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分卷阅读10

    外人看,觉得张老二家里的偏心眼,里外不分。
    可是张向东自己来说的话,养他吃饱穿暖了,给他盖了新房子娶了媳妇,不是说不疼,只是没那么疼而已,所以张向东就不让自己去往那方面想,他该孝顺的时候还是孝顺。
    所以说张向东这个人,就是心眼好,他没什么坏心眼,你对我一分好,我记住了,对着你就是掏心掏肺的,你有用得上我的时候,从来不推脱的,一辈子不干坏事儿。
    他就打住不说话了,不提借钱的事儿了,他就想着爸妈攒钱不容易,下面还有个弟弟。
    马永红是一心一意过日子的人,张向东不管别的,但是对着她好,她自己也想着活的出人头地,让人家高看一眼。
    她算是明白了一点,不管别人说你什么,说你生女儿赔钱货也好,说你跟婆婆关系不好没人带孩子也好,只要你有钱了,别人就不说了,自己日子过得好,那就是最好的。
    作者有话要说:
    我是真的吃过大苦的人,现在说出来大概也没有人相信,我从小其实很敏感的。
    第8章 八百块
    “要多少钱?”
    马永红不懂这些,想着让张向东跟着人家一起干,乡里乡亲的带着干,方便一点。
    张向东早就合计好了,“怎么也得一千块钱。”
    马永红就顿了顿,心里就有主意了,仔细又问了一会儿,觉得蛮靠谱的,就是去进货,然后卖到村子里面来,光是本家亲戚就买不少了。
    第二天她就去了娘家,走着去的,家里没有自行车,就背着慢慢,慢慢说实话,蛮沉的。
    背着很沉了,带着孩子从山上走,又不能让她自己走,慢慢睡醒了,看着还没到。
    她不哭不闹的,就趴在肩膀头上,马永红你问她累不累?
    累。
    可是有劲儿,心里面有奔头,她是回娘家拿钱的。她结婚前在挂毯厂里面工作,给人家砍挂毯,多少年了攒下来八百。
    娘家妈结婚的时候说了,为了女儿着想,“这钱留在这里,等着你们过日子安稳下来了,你再来拿。”
    是真的为了女儿考虑的,觉得你不要嫁进去就给人家知道你多少钱,万一有事儿了,这钱你拿出来还是不拿出来,放在娘家这里,多少是个退路,不至于有难处的时候,问着比人伸手。
    没想到闺女能来,姥姥很高兴了,先抱着慢慢,马永红到底是嫁人了,孬好不能空着手,买了一块豆腐来的。
    邻居张世忠家里是做豆腐的,半夜里做豆腐,早上起来的时候就走街串巷,买豆腐的不吆喝,都是手上拿着木棍儿,还有个木鱼一样的东西敲打,声音不沉不闷,听到的人就知道买豆腐的来了。
    她一早起来买的,现在还热乎呢。
    姥姥疼外甥,也疼闺女,“豆腐不吃,你等着走的时候再拿回去,跟向东两个人吃。”
    说着去炒鸡蛋,当姥姥的没什么好招待的,每次外甥来了就是吃鸡蛋,小时候吃蒸鸡蛋,现在就吃炒鸡蛋。
    那锅子厚实得很,但是传热很快,姥姥就在土灶上,烧着瓜秧子,满满的一勺油,慢慢的锅底就开始沸腾起来了。
    柴火的香味,油刺啦的声音,慢慢就在门口的小木头凳子上坐着。
    看着姥姥去切葱,慢慢才慢吞吞的说了一句,“不要葱。”
    小孩子不爱吃葱姜,不是味道不好,是牙不好。
    姥姥手脚麻利,葱在刀面上刚要倒进去,立马就收住了,觉得外甥女有意思,“忘了你不吃葱了,小人精。”
    两个鸡蛋下去,不在碗里面打散了,就是鸡蛋磕破了直接炒,蛋白是奶白的白,蛋黄是橘黄的黄,蛋白带着一点微微的焦,蛋黄是独一无二的香,撒上一点儿盐,那贴着锅底的鸡蛋啊,油汪汪的香。
    慢慢一辈子都记得这种味道,植物枯枝的果香味混合着油香味儿。都不用撑出来的,吃炒鸡蛋为了趁热吃,就围着锅子吃了,也是节省,怕油水粘在碗碟上了。
    她一边吃着,马永红就带着一点局促,跟姥姥在院子里说话,“妈,我们想做点小生意,向东跟人家问过了,我们想去卖化肥。”
    姥姥说这些也不明白,但是也知道生意不是那么好做的,但是还是把钱拿出来了,“你人实诚,我不是不舍得,就是想着这钱你先留着,没想到你沉不住气,跟向东说了,那就拿回去吧。”
    这钱是谁也没说过的,就连订婚结婚的时候,娘家这边都不提,这钱不少了,提出来大家都看着不好。
    到底是出嫁的女儿了,跟丈夫是一家人,当妈的就是考虑的很多,想的长远。
    总共是八百块钱,姥姥一分没留着,“你是老小,你哥哥姐姐上班早,那时候工资是交给家里的,吃点亏。”
    马永红是为什么有八百块钱,就因为是家里老小,家里负担小了,因此上班的工资就是全攒起来了。
    “妈,您放心,赚钱了,您跟着享福。”
    不说不吉利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