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舒心日子第18部分阅读
古代的舒心日子 作者:rouwenwu
亲生了妹妹就可以陪他玩了。那时的记忆太深刻,所以对这个小妹妹格外喜欢。
“那以后元景要保护妹妹好吗?”
“好。元景会一直保护妹妹的。”
转眼到就到了大年三十,瑾娘也提前一天出了月子,左右在自己家里,又不用她做什么。
今年喜得三子,老二和老四也快要添丁,家里喜事连连今年过年也格外喜庆,当然这喜庆中有那么一点不和谐也可以无视了。
家里添了两个奶娘帮忙,沛禹他们又开始跟邹先生学习,瑾娘总算松快了些,不过她不放心三个孩子一般时候也不会放手把孩子交给奶娘,她也不希望孩子最后跟奶娘好,跟她这做母亲的不亲。更何况她的身体比两个奶娘要好的多,所以每日轮着给孩子喂奶。老二最是活泼,脾气还有点急躁,一有不顺心就会哇哇哭,光打雷不下雨,特别能折腾人,老三倒是个安静的,不过特别黏瑾娘,只要看到她就张手要抱。小女儿是个乖巧的,越长越像她,不过给她感觉有点像以前的瑾娘。心里更加喜欢。总是要多些怜惜,只是每每想到将来姑娘大了要出嫁,心里就多些担忧,这个年代女人不易呀。
过了十五这年就算过去了,十七那天杨震海带着常福去了雁城,张喜的船要去南方,他到底在去年买了船,之前走了一趟,能有几倍的利润,杨震海也投了八千两差不多是这几年跑货得的所有钱了,家里也只剩下一千两作为急用。这次常福跟着一起去也是想看看船运是怎样运作的,元景手上有些资本,如果可以的话,常福也想做船运。
蔓娘也再次怀孕,说起来生了耀祖之后这都快四年了才怀上,还是之前她过来看瑾娘让张太医给看了一下,却是这两年太过费神身体有些不调,不是什么大事,张太医给开了方子调养了一个月就怀上了,也是因为这瑾娘成产的时候都没过来,同样有孕的还有瑾娘的大嫂,这回王氏念叨着该来个小子了,一家人都期盼着呢。所以今年要出生的孩子有好几个。瑾娘心里也高兴着呢,亲戚家的孩子生辰离的近,将来长大了年龄都相差不多,相互间有个照应,要说这个年代亲族很重要,只有相互帮衬日子才过的更好。
一早上杨震海出门了,瑾娘给孩子喂了奶,就准备换衣服去三伯娘家,十五那天看到三伯娘,她说又给老三相了一个人,当时不好说话,她今天过去看看,过年的时候都是合家团圆的,顶数老三家清冷,邹先生年前就过来了,杨沛冬,也就是胖小也没回家,家里每个女人,连洗衣服的人都没有。所以瑾娘又想着给他再找一个。
瑾娘生三个小家伙的时候,吃的东西都让孩子吸收了,人瘦了不少,坐月子时补回来一些,她今年也才十七虚岁,正是身体好的时候,身体恢复速度快,肚子上的赘肉都没了,光光滑滑的,加上时不时的用稀释的水之母按摩,身上肌肤特别细腻有弹性,只是因为哺||乳|期胸部有点大了,为了防止下垂,她还做了类似胸罩的小衣,出门没有穿家里常穿的衣服,选择了有点宽松的银粉锦缎对襟短袄,银白色大毛滚边,下边海棠红马面裙绣的梅花图案。这两年她长高了不少,容貌完全长开了,比出嫁时更是美上几分。
这次出门瑾娘带着蕙嫂,现在正是农闲的时候保不准半路就碰上谁,她一个人不好单独出去。去孩子那屋看了一下,看他们睡得很香,交代一下奶娘,瑾娘披上斗篷带着蕙嫂走了出去,“我这都有四五个月没出门了。都快忘外边什么样了?”
