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锦绣之小户千金第16部分阅读
一路锦绣之小户千金 作者:rouwenwu
一定是位哥儿,就这样……如果真的是位哥儿,还不……”还不飞上了天?
这也不是没有可能,听说五姑娘的生母文姨娘就是这样,结果呢?丫头嘴角泛起一抹嘲讽的笑,奴才就是奴才,即便抬了姨娘算作半个主子,也不一定就能讨到好。若生的是儿子,只要自己有本事,倒也没什么,若是为小姐,那可就说不定了。摆在眼前的不就有两个例子?
柳姨娘这个时候怀孕,表面看着虽好,到底好不好谁知道?
“不说了,今儿加把劲,被面就做好了。”童若瑶舒口气说道。
“现在天气渐渐凉快了,针线做起来也快,要不四姑娘就把这些都交给我们,您去做您的吧。”吴妈妈说着暧昧地眨眨眼,弄得童若瑶不想脸红都不成。
现在她倒成了这些人打趣的了,不过她倒是不介意,天天儿相处这么些日子,如果拘束了反而不好,这样和和气气的闹成一团,时间过得快不说,针线也做得快。
“虽然咱们四姑娘不急,但有些人却急了。”说着,大伙都笑起来。
童若瑶更窘迫了,故意板着脸道:“既然你们都这样急,那就各自回去预备各自的嫁衣得了。”
“瞧,四姑娘恼了,可我们说的也是实话呀。”
小玉笑得肚子都疼了,一边捂着肚子一边道:“你们别闹了,一会子姑娘真的恼了,去老太太那边回了,将你们这些小蹄子都配人算了!”
童若瑶拿起针线去了里间,想起几日前顾家来小聘的事儿。如果年纪相关不大,到底也该遵照长幼次序,所以周氏婉言表达了要等童若远娶亲后,再让童若瑶出阁的意思。没想到里头那人就冒出一句,“还需多少时日?”
他说话本就没有太多感情在里面,语气又有些偏硬,外头人听得,只说他是着急,所以才这样问。从那天起,童若瑶就成了她们打趣的对象。
外头传来一阵又一阵笑声,童若瑶回过神,下意识地摸了摸脸,火辣辣的感觉告诉她,她的脸到底有多红。想起那天,她躲在窗户下偷听,岂料顾廷煊会突然从里面出来,出来就罢了,还偏偏走过来问她的意思。
童若瑶能怎么说?急还是不急,这些可由不得她,都是父母做主的。
小玉撩开帘子进来,“老太太那边打发人过来说,下午三姑奶奶要回来,让姑娘过去陪着她说说话儿。”
“今儿下午么?”童若瑶抬头望着她问道。
小玉点点头,却死死盯着童若瑶的脸,抿嘴笑问:“姑娘在想什么呢?”
这不明知故问吗?“看来我把你也宠坏了,该说不该说的都要说。”
小玉忙笑着转身出去。
真是糗死人了!童若瑶叹口气,连忙把脑袋里那会子那个黑脸挥去。哼!不满意就不满意,干嘛非要摆脸色?总觉得他的脸更黑了几分,可偏偏童老爹又好像中意他了。而他,在童老爹面前,竟然谦逊有礼,态度实在是太好。他愈是如此,童若瑶心里反而愈是不安。
到了八月中旬,温差变化很明显,一早一晚凉快,只有中午那会子比较热。今天没有太阳,天空中漂浮着层层白云,从屋里出来,经风一吹,还有些凉意。童若瑶抬头瞧了瞧天空,估摸着大概会下雨。
上京的夏天属于多雨季节,今年夏天,雨水却热别的少。陈妈妈这个月初回了一趟乡下,回来说地里头的庄稼有五成都干死了,那些坡地更是什么都没有,只有低洼处的田里,引了河水浇灌,长势还好。好在这几年太平盛世,家里略好些的都有存粮,否则说不定现在就会有人饿死。
“四姑娘来了。”耳边传来一声叫喊,童若瑶才回神。抬头望去,恰好看到柳姨娘微笑着从另一头朝老天太的屋里去。
童若瑶等她先进去了才跟着进去,老太太坐在榻上,张氏就在她身边的椅子上坐了,两人不知说着什么,老太太脸上露出一点儿笑颜。
柳姨娘脸上的笑容已经被恭敬替代,走过去屈膝一福,还没说话,张氏就忙叫身边的丫头去扶她起来,嘴里道:“你才有了,理应多多注意,廖妈妈给她搬张椅子坐下说话吧。”
张氏一百年笑着说,一边背着老太太狠狠剐了柳姨娘的小腹两眼。这些天童二老爷白天去看她一次还嫌不够,晚上也去她房里。有了孩子也不知忌讳忌讳,掉了看你还怎么神气!
