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药结同心第27部分阅读

    药结同心 作者:肉色屋

    轻的妇人抱紧怀里的孩子,孩子也懂事的眨着眼,一点也不出声。

    “拿棉被干吗?”刘梅宝忍不住好奇的问道。

    大家都看向她,眼中带着几分怜惜几分尊敬。

    “当初还是刘大人想的法子,将棉被打湿架在城垛口,可以抵挡鞑子的弓箭,要不然以鞑子弓箭的厉害,城垛口上是几乎不能站人的,更别提还击了。”宋郎中低声说道。

    对于打仗什么的。刘梅宝一点也不知道,闻言哦了声。

    “今日还是有鞑子来吗?”宋郎中的媳妇问道,将已经睡着的小孙子紧紧抱着。

    这些日子虽然还没大批的鞑子进犯,但已经有零星三五个鞑子骑马在解县周围出现。城门已经戒严了。原本想要逃离的人们也不敢再出门,这要是在路上遇到鞑子了,荒天野地半点庇佑也无。纯粹是送死啊,在县城里,好歹还有兵卫和城墙挡一挡。

    周良玉和宋重九点点头。

    这些来去快速,也不攻城的鞑子,并不是说他们是好人,而是大头队伍的哨探。探的是大周兵的布防,以及哪里有可以劫掠补给的村落城镇。

    这些人接二连三的到来。让整个解县城的人都紧张的日夜难眠。

    “但愿鞑子不要来…”宋郎中的媳妇合十低声喃喃。

    刘梅宝站在在她旁边,听她嘴里祈祷前往别来千万别来,到别的地方去吧。

    “大宁那边怎么样?”宋重九的媳妇忽的问道。

    宋重九和周良玉都是沉默不语。

    鞑子过境,生灵涂炭,百姓受难。

    室内也都沉默下来,宋郎中的媳妇也不再祈祷了,用衣袖擦眼泪。

    “县衙的人说大同总兵山西总兵都已经调动兵马,也许到不了咱们这儿,这些鞑子就被打回去了…”宋重九说道,勉强挤出一丝笑,可见他自己心里也没底。

    “但愿吧。”大家一起低声说道,望着紧闭的门窗,看不透的黑夜,只觉得心里如同这夜色一般。

    全城人都是这个念头,但很显然,这一次漫天神佛没有听到他们的祈祷。

    很快,城门的守兵发现这一次视线内出现的鞑子哨探并没有向往常一样,骑马绕城门笑骂一顿就走了,而是停在城门外,大大咧咧悠闲自在的下马埋锅造饭。

    在他们身旁还有不知道从哪里劫掠来的女子,就在城门守兵可见的视线内做着不堪入目的动作。

    胡语笑骂声,女子的凄厉哭喊声一阵阵传来。

    蹲在正中城垛口下的两个小兵抱紧自己的长矛,盯着自己脚下摆着弓箭。

    “哥这他娘的也太憋屈了…”其中一个瘦弱的汉子面色发白的低声说道。

    另一个低着头不言不语。

    先前说话的那个悄悄的站起半个身子,向外看去。

    “你干什么快下来。”另一个忙拉他,低声道。

    “哥,”先前那人看了一刻,转回身,对着紧挨着城墙蹲着一溜的兵卫们说道,“只有四个鞑子…”

    他的眼神跃跃欲试,看着几步外抱着一把旧弓箭似是打瞌睡的一个三十多的汉子。

    “二牛哥,你的箭法好,不知道…”他低声说道。

    “四喜,你说什么呢!”他身旁的人低声喝道,拽了他一下。

    被唤作四喜的男人环视一眼四周,见所有人都低着头,不由叹了口气,慢慢的蹲下来,他伸手堵着耳朵,用以阻挡女子们传来的哭喊声。

    就在这时,那个一直打瞌睡的汉子忽的站了起来,搭起手中的弓箭,对准了城门外。

    满城墙的兵卫都注意到他的动作,神情愕然。

    “二牛哥”四喜有些激动的站起来。

    “二牛,你别做傻事…”有人有些惊恐的说道,“万一惹怒了鞑子…”

    “惹怒?”被唤作二牛的汉子沉沉的开口了,他张开了手中的旧弓,目光看着那说笑的鞑子兵,“不惹怒他们,他们也来烧杀劫掠。惹怒了,又能坏到哪里去?”

    他说着话。弓已经拉到最大,瘦弱的身形此时此刻看起来竟是稳如泰山。

    所有人都不再说话了,紧张又带着一丝期盼的看着他。

    “最少六十步开外,这距离不太…”一个老成的兵卫低声说道。

    他的话音刚落,就听那二牛一声大喝,伴着嗖的一声,重箭如同流星般出去了。

    众人轰的一声都站起来,看向城门外,但见那不远处的一个背对着城门的鞑子一声嚎叫。扑倒在地。

    “好!”