“呵呵,咱们这村子又能有多大变化。”蕙嫂听了笑着说。
“马上到二月二了,要是天好带孩子们去外边踏春,不过到时可要麻烦蕙嫂留在家里看几个小的了。”虽然那两个奶娘都挺老实,可她还是放心不下,有蕙嫂看着才好。蕙嫂来家这么长时间她越来越习惯,有点离不开她了。不过这么长时间的了解,对回答好还是放心的。
“应该的,太太也挺长时间没走走了,出去松快一下也好。”蕙嫂倒是笑的温和。
“邹先生来家里,本想着让你们家小子也跟着念书,早前我也教过他习字,只是看他样子似乎不是那么喜欢,就没强求,前段日子震海说了想让他跟着练武,也能强身,再大些,看看你们是什么意思,学些手艺还是怎么的,总能有个好出路。”
蕙嫂听了满脸的感激“我先谢谢太太了。我们家小子愚笨也就有一把子力气,能跟主家学武真是再感激不过了。”她可明白自家小子,头脑只是一般,之前瑾娘教他习字,倒是最后一个学会,连少爷都不如,不过也算识字了以后读个契约什么的是没有问题了。
“你们家小子可不愚笨,老实本分守得住心。将来会有造化的。”瑾娘对这一家都很满意,如果将来那小子自己没找出路,那留给她儿子也行,她虽然和杨震海留在这乡野,可他们的孩子还是要出去闯一闯的,邹老先生对沛禹评价就很高,别看孩子小,也就学几个字,可有灵性。邹老先生甚至收了沛禹做关门弟子,对他期望极高,孩子小可塑性强,或许沛禹是继承他意志的最好人选。因为这她和杨震海好好的讨论几晚,决定还是放任孩子们自己去发展,他们也只能给孩子创造好的条件,将来怎么样还是要靠他们自己。
说话间,两人来到三伯家,还没进院迎面走过来一个少妇,衣服有些旧,却很干净,头上包着兰花布巾,几乎没什么饰物。人长得清秀,眉眼清晰,很有一股子娴静味道,只是神色间带着一股清愁。
双方擦肩而过,那女子侧过身逼了过去。瑾娘随记一瞥,看到她手上的蓝子里露出一双长靴,靴帮上绣着墨绿色的花纹,如果不是她眼神好使怕是还看不清呢。那绣工真是不错。
转身走进三伯的院子,瑾娘悄悄的问,“刚才那人是谁?我怎么没见过?”
“那是顾家的芸娘,去年被婆家休回来,很少出门,她娘家就剩哥嫂,本来她哥哥还是个秀才,嫌弃妹妹被婆家休弃,一家人都没什么好脸色,虽然还跟哥嫂住在一起,她还是用自己的绣活换钱养活自己。”
瑾娘想了想刚才那筐子里的靴子应该是男鞋,不知道是给谁做的。想到她的遭遇,心里叹了口气,伤了身子的女人怕是也不好嫁了。
摇了摇头,瑾娘带着蕙嫂进了屋,把她抛在脑后。
因为还没出正月,三伯娘家的两个媳妇都在呢,三个孙子也在屋子里到处跑,瑾娘也不好多说,就让三伯娘介绍了一下那人情况,结果一听心里不太满意,女子是家里长女,下面几个弟弟妹妹,她爹早逝,母亲又弱,倒是她这个女儿比较厉害,家里外边一把抓,倒是传出能干的名声,之前求亲的人还很多,她一直放不下家里,才一拖再拖,弄到现在十九岁还没嫁人。
瑾娘并不在乎她的年龄,对这个女子孝顺母亲照顾弟妹,还把家过的这么好,心里还是很敬佩的,只是这女子似乎有些强势了,而且作为长女她也不能放下家人,就怕时间长了老三倒成了上门女婿了。
“三伯娘我回去探探老三口风,看他什么意思。”
“中,这姑娘还是不错的,最好早点给我信。我跟她娘当姑娘时认识的,要是同意了我可快点给他们说和。不然人家姑娘说不准就找到人家了。那姑娘长的挺俊的。”
“恩,最晚后个我给你信。”
61、第 61 章
“老三来了,你先坐会,我这忙完就过去。”瑾娘正在厨房里炖汤,一早杨震海去靠山集办事,买回来新鲜的猪蹄,她准备做个花生黄豆猪蹄汤。
“恩,嫂子忙不着急。”杨老三憨憨的笑了一下,转身出去,去倒坐房那里看看几个学习的孩子。
瑾娘一眼瞥到杨老三穿着一双新鞋,皱了皱眉头,那些似乎有些眼熟。接着心里咯噔一下,那鞋不是昨天碰到芸娘,她筐里的那双吗,怎么穿在老三脚上。
“小心。”蕙嫂把泡好的黄豆盛出来,就看瑾娘拿着菜刀愣神,拿刀子眼看就切到她手上。赶快伸手带了一下。
