叹这简直就是一个蘑菇种植基地,整整三间大屋子,全搭建成框架的样子,有在山上看到的冬菇,草菇,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大大小小,林林总总,挤满了那一层一层的框架。
凑近了看,李红冰才发现,原来在土砖上铺就的那一层“土”,并非真正的土,有一些草桔,有一些锯末,还有一些实在看不出什么原料,黑黑的,应该很肥沃。“土壤”很潮湿,相信是早晚洒水的结果,果然蘑菇是喜欢潮湿环境的。
墙角有几个大瓦缸,盛着一些不知名的浑浊的液体。李红冰心想,这些东西会不会是这个范老头培养的“营养液”?没有足够的营养,这十几二十框架上的蘑菇不可能长得如此旺盛。
参观了一圈之后,李红冰突然想到,以前看过新闻,种蘑菇的人最容易得蘑菇肺,因为蘑菇苞子是散发在蘑菇房里潮湿的空气中的,呆在蘑菇屋久了,蘑菇苞子就会被吸进肺里,想到这,她连忙屏住呼吸,拉着范老先生退了出来。
出到外面,呼吸一口新鲜空气,李红冰认真地看着范老先生的眼睛,道:“范先生,娘说了,女儿家是不能上学堂的。所以,我不想读书,只想向您学种蘑菇,你可以收下我吗?”
范老先生微微怔了一下。惊异地望着眼前这个女娃娃。从一开始。他就觉得这个女娃娃不寻常。那乌黑晶亮地眼睛。似乎一转就能转出一些鬼点子出来。他也不是如世俗之流般循规蹈矩。因为喜欢搞创新被世人认为怪异。所以他干脆跑出这穷乡僻野里弄自己喜欢地东西。虽然没打算这么早收徒弟。也没想过找人来继承他地技术。但难得遇上一个如此聪慧地。又真心想向他学习技术地。那他就不想放过了。
范老先生呵呵地笑着。一把抱起李红冰。捏捏她圆圆如苹果般地脸蛋。道:“好。我范文举今天就收下你这个女弟子了。不过。不许叫范老先生。要叫爷爷。知道吗?”范老先生一副看孙女般宠爱地神情。
李红冰及时地顺水推舟。连叫了几声“范爷爷。”范老先生更是欢喜。又赏了她几颗糖果。
李红冰觉得这事真地很划算。既不用交学费。还可以得到几颗糖果。傍晚苏辰宇回来。她给了他两颗。苏辰宇随口问是谁给地。李红冰刚想说是范老头给地。转念一想。觉得不妥。说什么范老头也这她这位哥哥尊敬地老师。如果苏辰宇知道分了糖果给她却没有奖给光明正大收下地学生。心里难免不平衡。于是就说是隔壁刘大婶给地。
接下来地日子。每天李红冰都跟着哥哥去学堂。哥哥在前院读书。她就在后院里玩。范老先生下了课。让学生自习地时候。就到蘑菇屋教她调营养液。洒水。培养菌种。等蘑菇成熟地时候。李红冰就帮忙采摘下来。晒干。装在布袋里。范老先生也真是个怪人。他种植了几屋子地蘑菇。就是不拿去卖。逢年过节地时候就给村里地各家各户送去一些。所以。人缘一直非常好。收了范老先生地蘑菇。李红冰就哀求苏氏帮忙赶制了两块口罩。一大一小。大地给范老先生。小地给自己。当然是为了防止蘑菇苞子吸进肺里。范老先生听得自己地得意弟子讲得一本正经。也就收下了。
忙完范老先生地蘑菇屋后。闲瑕时间里。李红冰开始构建自己地“冰冰蘑菇屋”。
首先,“拉拢”苏辰宇,把自己也要建一座像范老先生那样的蘑菇屋的想法跟哥哥说了。苏辰宇其实也挺羡慕书塾后院里那些蘑菇屋,见妹妹这么说,也很兴奋。自告奋勇地帮忙砌砖。在猎户小屋收拾出一块空地来,砌了几列半人高的土砖,铺上壤土。这样花上几天时间,丛林深处的蘑菇屋也建起来了。
其次,李红冰开始制作栽培蘑菇的原料。按范老先生传授的方法,把稻草、麦草、玉米杆、油菜杆等农作物的秸杆、野草和晒干的家禽、家畜的粪便混在一起,加上范老先生的特制秘方,堆料发酵。等上几天后,将发酵好的营养料均匀铺在壤土上,再洒上菌种。
最后,李红冰拿了些草纸覆盖在营养料上,以利于发菌。再定期播洒营养液,清水,以便保湿,当然,还要保证通风。
做完这一切,李红冰长长地伸了一个懒腰,心中在概叹:技术啊技术,走到哪里都是法宝。
过了一段时间,小蘑菇如愿地在草堆中冒了头,李红冰与苏辰宇着实兴奋了一阵子,但也不敢怠慢,按照管理范老先生家后院的方法细细致致进行管理,照看。果然,在范老先生家的蘑菇收成之后接下来的几天里,“冰冰蘑菇屋”也迎来了第一次的收成。
第十八章 花圃初遇林志海
这样的日子过得也快,一转眼半年过去了。“冰冰蘑菇屋”经过几次收成,成绩喜人。摘下的蘑菇晒干后,李红冰托了苏氏拿到镇上去卖,说是范老先生又研究了新品种,产量比往日多了好多,然后叮嘱苏辰宇守口如瓶。苏氏虽觉得有些奇怪,但回头一想,自家女儿在范先生院子里玩,帮帮忙也是应该的,所以也没放在心上。由于人工培育的蘑菇比野生的大得多,菇伞厚实,且蘑菇香味浓郁,苏氏还没拿到街上去摆卖,就被药铺的左邻右舍抢购一空,还接了好几宗定单,议好收购价格。
接下来的日子,李红冰便试着旁敲侧击说自己要去范老先生家帮忙料理蘑菇,苏氏觉得自己没有时间照料女儿,让女儿有个去处也是好的,只要范先生同意她也没意见。渐渐地,苏氏一家也不用老啃馒头了,苏氏的工钱也发了下来,一日三餐的米饭有了保证,还过了一个有鱼有腊肉的新年。除了原封不动的两大锭银子外,李红冰也攒下了一小笔积蓄,还给苏氏买了一个新的玉簪子。李红冰没有忘记打铁铺的张二花对自己的好,隔三岔五托哥哥给她送去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