    所有人不由自主的发出一声叫好。

    但很快看那鞑子跳了起来,顿时又都面如土色。

    “只可惜不是三石弓…”二牛面色颓然,闷闷说道。

    饶是如此,那鞑子也被吓了一跳。他们一路行来如入无人之境。自来只有他们射别人,还真没人敢射过他们,这里也来过好几回了。那上面的守兵都跟死了一般,没想到这次竟然敢背后放箭。

    幸好他穿的铠甲厚重,要不然这条命就扔在这里了。

    鞑子哇哇大叫,推开要为自己裹伤口的另外两人,就手扯过自己的弓箭,就冲城门射来几只柳叶重箭。

    城门上其他人纷纷低头躲避。只有那二牛和四喜拉弓还击。

    那鞑子见他们竟然还击,更为生气。哇哇喊了几句,作势要上马冲来,却被另外一个鞑子拉住,不知道说了些什么,这几人一把抓起地上瑟瑟发抖的女子们扔在两匹空马背上,扬长而去了。

    看着鞑子竟然走了,城门的兵卫顿时忍不住高兴的欢呼起来。

    “二牛,你真厉害!”

    “就是,也吓这些贼人一吓!”

    “要是有好的兵器,哪里是吓他们一吓那么简单,吓死才是…”

    众人围住那汉子,纷纷说道,几日来憋屈的闷气似乎都伴着这一箭射出去了。

    正当大家乐呵呵的时候,忽的破空声传来,一只重箭嗖的一声插在城墙垛口的棉被上。

    大家一愣,只见城门外那几个鞑子去而复还。

    “这几个贼来送…”一个兵卫还带着几分笑说道。

    死字还没出口,他就愣在当地,不止他,城门上所有的兵卫都愣住了,面色瞬时变得土黄,更有人身子也开始如秋日落叶般瑟瑟抖动起来。

    大家视线可见中慢慢的走来一队队的人马,这些人铠甲严整,马匹肥壮,骑队在前,步队在后,慢慢的汇集在城门正方,摆出一个方正队形散发出摄人的气势。

    一眼扫去估计最少一千人,这是鞑子的先锋……

    城门上一片死静。

    “就等这一天了!”忽的那二牛大喊一声,再次拉起弓箭,“早死早超生,老子受够这窝囊气了。”

    伴着他的箭射出去,城墙上的兵卫也回过神来。

    “跟鞑子拼了!”四喜第二个喊道,也拉开了自己的弓箭。

    恶战就此拉开了。

    又一波利箭从城墙垛口处飞来,四五个躲避不及的兵卫惨叫着被射翻在地,立刻有人冲过来将这些兵卫抬下去,垛口处换上另一拨兵卫,接着对战。

    “大叔”刘梅宝急匆匆挤过一众哀嚎的伤兵,奔到正忙着给新抬下来的一个伤兵诊治的宋郎中身前,将手里的伤药递上来。

    宋郎中并没有接,他全神贯注的看着眼前的伤兵,用一把剪刀咔嚓一声,绞断了箭杆。

    刘梅宝看过去,虽然已经看了半日了,但还是觉得血气上涌,有些恶心反胃。

    这个伤兵被射中了眼睛,满面是血,不停的发出一声一声的嚎叫,三个民壮都按不住他。

    但慢慢的他的力气越来越小,声音也越来越小,很快不动了。

    “大夫?”民壮们抬头看宋郎中,面上又是激动又是难过。

    宋郎中摇摇头,民壮们神色黯然,用一张破席子盖住了这个伤兵,没时间让他们悲伤,等着救治的伤兵接连不断。

    城门下的街道上遍地都是伤兵,哀嚎声与城门上城门外的嘶喊箭簇飞射的声音混在一起,如同人间地狱。

    一直到了中午,鞑子的第一轮攻城告一段落。

    外边的情况民众们不是很清楚,只看着街道上四散躺着的伤兵,可以想象自己这一方没有占优势。

    “鞑子的铠甲好,马好,尤其是那些弓箭…”

    “那可不是,咱们这边军营里上下官就知道吃空饷军备物资什么的也都要捞一把,哪有钱造好兵器…”

    刘梅宝跪在一个伤兵身旁,一面飞快的剪碎被血染了衣裳,一面利索的用布条包扎,虽然不是西医外科专业,但这些简单的急救外伤技术在学校她也是学过的,所以一面忙碌一面还能侧耳听一旁人的谈话。