“看我。”瑾娘一惊笑了笑。赶紧把切好的葱放到砂锅中。
“三伯娘给你看了一户人家,是家中长女,她爹去世了,她在家照顾弟弟妹妹,倒是个能干的,今年十九,听说长的不错。你看你什么心思,要是有意,我就去给你打探一下。把她情况都详细了解一下。”
杨老三脸一僵,有点不自然的说“嫂子,这事还是算了,我现在不想找。”说着神色变动,有点心虚的样子。
“老三,去年我说给你说亲,你就推脱不说,你看你这一年也没个知冷知热的,我的意思你还是要早点找。要不过两年在想找可心的也不容易了。你是不是相中那家姑娘了,要是有合意的,就跟嫂子说嫂子找人给你说媒去。”
老三有点磕巴的说“没,没有。”
瑾娘瞥了他一眼,想了想说“那你回去好好考虑一下,三伯娘这里我先给你回了。”
“麻烦嫂子了。”老三脸憋得通红。
瑾娘哄了孩子睡觉,靠坐在炕上,心里想着老三的事,他那双鞋十有是芸娘给的,这两人估计是有了私情,只是这个事情是个麻烦事,芸娘别的方面还好,她也多少听到过芸娘的名声,不说她出嫁怎样,她本人还是不错的。只看她回到娘家自力更生,说明她还是有些想法的。
瑾娘跟别人不一样,她并不觉着她被休有什么不妥,做错的又不是她,她情况跟老三媳妇不同,在瑾娘心里或许更同情她一些,只是没有遇到对的人罢了,听说她原来那个相公宠妾灭妻,她之所以流产也是因为那个小妾。如果老三愿意,两人结合倒也没什么。
这只是她的想法而已,现在芸娘不能有孕的事已经传遍了,老三虽然有了胖小,可杨老爹还是想要孙子的,这个年代也没谁讲究一家一个孩,只这一点杨老爹就不会同意。想要进门不是那么容易的。
哎——
“叹什么气,有什么烦心事?”杨震海进屋就看到瑾娘从那里叹气。
“回来了?都弄好了?”瑾娘笑着起身,帮着他把外衣脱下。
“恩,弄好了,不过今年怕是不能开花结果了。”
“不结果就算了,第一年移栽结果都少。明年就好了。可惜不能在家里看桃花美景了。”杨震海昨个顺道去集上碰到一户买桃树苗的,他就订了三十多棵,刚才去拉回来种在房子东边,其中还有五棵成树,当年就可以结果子的,不过这一移栽怕是要等一年了,瑾娘想着要浇些水之母,能结些果子才好。
“你要想看,等到开花时节咱们一起去踏青。我回来的时候倒是看到迎春花已经打骨朵了。”
“是吗,今年春来的早。”
杨震海擦了脸,坐在炕上“刚才从这里叹什么气?”
“还不是老三的亲事,三伯娘又给说了一个,我今天问他,他说还要等等。”瑾娘皱了皱眉,想了想还是把那鞋子的事跟杨震海说了。“也不知道是不是我看错了,就怕他们真的有什么?万一咱爹不同意,怎么办?”
杨震海喝了口茶“你看的应该没错,去年秋天老三进山救过那个芸娘一次,就那次我去山里那次。也不知道芸娘去做什么,差点被狼吃了。”杨震海想了想“他们俩不会有什么,不然老三那个脾气也不会不说。我会探探他的口风,要是真中意,就给他说一下。”
“这样也好,不过爹那里?”
“爹那里再说,老三又不是没有儿子,不绝后就好,老三喜欢就行。不过先别跟爹说。等确定了我去说。”
瑾娘笑了笑,“这样最好。”她觉着杨震海真是难得,思想不那么老旧,很开明。
接着几天瑾娘时不时去两个伯娘那里串门,打探一下芸娘的事,这个女人倒是难得,性子很是平和,幼时又学过字,虽说没读过几本书人却明白。她两年前出嫁,伯娘还记得她的性格,是个明理懂事的姑娘。
杨震海问了老三的意思,他在自己大哥面前倒是说了实话,他心里倒是喜欢芸娘,只是怕芸娘看不上他,那双鞋子也只是救命之恩的谢礼而已。
瑾娘一听心里明白,什么谢礼,怕是芸娘心里也是有意的,只是芸娘怕是也像老三那样想,心里有些自卑。
确定了老三的意思,杨震海就跟老爹去谈,老爹虽然开明可面对子嗣这种事还是不能接受的,坚决不同意芸娘进门。这事一下子就僵到这里了,最后还是老三跪在杨老爹跟前,跪了半天才求得同意,瑾娘看着老三真是动了情了,第一次这么坚决,性子倒是强硬了一些,或许对芸娘的怜爱让他产生了保护欲吧。
