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古代的舒心日子第16部分阅读

    古代的舒心日子 作者:rouwenwu

    不多说。这些事情他会处理妥帖,不用瑾娘操心。

    瑾娘整理了一下就收起来了。

    晚上一家人正吃着饭,就听见外面门铃响,没一会老二从外面疾步走了进来“爹,大哥,老三被他岳家给打了!”

    “什么——”杨老爹和杨震海都惊了一下。

    “打咋样?怎么回事?”杨老爹啪的把筷子拍桌上问。杨震海已经站起身了。

    “人刚抬回来。已经找了郎中了。具体的我还没问,先过来告诉你们一声。”

    “走—”杨老爹起身一摆手,爷仨就出去了。

    “伯娘——”胖小憋着嘴眼泪汪汪的看着瑾娘。

    瑾娘伸手把孩子拉过来搂在怀里“胖小不怕啊,你爹没事啊。”

    “伯娘——我想去看看爹——呜呜——”胖小说着哭了起来。

    瑾娘想了想,“胖小先别哭,伯娘让人去探探消息啊。”这回他们要去反而惹麻烦,叫过老赵,让他去探探消息,“不管好坏,赶快回来给我们个信。”

    “是。太太。”

    结果老赵刚走没一会就回来了,一起回来的还有一大帮子人,老三也被抬过来了。

    人被安顿在东院正房西侧间,瑾娘只一眼就给吓了一跳,脸上青肿的都看不出摸样了,神智都有点不清楚了,都不知道怎么样了。

    一起回来的还有几个杨家长辈,气氛有些不好,杨震海更是压抑着,瑾娘还是第一次看到他这么生气的样子。

    “欺人太甚。”杨老爷子眼睛都红了,任谁看到自家儿子被打成这样也受不了啊。

    “这事绝对不能这么算了。”杨家大伯这么个气量好的都发火了。

    “郎中来了——”杨老二从外面进来还拉着一个白胡子的老先生。

    “邱郎中麻烦您了。”杨家大伯客气的说了一下。

    老?

    芍幸膊坏÷辖羯锨案u瞬炜矗靡换岵潘怠安u耸艿氖峭馍耍柑烨嘀拙突嵯耍馔裙鞘苌说醚徽罅耍迷诠峭访挥写砦唬群昧司筒换嵊惺裁从跋欤还?

    “不过什么?”杨老爹紧张的问。

    “不过他这脑袋被重击了一下,脑中有了血块,如果排不净,病人怕是有些妨碍。严重的话病人也可能再也醒不过来。”

    杨老爹一听身体一晃,差点晕倒,亏着旁边的杨震海扶了一下,“邱郎中,您一定要救救我儿子呀——我在这求您了。”杨老爹说着就要给邱郎中行礼,这位郎中是他们十里八乡的神医,他要是不行怕是送到县城也无法救治。

    老郎中赶紧扶着杨老爹,“严重了,作为医者自然救死扶伤。”说完来到床前给杨老三救治。

    “他奶奶的,我绝对饶不了他们——”杨老二气着就往外走。

    “回来——”杨震海厉声叫住杨老二。

    “哥老三都让他们打成这样了——”杨老二瞪着通红的双眼看着杨震海。

    “我又没说这事就这么算了。”自家弟弟被揍成这个样子了,他绝对饶不了那些人。

    “那还等什么?”杨老二就是个急性子,恨不得现在就去把那些人给杀了。

    “这事还要从长计议。”杨震海已经冷静下来了,“你知道他们为什么把老三打成这样?”

    “还有什么,听说他舅哥这阵子在县城里攀上高枝了,都忘了当初他们一家被老三养着的时候了。前些日子老三去他们那里接粮,还被奚落一顿。那帮子白眼狼,没一个好东西。”

    杨震海坐在那里想了想,他总觉着这事里边还有点什么,“这事必须弄清楚,你去找老七,让他去打听一下发生了什么事。还有老三媳妇在哪?都谁动的手?”敢打他弟弟,他绝对不会让他们好过。

    老二听了眼珠转了转,转身出去了,这种事还是听大哥的,要说报复谁,谁也没有他大哥厉害。

    杨老七是杨震海二爷家的孙子,他们这一辈排行老七,最会打探消息,做事缜密,让他去查正好。

    天没亮消息就传回来了,杨老三是个老实人,可老实人也有反抗的时候,一直以来对于媳妇向着娘家人,他都没说过什么,没分家的时候他媳妇还没那么过分,可分家后,他媳妇就变本加厉,时不时的就回娘家,连孩子都不管,杨老三就很不满了,要不然他也不会想着攒私房钱。