柳姨娘诚惶诚恐地推辞着,老太太瞥了张氏一眼,朝柳姨娘道:“叫你坐,你就坐下。最要紧的不是你,是你肚子里那个!”
柳姨娘讪讪笑了笑,一手抚着小腹,慢慢地坐下去,也只敢坐了一小半。
童若瑶有些无语,老太太也不怕这话伤着柳姨娘的心。不过,也许老太太这样说对柳姨娘才有益处,稀罕的是她肚子里的孩子,等她生了,张氏要怎么折腾她就怎么折腾她。这一对婆媳,还真是叫人……
果然,张氏脸上露出胜利的笑容,即便柳姨娘真的生了儿子,在老太太心里依旧是个卑贱的姨娘,并没有母凭子贵一说。
童若瑶等她们唱完了才上前见礼,老太太挥挥手,就有丫头把椅子搬过来,童若瑶刚坐下,就听见老太太问:“远哥儿大婚要用的东西预备的如何了?”
“新房要用的东西,做了一些,还有一部分还没做好。外头是母亲打理。”
老太太准备细问,张氏却故意岔开,大声朝门口的丫头道:“去门上瞧瞧,看三姑娘回来没有。”
童若瑶暗暗好笑,老太太瞥了张氏一眼,张氏毫无所觉,笑道:“她这一去也有一个多月了,竟好像去了一年,如今怪想她的。”
说的好像是对死人的缅怀,柳姨娘面色一僵,低着头吃茶。
老太太没有接张氏的话,外头有人跑进来禀报,童若绾已经到了。
童若瑶从来不知道,一个人在一个月内就可以有如此大的变化。童若绾穿着半新不旧了的鹅黄|色褙子,下面穿着一条湘色百褶裙,梳了简易的妇人圆鬓,戴着一只素银簪子。面色有些蜡黄,眼窝深深陷下去,下巴比出嫁那天看起来更尖。站在门口,已经完全没有了童若瑶初次见她的惊艳。
不禁想起童若秋三朝回门那天的光景,不知张氏心里有没有一点儿愧疚?
“回来了。”不冷不淡的话从老太太嘴里传出来,任谁都听得出她语气里的不满。
童若绾身上穿的衣裳,虽然是她喜欢的颜色和搭配,可分明能看出来,那衣裳不合身。不是瘦了的缘故,是裙子下摆用剪刀剪掉了一截,还没来得及修边。
“给老太太请安。”不卑不昂地福了福,童若绾低头的瞬间,狠狠咬了咬牙。
柳姨娘眼里已经布满了泪水,不忍多看只得将头扭向另一边。张氏嘴角的笑意绽放出夺目的光彩,看到童若绾如此,她才是最满足的一个。这个时候,这样的笑容,多少有些叫人寒心。
童若绾又朝张氏行了一礼,张氏笑着虚扶一把,“快坐下吧。”
丫头忙将椅子搬过来,让童若绾挨着柳姨娘坐。张氏看着她,问道:“身子可好些了?”
童若瑶点点头,没说话。老太太似乎也没心情说什么,闭上眼眼神去了,张氏似乎觉得刚才还没看够童若绾,此刻目光一直在她身上打转。童若绾的两个陪嫁丫头,对视一眼,恰好抓住这个冷场的机会,走到张氏眼前“噗通”一声跪下去,一边哭一边道:“二夫人,让我们回来吧,求求您了,让我们回来吧,我们跟着三姑奶奶只有死路一条……”
众人的目光都落到这两个跪在地上乞求张氏的丫头身上,脸上的神情千变万化。童若瑶扭头看了一眼童若绾,她出嫁第一次回来,陪嫁丫头却这般让她没脸,她却,毫无所动,端着茶杯吃茶,是不干己似地冷眼旁观!
“起来好好说,到底怎么回事?”张氏示意一边的丫头将她们扶起来,蹙着眉头,露出几分担忧,“你们是跟了三姑娘去的陪嫁丫头,怎么能说回来就回来?”
两个丫头哭哭凄凄地道:“我们不想去了,二夫人,让我们回来吧,叫我们做什么都可以……”
张氏见她们吵得厉害,板着脸道:“好好说,哭什么?”
两个丫头愣了愣,低着头擦着脸上的泪。老太太一双眸子落到童若绾身上,冷着声音道:“到底怎么回事,你来说!”
童若绾突然笑了,毫无畏惧地迎上老太太的目光,淡淡道:“还需要说么?老太太和母亲心里就不明白?”
