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分卷阅读7

    一天才好。

    “哐哐哐、哐哐哐……”斜对面街道的陆羽茶楼上,传来一阵阵响亮的铜锣声。

    楚芳泽抬眼望去,她看见一个大约五十多岁的老叟站在陆羽茶楼的二层,手里拿着一面锃亮的铜锣和系着红布的锣槌。

    那老叟口中还不时地吆喝道:“清荷十五乐坊以艺会友啰——,有能琴善舞者、通晓音律者,欢迎上来切磋技艺!各位路过的姑娘只要你还尚未出阁,就有机会上来一试!只要你技高一筹,就可以获得我们清荷乐坊准备的竞技礼金——足足一百两银子!”

    “哐哐哐、哐哐哐……”老叟正是清荷十五乐坊的班主,他吆喝完一遍就再敲一通响锣。不一会儿,陆羽茶楼门前的街道上,就围满了想看热闹的人群。

    东明国实乃泱泱大国,此事又发生在帝都京城,民风还是比较开放的;对这种单纯卖艺的班子,百姓们还是能够接受的。此时已经有几位公子哥儿三两结伴、陆陆续续地进店喝茶了,只是今日陆羽茶楼的甜点和茶水钱,怕是要卖到往日的翻倍了。

    楚芳泽起身,她也准备去凑凑这个热闹。云吞摊儿的老板望着她的背影很是不舍,但是也只能眼看着这位“招财仙女”匆匆离开。

    芳泽原本随父母隐居在麒麟山,山中不过十余户人家,甚是僻静。邻居夜宇叔叔曾任四品守备,是父亲的旧部,生有一个儿子,名唤夜辰。夜辰自小拜芳泽父亲为师,识文习武,在大将军的教诲下,他满腔报国之志。

    此番夜辰是随芳泽一同进京的。一来,两人自小一起长大,相互之间有个照应;二来,夜辰也想借此机会投军大展抱负,重振夜家门楣。

    如今,姐弟二人进京已有几日,一路车马驰来,她们身上的盘缠已经所剩无几。

    因此,当楚芳泽听见茶楼上的老班主吆喝“竞技礼金足足一百两银子!”时,心中甚喜。有她楚芳泽展手,这一百两银子怕是没有别人再能得到。

    她提着一袭淡紫色的长纱裙,徐步上楼……

    二楼的正厅中。只见八个如花似玉的姑娘皆穿浅粉色罗衣,舞姿曼妙从容又不失法度,飞卷的水袖左右交横,步幅整齐都踏着鼓点,很是养眼。满座看客无人顾及桌上的茶点,厅堂中精彩的舞蹈紧紧地吸引住他们的眼球。

    楚芳泽也不得不赞叹:不愧是身在帝都京城,和其他小镇上相比,这些伴舞的姑娘们个个可以当得上是乐坊的招牌了;她们舞步新颖、队形多变,只怕在京城里也是数一数二的班子。

    姑娘们的舞蹈虽美,可若是真正的风雅之人就会发现:这些舞蹈少了琴曲配乐,不免有些失色。楚芳泽是真正懂得音律的闺秀,她一入正厅站定时,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她四下打量,除了这八个跳舞的姑娘,周围还坐着六个手拿各种乐器的姑娘,一共十四人。楚芳泽心下暗自明了:这舞乐班子名为“清荷十五乐坊”,刚刚那老班主又说是“以舞会友”,明明就是缺了一位古琴师。

    清河乐坊的老班主虽然年迈,但是眼尖得很。他一眼就看中了站在茶座后面的美人——楚芳泽。

    一支舞毕,众人掌声甫落。老班主敲下他手中的铜锣,又吆喝了起来:“众位客官!自古以艺会友、以技竞师实乃风雅之事,各位有何见教不妨一展才华!今日礼金呈于案几之上,不知哪位姑娘技高一筹,我清荷乐坊有幸得其赐教?”

    楚芳泽摸了摸自己仅剩几个铜板的钱袋,仙女也是要吃饭的。她缓声朗朗开口,道:“班主可是要寻一首古琴曲来配这支舞蹈?”她的嗓音穿过众人如银铃般动听。

    “没错!只要姑娘能跟着舞步,即兴配出优美合拍的古琴曲,就足以说明阁下是集舞蹈、音律、古琴之精华于一身的大家;能得姑娘赐教,是我们清荷乐坊的荣幸!”老班主看着楚芳泽,眼中闪过一丝不被人察觉的狡黠,接着又说,“如果演奏成功之后,姑娘能默记琴谱于心中,并且愿意到里间雅座中详尽地写出,就可以拿走我身边案几上的全部礼金。”

    “班主此话,可是当真?”楚芳泽微笑着向那老叟确认。

    “众目昭彰,决不食言!”老班主肯定地回答,接着又吩咐道,“为姑娘寻一把上好的古琴来!”

    楚芳泽轻轻入坐在琴案前。原本就长及曳地的纱裙,此时倾泻下来盖住脚踝,一直散到琴凳后面的地板上,像花朵一样绽放。她的一双素手轻抚在琴弦上,手指清瘦白皙又不失力道,指骨略微向外凸起,仿佛随时可以弹出惊世骇俗的清雅曲调。

    “咚”一声鼓点儿响起,早已经摆好了队形的姑娘们,不约而同地端起身段,做出准备姿势。

    楚芳泽配合着刚刚那一声鼓点儿,随即手指在七根琴弦上轻划。琴声如水中的涟漪一般荡漾开来,给了跳舞的姑娘们一个轻松又舒缓的开场。

    随后,姑娘们步幅整齐,又跳起了刚刚那支舞蹈。

    楚芳泽凭着自己对舞步的了解,再加上刚刚看过一遍这支舞的记忆,信手拈来。

    众人只听得清雅的琴声,时而如一阵微风忽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