    “姐儿,喝口水吧。”一个裹着头巾的矮胖妇人从一旁过来,说道。

    刘梅宝将最后一个包扎结打好,又将一大碗汤药给这伤兵灌下去才直起腰,舔了舔干干的嘴唇,说了声多谢,接过那妇人手里的水碗。

    水碗不知道从那家哪来的,看上去也不干净,这时候也顾不得讲究这个,刘梅宝大口大口喝了。

    街上不断有人来回奔走,城里的人都动员起来了,抬伤员的,烧水做饭的,搬石头圆木的,不管老弱妇幼还是青年力壮乞丐还是豪富,此时都一样,城在则在,城亡则都是一捧黄土而已。

    城里的大夫只有宋郎中一个,护城来的卫兵里虽然也配着大夫,但此时已经明显不够用了,当听到要救治伤兵时,刘梅宝毫不犹豫就跟着宋郎中来了。

    她忙忙的喝着水,顾不得停脚,就走向下一个伤兵。

    这边几个妇人正用简单的席子收敛死亡的兵士,其中就有宋三娘子。

    看到她出来,刘梅宝有些意外,当初官府在街上召唤所有人助战时,她拉着周良玉死死不放,没想到半日不见,她自己也出来了。

    “舅妈。”刘梅宝在她身旁站定,将手里的碗递过去,还剩下半碗水。

    宋三娘子看了她一眼,没有接。

    “哥呢?”刘梅宝又问道。

    宋三娘子起身到另一边去了,刘梅宝叹口气,没有再追过去问,这时一队铺兵乱乱的跑过来,看他们的穿着都是民众,显然是临时组织起来的各家的家团,手里握着各种武器,有大刀长矛,甚至还有锄头铁耙。

    众人让开路,看着这群神色紧张但却坚定的民众跑过去了。

    不知道最后能不能守住城?不知道这些刚刚走过的人最后还有几个能活着跑下城墙?

    刘梅宝看着这些人,轻轻叹了口气,又自己笑了笑。

    也许她短暂的穿越生涯就要结束了。

    第一百一十二章 援兵

    对战一刻,纵马来的鞑子退了回去,与城门这边大周兵卫相比,他们损伤很小,因此看起来随意自得。

    “城门上人听着!”

    一个大周人打扮的男人从鞑子队列里催马过来,就在城门下转了转,抬头冲城门大声喊道,带着明显的大同口音。

    “告诉你们大人,速速打开城门,咱们大金老爷饶尔等不死…”

    听到他这句话,城门上的守兵们便忍不住啐了口。

    “这狗娘养的都已经换了种了,还咱们大金…”大家低声骂道。

    听那城门下的人接着喊道。

    “……若是不开门,咱们可要登城了,到时候哼哼…你们可考虑清楚后果!”

    这男人在城门下又将这句话反复喊了几遍,才跑回不远处的队伍里去。

    站在城墙上正中由几个兵卫护着的一个身穿铠甲的中年男人也收回了视线。

    这是张家堡的管队,也就是负责解县安危兵防的卫所最高指挥官。

    “知县大人呢?”他转头问道。

    自从得知鞑子入境以来,那知县便躲在县衙不敢出来。

    “各家都要出人护城,他作为一县之主,怎么能缩头乌龟一般?”管队大人气呼呼的喊道。

    不再城门路面鼓舞士气也就罢了,竟然连家团也不派来,他怎么这么倒霉摊上这么一个父母官,尤其是跟上一任知县相比…

    “去,就说老子说的,再不派人来守城,老子就先缴了他的县衙!”管队喊道。

    便有亲兵应声,带着人呼啦啦的去了。

    “大人。大人,这些鞑子人数不少。要是真攻城,咱们守不了多久…”一个兵卫过来低声道。

    管队心烦气躁,目光再次投向外边,看着那边虽然退回去但队列明显肃正的人马。

    这可是鞑子的先锋啊,虽然不足一千人,可都是硬茬啊。

    “那些请援的人走了多久了?”他问道。

    “已经二天了。”兵卫答道,面色沮丧。

    二天了,向府城卫所四周乡堡都派出了人,按路程算一个来回也够了。但到现在为止,半点援兵也没有。

    “大人,谁肯出兵来救援啊,这可是鞑子的精兵…”兵士哭丧着脸低声说道。

    固守城池。有城墙相护。又居高临下,大家对战鞑子到还有些胜算,最不济就是熬呗。鞑子没有补给,熬一两日攻不下就会找别的地方去,但要是从坚壁的城内冲出来,跟鞑子面对面的打……