那语气里的讽刺让老太太脸色愈发冷了,用目光凌迟着童若绾。张氏低头一笑,柳姨娘用怀孕的理由将她接回来看一看,可她一回来就惹老太太不高兴,这些可都是张氏乐见的。最好,老太太发话,从此以后都不见她才好。
“明白,我们明白什么?自己的丫头都护不了,你以为你有能耐了,说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来!”
柳姨娘忙跪在地上求老太太宽恕,老太太理都不理,似乎忘记了柳姨娘怀有身孕,任由她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
童若绾也不示弱,将以卵击石发挥到了极致,尽说些老太太和张氏叫她死不叫她活的话,存心要老太太没脸。其他人吓得不敢吱声,只有张氏好心情地立着衣裳,什么也没看见似的。
最后“啪”的一声,老太太手里的茶杯飞过来,落在童若绾脚边,冲着她怒吼道:“滚,滚,我们童家没有养出你这样的人!”
柳姨娘还跪在地上,“……她是痰迷了心窍才会说出这样的话,老太太求你原谅她,老太太……”
哪里由得了柳姨娘求情,连廖妈妈也觉得童若绾说的太过分,忙示意其他丫头将童若绾拖出去。
张氏见老太太气得青筋凸显,呼吸都不顺畅,忙过来一边给她拍背,一边劝慰道:“别因为她赏了自己的身子。”
一边又叫人将柳姨娘也拉出去,不消片刻,方才还喧哗的屋子就安静下来,只能听到老太太大口喘息的声音。
058:选择和不选择
老太太屋里这么大的动静,即刻就传到童二叔哪里,童二叔来的时候,恰好看童若绾被两个壮实的婆子拖出门槛。老太太气得不轻,婆子不敢怠慢,哪里顾得了童若绾跟不跟的上,一门心思要把她拖出去,走到台阶上的时候,童若绾用力一挣扎,竟挣开两个婆子,却因为没有站稳,从石阶上滚下来。
童二叔心头一紧,见童若绾抬头望着他,目如寒冰,原想过去扶一把,却生生地被定住了。
里头传来老太太的怒骂声,紧接着柳姨娘被拖出来。
郑家大婚当日,也着实热闹了一番,不小不小的宅院,也摇了二十来桌酒席,除了一些郑大人的同僚和郑家远方亲戚,更多的是左邻右坊来凑热闹。
洞房花烛夜,新郎官不胜酒力,还没有行最后的礼就侧头大睡,怎么叫也叫不醒。郑夫人护着儿子,便说堂拜了将就算礼成了。一开始还觉得愧对童家姑娘,生怕她回娘家告状,头两天郑夫人对这个新媳妇很是上心,嘘寒问暖,生怕委屈了她。
到了三朝回门这天,郑夫人也早早张罗了,童若绾却出乎意料地拒绝回去。郑夫人生怕因此得罪了童家,只椎说她是病了。可后来想想觉得不对劲,郑夫人趁着童若绾午睡的时候,跑去看她的嫁妆,各色东西皆是按照礼节上办的,一件不曾少,可那些陪嫁的瓷器却是极其普通的,在看其他,缎子是早些年就不时兴的旧货,有些因为保存不当已经霉坏了。
只有那些首饰,看起来簇新,份量也足。只是,和当日童家二姑娘的嫁妆比起来,却是差了好大一截。郑夫人顿时心里一凉,才发觉自己的如意算盘打错了。
恰好,大儿媳妇也跑来看,见了那些东西,冷冷讽刺道:“婆婆还将她当做菩萨供着,你瞧瞧这些东西,白给我,我还瞧不上呢!”
这话就好像当面甩了郑夫人一个耳光,她嫁过来第一天就睡到日头高照才起来,说身上不舒畅,郑夫人就免了她来敬茶的礼。不但即刻找了大夫来,郑夫人还亲自过去照顾她。大夫开了药,又叫丫头紧着去熬出来,结果她前脚走,童若绾后脚就叫人把药倒了。
郑夫人心里本就格了一层不满,大儿媳又见不得婆婆对新人好,少不得明嘲笑暗讽。又发现她的嫁妆都是不值钱,才意识到自己不过娶了个不受宠的庶女回来。
一开始还不确信,后来找童若绾陪嫁的丫头打听,那两个丫头原就不知事,什么该说不该说,单凡知道的都说了。
郑夫人想起自己借着这门亲戚去孙府拜访赵氏,一连去了三次,都说赵氏身体抱恙不得见,结果她离开的时候,却瞧见赵氏亲自送周氏从屋里出来。
从哪以后,郑夫人对童若绾便苛刻起来,又将童若绾的陪嫁丫头叫过去,每天总要安排许多粗重的活,做不完就有婆子打骂。而郑大人也接连的不顺,郑夫人将家里的钱全部拿出来,多番周旋才让郑大人见了黄大人一面。黄大人收了钱,嘴里应承着却根本就没有帮到郑大人。甚至还寻了郑大人的错处,郑夫人少不得又筹备银子,孝敬黄大人去了。
童若绾每日躲在屋里,像个外人一样,家里发生了这些事,她不闻不问。郑夫人瞧着心里越发的气,可毕竟是童家的姑娘,不能真的打她,就把一肚子的气全撒在两个陪嫁丫头身上,一个不顺就见她们叫来,又大又骂的。
今儿童家突然派人来接童若绾回娘家,郑夫人才让两个陪嫁丫头一同跟着回来,所以才有了两个丫头求张氏的一幕发生。
好半晌老太太的气才顺了些,童若瑶定了定神,抬头快速地看了童二叔一眼,见他一脸凝重,想来是要替童若绾求情了。
老太太气过了,神智也慢慢恢复正常,张氏正暗暗窃喜,老太太忽然问道:“三丫头呢?”
