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分卷阅读40

    ——听闻他家公子今年也参加考试了,同是考生父母,想来他和镇国公应该也有许多共同话语。
    国公府上下喜气洋洋了一整日,晚上没等来状元,倒是迎回来一个探花郎。
    圣上身边的贴身大太监元公公亲自将戚善送了回来,和和善善地和戚家上下解释:“世子策论做得极好,字写得也端庄好看,圣上爱得不行。只是——”
    顿了顿,他无奈。
    “戚世子未免长得太出众了一些。”
    戚善从小在宫中长大,这些年来圣上也见过他几面,知道她小时候是个滚圆的小胖子,最近几年略有消瘦,已经显露出安国公年轻时候的俊雅风姿来。
    今日殿试,更见她站在殿中,虽然只穿着一身朴素的青衣,却硬生生把满朝文武比了下去——戚善的相貌当真极好,抬手浅笑间粲然生辉,朗朗如日月之入怀,又肃肃如松下风,叫人见之难忘。
    戚善的策论做得的确非常得圣上的喜爱,可是相比于他的策论,圣上印象最深的到底是她的姿容仪态。在抉择出一甲三人的时候,元公公就听圣上评价戚善:“阿善美姿仪,萧萧肃肃,雍容闲雅,当状元委屈了。”
    也不知从何时起的,历代科举三甲里,探花郎往往都是长相最优者。
    戚善果真当了探花。
    送完元公公后,戚家上下都是又气又笑。
    圣上的抉择当然不能质疑,老太君只能发了狠地摩挲手里的佛珠,恼:“我们阿善长得好竟然成了错!”
    安国公也有些不开心,技不如人倒算了,可若是因为长相俊逸才要让出状元,未免让人不甘心。他叹息:“也不知那状元位便宜了哪家儿郎?”
    小厮探了消息回来,说是叫程治,听说是个父母亡故的寒家子弟。
    既是个寒家子,那么不认识就很正常了。
    梁氏见戚善安静坐在一旁,神色略有怔忡,不由担心她因为考试失利坏了心情,忙说:“探花郎也很好,阿善不必烦恼。”
    戚善回神,知道母亲误会了,赶紧澄清:“母亲放心,我对结果并无不满意。”
    她恍惚并非为了结果,而是因为今日与那状元郎在大殿碰过了面。
    戚善记性好,一眼认出他就是当日在沉香楼前葬父的少年。
    万万想不到,两人的再次相遇竟然会是在大殿之上。双方打了一个照面,都认出对方,愣在原地,但殿试毕竟重要,于是又默契地闭了嘴,互相拱手后就开始各自答题。
    戚善知道程治不容易,因此并没有把这段过去说出来,只把本次见面当做初识。
    心中也有些感慨命运巧妙。
    游街那日,戚善早早地穿了红衣去了宫里拜谢皇恩。在被圣上当众钦点了探花后,她从元公公手里接过圣诏,就听上头圣上开始夸奖。
    “阿善也算是我看着长大的。”圣上笑,“这孩子从小文课武课都表现优秀,更难得品性上佳,天真烂漫,少傅和同窗无一不爱她。安国公有子如此,幸也。”
    安国公饶是之前有再大的遗憾,此刻听到圣上的这一番话后都尽数散去,只余下一身的畅快。他也不顾及还在朝堂之上,当即就咧嘴点头,一脸荣也幸焉。
    旁边的成国公和镇国公又是羡慕又是嫉妒,想到自家的儿子,心下又是一阵恨铁不成钢。
    戚善起身,就见到魏澹魏琰和魏洵都站在一旁。
    见她的目光看过来,魏澹没忍住露齿一笑,给她比了个大拇指。魏琰虽然和戚善关系算不上好,但是对她也挺有好感,见她如今取得如此成绩,也没吝啬地颔首肯定。
    只有魏洵一脸淡然,也不看戚善,只盯着前方,也不知那里有什么好东西。
    戚善撇了撇嘴。
    出了大殿,戚善没立刻就走。
    她倚在石柱上守株待兔,果然等到了慢吞吞走出来的魏洵。大步上前,将人拉到一边,戚善说:“圣上都夸我了。”
    言下之意是,你怎么还没夸我?
    魏洵挑眉,悠悠笑:“夸你俊,还是夸你无人不爱?”
    他在最后一个字上加重了音。
    这是拿圣上的话刺她呢。
    戚善抚掌而笑,一脸理解:“敢情你是嫉妒了!”
    戚善从小性格就好,进宫后皇后偏爱,少傅关心,同窗一起读书的皇子和官家子弟个个都爱同她一起玩耍,人缘的确是一等一的好,圣上说“少傅和同窗无一不爱她”虽然有些夸大,但确实有些道理。
    魏洵却不同。这么多年下来,他身边能聊的也就戚善一人。戚善觉得若不是自己性格活泼,能给魏洵身边稍微带来一点热闹气氛,这人过得铁定还要冷清许多。
    魏洵嗤笑:“去游你的街吧。”
    说罢就提步离开。
    戚善自觉自己是说中了他的伤心处,俨然已经是这场口角之争的胜者,便神清气爽地理了理头顶的发冠,快步离开,准备去寻程治。
    殿试结束后,状元是要带领诸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