老爹点了头,瑾娘就去了三伯娘家里,这媒人还要三伯娘来做,当初瑾娘就找三伯娘让她给老三说媒,三伯娘挺上心的,结果瑾娘一个个回绝,这回要是找别人怕是三伯娘也要条理了。
三伯娘挺意外,瑾娘没敢说两人已经暗许,这关乎着芸娘的声誉,“老三怕娶了媳妇慢待胖小,胖小他娘以前不上心,孩子也受了些苦,亲娘如此,后娘怕是也不会好,芸娘既然不能生育,对待胖小自然当做亲生的。芸娘性子也是个好的,嫁过来有了依靠一家日子好好过日子,将来胖小娶亲给老三多生几个孙子就是了。”这番话到让三伯娘释然,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现在胖小住在瑾娘这里,就算芸娘生了孩子对他也不会有多少影响,胖小还是个出息的,将来老三这支就靠他了。
顾家对于这门亲事自然是求之不得,她家的嫂子总惦念着把这小姑子嫁出去,巴不得有人来说亲。
两边都不是第一次结亲,又是一个村子的,一切从简,迎娶的事,要在春耕之前结束,主要请村子里的人吃顿饭就行。
仪式上简便,老三也不想委屈了芸娘,他去年一年也有了一些积蓄,准备起个新屋,原来的房子卖给村里一户人家,他在村东头又新买了宅地,就在瑾娘他们老房子前边,地方挺大的,这回房子盖得气派,青砖瓦房,三间大房,四间西厢房,院墙用青石垒的。看着很气派。这也差不多把老三积蓄花光了,不过这也有种新家新气象的感觉。
老三结亲,瑾娘还怕胖小心里不舒服,找个时间跟他沟通了一下,这孩子倒是懂事,看着憨憨的什么都明白,瑾娘能从他眼中看到一点点对母亲的担心,可更多的是为父亲高兴,毕竟这一年老三冷清的日子他也是看在眼里的,他也希望有一个正常一点的家。那怕现在跟着大伯大伯娘生活,可这里总归不是他的家。
瑾娘看着胖小那么懂事的样子心里,心里有些心酸,还有些欣慰,倒是他娘,有这么一个好儿子不知道珍惜,以后后悔去吧。
老三结亲后,两口子日子过的不错,芸娘是个温柔的,做事宽容大度,不但把老三照顾的好好的,对胖小也关爱备至,一个缺少子女一个没有母爱,这母子俩没多久就跟亲生母子似地,瑾娘能看出她是真心关心胖小的,并不是因为别的。老三娶了芸娘整个人倒是硬气起来,说话做事开朗了很多,用杨震海的话说,终于有了男人样了。他又是个会疼人的,芸娘过的倒是比以前好太多了,更加珍惜现代的日子。
芸娘也知道这么亲事瑾娘是出过力的,老三对大哥大嫂又很尊敬,芸娘白日没事的时候就到瑾娘这里来,两人说说话,倒是相互欣赏,瑾娘难得的有了个相处和睦的妯娌。
“芸娘要不你再找大夫看看,也许那个大夫看错了呢?也许能调养过来呢?”瑾娘喂了孩子,刚把芷晴放下,就看芸娘一脸渴望的看着三个小家伙。
芸娘苦笑了一下“嫂子我也不想了,现在有了沛冬我就知足了。”
瑾娘想了想,觉着只是小产也不一定就不能再生,也许那阵子她身体虚弱,要是调养好了没准还能生呢“我看你还是再看看,有一点希望也不要放弃。要是能调养过来呢,那岂不是更好。”瑾娘倒是觉着先让大夫看看,如果只是难生养,那水之母还是有用的。
芸娘被说的有点意动“要不我看看?”
“看,这就杨老三去请大夫。”瑾娘说着站起身。
大夫还没来,芸娘脸就有点白,瑾娘一撰她的手,手心里都是汗这是紧张的。
一个时辰后大夫才过来,老三请的是附近最好的大夫。
老爷子把着脉,摸着胡须,屋子里静悄悄的,老三这会也特别紧张,要说不盼着孩子那是假话。
“恩,体内寒气重,之前小产没养好,加重寒气凝结,身子有些亏,又有些心气郁结,我给你开个方子,先吃十副,然后我再看看,你这得多调养些日子,就算是身体好了,这两年也不要怀,不然孩子身体也会有影响。”
“大夫—您是说我媳妇能怀上?”老三有点不敢相信的问。
老爷子眉头一皱“当然能?就算不调养,也是能有的,只是孩子身体要不好。”
老三惊喜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有点抓耳挠腮的。