童二叔抢先回道:“刚才掉了一跤,额头伤着了,儿子叫人扶着回她原来住的屋子里去……”说着看了老太太一眼,怕老太太发怒,又道,“这里虽是娘家,她回来也是客,不能这样就送回去。”
老太太脸色沉重,张氏瞪了童二叔一眼,似是贵怪他不该还将童若绾留在府里。
“留下也是好的,不曾想这丫头竟变成这幅模样。”老太太厉声说道。
童二叔心里一痛,“郑家也着实过分了些。”
童若瑶不觉一叹,她实在不想继续留下去,可这个时候走,老太太难免不会多心,至少要等到老太太嘱托的,以老太太的手段……童二叔分明是理解错了老太太话里的意思。
“郑家过分,倘或她真是个好的,郑家怎会如此对她!”老太太声音尖锐了几分,又看了眼张氏,语气却软了下来,“早知她如此不识抬举,就该听你媳妇的话,将她远远地送去蜀地才好!”
童二叔惊愕地抬起头,老太太这话的意思……蜀地是童家的祖藉,那边也只有一座废弃的宅子,头些年家里困难,那边田地都变卖了,现在只有一对母子守着宅子,每年派些送些银钱过去。
如果真的将童若绾送到哪里去,那就是……
童二叔身子晃了晃,当年老太太也说要将大哥他们一家送去蜀地,任由他们自生自灭,结果童老爹主动带着妻小离开上京。因为走得及时,屋里能带走的东西,他们也都带走了,童二叔还背地里给了些银子……
“老太太……”
老太太挥手阻止童二叔说话,淡淡看他一眼道:“留下也好,给郑家带句话,就说留她住几日再回去。”
张氏闻言,顿时不满起来,“她惹了老太太不高兴,留下她还不知她要如何大逆不道呢!”
老太太瞪了张氏一眼,张氏忙掩住嘴,怨恨地瞪了童二叔一眼。老太太的意思童若瑶都明白了,难道张氏不明白?她是装着糊涂吧?
童若瑶心里一跳一跳,没有规律。再看老太太,突然觉得她的模样是那么可怕。为了童家的声誉,可童家倒现在还有什么声誉?童若绾,童若绾真的会善罢甘休么?
童二叔纵然千般不愿,老太太的意思他如何敢违逆,至少明着不敢。老太太见他点头,才松了口气,瞥见童若瑶在椅子上坐着,脸色煞白,一副惊魂未定的模样。忙用眼睛示意张氏,张氏叫了童若瑶两声,童若瑶才回神。
刚才他们说了什么,她好像压根就不知道,茫然地扫了屋里一圈。
老太太露出乏意,童若瑶起身告退,和张氏一道从屋里出来。
“今儿把你吓着了吧?”走到院子里,张氏关心地问童若瑶。
童若瑶没说话,模样还有些呆。张氏笑起来,“三丫头的脾气原本就怪,今日也是她自找的罢了。”
庶出,原来和嫡出有这么大的差别,童若涵会不会也走上童若绾这样的路?不是,她们也许根本就别无选择。
童若瑶深吸一口气,和张氏道别,慢慢地往回走。其实,并非真的无路可走,童老爹走过来了,也许童若淳也能走过来。身份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一切,这个时代,没有人能真正地去选择自己要走的路,即便是自己能选择,也不一定就能选对。所以,选不选择都一样,但如果能坦然去面对,不管前路如何,只要努力坚持,总能走出一条锦绣之道。
童若绾,是她自己把自己的前路封死了……心里这样想,但童若瑶还有不由得打了个寒颤,想起老太太那么快就想出对策,态度又是那样的决绝,丝毫不容置疑。
不知不觉已经走到自己门前,小玉焦急地站在门口张望,见童若瑶回来,忙迎上来担忧地问:“姑娘,你没事儿吧?”