    今年闹灾,老三媳妇又贪小利把家里粮食给卖了,其实这事没经过他同意,等他知道的时候都晚了,他心中的不满更加强了,然后跟着媳妇去岳家接粮,岳家的态度一下就变了,对他冷嘲热讽,他媳妇每日也没有好脸色,念叨他连家都养不起,说话越来越难听,这么一天天的把他心里剩下的一点感情都给念叨没了。心灰意冷,竟产生了一点想要休妻的念头。

    当然这只是念头,毕竟他们老杨家还没有谁休妻呢,没有什么缘由也不能轻易提出休妻。不过就是这样他也对岳家失望,不准备再当冤大头了。

    这些日子他跟着杨震海进山,打了不少猎物,除去卖掉的一部分,剩下的肉食都腌制起来,留着食用,家里本来就没有多少粮食,这些肉食能顶很大作用呢。他心里也明白,哥嫂之所以不借他粮主要是自己媳妇贪得无厌,有一就有二,他们要是吝啬的也就不会帮他养胖小了,也不会每次他去吃饭都给他做那么多,每次进山都给准备足足的干粮。他爹的心思他也明白。他也想明白了,这段日子的肉食也没往岳家送。

    只是他忘了他那个败家媳妇,趁他不在家把刚做好的腊肉舀走了还回了娘家。他一气之下去了他媳妇娘家。

    老三进了老丈人的家,不知道在屋子里发生了什么,老三几乎进屋没多长时间就从屋子里出来,出来的时候还拽着他媳妇的头发,气的双眼发红,嘴里还说着要休妻,还说要打死老三媳妇。边骂边拉着他媳妇往外走。接着从屋子里出来四个男人,其中一个是他舅哥,另外三个却是陌生人,他们四个把老三给打了。

    “我就探了这么多,屋子里发生了什么没谁知道,村子里也没人认识那三个人,只听说是他们家老大从县城里带来的,已经在他们家住三天了。”

    杨震海用手指敲了敲桌子,这里边绝对有事,不过老三没醒,在他们家屋里发生了什么,还不清楚,不过三弟妹跟三个陌生男人在一个屋子里待着就算屋子里还有她哥哥,可也算不守妇道了。而且发生了这种事情,这媳妇他们杨家不能要了,不但如此,把他弟弟害成这样,可不是一纸休书就能解决的。

    “那三个人走了吗?”杨震海突然问。

    “走了。听村里人说,他们昨个晚上就都走了。好像去了县城。”

    跑的到快。

    作者有话要说:这样极品媳妇,是有原型的。

    54、第 54 章

    杨家老三在第二天下午醒过来了,也许是老郎中的针灸之术有效果也许是瑾娘给他用了水之母,不管怎么说,他醒来后人还是很清醒的,郎中也说他修养一段日子就能恢复到以前的样子,不会有什么后遗症。这总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就算杨家老三安全无事,杨家还是不会原谅他的岳家郑家的,现在已经不是他跟他媳妇两人之间的事了,现在关乎着杨家的脸面,郑杨两家再没有缓和的余地。

    老三醒来,杨震海就问他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老三恨恨的把事情说了一下,当天他去岳家想把媳妇拉回家,并没有想把她怎么样,毕竟她还是他孩子的娘,他也不能不给岳家面子,所以他刚去时没多少火气,可是他进了岳家的正堂看着舅兄跟着三个男人坐在那里喝着茶满脸笑容的说着话,他媳妇就在边上给端茶倒水的,也是满脸笑容的,话语间还带着谄媚,好像巴结人家似地,等他去了,几个人对他满脸鄙夷不说还当着他的面跟他媳妇说笑,他当时就火了抓着媳妇的头发就把她捞了出来。等出到院子里那几个人从屋里出来对他拳打脚踢。

    “你直到那几个人的来历么?”杨震海轻轻的拍拍老三的胳膊安慰一下问。

    老三摇了摇头,“不是很清楚,不过听他们说话,我进屋之前,听他们说南安王什么的,不过我一进去就没再说,倒是舅哥说了一句过几日进县城谋划。再就没有了。”

    杨震海琢磨了一下又问“这些日子你媳妇都有什么变化吗?”

