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分卷阅读36

    太君,这时候也收起了自己的心疼,只等考试结束后再给自己的乖孙好好补一补。
    杨瑞英中途来找过戚善,想要叫戚善一起出去玩。
    戚善回绝了。
    “等我考完试,你便是找我陪你去摘月亮,我也义不容辞。”
    戚善这几日整天待在家中看书,染了一身墨香味,她放下策论,和杨瑞英道歉:“瑞英,真是对不住,你快去军中了,我却不能好好陪你。”
    杨瑞英又不是那种矫情地非要人陪的小孩,他也知道春闱的重要性,和戚善坐了一会儿就离开了,并不打扰她复习。
    宫里的魏洵和皇后也知道了戚善正在闭门备考的事情,纷纷送了不少补脑养身的好东西来。魏洵更绝,他直接遣亲信送了一封亲笔书信来,嘱咐戚善千万不要在考前喝酒壮胆,只因她喝完酒做的诗水平都要降个七八成。
    对于他的好意,戚善只是冷笑一声,嘱咐那送信人带了几本自己的字帖回去:“告诉六皇子,这可是世子我十五岁时候的字,够他练习的了。”
    那小太监听出了她在嘲笑六皇子的字,额头不由冒出冷汗,只是他到底身份卑微,只能苦着脸把字帖带到了魏洵的面前。
    本以为会挨一顿骂,没想到六皇子竟是接过了那字帖,面上并无怒色。
    小太监出门前鬼使神差回头望了一眼,就看到六皇子小心翼翼地将那字帖收在了柜中,唇角微扬,眼中也带笑。
    神态是从未见过的温和。
    小太监一瞬间有些恍惚。
    春闱这一日很快到了。戚善在老太君的催促下,早早吃了有好兆头的红鸡蛋,然后背着满满的干粮,带着整个安国府的期待和希望,斗志昂昂地向考场出发了。
    出发前,面对着一脸担忧的家里人,戚善的表现反而是最淡定和轻松的。
    她自信满满:“诸位只等我的好消息!”
    她这么一说,再沉闷的气氛也不由变得轻松起来。
    梁氏笑出声来:“回头考砸了,看你怎么哭。”
    老太爷却哈哈大笑,开心地抚着花白长须,一个劲说:“自信是好事!我觉得阿善此行一去,必定前途一片光明!”
    还说自己给阿善取的名字好,一定会万事大善。
    大家于是都面带笑脸,送走了戚善。
    戚善就这么进了考场。
    让她惊喜的是,监考的考官竟然是教导了她多年的郑少傅。郑少傅也没想到会在此地再次看到爱徒,不由怔住。
    见戚善皱着一张俊俏的脸蛋对他挤眉弄眼,郑少傅哭笑不得。
    只是考场到底不比别地,郑少傅发了卷子,又说了一些教导的形式话,全场考试下来,也没表现出自己和戚善的熟悉。
    偶尔目光划过,见戚善姿态端正,难得肃着小脸,奋笔疾书,眼中全然是欣慰:到底是从小看大的孩子,戚善能顺顺利利的,他当然比谁都开心。
    三日很快过去,戚善交了卷,轻松地走出了考场,坐上马车回到了家里。
    安国公紧张地问:“阿善,感觉试卷如何?”
    戚善急着去洗澡,言简意赅:“十拿九稳。”
    这四个字简直犹如定海神针,只把安国公说得心花怒放。
    考完第二天,杨瑞英就邀请戚善出去玩了。
    戚善想到他再过十多日就要离开,自己考试也已经结束,是该好好陪伴他一下了,因此爽快答应,谁知道到了聚会的地点,才发现原来不止杨瑞英一人。
    魏澹本来坐在桌边饮茶,见到戚善进门,连门起身相迎:“阿善,你可算是来了。”
    戚善刚扬起的眉马上落下。
    她回头看身后的杨瑞英,企图用目光谴责他知情不报。
    对此,杨瑞英只能无奈地把双手一摊,表示自己的无辜。说起来,魏澹的母亲还是他的姑母,有这么一层关系在,很多时候杨瑞英都没有办法拒绝魏澹。
    只恨他前几日说漏了嘴,魏澹知道他和戚善有约后,厚着脸皮也要加入,还言之凿凿:“我和阿善也是从小长大,这回她春闱结束,我该好好给她庆祝一下。”
    眼看着戚善兴致不高的样子,作为组局人,杨瑞英只得端起茶杯赔笑。
    “今日大家在此一聚,一是祝福阿善金榜题名,二是我离京在即,此去不知何时再回,便想在离别前和大家多聚聚,三则——”
    杨瑞英抬头看魏澹,露出笑脸:“也是庆祝二皇子将要娶得如花美眷了。”
    魏澹竟是要结婚了?
    戚善提起了兴趣,好奇地问魏澹:“是哪家的姑娘?”
    都说人生四大喜是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和金榜题名时。
    眼见要迎来人生一大喜事,可魏澹表现得却并不非常欢喜,他面色淡淡,眼神也无起伏,只是随意道:“陈宰相家的姑娘,单字薇。”
    看戚善似乎很感兴趣,杨瑞英在旁补充:“虽然不曾见过这位陈小姐,但听说她相貌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