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分卷阅读6

    您还是到别的地方玩去吧。”说着顺势向殿内给我一个眼色。
    我望向殿内,只见父皇满脸通红,他负着手来回踱步,两个年迈的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露出焦急之色。
    突然间,其中一个大臣跪在地上,稽首一礼,看背影已经年近古稀,他用诚恳的语气说:“陛下,老子虽不是是道教得创始人,却也是道教的先祖,他为后世树立的规范是无为。而释迦牟尼开创了佛教,他的法则是因果报应。这两者教义,虽然途径大不相同,但是,劝善佐志的目的是一致的。老子开创的道教起于远古无名之世,其教义可治理国家、安定天下。佛教虽为域外之人所创,因果报应的姻缘莫衷一是,是其安民良方。如今,道、佛两教矛盾激化,势必不利于我朝臣民安泰。还请陛下定夺。”
    厉害啊!几句话就把佛教、道教的精髓与统治者间的关系分析的这么透彻。
    父皇手一挥,让他起来。
    我心下一热,不自主的要走向殿内,谁知李公公一下拦住了我。
    苦口婆心的轻声劝着:“陛下在料理朝中大事,十七公主赶快出去吧。”
    我无心理会,我被那位老臣的理论吸引了,我依然看着殿内的情景,只见父皇紧蹙着双眉,怒气哄哄的说:“玄龄,你的意思是放了那个僧人?”
    听到“玄龄”两个字,我好奇的心更加强烈了,那一定是房玄龄了,史上有名的功臣,原来是他!
    “不,并非如此,法琳说李氏祖先是拓跋元魏。此番论调,无非是抬高佛教贬低道教。就连他写《辨证论》里也有贬损道家李耳的言辞,若不加以惩治,有损天家威严,若惩治过重,又恐怕引起信佛的教徒不满”
    父皇不解的看着他,他扬了扬眉毛说:“那依你之见,该如何处置?”
    这时李公公又来劝着,我不耐烦的说了句马上就走,谁知忘记控制了自己的声音。
    “谁在外面?”李世民抬头张望着殿外,与此同时,两位大臣齐齐的望向殿外,顿时,三双眼睛定定的落在我的身上。
    “高阳,你来干什么?”李世民纳闷的问。
    我没有回答,反而顺势走进了殿内,刚才的一番论调真是让我心潮澎湃,一时间心中那点政治知识如火如荼。
    “父皇,女儿不才,但也想为父皇排忧。”我拜手一礼,与两位朝臣并排。
    父皇随手一挥,不屑的说:“你个女儿家,能为父皇排什么忧,解什么难?出去玩去。”
    听到父皇下的逐客令,我转了下眼珠,赶紧说:“您刚刚不就是说一个佛教的僧人,贬损道教抬高佛教到底该不该杀吗?”
    父皇听了我的话,不屑的看我一眼,忍不住又问:“怎么,看样子,你是有什么主意?”他的手一挥,“说说看!”
    我毫不客气的说:”给他七天时间,让他默念佛祖七天,七天过后,就用刀架他的脖子,如果他真的崇信佛祖,佛祖定会保护他免于灾难。如果他选择没有念佛,那他那番论调岂不是无稽之谈,究竟是生是死,全凭他自己。”
    我的话音刚落,三人均做思索状态,过了几秒钟,房玄龄点头赞叹:“好,十七公主的主意甚好,七天过后,若他对佛祖的信念至坚,那么就甘愿为佛祖牺牲,若他心志不坚,他那高谈阔论如何能让佛教徒信服?如此便也能平衡佛教与道教了。”
    父皇展颜一笑:“哈哈哈,如此,甚好!”
    他神色兴奋,眼眸如光,深深的看了我一眼,便转头吩咐道:“玄龄啊,此事就交由你来办,关于佛教在民间的传播,你怎么看?”
    只见房玄龄微微躬身一拜:“法琳所为,无非是要维护佛教的地位,而今佛教势力基础雄厚,且蔓延滋生能力之强,上至朝中大臣,下至布衣百姓,很多皆为虔诚的佛教徒,应避开硬性干预,采取扬道抑佛的软办法。”
    只见父皇频频点头,似乎颇为认同。
    房玄龄微微思索了一下,继续说道:“水流到田边,可以用来浇灌嫁禾,伐下来的树木可以用来建造房屋,这就是物有所用,可如今人们普遍信佛,何不利用这种信仰,做安慰人心的事,比如战地修寺,追荐亡魂,安慰死者亲属,以示陛下的恩德,所谓因势利导,为我朝所用。”
    他的这番论调,仿佛我在某个古籍中看到过,我的脑袋迅速翻转着,唐朝时期有关宗教的各种信息。
    唐朝初年,各大宗教并行,以道教、佛教为首,另外袄教、摩尼教、景教并行。
    难怪朝廷要干预宗教,无论哪一类宗教太过强盛,势必影响其他宗教的地位,由此便引起教徒的混乱,为了平衡局面,由朝廷出面干预是稳固局面的最好办法。
    虽然佛教在之后的一千多年里作为主教屹立不倒,可这时候的佛教明显没有达到一枝独秀的境地,同时与道教更是矛盾重重。
    我向房玄龄旁边看了看,那个老头,是谁呢?我思考着,难不成是长孙无忌,那可是我未来的“天敌”。
    心想:高阳啊高阳,你怎么连这么重要的大臣都没见过,因为我的记忆里丝毫没有他们的信息。
    我盯着他看了老半天,他察觉到我的目光时,偏过头惊诧的看着我,想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