童若瑶摇摇头,小玉扶着她进屋,“听说三姑奶奶一回来就把老太太气着了……我们都担心的不得了。”
小玉服侍老太太几年,多少有些了解老太太,正因为了解,所以才会依然地主动提出倒这边来。在老太太身边,那些提心吊胆的日子,她不想继续了。
童若瑶坐下来,不留痕迹地给小玉打了眼色,才喃喃自语道:“我并不清楚怎么了,不过三姐姐已经在家里住下了。”
小玉聪慧,听童若瑶这样说顿时醒悟过来,即便真的是三姑娘惹老太太不高兴,现在也不能说了。
“三姐姐瘦了很多。”再多的,童若瑶也不能说了。
小玉怔了怔,忙给童若瑶倒了杯茶送来,童若瑶才发现屋里持别安静,扫视一圈竟没有看到其他人,不禁蹙了蹙眉头。
“她们听说老太太那边闹起来,都过去了。”
是了,针线活计都是随意地放在桌上,“我娘呢?”
“和陈妈妈在屋里算账,她们还不知。”
童若瑶点点头,赞赏地看了小玉一眼,扯出一抹笑,道:“到底还是你稳重些,我在那边坐也不是,走也不是。”
小玉可以想象当时的景象,安慰道:“现在回来了,就没事儿了。”
回来就好了,今天看到的一切一定要全部忘掉,老太太喜怒无常,不能因为二叔那边的事儿,迁怒了这边。想到这里,童若瑶收起全部心思,深呼吸一口气,才觉得轻松了许多。“去看看娘和陈妈妈。”
陈妈妈不识字,但记性却非常好,一分一粒用在何处,隔半个月都能记得一请二楚。童若瑶没有开始忙大哥的事儿之前,都是半个月和陈妈妈对一次帐,记账也是她。这些日子,周氏怕她累着,才揽了这个活,好在简单的字周氏也认得,还能写出来。
这会子算下来,和周氏预算的还差一截,正和陈妈妈商议着,要不要将童若远屋里的家具换成更好的。
“当初这院子是翻新了的,家具有些是旧的,有些却还是新的,不如咱们就把新的挪出来,和大爷屋里的家具调换。”陈妈妈委婉地道,心里明白周氏一心就怕委屈了将来的儿媳妇。可眼下,虽然银子又剩余,等少奶奶进门,开支就相应地多了。
陈妈妈的顾虑,周氏并非没有想到,还有瑶儿,总不能委屈了她。想了想道:“说起来蒋家也知道咱们家的近况,她能瞧上若远,也许就不会在乎这些。可……”
陈妈妈微微一笑,“我瞧着蒋家姑娘倒不是那种挑三拣四的人,倘或真的是,这亲事未必就能定下。蒋夫人疼爱她,也是有目共睹的,若是她不愿意,蒋夫人未必肯应。”
周氏笑了笑,“那孩子我是越瞧越喜欢,就盼着快些娶进门,明年若远要去欧阳先生哪里,也不知能不能时常回来,想到这里,我这心里……”
“夫人又多心了,欧阳先生哪里,可是人人都想去的。蒋家是读书人家,想法也和咱们一样。”
童若瑶在外面听了一会儿,才走进来。“陈妈妈说的很对,我屋里就有八九成新的柜子,瞧着那材料也是好的,做工也精细。主要走我还没用过呢,就披到大哥屋里去吧。”
能节省的还是要节省,现在就靠着童老爹的俸禄过日子,以后人多了开支大,总不能伸手去要大嫂的东西。也没有必要,为了那些虚面子吃更多的苦头。
周氏慈爱地看着童若瑶,“那是老太太给你的。”
“我的可不就是家里的?娘这样说,就是不想认我这个女儿了。”
再说,以后大嫂进门,她出嫁,母亲身体不好,自然会叫大嫂打理家里的一切。钱都花光了,大嫂这个家怎么当?家里的情况本就如此,想掩饰也未必掩饰的住,蒋夫人和蒋家姐姐不会不知道。她们应下这门亲,看重的是大哥的人品才学,是以后的日子,而不是眼前的。
周氏叹口气,“真是委屈你们跟着……”
又说这样的话,童若瑶窝进周氏怀里,“是我和大哥让爹娘受了苦才对,这些年娘为我们不知操了多少心,我能做的,就是对爹娘越来越好,越来越孝顺。如果娘再说这样的话,可就是不喜欢我和大哥了。”
能拥有周氏和童老爹这样的父母,在童若瑶眼里才是最大的奢侈和幸福。
周氏对童若瑶似有些无奈,笑容却温柔又慈爱,“都这么大的人了,还撤娇,也不怕别人看见了笑话你。”
“反正在娘的眼里,我永远都是孩子。再说,陈妈妈和小玉才不会笑话我呢。”
陈妈妈和小玉笑了笑,周氏才问起那边的情况,看来她们是真的没有得到一点儿消息,童若瑶故作轻松地道:“没什么,就是说了一会子话,三姐姐看起来没精神,我也不好去打搅她。”
“哎,这孩子只希望她能看开些,别做糊涂事。”
童若瑶没说话,隔了半晌忽然想起一事来,“今儿是八月十五团圆节,要不要给蒋家姐姐送月饼过去?”
