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分卷阅读11

    晚上夜深人静,陆政睡不着,又去了隐秘的树林,那里响起了悠扬的琴声。
    陆政站在苏府的外墙脚下,静静地聆听。
    一曲终了又是一曲,陆政抽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在青砖上重重的刻下几行字:山有木兮木有枝。
    将士出征,皇帝率大臣亲自送出城外。秦晋拍着苏权的肩膀叹息道:“苏权,在这个世界上,朕唯一信任的人只有你。”
    苏权行礼,郑重道:“皇上,臣的命是您给的,臣不会忘。”
    “平安的回来,除了君臣,你还是我的兄弟。”秦晋挥挥手。
    苏权调转马头,最后朝着妻子儿女看了一眼,然后离去。
    陆政混在一群年轻的尉官里,面无表情的扫了眼身后华服锦衣的贵胄们,冷哼一声,调转马头,扬长而去。
    三年后,云都春意盎然,乍暖还寒。苏府有女初长成,容姿秀美,亭亭玉立。
    苏慕言坐在堂前,低头认真的穿针引线,然后捏起一个荷包,仔细的绣着。
    苏夫人悄声而来,看见堂前专注的女儿时,满眼的笑意。
    许是察觉出什么,苏慕言抬眸,见是娘亲,慌得把荷包背到身后,起身羞怯的唤了声:“娘亲。”
    苏夫人走近,笑道:“又是绣给太子殿下的?”
    “什么叫又是,我绣着玩呢。”
    “是吗?上次太子殿下挂在身上的那个荷包,针脚不匀,绣工粗糙,他却一直挂在身上,不是你绣的?”
    苏慕言红了脸,低喃:“女儿那是初学,现在绣的好多了。”
    “哦?”苏夫人瞥了眼她手中的半成品,看着她笑。
    苏慕言咬着唇,脸颊通红。
    母女俩细聊了会儿,苏夫人叹气:“不知道你父亲现在怎么样了?”
    苏慕言闻言也变得伤感起来,三年来,和蛮人的战争断断续续,苏权期间回过两次,每次短暂的停留,又奔赴沙场。
    本欲将妻儿接去团聚,无奈苏夫人体弱,受不得边关之苦,儿子苏慕云年幼,更是经不起长途颠簸,便也作罢。
    前几日,边关来报,苏大将军受了伤,苏府上下无不担心。
    “娘亲,我想去边关看望父亲。”苏慕言终于把困扰在心中几天的想法说了出来。
    苏夫人摆手:“不行,言言,此去边关辛苦不说,还有很多未知的危险,娘不放心你独去。”
    苏慕言挽着苏夫人的手臂,劝道:“娘亲,这次不是有官兵押运粮草到边关么?听说皇上拨了三万人去,女儿一同前往,断不会有危险的。况且爹爹现在是什么情况,我们也不知晓,女儿实在是担心。”
    “太子殿下会同意么?言言,别忘了你是未来的太子妃。”苏夫人担忧的看着她。
    “豫哥哥答应了。”她想起秦豫在得知她的想法时,皱起的眉头。
    这是第一次秦豫在苏慕言的面前说“不”,苏慕言也恼了,说道:“如若父亲有个什么意外,我断不能丢下他嫁人过快乐的日子去。”
    “你去了苏将军就能痊愈么?你能帮上什么忙,言言?”
    “至少我心安,父亲受伤定是最脆弱的时候,他此刻定是在想念家人。”
    后来秦豫终拗不过她的执着与坚决,咬牙应了。他说:“言言,你要好好照顾自己,过了这次,我再不会如此纵容你。”
    “好,豫哥哥,谢谢你。”
    苏慕言没有想到同去边关的还有郑书颜。郑书敖一年前也随军出征,至今未归,她想着书颜或许是担心哥哥吧。
    两个女孩互相点头打过招呼,便各自回了马车。
    苏慕言只带了一个贴身丫鬟灵儿,一路上灵儿颇为兴奋,对于未知的长途旅行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由于押运粮草速度相对慢了些,大军行了几日才逼近边关,到达阳城时已是傍晚。
    一路上,几个女眷均是晕头晕脑的,吐了又吐,甚是疲惫。
    当走下马车的那一刻,她们的心才渐渐安定下来,喜悦迎上心头。
    听说未来太子妃亲临,几个将军不敢马虎,亲自出城来接。
    苏慕言刚踏出马车,便听到身后一声雀跃的惊呼:“哥哥!”
    郑书颜见到郑书敖顾不得礼节,开心的奔了过去,几个身披盔甲的年轻男儿忍不住低笑起来。
    郑书颜自觉失态,停了脚步,望了眼郑书敖身侧的人,红着脸唤了声:“政哥哥。”身后又是一阵低笑。
    “苏慕言,你这是在端架子么?要周某人亲自去请吗?”为首的周章运笑着望着马车边不动的女孩,玩世不恭道。
    苏慕言闻言,笑了笑,走近他们。
    “太子妃娘娘,用小的们行礼么?”周章运似乎颇喜欢逗弄苏慕言。
    苏慕言不理他,只问了旁边的郑书敖:“书敖哥哥,我爹爹呢?”
    郑书敖解释:“苏将军在养伤,已无大碍。”
    苏慕言心中焦急,闪着大眼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