    就解县四周的这些卫堡来说,恐怕没有这样傻的官兵。

    管队的显然也知道这一点,换做他。要是接到别的县的请援,也只会当做没接到。他的面色便更加低沉,目光再次看着城外的鞑子队伍。

    鞑子队伍里,正中前方旗杆下站着两个铠甲鲜明的统领,此时正用手中的兵器指向这边来,不知道说了什么,四周的人似是爆发出一阵哄笑。

    隔着远,听不清他们的说笑,但看那形容让管队心里更为烦闷。

    “大人,咱们好歹比他们人数多,我看他们也没有登城的工具,就算没有援兵来,咱们死守几日,他们攻不下的话自然会走的…”兵卫在一旁开怀道。

    也只能这样想了,管队面色沉沉。

    “大人,大人”两个亲兵从城门下飞奔上来,面色煞白,“知县跑了…”

    “什么?”管队顿时火冒三丈。

    “县衙根本就没人,咱们冲进去,只有两个老杂役躲在老爷房内,说是老爷让他们假扮的…县老爷早在三天前混在那些大户中跑了…”亲兵说道。

    “这草包!”管队暴跳。

    县老爷都跑了,城门上的兵卫面色顿时更难看了。

    “大人,大人!”亲兵忙低声道,“切不可再走漏消息…”

    要不然这士气可就大乱了…

    管队很快冷静下来,严明县老爷跑了的消息不可透露,违者军法处置,众人面色惨白的应声。

    就在此时城墙上一阵马蚤乱。

    “鞑子进攻了!”兵卫们乱乱的喊道。

    众人看去,果然见那群原本归队的鞑子又开始前进了,这一次跟上一次只有一二百人过来射箭不同,而是全部压上,走的越来越近,大家可以看到在骑兵步兵后,竟然还有一列辅兵推着车。

    “是云梯!是云梯!城门上有兵士忍不住大喊起来,面色惊恐,声音嘶哑。

    这就意味着这些鞑子可不是只简单围城了,而是一定会登城。

    包括管队在内,所有人的面色都变得惨白。

    第一轮的箭雨就伴着大家一瞬间的失态袭来了。

    “迎战!战也是死,不战也是死,早晚是个死,是男人都给我死得刚烈点!”管队一声大喊,拔出自己的腰刀,“传令各队各民壮家团,准备城头迎战。”

    城门下的人虽然看不到具体的状况,但看着不断的有人冲向城墙,又有民众被吆喝着或背或挑石头圆木向城墙上而去,也都知道发生什么事了。

    “鞑子要登城了”

    这个消息很快传开了。

    “这下死定了”民众们呆呆的站着。

    “大姐儿”宋郎中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正呆呆看着一队人跑过去的刘梅宝回过身,看宋郎中面色虚弱,身上手上沾着血迹。

    “大叔,还要什么药?我这就去做来。”她立刻说道。

    宋郎中看着他,带着几分怜惜几分感叹。

    “不用了,还够用。”他缓缓说道,眼中似是有泪光闪闪,“你去找找,和你舅妈哥哥在一起坐坐吧。”

    死的时候。跟家人在一起,黄泉路上也不会孤单。

    刘梅宝一愣。感觉到宋郎中那种绝望。

    “大叔,也许,也许…”她挤出一丝笑,“有援兵来呢…”

    宋郎中的眼泪便再忍不住,打湿了稀疏的胡须。

    “姐儿,你父亲当年没有等到援兵,如今咱们还是等不到援兵…”他哽咽说道。

    伴着他这句话,四周响起啜泣声,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哭声与厮杀声混在一起。

    “兄弟们,杀鞑子啊!”