周氏恍然大悟,竟忙的将这事儿给忘了,蒋夫人和蒋家姑娘单独在上京,是该去瞧瞧。可现在都这个时辰了,周氏看一眼陈妈妈。
陈妈妈道:“月饼昨儿就做了一些,今儿一早二夫人又送了一些过来。”
“顾家送来的呢?”周氏才想起这事儿,早上顾家送来的时候,还琢磨着给蒋夫人送去呢。结果,一忙就给浑忘了。
“顾家送来的收着了,因老太太那边也都送了来,所以就没有动。”
“顾家送来的月饼瞧着精致,分一半给蒋夫人送去,再把咱们自己做的也包一些起来,一并送去。”周氏一边说,一边看了看外面的天色,“还是我亲自送去吧,也好陪着说说话。”
陈妈妈点点头,就出去张罗马车,小玉去厨房准备要带去的东西。童若瑶去屋里拿了几个以前做的荷包,周氏道:“你就留在家里,我和陈妈妈去。”
童若瑶想去,但是屋里还有针线要做,只得留下了。
时辰还不算晚,去了坐一会儿,天黑也能赶回来。童若瑶看着周氏上了马车才转身回到屋里,那几个老太太派过来的丫头婆子还没有回来,瞧着,应该是不会回来了。
和小玉一边闲聊,一边做针线,太阳下山时,小玉去厨房做饭,童老爹从部里回来。童若瑶将周氏去蒋夫人那边的事儿说了一边,童老爹点点头就去检查童若远的功课。
等周氏和陈妈妈回来,天已经全黑了,童老爹站在门口张望了好几回,直到瞧见周氏和陈妈妈走进来才松了口气。
吃饭的时候,童老爹说蒋大人调任回京的事儿已经落实。
周氏喜道:“今儿蒋夫人还问起我,现在已经是准信儿,明儿就叫陈妈妈过去说一声,免得她心里着急。知道了,也好打算别的。”
蒋夫人这次回来也只买了个小宅子,蒋家人口多,未必住得下。现如今官邸又没有安排的,只得自己寻找住处。
周氏倒不担心这门亲做不成,今儿去,原该早些回来,结果蒋夫人拉着她说了好些话,话里透出的意思,是极满意童若远的。甚至,蒋夫人不避嫌地提到了她自己的过去,周氏着实惊讶的一把,两个人的遭遇多多少少有些相似,便更觉亲切。
如果不是怕童老爹担心,蒋夫人势必要留周氏住一晚。可到底也没有这个理儿,只说以后说话的机会多。
所以,周氏今天回来,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
童若绾在娘家住了三天,郑夫人安奈不住,第四天就跑来,要接童若绾回去。虽然知道童若绾是庶出,可瞧着童家的态度,好像又很重视她,少不得在张氏和老太太跟前说了些好话。
张氏敷衍几句,如果不是老太太挡着,巴不得郑夫人立刻将童若绾接走的意思就表达出来了。
老太太给了童若绾几样东西,说是节气上的,还给郑家其他人也预备一些。张氏心里不满也不敢说出来,只得背着老太太恨不能将童若绾给活剥了。那眼神似剑地对准了童若绾。
周氏笑着站起来,给了新人初次回来的见面礼。童若绾面无表情地收下,竟和那日回来有些不同。童若瑶想不出老太太到底是用了什么法子,可老太太的目光落到她身上时,眼底的寒气根本就无法忽视,老太太的决定的事儿,应该不会那么容易改变。
童若瑶送了两个荷包,童若绾看了她一眼,嗓音沙哑地道:“谢谢四妹。”
众人一怔,郑夫人忙笑道:“四姑娘真是有心。”
老太太看了童若瑶一眼,童若瑶抿嘴笑了笑没说话。郑夫人也不好继续套近乎,神色讪讪的望着周氏笑了笑。
张氏扬声问外面的婆子:“车子备好了么?”
