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分卷阅读129

    先不管梁国,把全部精力放在抵抗平燕大军上,一晃又是半个月。
    陈国降了。
    京城城门大开,谢英香率领大军进入京城,发现陈帝早已带着太子、皇子们、后宫妃嫔与大臣们逃了,逃向陈国最开始的疆域,西南一带。
    燕军随后也入了京城,与平军各占半座城,分而治之。至于日后如何,有待商榷。
    不论如何,这场仗终是胜利了。
    往西南逃窜的郑卓一行人,万万没想到,在半道碰上了埋伏的梁军,几战之下,不敌溃败。
    郑卓、郑肖与皇子们被杀,其余大臣降的降,杀的杀,后宫妃嫔与皇子家眷们,也纷纷沦为战俘,双手被缚,被迫跟在大军后面,随着一同北上。
    谢英香刚得知这个消息,赵正初就已经抵达京城外了。
    她到城外迎他。
    初夏时节,艳阳高照。
    谢英香仰头看去,铁质的铠甲在日光下泛着银光,晃花了她的眼。他的面容隐在头盔下面,看不真切,唯一双眼明亮无比,直直地与她对视。
    自雎阳一别,二人几乎有半年时间未见面了。
    赵正初翻身下马,疾步向她走去,谢英香还在盯着他发愣,就被他拥入怀中。
    “英香。”他低沉的声音在她耳边响起,“我终于见到你了。”
    谢英香脸颊一热,小声道,“这么多人看着呢。”
    二人身后都站了那么多大臣,更别说路两旁还有驻足围观的百姓。
    赵正初低笑一声,松开她,改为拉住她的手,他倒是不知,她脸皮也能这么薄。
    谢英香指了指一边备着的马车:“我们坐这个回去。”
    “回哪?”
    “皇宫呀。”谢英香弯了弯唇角,“燕帝倒是没跟我抢皇宫,如今是我一人独占。”
    她斜瞥一眼赵正初,用只有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说:“你来了的话,分你一半。”
    赵正初剑眉微扬,朝她看去,只见她眨了眨眼,神情颇为自得。
    他便情不自禁的伸手朝她发顶摸去,却发现她的发式虽不复杂,却也经不得蹂.躏,他只得轻轻拍了下,缓解了一下手痒。
    谢英香瞪他一眼,松开他的手,率先踏上马车。
    赵正初卸下盔甲,交给一边的亲卫,才跟着上去。
    马车缓缓启动,两边儿的大臣将领们面面厮觑,不约而同的跟上。看着两个主子这么和谐的样子,他们还能怎么样,只得顺从了!
    皇宫毕竟是皇宫,比梁王宫的规模大了不少,更比那由署衙改建的平王宫好了太多。
    赵正初对皇宫并不陌生,毕竟当初在大昭七年为质,入宫的次数可不少,只不过那时他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如今,却是堂而皇之地走进,并将成为它的主人。
    二人相携进入蓬莱殿,让人意外的是,自入京城起就对三国之事态度含糊暧昧的燕帝,在此时派了使者过来。
    来的还是丁信,他带着另外三个大臣,低首走来,手中捧着一个木匣子,至二人身前时,竟俯身跪地,恭恭敬敬行了大礼。
    “臣丁信,奉燕帝之命,愿去帝号,敬献国玺,俯首称臣。”
    二人具是一惊,对视一眼。
    其实也算意料之中,攻陈虽有燕帝的功劳在,但更多的还是因为平、梁联手,陈帝招架不住。燕帝还算识时务,知道自己打不过两国联手,为免再多征战,像陈帝那样落得个身死国灭的结局,还是早早表明态度,降了比较好。
    若说原本他还在犹豫,持观望态度,待看到平、梁二王关系如此亲密之时,也该明白什么是明智的选择了。
    为免二人一合计,对燕国不利,他便赶忙派了丁信过来示弱,表示自己无意相争。至于这二人以后谁当家做主,跟他有什么关系!
    赵正初摸了摸下巴,看谢英香不说话,便轻咳一声:“甚好。”
    燕帝愿意投降是再好不过了,虽然说不怕再打,但连月征战,将士们都疲惫了,能少流点血,早点结束这乱世是最好的。
    丁信见二人没有刁难,暗暗长舒一口气。受降仪式的时间还需再定,但丁信心中的大石已经落下,他将国玺奉上,带着其余使者们躬身退下,不再打扰二人温存。
    丁信走后,赵正初一把拉过谢英香放在膝上的手,握在掌心把玩:“刚刚怎么不说话?”
    “这种事你定就好了啊,”谢英香轻轻抿了下唇,“我听你的。”
    赵正初眉头一挑,觉着有些不可思议,她什么时候这么温顺了?
    然而没等他深究,谢英香就问他:“一路赶过来,累了吧?我叫人备些吃食,用过之后歇一歇?”
    “也好。”赵正初颔首,动了动嗓子,发现确实有些干渴,想食些东西。
    很快,宫人们便奉上了一碟又一碟精致的吃食,摆在殿中的长桌上。赵正初慢条斯理的用着,谢英香坐在一边,托腮看他。她午膳才用过不久,没什么胃口,只盛了一小碗粥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