    管队挥刀砍飞一个刚沿着云梯爬上来的鞑子兵,此时城门上剩下的不足百人,此时已经没有人害怕了。在城门下箭簇的冲击下。疯狂的阻挡着要爬上来的鞑子。

    另一边,一群民壮家团,有老有少。他们不用武器,石料,圆木都已经用完了,抓着一切可以抓到的东西冲城门下砸去。

    周良玉胳膊上还插着一支箭簇,他似乎感觉不到疼痛,抓挠半日抓不出东西来。干脆扯过地上一个死了兵士推了下去。

    死尸带着一个爬到一半的鞑子滚下去了。

    又少了一个,周良玉心里说道。他低头看去,见有更多的鞑子兵涌到云梯下,再抬头看,天色已经渐黑。

    再也看不到明日的太阳了吧…他心里想着,想要回头看看能不能再看一眼娘和妹妹,娘想必已经准备好了,城破那一刻就会带着妹妹自尽,这样也好,免得受凌辱…

    一家人到底是在一起,其实也很好,周良玉的嘴边浮现一丝笑,他又拖过一个死尸,就往往城墙下砸,忽的见城门下的鞑子一阵马蚤乱。

    原本站在步兵后只负责射箭的骑兵纷纷停下手,转头向后看去。

    远远的,似有烟雾迷腾,迷雾渐渐散去,出现一队队骑兵,有鲜艳的大周旗帜在夕阳的余晖下飘扬。

    “是援兵!是援兵!”城门上一阵静默,旋即爆发出一阵欢呼,这欢呼又很快化成一阵嚎哭。

    那队伍行进的很快,骑兵过后,便可见整齐的方队,长矛如林。

    攻城的鞑子兵如水般褪去,转向来者迎击。

    周良玉只觉得不能呼吸,他瞪大眼看着,看着那越来越近的旗帜上写着的“盐巡”二字。

    城墙上嘶吼声突然低了下去,而外边的厮杀声却越发强烈起来。

    完了完了,城墙上的守兵终于死干净了…

    城中的父老乡亲们都涌出这样一个念头。

    “孩他娘,咱们来世再见了”一个男人将腰带解下来,哽咽着对身旁的媳妇说道。

    那媳妇流泪不止,却并没有畏惧,只是紧紧抱住怀里的小孩子。

    “娘,咱们要去哪?”小孩子眨着眼吸允着脏脏的手指,没有半点忧伤的问道。

    “只是可怜的孩”妇人终于撑不住大哭。

    “咱们一家人一起上路,要不然黄泉路上可都要走散了…”男人流泪道,一咬牙将腰带勒在孩子的脖子上。

    “他爹”妇人大哭,死死揪住那腰带。

    一旁的刘梅宝只看得窒息,她的身子也忍不住瑟瑟发抖,真的要死了吗…

    “你哥哥,想必已经先走了…”宋三娘子低低说道,抬头看着高高的城墙,那散落着无数的尸体,刀枪箭簇。

    她从袖子里抽出一把匕首,就要刺入心口。

    “舅妈”刘梅宝死死抱住她的手。

    “怎么?”宋三娘子看着她,“那你先来。”

    看着刀子被递过来,刘梅宝面皮抽了抽。

    “要不你往城里跑,看运气好能不能找个地方躲起来…”宋三娘子面上浮现一丝笑,又收回刀子,“这次我得丢下你了,他们父子二人都已经走了,我得去陪他们了…”

    刘梅宝的眼泪唰的流下来。

    就在此时,城墙上一阵嚎叫,从上冲下来一群人,有兵有民,有老有少。

    “还没死?”绝望的民众顿时眼睛又亮起来。

    看着这群人冲向城门。

    有援兵?有援兵!

    这消息传开了,满城的民众先是呆呆的不信,旋即欢呼起来,城门被打开了。

    “…杀贼啊!”

    劫后余生的众人再没了一丝胆怯,反而疯狂的冲了出去。

    城门大开,厮杀声震耳欲聋。

    第一百一十三章 相见

    天黑下来的那一瞬间,终于传来好消息。

    “鞑子逃了!鞑子逃了!”

    一声接一声,铺天盖地而来。

    此时的刘梅宝已经和宋郎中再次投入到救治伤兵的工作中,当这个消息传来时,安置着伤兵的临街店铺里一片欢呼。

    “大叔看,我说有援兵吧…”刘梅宝看着宋郎中说道。

    宋郎中眼中泪光闪闪,他恩恩两声,并没有说话,太袖子擦了擦眼泪。

    “快些吧,能多救一些是一些…”他吸了吸鼻子说道。

    刘梅宝点点头,看着街道上正在燃起火把,在各处躲避的民众都涌了出来,迎接杀退鞑子护城的英雄好汉。

    “来了。”她收回视线,跟随宋郎中而去。

    看着跪地哭泣道谢的民众,卢岩带来的盐丁们虽然又是累又是伤疼,但却忍不住装作毫发无伤的一般,将胸脯挺得高高的,趾高气扬的走过街道。

    城中尚未逃走的大户们献出了家藏的好酒,酒楼的厨子们开始烧制最简单却是最补给劳力的大餐。

    饭菜烧好,妇孺老幼们都抢着来送,抬到县衙所在的西北街上,发现好多兵卫已经坐在地上,互相靠着睡着了。

    这一天,他们可以说滴水未进,凶险的时刻不觉得怎么样,此时危险暂时褪去,神经一松很多人便虚脱了。

    “大人辛苦了!”站在县衙门外高高的台阶上,卢岩扫过这些疲惫不堪的兵卫,神色也是肃然,冲管队拱手说道。

    管队一只胳膊用夹板固定着,挂在胸前。头上包着一条布带,看上去伤的也不轻。但精神却是很好。

    “大人!”这个五大三粗,比卢岩要年长十多岁的汉子眼眶发红,作势竟要下跪,“多谢大人援助…”

    卢岩忙伸手扶住他。

    “大人言重了,我等同袍兄弟,应该相助,再说杀鞑子乃是职责所在,要不是在董庄被鞑子耽搁一会儿,我们来的更早些。这样,你们伤亡也不会这么重了…”他缓缓说道,再次扫过那些散乱睡在地上的兵卫,忽的目光一怔。

    “什么?”管队大人听了也是一怔。“大人并不是从府城接命赶来助我的?”