那边芸娘也惊喜的哭了出来。
老三送大夫回去,芸娘哭声一下子就大了起来,瑾娘上前拍了拍,“这是好事。”只说一句就没有再劝,她哭出来也好,当初她是在婆家看得大夫,被说成不能再生,瑾娘不知道是不是那个大夫真的昏庸,估计是被人买通了吧。
“想开点,过好现在的日子才是正经。”
芸娘擦了擦眼泪,笑了起来,原本带着的一点阴霾也消失不见,“嫂子我知道,谢谢你,我不会再想了。”
“这就对了,你和老三都年轻,好好调养两年,给老三生个大胖小子是正经。”
“嫂子”芸娘有些不好意思了。
这个事对杨家绝对是个好消息,当天晚上杨老爹都喝醉了。
芸娘心结没了,人也欢快了很多,她也并不因为将来可能有自己的孩子就冷落胖小,反而对胖小更加的好,她是个明白人,就算将来有了孩子跟胖小也差着岁数,她和老三也就这样了,胖小将来是个有出息的,倒时她的孩子也要胖小护着。胖小是个实诚孩子,对弟妹绝对错不了。
62、第 62 章
自从老三娶亲,瑾娘觉着自己日子过的更快乐一些,芸娘时不时过来跟她一起说话做活,两人竟有些朋友似地感情,芸娘性子温柔,不争不抢,瑾娘也不是那种要尖扎刺的人,说话总能说道一起去。连带着老三跟杨震海关系也越来越好,这老三性子也改了一些,虽说还是那么憨厚,可对着杨老爹和杨震海也敢说话了,整天乐呵呵的高兴样。到让他们觉着这个媳妇娶对了。
因为准备老三的婚事,瑾娘他们也没能去春游,这几天家里男人也去耕地,准备春耕,瑾娘一早起来看阳光明媚的,就叫了芸娘还有蕙嫂,安顿好三个小不点,一起去竹林里挖春笋,家里有些五花肉,晚上做春笋酿肉。
因为自家的地盘,外面用竹栅栏围着,只要从里边也不怕别人看见,自在很多。
“今年竹笋长的真不错,这片竹林更密集了。”蕙嫂看着竹林里一片一片的竹笋说。
“恩,我看还是孵两窝小鸡,就放养在竹林子中,林子里的吃食多,也不用操太多心。”其实她惦念着红烧鸡翅什么的,这个时候吃鸡都是整只整只的,要是多养点,一次多杀几只,可以分开吃,花样也多。去年用硝石制冰效果不错,放到地窖的冰窖中,跟冰箱也差不多了。他们一次养上二三十只,也不是什么负担。
“那我回去就挑鸡子。足够一窝的了。”蕙嫂是同意的。
“你养不养,要不一起孵?”瑾娘又转头问芸娘。
“那就借嫂子光了,我也不多养,有三五只母鸡养到时候能下蛋就好。”芸娘笑着回。
“中,那就多鸨几窝。”因为为了保证家人吃蛋,现在就有十几只母鸡的,每天都能捡十几只蛋。瑾娘偶尔用水之母稀释液喂养牲畜家禽,长的都不错,肉质鲜美,鸡蛋鸭蛋营养高,都养了几年从来也没闹过病,就算前年闹鸡瘟,也没影响。
三人挖了三筐,就往回转。
“哎嫂子你看那是家里的鸭子吗?”芸娘突然拉住瑾娘的手。
瑾娘顺着芸娘的目光看过去,竹林环着的水潭边上,有一群鸭子,那是他们家的,现在鸭子群里有一个个头稍微大一点的鸭子,绿头,红颈,翅膀大一些。
“那是野鸭吧。不知道怎么混到咱们家的鸭群中。”眼睛扫了一遍,数清自家鸭子数目,多出两只,仔细看着还有一只小一点的也是野鸭。
“走吧,不用去管它们,估计晚上就走了。”混在自家鸭群中,不好抓。放他们去吧。
这话到没说准,等晚上鸭群回家的时候这两只野鸭也跟了进来,竟是不准备走了。
瑾娘三人回到家,三个小的都醒了,孩子都过了百天,长的都挺精神,白白净净头发也黝黑的,长的结实,没到三个月就开始翻身,现在熟练的紧,就算睡觉身边也不能没人,生怕一时看不见滚到地上。
喂了奶,跟几个小的玩了一会,蕙嫂做了小点心,用红茶牛奶蜂蜜泡了一壶奶茶,瑾娘端着去了书房。
书房在西南角的两处倒坐房,屋子里宽敞,放着三张特制的桌子,孩子年小,桌椅可以调整高度。沛禹正在写字,元景和沛冬在背书,两个,沛禹毕竟年小,邹先生将他的学习进度调整了一下,也肯定了瑾娘的教学,现在主要是教导他学习的习惯。