    老三恨恨的喘了口气,闭上眼睛好一会才睁开眼睛,“她以前节省攒钱也是为了我们这个家,就算给岳家也是少的,其实还是自己攒了,不过半年前她突然把手上的钱借给舅哥,这事挺反常的,呲——大哥你不知道我那媳妇手紧,到了她手里的东西别想往出抠,以前往岳家送粮送东西那是几个舅哥不争气,郑家太穷,不过她送了东西,在岳家没谁敢跟她说不,到了娘家哥嫂都伺候着,那样子都赶上婆婆了。可是以前还真没往家送过钱,这是头一回。而且从那时起,她对他哥嫂就恭敬多了。最近更是什么好的都往家送。前段日子她偷着把家里的粮买了怕是也要填补她兄长,亏着我发现了,把钱收了起来。许是因为这个,这次才趁我不在家把打猎得来的东西给送回去。现在想想还真是,不知道她兄长怎样蒙骗她。”

    杨震海叹了口,自家的弟弟也不傻怎么就能容忍到这一地步。转念一想,家里兄弟四个,他是长子从小就是爹娘心里的孩子,他们是传统的人,对长子自然不同。老二脾气暴,成天惹祸,除了他这个大哥,连爹娘都不怕,都说会叫的孩子有奶吃,他也不是被忽视的那个。老四最小虽然不爱说话,可他从小读书,爹娘对他总是有一份期盼。现在想想老三就是家中那个容易忽视的,他脾气好,为人厚道,从来不争抢的,之所以那么容忍老三媳妇,说不准就是从小养成的性格造成的。他这个当哥的也有责任呐。

    “你媳妇你打算怎么办?”

    老三眼里闪过一丝痛苦,接着神情又默然起来“我不会再要她了,一纸休书罢了。”接着皱了皱眉,“看在她给我生个儿子的份上,大哥还是网开一面吧。其他人就顾不得了。”他对大哥还是了解的,而且这件事情已经不是他的问题了,郑家这次的做法是在打杨家人的脸。

    “我知道了。”只要他弟弟断了这份心思一切都好说,以后再给他找个好女人日子会一点点过起来的。再说就算今日把她放了,以她的性格未来的路还是难走的,记得自家媳妇就说过一句,性格决定命运。

    得了老三的准信,杨震海也没停,直接找到大伯,处理老三休妻的事情,休书写了之后杨家带人去了郑家,此时郑家除了那个殴打老三的大舅哥,其他人都在,对于杨家的行为郑老爷子是不赞同的,不过事情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已经不是他们能决定的了,而且老三媳妇不在三不去之中,当年杨震海母亲去世是在老三结婚之前,当时双方已经定亲,没等结婚他娘就去了,怕老三再等三年结婚,老三媳妇是在热孝中迎娶的,第二年有的胖小,所以守孝也不到三年。农家讲究不多,也不算什么,可这么一来,她也没了理由。

    杨家这次是很坚定的要这么做,郑家理亏,杨家已经很客气了,休书上没有更多厌恶的词,已经是给他们一层遮羞布了。更何况他们家女儿跟自家儿子去了县城到现在还没人影,有利也辨不清了,更何况他们没理。就这样杨老三休妻,在两位当事人没在场的情况下结束了,杨家到衙门进行了公正,一切已成定局。

    临走出郑家前,杨震海扯着嘴角笑了一下,脸上的刀疤虽然淡了些,可面对冰冷的眼神冷硬的面容,还有那有些诡异的笑容,郑家人还是吓了一身冷汗“我三弟这些年承蒙郑家照顾,我会好好报答你们的‘恩情’的。”说完转身就走了。

    杨郑两家从此断交。

    接下来几天杨震海早出晚归,莫一天还不归家,瑾娘看他成日皱着眉头,心里也有点担心,不过每次问了,杨震海只是笑笑的安慰她,只说自己是寻找打了老三的几个人,并不多说。瑾娘知道杨震海平日做事稳重,也就没有过多干预。更何况这几日她也忙的没时间管他的事。

    老三媳妇被休,瑾娘并不觉的可惜,毕竟对她一直没有好印象,只是看到有些沉默的胖小,她有点心疼,尽管大人们没有跟他说什么,可他还是从只字片语中明白事情的经过。他毕竟已经五岁了,这对他来说也是个打击。

    在事情发生的第二天晚上,瑾娘听着屋里有隐约的哭声,老三身上不好,老爷子晚上不放心他,就过去跟老三一起住,杨震海想照顾他,被老爷子撵走了,说是白天还要出去,他在一边睡着就好。这么的胖小被移到瑾娘他们正房东屋的南炕上。瑾娘过去一看,小家伙正在被窝里哭。

    看瑾娘过去,胖小只哽咽的叫了一声伯娘——,眼睛都哭的红肿。

    瑾娘坐在炕边把孩子抱起来,“哭吧,心里不舒服就哭出来。伯娘在呢。”她实在不知该跟这个孩子说些什么,不管她做错什么,她也是他的娘呀。

    胖小听了反而不哭了,靠在她身上恹恹的,就在瑾娘以为孩子睡着了,就听到他说“伯娘为什么我娘不疼我,为什么她那样对爹爹——呜呜——为什么——”胖小说着说着又哭了。

    瑾娘听到孩子的问话心里有些黯然,这孩子比她想的还要明白。她又能说什么呢,这些日子胖小时不时会说,二伯娘给他做过什么好吃的,他跟大丫一起去做了什么什么,二伯娘给他做的冬衣没有大伯娘做的好看,又说二伯娘给他做的鞋子跟大丫一样颜色有些艳了等等,说起自己的亲娘却很少。她能说什么,孩子的眼睛是清明的。