    “府城?”卢岩皱眉道。目光却是没有看他,随口道,“我没在府城。我这些日子在盐巡,昨日接到临近的董庄卫求援,一小股鞑子围扰他们,去了那边才看到大人送来的求援,知道这里也被围困,于是我们才过来的…”

    这么说。这一天他们是跟鞑子打了两场野战?管队张大嘴,看着卢岩。

    这这还是大周的兵卫吗?不对。他们不是兵卫,他们只是盐丁!

    他想起在城墙头看到这些盐丁和鞑子对战的场景,队列分明,进退有据,不慌不乱,别的地方的兵卫能不能做到如此,没有出过山西界的管队不清楚,但他可以保证,就河中府,乃至平阳太原府的卫所营兵都没有如此胆量,跟鞑子面对面的打,队伍还能不散。

    据说当年戚爷爷的麾下便是如此,但可惜的是他晚生几年,没有见过。

    卢岩不知道看到什么,抬脚下了台阶,向街道上走去。

    “大人,大人…”管队回过神,追上去,眼中闪闪发光,“这些盐丁都是你训的?”

    废话,他原本是盐巡检,如今虽然升官到了河东驿,但还是兼着盐巡检,而且听说相比于那个清闲的同样有油水的屯堡官,卢岩还是更爱在盐巡呆着,正五品的官乐此不疲的干着从九品官的工作,剿马贼巡安平。

    卢岩嗯了声,没有多理会他,径直向几个散坐地上的一群人走去。

    这些并不是兵卫,而是民团,此时七八个躺在地上,两三个还撑着坐着,两个妇人抬着一锅热饭在这里,一个矮身低声想要唤起睡着的人起来吃两口,一个则给那醒着的三个盛饭。

    卢岩停在一个正埋头吃饭的瘦弱男子身前,面色惊异不定。

    那男子似是饿极了,没有察觉有人站在身前,而只低着头吃饭。

    “周良玉?”卢岩有些不可置信的唤了声。

    吃饭的男子一顿,抬起头来。

    “你怎么在这里?”卢岩大惊变色,伸手就抓着他的肩头。

    周良玉的肩头被包扎了,被他一抓,少年苍白的脸上浮现一丝痛苦。

    “我怎么不能在这里?”少年淡淡道,低下头又开始吃饭。

    这谁家孩子,看他样子方才也是参战,难道不知道眼前这人是什么人?这可是他们解县的英雄,是救了他们命的金甲神!

    这什么态度!

    管队面色一凝。

    “哎,大人问你话呢!好好说!”他瞪眼喝道,要不是看在也是杀敌的好汉的份上,早一脚踹过去了。

    “那,梅宝是不是…”卢岩并没有在意,而是忙忙的问道。

    “住口!”周良玉竖眉低喝,面上丝毫不掩饰愤怒。

    女子的闺名岂能随意被人叫出来,这是最浅白的常识礼仪。

    卢岩看着他,并没有管队意料中的震怒,而是一笑。

    “你怎么样?”他蹲下来,跟周良玉平视,带着兄长一般的关切问道。

    这种亲人般的关怀神情,让周良玉更为焦躁,他放下饭碗,站起身走开了。

    “喂,你”管队又惊又恼,虽然不是自己手下的兵,但也觉得大失面子,一摆手便要人抓他回来。

    卢岩抬手制止他。

    “无事,我们认得,这孩子就是这性子。”他笑道。

    管队这才松了口气,又请卢岩去休息。

    “大人还是快去歇息吧。”卢岩看着他说道,“大人伤的不轻…”

    这一句简单的却是真切的话让管队鼻子忍不住一酸。

    “大人也劳累了…”他闷声说道。

    “我想这些鞑子不会就此算了,城防还是要严谨一些。”卢岩整容道,“大人多日守城劳累。你先去歇息一晚,今晚我来守城。”

    亲兄弟也不过是这样了…管队的眼泪差点掉下来。直觉浑身上下都热腾腾。

    “大人甘冒奇险,亲自领兵来救援,某这一条命,从今后就是大人你的了”他涨红着脸,用没受伤的那只手有些激动的拍了拍胸脯,低声郑重说道。

    “大人说哪里话。”卢岩一笑,却也没有再说什么,“快去歇息吧,明日还要大人你接着守城。就是带伤也得上啊。”

    这话说的干脆也不做作,管队对卢岩的好感又噌噌攀升,以前对于这个卢岩,大家虽然面上过得去嘴上不说。心里多少都是瞧不起的。但自今日一事,印象完全颠覆了,这条汉子绝对值得相交!