瑾娘没有打扰,将东西放到门口的小桌上就离开了,隔着个小屏风孩子们都没看见她。邹先生看了她一眼,没说话。
本来邹先生教学一上午是没有休息时间的,瑾娘觉的几个孩子年纪还小,长时间学习反倒容易引起厌倦。就提出了让孩子们学习半个时辰休息一刻钟的意见,邹老先生倒也不迂腐,同意了,不过孩子们学习期间不允许他们去探望。瑾娘到觉得这么做对,就算孩子们休息的时候也不让他们回到正房,休息就要好好在外面跑一跑玩一玩。
日子就那么忙碌的过去了,春耕结束后,立夏天气还不是那么炎热,家里事情不多,杨震海给三个小的请了假,准备带全家去一趟雁城,一方面看看蔓娘,她刚生完他们家老二张耀宗,另一方面去雁城玩一玩,孩子们还没出过远门呢。
这会出门人可不少,家里六个孩子杨震海夫妻,两个奶娘。
人多,还有行礼,杨震海自己没赶车,雇了两辆马车,然后换船去的。
雁城还是跟上次过来看的一样,商路发达,一行人进了城,没住张喜家也没住陈家,杨震海直接让车夫拉着一行人来到离张家两个胡同的一处宅子,西南角开门,一入门是影壁,绕过影壁是一处狭长的院子,没有房舍,二门开在南边正中,进去就是五间正房带东西厢房的园子。说是两进其实就一进加上个狭长的院子。
大家还没进院,常福就迎了出来,他现在处理杨家和元景的投资,杨震海已经放手了,常福处理这些事情更好。
“这就是去年买的那处房子?”瑾娘看了看院子问。
杨震海点了点头,“年初才弄好,早想让你来看看,西边临街,往前不远就是东街,很是繁华。院子虽小,可够住了。”说着带着瑾娘走进正房。
这处房子是去年买的,雁城当初也是被淹了,这处宅子本来破旧,水淹之后根本无法住人,价钱不高,房主跟张喜认识,托他买家,正好杨震海过来,就跟他说了,杨震海想着陈家已经在雁城落户了,就算种地的时候回去,可大多时候还是留在这边,陈家两兄弟现在都帮着张喜做事,回去可能不大了,瑾娘过来此时肯定要多,那买个房子还是不错的。
后来常福可以露面,宅子修善让他来做,基本上重新盖了一遍。
院子虽然不大,可房屋建的大气,屋子内的空间都不小,屋子里的摆设装饰都十分和谐,一切都是常福安排的,他是见过世面的,这房子装饰的自然不错。
三个孩子住东边里间,瑾娘和杨震海住东屋外间两个奶娘带着三个孩子住西边两间屋子。
“吃了饭我们就先去看看爹娘,明天再去姐姐家。”
“恩,听你的。”杨震海点点头坐到圆桌上。
“等会沛冬他们三个跟这去,三小先别去了。”瑾娘想了想说,带着三小,又是浩浩荡荡的。
“娘咱们去姥姥家么?”沛禹眨巴眨巴眼睛问。
“恩,去姥姥家。”瑾娘给孩子加了一筷子菜,“等会到了姥姥家跟小哥哥小姐姐玩。”
“那小哥哥小姐姐有多大,比元景哥哥大么?比沛冬哥哥大么?”
“他们就比你大一岁,比元景哥哥小,好好吃饭,等会去了就看到了。”
“哦。”小家伙低头吃饭。
吃了饭几人就去了陈家,不巧陈家只有两个媳妇在家,陈老爹回村子了,今年家里地租给别人,不过家里还有两亩旱田一亩水田,尽管让族里帮着看着点,可他时不时还要回去看看的。两个哥哥去了店里,这几日蔓娘生产,张喜没心思看店,到让他们受累。王氏根本住在蔓娘那里。
瑾娘跟俩嫂子说会话,一家人就回了,几个孩子跟陈家两个孩子玩的挺好,沛禹临走还让两个表哥表姐到家里玩。两个嫂子知道他们也在这里制备了宅子挺吃惊的,倒是说了改日过来拜访。
出了陈家宅,瑾娘叹了口气。
“怎么了,嫂子跟你说什么了?”杨震海把沛禹抱上了车。
“现在两个哥哥在姐夫那里做的很好,每月进项多了,大嫂子跟我说上几句那意思怕是要分家。”
“分家?那不是早晚的事,岳父早不就说了吗?”
“那是以前,爹那想过把家搬到雁城来,现在分家,怎么分,家里的钱财已经买了现在的宅子,爹还买了不少地,现银没多少。可那些地都在陈家屯,离的远,大嫂子话里带出来,要把地卖了然后再从雁城买一处房子,这样两家也好分,可爹娘怎么办,家里可还有老三呢。”
杨震海皱皱眉,“大哥二哥什么意思?”
