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分卷阅读22

    呢。
    而且冯凯旋还被告知,为什么需要约人吃这个饭,因为儿子需要听别人的意见,我们也需要听。既然自己家里人的意见彼此都听不进去,那么别人的意见总归是可以听听的,八面来风,我们先听了,再做判断。
    她还忠告他,这不是辩论,这是意见采集,所以你自己少表达,先听听人家怎么说,看看人家如今对子女学业、择业有何方向性的思路,让小孩也听听,看人家怎么说。
    人家怎么说?大致的方向,她当然是事先已做引导、布局了的。
    于是,席间的一番话,准确说,是各种建言,都有清晰的针对性,比如:“专业选择要选有门槛的,这年头门槛低的,虽然容易学,但竞争其实更激烈。”“理工科门槛比文科高,文科记记背背,学不好理科的大堆女生在学。”“我们实在人家,玩虚玩不过人,学科技好。”“技术在身,去哪里都可以养活自己。”“学理科余地大,以后出国留学也方便。”“有人脉的人家学文科,文科万金油,以后找工作百搭;没社会资源的人嘛,就学理科吧,靠自己的本事……”“学医好,以后医院里咱家有个人,看病方便。”
    这些声音在冯一凡的耳边飘来飘去,他感觉到了他们一致的观点是:当公.务.员好,当医生好,当教师好,因为稳定,有利。
    冯凯旋在饭局上没怎么说话,一则是坐在这些亲戚等人中间,他一向不太爱说话,二则,他心里有轻轻的鄙视:这些人,都什么年代了,还盯着这几样所谓稳定的,都多少年了,不说它们以后是不是还稳定,单说这年头互联网出来了,什么新的东西都在上场,飞一样地在变,人家做公众号出挑的,不也有上千万风投吗,那么多新行业、新平台在冒出来,你说得准就你原先认定的那几样才是心头好吗?
    冯凯旋没多说话,看着自己儿子那张稚气、茫然的小脸在这一堆人中间,像风中的葵花,被这堆言语吹灌着,他心里有些可怜。
    他心想,以我这在出版社当校对还不算太处于信息交汇口子上的人来看,都觉得你们这些经验不够用了。呵,靠谱的铁饭碗,谁不想啊,问题是现在说的靠谱,就是以后的靠谱吗?原先不也有人认定银行好、媒体好吗?互联网上来了,银行里的人、报社里的人不也在飞快地往外走吗?从我爸妈在化工厂当工人那时起,到我们现在,啥时候有什么算是一劳永逸的靠谱呢,有什么算是你等看得准的事呢?有什么好逼小孩的,还才17岁哪。
    坐在他们中间的冯一凡,心里也在鄙视。
    这鄙视倒不是因为这些言语中的信息本身,而是它们的聚焦姿态,那种众人明确的指向,以及那种循循善诱的调子,让一个少年不自在,并且有些逆反。他心想,烦不烦啊,我喜欢文科怎么了?
    虽然他最初转文科的愿望其实并没那么强烈,他情绪不佳的起因主要也不是来自这里,但现在,他心里有些倔强的意念在上来。
    从这个角度讲,朱曼玉的这个“饭局攻略”,并不成功。
    当然,这个饭局,也有让冯一凡心里有些放松下来的地方。
    那就是坐在身旁的表哥林磊儿对他体现了亲近和合好的态度。自上次“洗衣事件”后,两人之间有些尴尬,哪怕有过冯一凡想求和解的“天台对话”,那种别扭劲儿也还在,而今天表哥却对他表现得很主动,举着饮料杯跟他碰杯,并凑近他的耳边说,冯一凡加油,咱得拼一把。你知道嘛,我刚转进“英才班”的时候没人看得起的,只有拼了才有尊严。教你一招,意志力减弱时,就去冲冷水浴,“哗”的一下冷水冲下去,拼了……
    正文 第9章,找房奇遇
    冯凯旋穿着黑色礼服,打着雨伞,迎着斜飞的细雨,走在“书香雅苑”小区里。
    4幢造型简洁、时尚的板式16层公寓楼,楼间狭长的绿地上,几株樱花正在雨中飘飞着花瓣。
    这不算是个太新的小区,但房价、租金直逼市中心那些临中央公园的豪宅,不因为别的,只因为它的对面是春风中学。
    刚才冯凯旋已经去“书香雅苑”周边的几家房地产中介公司打探过了,每一家都对推门进来的他说,“书香雅苑”?呵,没有哪,现在真的没有,“书香雅苑”的房源一拿出来,就被人抢去了,根本租不到。
    几乎是异口同声。
    因此几家中介看下来,冯凯旋心里的着急也在升起来。
    他指着人家桌上的电脑,说,请你再帮我找找看,没准这会儿又拿出来了。
    中介们笑道,没有,真的没有,都是家长租去陪小孩读书的。
    脸红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