    看着这管队走了。夜色也深了,自有人来安排卢岩这些盐丁去歇息。

    大家都散去了,安排好防守警戒,一个心腹盐丁走过来,在卢岩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话,卢岩神色便变得有些奇怪。似乎是高兴又似乎的悲伤,总之很复杂。

    他又吩咐了几句。便带着两个心腹盐丁走了。

    他们走到救治伤兵的一排临时征用的店铺前时,里面灯火通明,惨叫哭声不断,伤兵的亲属不用说了,自然来伺候自己的亲人,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自发的民众多是妇孺来这里帮忙,大半夜了依旧人来人往,烧水绞布搬药熬药。

    卢岩并没有直接就进去,他沿着门慢慢走去,终于停在一间铺面前,目光紧紧盯在那个正弯腰从一个伤兵胳膊上拔出箭簇的姑娘身上。

    伤兵发出一声惨叫,鲜血溅了刘梅宝一身,不过此时她的衣服上已经满是血迹了,再多点也没什么区别。

    “果然好法子!”宋郎中以及另外几个卫所的大夫看着刘梅宝手里的箭簇,已经另外一个手里的勺子,纷纷说道。

    “虽然要用刀子割开伤口二次受伤,但总好过这些倒刺隔断血管,造成大出血可就是半点也救不得了”刘梅宝将箭簇扔到一边,抬袖子擦了下额头,说道。

    “差不多了,我们都会了,姑娘你先歇歇好歹去吃口饭…”宋郎中说道,看着刘梅宝疲惫不堪的脸心疼的说道。

    除了准备寻死那一刻跟宋三娘子在地上坐了坐,这一天来刘梅宝还没歇一刻,其间只喝了半碗水,一口饭也没吃,到现在也的确是撑不住了。

    “好,我先去吃一点,待会来换大叔你。”她点点头,也不再客套,说道。

    “快去吧。”宋郎中忙催促她。

    刘梅宝便转身向外走去,迈出门槛,一面伸手捶打酸痛的腰背,一面想要看看哪里有饭。

    一只手忽的从一旁伸过来,刘梅宝累的眼睛有点花,不提防吓了一跳。

    定睛一看,见是一个油纸包着一只烧鸡。

    香味顿时钻入鼻内,她抬头看手的主人,惊讶的低呼一声。

    “你你怎么来了?”她不可置信的瞪大眼,看着眼前的男子。

    卢岩对她微微一笑。

    “哦,原来原来援兵…”刘梅宝旋即反应过来,看着卢岩的眼,她的声音低下去,“原来又是你呀…”

    她的情绪有些低落,按理说应该高兴,是的,她是很高兴,但更多的是难过。

    太危险了,多凶险啊,他怎么能怎么能这样…

    不知怎的,她的眼眶有点酸,便低下头借以掩饰。

    “这次是巧了”卢岩忙说道,“这次不知道你们也在…”

    刘梅宝有些不信,上一次他也是说是为了民众所以才大义凛然,其实是不想她因为负疚报恩啊什么的有心理负担。

    “真的?”她抬眼看他。

    看着眼前的姑娘微微嘟嘴,神情几分委屈,这是跟亲近人才有的姿态,卢岩只觉得心咚咚跳的如同擂鼓。

    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憩

    “真的。”卢岩笑道,又抿了抿嘴,放低声音,“要是早知道你在这里,我来的更早些,让你受惊吓了…”

    刘梅宝抬眼看着他,似乎想要看出他这话几分真几分假,难得她肯这样看自己,卢岩自然不会避开,二人的视线便黏在一起。

    刘梅宝的脸腾地红了,垂下头。

    “饿了吧?”卢岩只觉得浑身痒痒,忍着心里要冒泡的欢喜,低声说道,“来这边坐。”

    他伸手指了指路边。

    听他说饿,刘梅宝的肚子很应景的咕噜一声。

    卢岩忍不住笑,但立刻又绷住,像她这样的女子这样算是很失态,被人听到就已经很羞恼,在被人笑出声,只怕尴尬的要死了。

    虽然他半点没有取笑的意思…

    他紧张的看向那姑娘,只怕她会不高兴。

    刘梅宝抬头冲他一笑,露出细白的贝牙。

    “真的快要饿死了…都开始唱空城计了…”她说道,一面还轻松随意的伸手拍了拍肚子。

    说着话,她就走了几步,席地坐下,刚坐下,卢岩便一步迈过来,就在她身旁也坐下来。

    “给。”卢岩撕下一条鸡腿,想了想,又扯一一块油纸垫上,才递给她。

    刘梅宝伸手接过,大口大口的吃起来,卢岩的目光流连在她脸上,一刻也舍不得离开。

    “喂。”刘梅宝一面吃一面含糊道,“你再看我都不好意思吃了…”