    老三媳妇或许不是不爱这个孩子,哪有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呢,只是她更在意银子而已,她宁愿那银子烂在手里也不愿意给孩子做身新衣,别人给做了没准她还当占了便宜呢,她不会去考虑孩子的想法,她是一个自私的人。

    那天夜里瑾娘抱着胖小在南炕上睡了,小家伙半夜还叫着娘并且满脸泪痕。只是第二日早上孩子似乎沉静了很多,再也没有那样了,倒是每日陪在老三身边,端茶倒水,十分的懂事,在老三养伤的那段日子父子俩的感情渐渐加深,心头上的创伤也一点点愈合。

    事情过去了十天了,晚上杨震海没回来,瑾娘带着孩子睡下了,半夜隐约听见外面开门声,等她清醒了做起来就听东院有动静,这几天老三已经恢复很好了,只剩下腿伤,老爷子已经回到后院,胖小留在前面陪着他爹住。

    没多一会瑾娘又听到后院动静,然后门响,瑾娘披上长袄走了出去,打开正房大门外面白雪皑皑,竟然下雪了。还不小,听了听大门那边似乎有声音,“谁在外面?”

    “太太,是大爷回来了,又出去了。”老赵家的在二门外面回话。

    “哦,知道了。”瑾娘转身进了屋,身上有点凉,回屋看着宝宝睡的正香,脸上热乎乎的,她却睡不着了。上了炕身体渐渐暖了起来,躺在被窝里睁着眼睛想,杨震海为什么回来又走了。

    第二日起来杨老爹和老三的脸色明显不好,看着一夜未睡的样子。神情也有些严肃。

    帮下午的时候杨震海回来了。身上的衣服都被雪给塌湿了。

    “怎么发生什么事了吗?”瑾娘帮着他把衣服给换了问。

    叹了口气,“昨个南安王反了。”

    “啊——怎么会?怎么会在这个时候?”

    杨震海有点黑线的看着自家媳妇,“为什么不能在这个时候?”

    瑾娘笑了一下“这两年国家还算平定,就算瑾娘大灾可也没有伤筋动骨,圣上刚打了胜仗,正是气势如虹的时候,现在又是冬天,南安王的军马可受不了这种天气。”

    “没想到媳妇还能知道军国之事。”杨震海笑笑“要说他们就算有反意,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只是前段日子湘南王突然请旨撤番,圣上准了,这样南安王就是唯一一位藩王了,他跟湘南王不同,野心极大,如果不是前两年他羽翼未满说不定就反了。湘南王的请旨让他没有了退路,这段日子他利用手下煽动难民闹事,趁机反了。”

    瑾娘眼睛一瞪,“老三岳家不会是跟南安王有关吧。”

    杨震海有点沉重的点了点头,“那三人都是南安王的手下,不过是个小喽啰,不然也不会派到这里,郑家倒是把他们当成敲门砖,想要搭上南安王的线,却不知是死路一条。我正是查?

    秸饫铮攀帐帧k潜嫩q不了几天了。”现在想想幸亏这次老三下了决心,她那媳妇给休了,不然可能就要牵连老三了。

    瑾娘深深的呼出口气,这下郑家可就麻烦了,希望他们不要牵连太深。

    “这段日子不要出门,咱们这里应该不会被波及,不过世事无常,小心一点就是了。”

    “你不会做什么吧?”瑾娘有些担忧。

    杨震海搂着瑾娘的腰把头放在她的肩上,深吸一口气,瑾娘身上特有的清香传入他的肺腑“我从京里回来就没打算再掺和进去,我只要守在你们身边就好。哪管谁坐天下。”他这话甚至有些不敬叛逆,不过他真的是这样想的,当然对这场叛乱他早就有了结果,只是时间问题。而且之前他刚查出南安王的反叛心思,就传信给秦勇,他们这里算是湘南王的地盘,南安王手还没伸那么快,有了他的信息,锦衣卫应该能很快反应,雁城这一代应该还算安全。他只要小心点,保全自家是没问题的。

    瑾娘松了口气,只要杨震海不去掺和这些事就好,别的她就管不着了。不过想到雁城的爹娘问,“爹娘在雁城会有事吗?”

