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
的一刹那,赶紧伸长了脖子瞪大眼睛往案上望去——
哎呦!这几个字还正巧认识:
《说梁三传之二:五虎闹西京》
……
她就不信了,堂堂秦王没事就看话本子?格安咬牙切齿,这卑鄙小人,一定酝酿着什么天大的阴谋。
☆、第 4 章
到了王府,格安进了主屋,秦王进了书房,颇有点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的滋味。
早上那些消失的丫鬟婆子们不知怎么地又回来了,东一人西一对,排兵布阵一般在屋里,让她莫名有点紧张。
格安暗想,有钱人的生活过不起。
想当年她打仗的时候,穷的响叮当,全靠抓俘虏要赎金做补贴,跟土匪没什么差别了。
说起俘虏,她又想到,有个手下败将,或许是要到京城了。
忠勇侯府
堂上正中在座的是老夫人,左右立着两位俏丽的青衣婢女,座下的是那面带病容的忠勇侯,和侯府大小姐吴琢。
一个小厮从门外进来通传道:“老夫人,侯爷,大小姐,世子他回来了!”
老夫人闻言竟喜极而泣,左右的女婢赶忙取帕子来擦眼泪。
“母亲,珩儿回来是大喜的事,就不要哭了。”说是责备,但忠勇侯的面上却露着难得的喜色。
“祖母莫哭了,这是好事呀。”吴琢应和道。
老夫人这才听了劝,收起眼泪,连连道好。
不一会儿,一个身披战甲,腰挂青刀的年轻男子进了堂屋。他剑眉星目,身姿挺拔,行动之间利落干脆,一看便是将才而非儒士。
老夫人见此,忽得又止不住落下泪。
年轻男子便是忠勇侯世子吴珩,他一进门便跪在堂前,向老夫人和侯爷磕了响头:
“孩儿不孝,孙儿不孝,请父亲与祖母责罚。”
忠勇侯上前一把扶起吴珩,眼眶通红,泪盈双目,拍拍他的肩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吴琢也跟着道:“对呀哥哥,我们还以为你......”
“琢儿休要胡说。”老夫人赶忙打断。
吴琢这边抿抿嘴,悄悄做了个鬼脸。
“珩儿快来,让祖母瞧瞧。”老夫人向他招手:“这塞北的苦日子过久了,都瘦了。”
吴珩上前答:“祖母莫要担心,这在外行军打仗没有不轻减的。若是能镇守一方,这点算不了什么,更何况与定北军将士同吃同住,哪里有苦。”
老夫人闻言,脸上挂着泪,左右两顾,惊讶无比:“珩儿......竟和那些莽汉同吃同住,这还不叫苦?那什么还叫苦啊。”说罢脸上又淌过泪水。
忠勇侯在旁,只能无奈宽慰道:“虽说在军营里这是常态,但是母亲,珩儿已经回来了,您让他在府里开开心心不就成了。”
“对对对”老夫人扶手道:“快来人给世子沐浴洗尘,祖母给你在厨房里炖着鹧鸪汤,要多喝一点,过两日啊,给你正式办个接风宴。”
吴珩谢了老夫人与侯爷,便转身退下回了屋。
然而他沐浴完又用了点饭,就听见敲门声:
吱呀——
忠勇侯推门进来了。
吴珩赶忙起身见礼道:“父亲。”
忠勇侯虚扶一把,又屏退左右,关起门来。他坐在吴珩旁边,双目紧盯着他,仔细问道:
“珩儿,事出紧急,你跟我好好说道说道,这是怎么一回事,为何年前传来你身死的战报?”
吴珩闻言,只觉得自己突然掉进回忆的窟窿里。
他沉默了一瞬,才开口道:“那......这要从去年中秋说起了。”
那时吴珩还是梁帝亲封的定北军副将,跟着镇国大将军驻守渔阳城。
渔阳北部有边关十二城和长城边军,南边是北邙山,乃是幽州重镇,中原最后一关。
起初形势很不错,在外驻守也是王侯子弟们出门积攒功勋的好法子。
然而好景不长,北胡南征军的主将,从汗王换成了及翁。
及翁行军擅长凶猛神速,先是亲率两万铁骑,出其不意攻破平襄城,随后大军压境,直捣黄龙,击溃长城边军,不出一个月,便一路打到渔阳城外。
定北军与其僵持了一年有余,在经历大大小小的摩擦后,终于在一场激烈的厮杀中败北,镇国大将军因保护他而被俘。及翁又乘胜追击,一箭射他于马下。
只不过是他左右亲卫众多,死里逃生,才带兵仓皇撤去渠城。
而到了渠城,才是真正的噩梦。
及翁连夜强攻渠城,斩尽城中所有将士,偏偏只留下他做俘虏。虽说没有受刑,但却百般折辱于他,还被迫写下了家书以求赎金。
然而,或许是北邙山大雪封山,信件丢失,这几封家书似乎并没有回到侯府。
后来,他便被一直禁足,在渠城一间小院之内苟
脸红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