“不清楚,不过我看俩嫂子都透着那股意思,怕是分家的事大家都心里有底了。”本来在农村分家也没什么,陈老爹连地基都买好了,钱也足够盖三处新房,到时候把地一份不偏不倚的,大家还住在一块挺好的,哪想到会走到今天。
“要不明个我把舅哥请来,问问他们什么意思。”现在在张喜这里每月进项不少,俩舅哥怕是也不愿意回去种地了。
“那你问问。他们撇开爹娘跟老三出去单过肯定是不行的。”瑾娘心里有些生气。
“哪能那么想,岳父也不会让他们那么做。这话十有是两个嫂子的想法。”
“希望如此吧。”
作者有话要说:还有一更
63、第 63 章
第二天一早,一家就去了张家,今天是张家老二的洗三,他们到的时候还没人来呢。瑾娘直接就去看了蔓娘,她脸色可不算好,二小子是个胖小子,足足折腾蔓娘五个时辰才剩下来,有点伤着身子了。
“大夫怎么说?”瑾娘有点心疼的问。
“有点伤了身子,以后不好怀上。可惜了了,我还想着这胎是个女儿就跟你做亲家,嫁给你家那个我都放心。”蔓娘笑着说,对自己不能再生了浑不在意。
瑾娘笑了笑,“反正你也生了俩儿子了,姐夫那么疼你不会说什么。”
“他敢?”蔓娘颇有气势的说了一句,说完自己先笑了“我可是真想跟你做亲家,要不让你家芷晴嫁给耀祖,表兄妹天造地设,我做婆婆对芷晴肯定不错。这事早就想跟你提,今天才得功夫。”其实她之前之所以没提,主要想着这胎是女儿那就把女儿嫁过去,自家女儿要是能嫁到妹妹家里肯定不会吃亏。
瑾娘听了身上猛的冒出一身冷汗,脸上表情有一点僵,念头在脑海中转了一圈,“这事我到愿意,只是我们家芷晴的婚事已经订下来了。”
蔓娘听了特别吃惊,“谁家的?怎么定的这么早?”
“就是在我们家住的元景。”瑾娘扯了个笑容说。
蔓娘听了皱了皱眉头,“那孩子倒是不错,可他无父无母,又怎么配的上我们芷晴,我们家耀祖你也看到了,不比那孩子差。你们又怎么定下他来?”
“我和震海不想着将来芷晴出嫁了也在我们跟前,这从小处的感情肯定能好点。”
蔓娘叹了口气,“算了,早知道我早点定了。”
“是这两个孩子无缘吧,姐姐要是真喜欢,要不就收芷晴做女儿,这样你也有闺女疼。”
蔓娘一听乐了,“正是该这样,我也不遗憾没有闺女了。等我做了月子就举行仪式,这又是干娘又是姨母,跟亲妈没两样了。呵呵,妹妹可别怪我抢女儿。”
“你我姐妹自然不怪。不过姐姐芷晴定亲之事还要保密,俩孩子毕竟长在一块,要是传出定亲之事,到惹是非。对芷晴的名声也不好。”
“这我懂。”
瑾娘终于松了一口气,总算是把这事给说过去了,等会出去还要跟杨震海通通话,她可不敢让芷晴嫁给耀祖,虽然蔓娘做婆婆芷晴不会吃亏,可这两姨表兄妹,可是正经八本的亲戚,近亲结亲的后果可是现代人都知道的。就算有一定几率生出健康的孩子,可她不能舀自家姑娘前途做赌注。
之所以说元景跟芷晴定亲,是她随机一动,不过想想到无不可,元景这孩子她非常了解,是个好孩子,无论性情学识都是不错的,长的也好,将来差不了,把他养在身边,孩子怎么样他们都清楚,芷晴嫁给他是个好归宿,她也不用担心芷晴在婆家受屈。在一个元景这孩子对芷晴还是不错的,三个孩子中他是最喜欢芷晴的。
其实就算不成也没关系,成不了夫妻就当兄妹吧。那时耀祖都成婚了,事情也好处理。总比这个时候直接回绝伤害姐妹感情的好。
晚上回家瑾娘就把这事跟杨震海说了。
杨震海好长时间没吱声,等瑾娘快忍不住问他的时候才说“就这样吧,就元景吧。明个我跟常福说一声。”
“真定下来?”
“先暗中定下来,将来孩子大了要是合适就成,不合适也没什么,只是孩子之间就不要说了,顺其自然吧。”他也不赞成跟蔓娘他们接亲的。
他跟瑾娘想的不一样,只是单纯的不想跟亲戚结亲,要说张喜和蔓娘夫妻俩也不错,跟他们关系也好,可十几年之后怎么样还不知道,那耀祖将来什么样也说不准,这婚事定下就不能反悔,现在蔓娘是姨母,对芷晴自然是好,芷晴要是进了他们家门,那就变成婆媳关系,生活中摩擦多了,他们闺女要是受委屈了,他们这实在亲戚也不好说不是。要是跟别的人结亲,谁要欺负他闺女,直接打上门去,轮到亲戚这就不好做了。
不过这元景还要好好的养一养。
常福正好在家,杨震海找时间就把这事跟常福说了。
要说以前湘南王还在的时候,杨家芷晴怕是配不上世子,今非昔比,元景已经不是世子,杨家倒是非常合适,有这样的岳家至少元景可以保一生平安。常福现在已经了解了杨震海到底是谁,以他的功绩,只要不谋反,皇上就不会动他,这也是个平安的保证。
双方都很满意的情况下,两个孩子的婚事就定下了,不过这个定亲没?