    “放心,雁城还是安全的。南安王进京不会走这里,雁城还有朝廷驻兵,而且雁城跟南安王之间还隔着湘南王,我想南安王也就止步于蓝河。”

    稍稍心安,又叹了口气,这古代生活可真是不易,时不时还要担心安全问题。谋反什么的,最没意思了。

    接下来几天杨震海没出去,安静的待在家里,南安王反的消息还没传回来,却接到锦衣卫血洗县城的消息,一些煽动难民反叛的人,只要牵连到的都被斩首示众,绝对的雷霆手段。至于郑家有没有被牵连现在还不能确认。现在各处交通阻隔严重,他们这里跟外面的消息都有些断了。加上大雪连绵几日,道路更难走了。

    不过这样也好,至少代表了他们这里还是安全的。

    天气冷,一家人早早的睡下,杨震海抱着瑾娘折腾半宿,他现在一天没什么事做,精力旺盛的很,弄的瑾娘几天都有点不精神。

    好不容易瑾娘要睡过去,突然听到院门啪啪的响一下子打破了院子的宁静。

    杨震海捞到衣服裹在身上,顺手舀过炕柜下边放着的短剑,跟瑾娘比划一下,走了出去。

    瑾娘在屋里也快速穿上衣服,耳朵听着外面的声音。

    门开了杨震海借着雪色一看,“你怎么来了?”门外站着两个人,前面的人去掉斗篷上的帽兜,露出一张熟悉的脸。

    “杨哥,进屋再说。”秦勇说着把后面的人拉进院,杨震海看不轻那人的容貌,只是看他手上抱着什么东西,看形状应该是个孩子。

    他侧过身让两人进院,秦勇关上门又往外看了看,外面下着青雪,静悄悄的,没有人。

    “怎么回事?他是?”带着人进了东厢,杨震海皱眉问。

    那人把头上的斗笠摘下,露出一张白面无须有些眼熟的脸,杨震海瞳孔收缩一下没有说话,盯着秦勇。

    “湘南王遇害了。”秦勇一句话把杨震海给说愣了“怎么会?”

    “南安王反后,湘南王带着家眷进京,半路受到伏击,所有的亲眷都被杀了,只剩下世子了。”秦勇说着指了指那人怀中,那人把斗篷掀开,露出一张惊恐的小脸。一个两三岁的孩子。

    “湘南王与我有恩,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保留湘南王唯一的骨血。现在的局势,只有大哥这里最安全。”

    杨震海皱着眉头,看着孩子想了想,“大勇你知道我的心思,这孩子我不能留。”

    秦勇也知道杨震海为难,湘南王遇害,这孩子无疑是危险的,因为就算对于圣上来说这孩子死了更好。而且就算见到皇上,皇上也不会承认他是世子,所以将来的事情还没法预计。他对于自家兄长的心思十分明白,不然也不会除了刚过来的时候见了一面,以后再也没联系。

    嘭——常福噗通跪了下来,“杨先生,湘南王只有这么一点骨血了,湘南王危机时刻让奴婢带小主子逃出来,只是想保留小主子一命让他平平安安长大,其他不再强求。请杨先生看在王爷对小主子一片父爱之心,留下小主子。”常福说完看了看怀里的孩子,脸上带着一股释然的笑容,又带着一股决然的神情。这个时候谁都不可信,世子年纪这么小,很容易被人利用,虽然只见过这人一面,可看他对孩子的态度上,还有秦勇谁都不信,却坚持把他们带到这里来,至少小世子在这里能安全的长大。

    “不好。”杨震海快速的捏上常福的嘴。只是晚了一点,常福的嘴角流出了血。不过还好杨震海手捏的及时,人没死。

    接过秦勇舀来的金疮药,倒进常福的嘴里给他止血。

    杨震海看着那个睁着惊恐双眼,似乎是被吓傻了的孩子,叹了口气“你走吧,以后再也没有湘南王世子。”

    秦勇脸上带着释然,拱了拱手,走出东厢房。

    作者有话要说:杨家又一重要成员到来。

    55、第 55 章

    常福和小世子在杨家留下了,常福的舌头虽然被治好了,可还是影响了说话,他似乎也不想再说,在那天之后再也没有听见他开口。

    瑾娘看见他,想起那次桃花林匆匆的一面,没想到那个气质温和的王爷突然就去了,世事无常。世子名叫元景,今年才三岁,开始来到杨家整个人处于一种特别惊恐的状态,几乎每夜都做噩梦,瑾娘怜惜他小小年纪失去亲人,又想到她前世失去父母的痛苦,对他格外耐心。每夜搂抱着他睡觉,渐渐地消去了他心中的恐惧,不过家庭的突然变故让他及其没有安全感,每天跟在瑾娘身后转,很少说话,好在家里有胖小和宝宝,他也一点点好转,等到了新年的时候已经跟两个孩子一起玩拼图了。