立刻有婆子回道:“已经备好了。”
张氏也太心急了些,老太太不满地看了她一眼,不冷不淡地朝郑夫人道:“想留你多坐坐,只天色瞧着好像要下雨似地。”
郑夫人忙赔笑道:“已经打扰多时了,家里也有事儿。”
老太太没接她的话,反而维护起童若绾来:“三丫头在家时脾气也是好的,但到底有些骄纵,这年轻人总要吃些苦头才会醒事儿。亲家夫人多担待些,也多费些心调教。”
入了郑夫人耳朵里,就是老太太在责怪她对儿媳妇不好,这些日子家里本就不顺,郑夫人更是如惊弓之鸟,这会子听了老太太的话神色不觉有些慌,忙道:“能娶了府上三姑娘,是我们郑家的福气。”
老太太点点头,背靠着椅背露出乏意,众人鱼贯着出来。直送到垂花门,看着她们上了马车才返回。
那两个陪嫁丫头,到底还是没有留下,随着童若绾去了。周氏知道老太太累了,便带着童若瑶回去,只有张氏,直接就进了老太太屋里。
丫头在老太太耳边说张氏来了,老太太立刻睁开眼,张氏一进来就将屋里的丫头都打发出去,刚走到老太太身边,就听见老太太问:
“事儿办妥了?”
张氏点点头,“是信得过的人,慢慢儿加在她的汤药里,看着她喝下去的,刚好三天的药量。”
老太太放了心,张氏嘴角就扬起一抹笑。却听得老太太训斥道:“你就是沉不住气!”
张氏忙收敛了笑容,她的确是沉不住气,即便知道老太太的打算,可没有亲眼瞧见,总是不能放心。这一次都是她信得过的人去办的,绝对错不了。想到这里,老太太就是打她骂她,她也不会觉的有什么,脸上还带着笑。也许,只有三丫头彻底没了,二女婿才会死心。这样提心吊胆的,终究不是法子,何况,亲家夫人赵氏就要离开上京,没有赵氏在身边看着孙博文……
想到这里,张氏又不安起来,虽然都在上京,可她作为岳母也不能如赵氏那样管着孙博文。幸而还有一些时日,得想想法子,或者让女儿女婿都搬回来住?
张氏和老太太商议,老太太冷哼一声道:“你将孙家当什么人了?搬来咱们家住,亏你想得出来,这要是传出去,还不说是入赘女婿?亲家夫人会答应么?”
张氏心凉了半截,听得老太太语气软了几分,“年轻气盛,难免想法不会多些,你也是过来人,当初怎么做的就不能提点提点二丫头?”
老太太的意思张氏明白,“可毕竟秋儿还没有怀上,又才过门这么短的时间,如果就把姑爷屋里放人,她以后……
“那就叫她快些怀上,或者,让她尽尽孝心,嫁到孙家就是孙家的人,孙家的长辈无论如何总要见见。东至祭祖也该去不是?”
张氏闻言,顿时恍然大悟,笑道:“还是老太太法子多。”
老太太冷哼一声不说话了,张氏便起身退出去。
蒋夫人得到蒋大人回京复命的消息,自是欢喜了一回,立刻让女儿代笔写信回去,让那边提早派人过来。赵氏得知后,就帮着她看地方买大宅子,蒋夫人还带着女儿来拜访了周氏一次。
虽是第一次登门,可在蒋夫人眼里并没有看到太多的惊愕,若说丝毫不介意,那定是不可能的,但见到童若远进来拜见她,那些顾虑也少了许多。笑眯眯地看着未来女婿。
童若瑶带着蒋小姐去了自己屋里,那些大婚用的东西都已经收起来,饶是如此,蒋小姐还是满面红光,只偶尔抬头看一眼屋里。
直到小玉进来说:“大爷过去了,说是今儿先生布置了题目。”
童若瑶明显看到蒋小姐松了口气,随即见她抬起头,盈盈一笑,脸上还有些窘迫。
“姐姐初来上京,可还住得习惯?”
蒋小姐点点头,童若瑶知道她现在还害羞着,不好意思说话,又道:“我才来上京的时候还有些不习惯呢,倒是小黑,比我还厉害,来了上京性子都变了,比以前还听话。”
小黑?蒋小姐疑惑地看着了童若瑶一眼,小玉捂着嘴笑道:“小黑是四姑娘养的一条狗,从东临带来的,说来也奇,那条狗竟好似听得懂人话。”
“狗?如何来时没听见犬吠?”
