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
候,帘子就突然被掀起,一个人影闪身进来,笑着道:“萧小兄弟何时回来的,怎么竟没来找我?这可有点不厚道啊!”
萧循抬起头,发现此人正是他当年在苏州府进学时候的同窗,苏州知府骆大人的侄子,骆威。
骆威资质有限,比萧循大了两岁,却一直也没考中举人,目前还在原来的学堂继续努力。
萧循连忙起身告罪,低声道:“实在是家母病情汹涌,来不及抽空拜访骆兄,还望骆兄海涵!”
骆威这才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你我兄弟何须如此客气,要知道当初叔父可是日日把你挂在嘴边的... ...哦对了,不知伯母现在如何了?”
萧循淡淡道:“只怕还要在府城盘桓一段日子。”
“那可是正好!”大冬天的骆威手里还握着一把扇子,他把扇子往左手心一敲,兴奋之色溢于言表,“我们兄弟都好些年不见了,等伯母身体好了,到时候一定要一起好好喝他一顿!叔父这些年也一直... ...”
“好!”萧循打断了他后面的话,“到时候我一定上门叨扰。只是知府大人公事繁忙,就不必打扰他了吧。”
骆威见他神情坚决,也不好多说,两人寒暄了几句,也就散了。
半个多月后,萧循带着萧韩氏和萧露回到了张家沟。
期间,萧循也兑现了承诺,跟骆威吃过一顿饭。席间骆威一直想把话题引到骆知府身上去,萧循都顾左右而言他。
骆威最后也只好作罢,甚至心里甚是不喜,觉得萧循是给脸不要脸,自己作为知府大人的亲侄子,都已经这么低声下气了,他还端着架子。
他完全不懂,叔父为什么对这个泥腿子格外另眼相看,都好几年过去了,还非要找到人家,招揽过来。
不过是一个举人而已,单单是苏州府也有好些呢,很稀罕吗?
萧循可不管他在想什么,吃罢饭就干脆利落告辞了。
府城的医馆确实高明,回程的时候,萧韩氏的咳嗽已经完全好了,脸色也好看了许多。萧露更是每日里肉食吃着,养得胖了一点,连皮肤都白了不少。
回到家里,萧循终于松了口气,这一次回来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完满解决了。
然而在家里歇了几日,萧循就发现萧韩氏有些不对劲,总是看着他,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某一日午后,他终于忍不住了,直接问萧韩氏:“娘,你有什么话就直说!”
萧韩氏叹息一声,喃喃道:“娘虽然舍不得你,可也知道你是想再往上走一步的。你爹临死的时候,也遗憾没能看到你金榜题名… …”
她说着突然伤感起来,抽帕子擦了擦眼角,又强忍着继续说:“既然如此,你还是赶紧去京城吧!娘听说那要考进士的,得提前几个月过去做准备呢!之前你没考上,肯定还是去得太晚了,没做好准备… …”
“娘!”萧循无奈地唤了一声,“我都说了是因为得了风寒… …”
“得了风寒说不准就是因为去的晚,水土不服引起的!”萧韩氏振振有词,“你当初要是考完乡试就进京,又有本事能挣这么些银子,肯定早将身体养好了,哪里还会刚好在考试的时候得风寒… …”
萧循无言以对。
“可是娘,再有一个多月就该过年了… …而且现在天都冷下来了,运河都冻住了… …”萧循弱弱地反抗。
“娘知道,娘就是先跟你说一声!”萧韩氏十分有耐心,“明年一开春,等运河开冻了,你就赶紧走!”
这可真是亲妈啊!萧循无可奈何地点了点头。
第16章 说书人的启示
萧韩氏的病是已经好了,可赵王妃的病,却一点起色都没有。
这段时间,温慧别的什么都没干,几乎就耗在赵王府里了。
她把太医院的太医挨个找过来给赵王妃看病,最后却一个个都叹息着摇头。
“心病还须心药医,这病不在身上,在心头啊!”
“郁积于心,寻常药物是没什么办法的。”
其实温慧也知道这些太医都曾被赵王府请来看过病,她只是想亲自确认罢了。
她坐在椅子上沉思,就听赵王妃低声道:“妹妹不必为我如此费心,都拖了这么些年了… …”
她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