    常福和小世子对外声称是杨震海他娘家的远房亲戚,逃荒过来的,这个年代远房亲戚多的是,倒也没谁怀疑什么。瑾娘和杨老爷子都知道他们俩人的身份,赵家三口却不清楚,他们习惯了服从,根本不会质疑。

    杨震海三弟现在还在他们这里养伤,家里没有女人他带着孩子也是个问题。

    “震海,等会去集上别忘了把上次铁匠给做的火锅取回来,顺道买些竹炭。咱们晚上吃火锅。”吃了早饭,瑾娘对要出门的杨震海说。

    “恩,忘不了,还差什么?我一起买回来。”

    “看有没有豆腐捡回一板。别的就没什么了。家里都有。”

    “那我就去了。”披着斗篷带着斗笠出了门。

    都说瑞雪兆丰年,今年冬天雪可是够大的了,几乎隔两天就要下一回,外面的雪都能把人腿给没了。不过去集上就容易一些,老赵做了雪爬犁速度快着呢。

    转身回到东厢,三个孩子坐在东厢地上玩着积木,本来地上铺的是青石,冬天有点凉,杨震海跟老赵俩人用木板做了一个一扎厚的隔板,上面铺上厚厚的毛皮垫子,壁炉里又烧着火,孩子们坐在地上都不冷,那积木是老爷子做的,瑾娘给画了各种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木块,按照一定尺寸标准做出来的,孩子们很喜欢玩。

    元景现在已经不像刚来时那样沉默了,跟着小哥哥小弟弟相处还是不错的,养了些日子小家伙脸也红润了,是个非常可爱的孩子,瑾娘在他的脸上找不到湘南王的影子,或许是她没有看清吧。不过她更倾向于这个孩子像他娘。

    孩子从小看大,三岁看老,家里的宝宝还不到一岁半,可性格已经很凸显了,这小家伙性格中有些地方随了他爹,别看说话还不太利索,可很有主见,别看三个孩子在玩但是很多时候是小的指挥两个大的,他学话有点晚,但是使用肢体语言和语气词已经可以清晰的表达他想要的一切。面部表情丰富,指挥起两个小哥哥还挺有章法。

    胖小习惯服从,不过瑾娘更倾向于他对弟弟的喜爱,在日常观察中可以看出来这个孩子有个很广阔的心胸,他对于外在的东西很少在意,或者可以说他为了自己在意的,可以放弃很多别人认为很珍贵的东西。瑾娘说不出这是不是好,他这种性格是做大事情的,可也能让他失去太多。

    元景来的时间短,瑾娘觉着自己了解不多,可她发觉这个孩子对人有一种隔离感,到现在为止他所能接受的也只有瑾娘和两个孩子,而对杨震海带有一种敬意,却不亲近。对其他人却有些淡漠了。希望他以后能好一些。

    杨震海中午的时候就回来了,带回来瑾娘上次让他定做的四个铜火锅,看做工跟现代看到的没什么区别,火锅周围还有一些漂亮的纹路,家里人多,直接定了四个,瑾娘觉着火锅一年还是要吃几次的。

    早上瑾娘就开始准备了,因为今年遭了灾,家里的食物不多,生活没有往年好,大前个家里杀了一头羊,又去村里杀猪人家买了半扇猪,准备过年的。今天正好给大家吃点好的。

    锅底用大骨棒熬的浓浓的汤,加上大块的五花肉,切得细细的酸菜,家里除了上个月买的干虾仁就没有其他海鲜了,不过多放些,有点味就好。

    瑾娘拿出外面冻的硬邦邦的羊腿肉,准备切成小片,她的刀工只能算是凑合,这时常福走了过来比划一下,让他切的意思,“切的越薄越好。”常福点了点头,接了过去,手腕一转一片薄的有点透明的肉片就切好了。瑾娘点了点头,笑着说,“就这样切。”转身出去,又把冻的鹿肉和牛肉拿进来一些。“这些也切成薄片。”

    常福看了一眼,没说话,刷刷刷,那刀很快,每一个肉片都薄如蝉翼,比用刨子刨出来的还要好。

    瑾娘高兴的去做别的事了。

    常福也留在了杨家大院,他的身份特殊,留在大院也没什么,瑾娘其实对太监没什么恶感,或者说她从常福身上并没有看出有什么不一样的,比起当初见过的德公公好多了。至少常福不擦粉。只是她不能无视他男人的身份,所以跟杨震海研究了让他去了老爷子那里,在老爷子西屋放了一张床。他对任何安排都很服从的样子,良好的习性让他很快融入这个家,瑾娘可以看出他对元景很在意,不过他还是克制了自己更多的去接近元景,把照顾元景的事情全都交给瑾娘,看着瑾娘教导元景自己穿衣自己洗漱,自己去做一切他力所能及的事,他摒弃了王府的一切习惯,或许真如他所说,让小世子平平安安的长大,不再苛求别的。