小玉接着道:“这就是它奇的地方,四姑娘不许它叫,它果真就不叫了。只有夜里,听见不寻常的响动,才会叫几声。”
蒋小姐露出十分好奇的模样来,童若瑶就领着她出去看,这一出屋子,她整个人就轻松多了。一边看了看院子的格局,一边跟着童若瑶走。
如果单独住,这个院子不算小了,但一家子住在一处却是不太方便。家里来了男客人,女眷回避的地方也有限。蒋小姐想起小时候,家里情况不比现在,一家子桥在一个大院落里,几个哥哥年纪相当,少不得会拌嘴打架,可也只有那个时候,家里才热闹。后来家越来越大,各自都有了独立的院子,平常除了早上去母亲那里请安能聚在一处,余下的时间基本都是各自待在各自的院子里。
几年下来,彼此之间却好像疏远了,没有小时候亲密。
耳边传来一阵呜咽声,蒋小姐回过神,只见一条瘦小的黑狗在童若瑶脚边欢喜的跑来跑去,那亲热的模样让蒋小姐不知不觉地露出笑意,此刻看着童若瑶,就好像看她自己的小时候,笑容那么的明亮耀眼。
和小黑闹了一会子,还不见蒋夫人和赵氏出来,童若瑶便带着蒋小姐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地方本来就不大,转一圈又回到童若瑶的房间。
小玉将新泡的茶叶送来,两个人便静静地坐着喝茶。
虽然选择和不选择的差别不大,但若是有选择的机会终究好过没有。童若瑶带着蒋小姐看看家里的情况,一是让她自己有个选择,以蒋家现在的家势背景,要寻比自己家更好的不是没有可能。二是,让她心里也有个底,这个家就是这样,人也只有这么多。与其之后没有后悔药,幽怨地过完一辈子,不如早做好心里准备。
童若瑶一边喝茶,一边留神关注着蒋小姐的神色。或者是自己断章取义,可童若瑶希望大哥能幸福,就像爹和娘一样,希望温柔的蒋家姐姐也能幸福。
蒋小姐的神态一直很娴静,就好像一心都在品茶,只有她自己知道自己在想什么。
一盏茶的功夫,正屋那边终于传来说话声,陈妈妈进来说大伙要过去拜见老太太,童若瑶和蒋小姐忙从屋里出来。
“……我还寻思着去拜访夫人,没想到夫人倒先来了。”张氏热情地和蒋夫人寒暄。
蒋夫人笑道:“原该是我们来拜访老太太才对。”竟没有一点儿架子。
张氏有些得意,顾家、蒋家虽然和他们二房都没有直接关系,可老太太住在这边,谁也不能越过老太太去。
童若瑶和蒋小姐走在后面,又一道过去给老太太行礼,只见老太太眼睛一亮,细细看了蒋小姐两眼。张氏刚才只顾着和蒋夫人寒暄,这会子才看到蒋小姐,也愣了愣才回神,忙对着蒋夫人夸张了蒋小姐几句。
蒋夫人客气着,蒋小姐红了脸,丫头披来椅子,大家坐着说话。
059:下聘,老太太的态度
老太太难得对外人示出十分的热情,叫蒋小姐坐到她身边去,拉着她的手说话。蒋夫人笑着说出蒋小姐的闺名——蒋蓉华,老太太便亲切地蓉华、蓉华地喊着,一会儿问她来上京习不习惯,一会儿问她喜欢什么,蒋蓉华红着脸一一作答,言辞倒是十分的利落。
张氏瞧着老太太的模样,十之八九是预备留蒋夫人和蒋蓉华吃了午饭再回去,心里虽有些不情愿,还是没等老太太吩咐,就先去张罗了。
等回到屋里,老太太看到她,果然说道:“已经快到午时,又没有急事儿,就多坐坐吧。”
蒋夫人忙站起身回道:“这如何使得,打搅府上了。”
老太太果断地一挥手,“都快成一家人了,还说什么打搅不打搅的?”
言下之意,童老爹那边和这边是没分开的,蒋夫人推辞不掉,只得从了老太太的意思。张氏笑道:“我都已经安排下去了,粗茶淡饭,夫人可不要嫌弃。”
蒋夫人忙说:“不必麻烦,若麻烦反而叫我心中不安。”
赵氏笑着道:“你别和她计较,反正今儿来都来了,多坐坐也未尝不可。”
说着朝张氏眨眨眼,两人十分默契地相视一笑。
“若不是亲家夫人在,也不必准备这些好的。”张氏去厨房瞧了瞧,回来的路上朝身边的妈妈道。
那妈妈忙说:“亲家夫人和蒋夫人关系也好,以后蒋夫人和大夫人做了亲家,也是和咱们童家做了亲家,理应好好招待的。”
张氏冷哼一声,“我琢磨着八成是蒋家姑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毛病,否则那样的家势如何就瞧得上他们?”
从那边过来的,自然能够看出来两边的差距有多大!
那妈妈默不作声,心里明白张氏是眼红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