谢槭椋85故侨パ愠桥员叩牧樯剿潞狭税俗郑饺税俗质窒嗯洌馐戮投恕?
接下来该怎么还怎么,两个小的对这事完全不知。
转天陈家大哥大嫂一起过来,大嫂挺着个大肚子,上次见面就跟瑾娘说了这次怀的肯定是个儿子,心里得意着呢。
“你们这小院可真不错,妹夫可真能干,不像我们现在还一起过,挣了钱都不是自己的。”大嫂一上来就叹气。
瑾娘笑笑没说话。接着大嫂又说了些话,瑾娘总觉着大嫂许是在这雁城待久了,心气也高了,竟染了一些俗气。
瑾娘有些敷衍的跟大嫂聊着,她也并不是想得到回应,只是跟瑾娘发牢马蚤罢了,或许在她心里瑾娘还是那个腼腆的小姑娘吧。
正说着话,两个奶娘把孩子抱了过来,“怎么这么快就醒了?可吃了什么?”
“回太太,刚做的蛋羹,二少爷三少爷吃了多半碗,小姐吃了小半碗。”
瑾娘抱过自家姑娘,刚睡醒吃了东西,正精神,芷晴眼睛大大的,长相随了她,不过隐约间也有点杨震海的样子,他们夫妻越来越有夫妻相,气质也越来越融合贴近。俩小子像杨震海多些,可比他爹秀气多了,有点瑾娘的气质。
芷晴脚踩在瑾娘的腿上,瑾娘一手托着,她站直了看着陈家大嫂,她没见过,就安静的看着人,黑琉璃似地眼睛似乎一下子看到人心里。
“呦,这是芷晴吧,看这小脸长的,将来怕是比妹子长的还要好,不知让那个娶了去。”她这会倒是没有结亲的意思,她儿子还没出生,将来没准娶了千金小姐。
瑾娘不太爱听她说话,只是笑了笑,没接茬。
等大哥大嫂两人走了,瑾娘跟杨震海抱怨“大嫂可真磨人,东一句西一句的,都不知道她下一句扯到那,还不知道这一胎是不是生儿子,就先乐的不得了。原本在家的时候还好,怎么到了这里就这样了?”
“现在可不一样了,底气足了。”杨震海懒洋洋的靠在坐炕上抱着自家闺女逗着。
“怎么?”
“你大哥和二哥在姐夫那里做工,每月都能有二两的进项,他们用自己的私房带点货,虽然不多,可每次回来都有一些收益,他们手头上的钱也不少了。他们俩倒没什么,只是你那俩嫂嫂,尤其是你大嫂,更希望单独过,这才起了分家的心思,不过你放心,你大哥和二哥没这意思,刚才你大哥说,等他在做两年,够雁城买房再说。总不能让岳父为难。”
“其实主要老三太小,现在又在学院读书,花销不少,要是分家,爹娘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他们总不能跟着大儿子过,不管小儿子吧。”
“这事你就别操心了,要是真有那一日,成海的束修我给他交了,他既然有能力我就供他考状元。”
瑾娘敲了他一下“你倒是有心,不过这么做了,大哥二哥就不好做了。”
“那有什么,我这女婿也是半个儿。”
64、第 64 章
在雁城待了半个月,杨震海带着瑾娘好好逛了逛雁城,这古代的大街逛一逛还真是蛮不错的,这个时候虽然没有人虽然没有什么人提出艺术啊什么的,可只看那建筑就能感觉艺术随处可在,就算是普通农家,那门扉上也会有些雕刻装饰,看起来很美丽。
瑾娘还添置了一些衣料丝线,雁城的东西可比县城里好,样子多,更何况雁城是货物集中地,南北货物这里都有,瑾娘特意选了一些细棉布还有丝罗,天气眼看着就热了还要给孩子们坐一些夏日的衣物,小孩子长得快,衣物淘换的快。
家里每年收入不少,大部分都重新投入到南北货物流通上,毕竟他们孩子多,将来娶亲也是要钱的。杨震海不让她去卖绣品,怕她费神,可族里时不时的就有姑娘出嫁,还是要送些东西的,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