    他的这种行为让瑾娘暗自松口气,杨震海决定收留元景的时候,瑾娘也犹豫担心过,毕竟他的身份特殊,瑾娘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这个孩子。如果常福还像以前那样对待元景,那样就好像时刻提醒瑾娘元景的特殊身份。这样就很好。就像杨震海说的,“把他当做跟胖小一样就行。”

    今个晚上吃火锅连赵家的都过来了,瑾娘蕙嫂带着几个孩子坐在大炕上,那几个男人壁炉前边支了圆桌。

    芝麻韭菜花做酱,酸菜大骨汤做锅底,肉食,蘑菇,白菜,豆腐,虽然单调一些可吃起来味道一样好。

    宝宝年龄小,不敢让他吃多了。给他单独做了肉粥,锅子里的豆腐白菜可以给他吃点。这小子胃口好,瑾娘喂了他两口粥,他眼睛还直盯盯的看着胖小,胖小实在是没办法拒绝宝宝那可怜兮兮的眼神,偷偷的喂了他一块肉。

    “胖小不用管他,他现在吃不了。”瑾娘伸手把宝宝抱到另一边喂了口粥。小家伙不干了,气的嘟着嘴,抱着胳膊脸一扭,都不看她了。

    瑾娘不去管他,给胖小和元景涮了羊肉和牛肉“你们俩多吃点。”

    俩孩子看了看宝宝低头快速吃着。

    “娘坏,不给宝宝吃——坏坏——”小家伙这会生气了。

    瑾娘看他越来越像杨震海的样貌,忍不住笑了,把他抱起来亲了一口“宝宝年纪小还不能吃。等宝宝大了娘再给宝宝做好不好,你看今天娘给宝宝做了肉粥,可香了,你胖哥哥和元景哥哥都没有,他们想吃都吃不着,你要不吃,等会你俩哥哥该抢来了。”

    宝宝看看瑾娘又看看俩哥哥,皱着眉头,好一会说“给粥粥——宝宝吃肉肉。”说完把粥推了推。

    这孩子,倒是忘不了,瑾娘从锅子里捞出一块五花肉,炖的烂烂的了,给小家伙弄了一点,放到粥里,“只能吃这么多,要不这也没有了。”

    小家伙眨巴眨巴眼睛,看了看碗里那块肉,冲着瑾娘一咧嘴笑了“娘喂—”

    日子匆匆而过,转眼又是春天,就在正月十五的时候南安王的军队被朝廷军队给打败了,南安王也被抓捕归京,天下再度稳定。二月二朝廷分封有功将领,湘南王虽然也被朝廷追封,但是圣旨中却只字未提湘南王后裔,对此杨家大院知情的人都保持了沉默,甚至没有任何的意外。

    过了年瑾娘开始给三个孩子启蒙了,她本来就是学教育的,对孩子的培养一直很上心,不求他们将来考取功名,只希望懂事明理。现在孩子都小,瑾娘侧重培养孩子们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开始会给孩子们讲述小故事,然后让他们给大家讲,这样既锻炼了他们语言组织能力又让他们增强记忆力,在大家面前将话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信。

    她从三个孩子的表现中来了解孩子的优点不足,还有他们思维方式,以此来决定孩子的培养方法。令她意外的是,三个孩子接受能力都很强的,很快适应了她的教学方式。他们家宝宝虽然说话不是那么利索,可是表达起来一点不差,会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弥补不足,瑾娘给他讲的简单的故事,竟然能叙述出来。他能完全理解瑾娘所要表达的意思。只是说话慢一些。杨老爹倒是说过,孩子这一点完全随他爹了,杨震海说话就晚,到了差不多到了三岁才说清楚,不过一会说话条理就跟清楚。

    瑾娘还会给孩子们做些拼图积木等智力训练,拼图从最简单的到非常难的,循序渐进,从不规定时间,到规定时间,积木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搭成一个形状,并且围绕这东西自己编个小故事。

    瑾娘的这种教学方式,杨震海有时候也很感兴趣,孩子们在学习一段时间后,都有进步,尤其是他们家小不点,进度一点也不慢。实在让做父母的惊喜。

    56、第 56 章

    “瑾娘,老三现在腿脚好差不多了,你用点心,给他找个媳妇。他也不能总这么着。找个勤快知冷暖的,脾气还要好,不然胖小还要受气。老三也是个面的,别再让他媳妇给制住。”

    瑾娘把洗干净衣服放到柜子里,转过身“爹我会留意的。”手上拾掇着屋子又说“爹要不找村里媒人给介绍一下?”