    卢岩忍不住笑起来。

    “那你吃完了,我就能看了吧?”他笑过了,又低声问道。

    刘梅宝忍不住笑出声,抿嘴横了他一眼。

    “喝口汤。”卢岩似乎也有些因为这句话而不好意思。忙接过一旁盐丁递来的汤碗,说道。

    刘梅宝伸手接过。也没什么矜持讲究,她是真渴了,又吃了几口肉噎得慌,大口大口的喝,嘴边还有汤汁溢出滴下。

    “慢点”卢岩一脸心疼,看着她憔悴的面容,以及血迹斑斑的衣衫。

    刘梅宝一气喝完,一脸满足的冲他笑了笑。

    卢岩又撕下一根鸡腿递给她。

    刘梅宝没接,摇摇头说了声饱了。

    “吃这点怎么够。都一天没吃了吧?”卢岩皱眉,递到她面前。

    “一天没吃了,才不能一下吃那么多呢。”刘梅宝说道,拍了拍手打算站起来。

    “再歇会吧。”卢岩忙说道。

    这是第一次跟她这样近的距离的坐着。夏夜凉风习习。天上繁星点点,如果不是四周传来哀哭惨叫,提醒刚刚经历过一场生死之战。这该是多么美好的一刻。

    刘梅宝犹豫一下。

    “你更累,还是早点去歇歇”她说道。

    “看到你就不累了。”卢岩笑道。

    刘梅宝神情愕然,旋即有些无奈又有些好笑。

    谁说古人害羞含蓄?瞧这肉麻的话说的多溜,张口就来。

    卢岩话一出口脸也红了,怎么又把心里话说出来了,顿时有些讪讪又有些自责。用师爷的话来说,这就是轻薄。姑娘家一定会生气的。

    想要道歉,又不知道该怎么说,正踌躇无措,见面前的姑娘抿嘴一笑。

    “你这个人,跟哪个姑娘家说话都这么大胆吗?”她看着他,带着几分兴趣,眼睛亮晶晶的问道。

    “没有”卢岩略有些不自在,抬手蹭了下鼻头,有些尴尬的转开视线。

    街道上人来人往的忙碌着,他们坐在街边,两个盐丁也随意的坐在不远处,不远处房门上插着的火把随着夜风忽明忽暗,在这里投下一下阴影,就算有人看过来,倒也看不真切,这时候随地而坐,歇息的人到处都是,也不会引来特备注意。

    “你哥没事,胳膊受了伤,已经和你舅妈回宋郎中家去了,宋郎中家人也都平安无事”卢岩想起什么忙说道。

    刘梅宝笑着点点头,表示自己已经知道了。

    二人之间便又是一阵沉默,卢岩觉得有好些话想说,到了嘴边,又觉得什么都不想说,就这样坐着心里欢喜的已经无以言表。

    “鞑子还会来吗?”刘梅宝问道。

    “我想会的。”卢岩答道,说了又有些后悔,对这个姑娘家说事实做什么,白白的让她害怕,听刘梅宝哦了声,并没有惊呼之类的。

    “你害怕吗?”卢岩忍不住问道。

    越跟她接触的多,越觉得这个姑娘好特别,至于怎么特别,也说不上来,反正就是跟他认识中的女人不一样,但又觉得正是自己想象中的那种,无比的贴切心意。

    “害怕啊。”刘梅宝笑道。

    卢岩看着她,也跟着笑起来,却没有再说话。

    “你快去歇息吧。”刘梅宝这次真的站起来,柔声说道,“还要靠你保我们的命呢。”

    卢岩点点头,依旧在地下坐着,微微抬头看着她,知道这姑娘还要去救治那些伤兵,心里很想劝她去休息,但话到嘴边却又没有说出来。

    “我走了。”刘梅宝看着他笑了笑,小小的摆了摆手。

    刚走出几步,听卢岩在身后哎了声,便回过头看他。

    “没事”卢岩却是微微一笑,“别累着。”

    有什么话又不说了?刘梅宝心里嘀咕一句,但也没有再问,冲他笑了笑,摆摆手示意他也快去歇息吧,便迈步进了屋子。

    一夜无眠,到天明的时候,宋郎中和刘梅宝才抽空回家一趟,洗洗换换。

    亲人相见,少不得为昨日的凶险哭一场,但好在合家都在,比之别的亲人阴阳永隔幸运的多。

    换了衣裳,吃了口热饭,刘梅宝便抵不住困意去小睡一会儿,结果这一睡就到了下午。

    “怎么睡了这么久舅妈你也不喊我一声”她忙忙的起身。

    宋三娘子倒了杯茶给她,并没有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