    老爷子皱了皱眉头“先别,你先跟你伯娘他们打听一下,有合适你先给看看,然后再说,那些官媒只要收钱就说好话,不能听。”

    瑾娘点了点头,看来她还要出去打听一下。

    有了老爷子的话,第二天吃了早饭,给几个小的布置了写字画画练习,让常福在一旁看着,自己去三伯娘家。

    常福是王爷身边的人,对写字还是懂些的。要说瑾娘毛笔字也就一般,不过她的工笔画不错。在师范学院练习更多的是粉笔字,硬笔书法。工笔画以前学过,现在更多用在描花样子,她更喜欢将花样子绣出来。她现在的绣活比起江南最好的绣工也不差什么了。

    瑾娘现在也只能教导孩子们启蒙,给孩子打好底,培养他们思维方式学习习惯,教导他们做人根本思想品德,其他琴棋书画四书五经,还需专门的老师,瑾娘甚至想过要专门请一位夫子。只是好的老师并不是那么好请。只能慢慢的寻找,孩子们还小,还有时间。

    瑾娘拿着自己做的拎兜来到三伯娘家,说起来她很少出门,跟村里的人交集不多,不过亲戚套着亲戚,见了面都要说话。

    她今个来的不巧,三伯娘家已经有了三个女人了,一个是一支的五婶子,一个是二伯家的明水媳妇,还有一个是三爷那支的四婶子。

    三伯娘看她进屋笑着招呼,“今个你怎么有空过来,往日叫你都不出来。快上炕暖和暖和,我和你婶子他们刚才还提起你呢,可巧就来了。”

    瑾娘笑着跟几位打招呼“我说我这耳根子怎么热呢,原来伯娘婶子正念叨我呢。”

    明水媳妇往炕里坐了坐,“五婶子家有喜事了,想着找你帮忙。正说着明天一起去你那呢。”

    “什么喜事呀,说出来让我也乐呵乐呵。”瑾娘说着看向五婶子。

    五婶脸上都笑朵花似地,“呵呵,是你妹妹,婚事定了。年底出嫁。她婆家是雁城的,虽说家里不富裕可我那女婿也是秀才出身,嫁衣帐子得讲究点,咱们族里就你画的样子好,就想着让你帮着画几个样子,你妹妹现在就该准备了。”

    瑾娘一听不是什么大事,“这可真是喜事,明天五婶子去我那,我给妹妹画。”五叔跟老爷子关系不是那么亲密,平日跟五婶接触也不多,她家的妹妹只见过一次,是个清秀的,性格怎样就不知道了。都是一个族里的,平日关系还要搞好。

    明水媳妇听了也随着说“明个我也要一起去的,弟妹给我画个样子,我前个得了块绮罗料子,想做个褙子不过是竹青色的,不知道该配什么样的花色,等我明个拿去妹妹给我参详参详。”

    “行,我给嫂子看看。”明水媳妇往日接触的多些,性子爽利,她娘家哥哥这些年发迹,没少帮衬她,在婆家也是很有地位的。

    四婶子从瑾娘进屋就开始细细打量这位不怎么出门的侄媳妇,长的漂亮不说人看着也有气质,倒也不枉大家背后夸奖,除了几个常蹬她家门的,很少能见到她,以前还以为是腼腆小家子气,现在看着大大方方,是个好的。

    “侄媳妇今个过来是不是有什么事呀?”三伯娘想着瑾娘平日都不常来,这次过来肯定是有什么事。

    “看伯娘说的,我不兴来看看伯娘啊。”笑了笑,“今个天好,我也有一阵子没见着伯娘了,过来跟伯娘说说话。”说着把自己拿的包包打开,拿出没做好的小鞋“我连针线活都带来了。”这里还有其他人什么话都不好说,不然明个媒婆怕是就上门了。

    “我看看,弟妹你做这袋子可真漂亮。”明水媳妇其实从她进门就看到她拎着的袋子了。

    “呵呵,这是我自己做的拎包,平时装个小东西方便。”

    “这么看着真不错。”

    “是挺不错的,平时我都用包袱皮包着倒是没有这个方便。看着也漂亮。”四婶子也凑过来仔细的看。

    那拎包其实就是现代的包包,用了两层料子,找到合适竹子围成半圆形用火烤一下定型,做成手柄,里面的料子厚一点撑着。天青色的底子,绣的百合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