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分卷阅读85

    筑了起来。
    至此我的梦想从一名科学家变成了一名作家,并且十几年了从未改变。
    初中时学习了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书上动不动就介绍那个谁谁谁一本书写了三十年还是几十年的,那时我就在想,有那么难吗?
    于是我也模仿着写,也写什么演义之类的历史小说。
    那会我才初一呀,书没读过几本,字也不识几个,能写啥?苦苦凑了一个月,才写了几千字。不过现在这年头,初中生写小说的蛮多的,不得不佩服!
    故事编呀编,什么小时候全家被灭口,主人公侥幸躲过一劫苟活于世,什么二十年后统领三军,建立帝国……故事实在编不下去了,剧情也实在是俗不可耐,就此放弃了人生中的第一部 小说。
    初二时,偶读一本80年代出版的茅盾短篇小说集,其中我最喜欢那篇《林家铺子》。读完之后我思考了很久,原来短篇小说也能把故事写的那么精彩那么打动人,而且对字数也没有要求。对于没有多少写作经验的我来说,我觉得我应该写短篇小说。
    文学梦被再次点燃,也是从这时起,我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寻梦之路。
    初二、初三两年,我一共写了20多篇短篇小说。
    那会我的脚步从未走出过本县,视野狭窄、见识短,我的作品没有多少深度,只能写一些中学生的懵懂初恋。
    如果那时候我要是坚持写下去,也许还能有个未来,也许我就是现在青春校园小说的鼻祖。
    可是后来那些书稿全被我烧了,一共烧20多篇短篇小说,三本青春校园长篇小说。
    我为什么要烧书稿呢?
    痴迷写作,荒废学业,让父母痛心了,留级了。
    早恋与诗歌
    我一直认为诗歌是众多文学题材中最美的,也是最难懂的,却也是最容易上手的。
    可是当下好诗不多。打油诗、老干体充斥着报刊杂志,反而那些写的很美的诗歌,只能存在于网络。
    我的诗歌创作来源于爱情,起步于爱情诗。
    我早熟,也就自然早恋,初中就谈恋爱了。
    在当时看来那些恋爱都是撕心裂肺的,不过也是非常纯洁的。
    写情书、写情诗是那个年代最流行的。
    80、90年代的情诗是写在秋天的枫叶上,21世纪初的情诗是写在散发着薰衣草香味的彩纸上。
    那一年我哗哗就写了一百多首情诗,后来十几年所写的都不及那一年写的多。
    进入高中之后,特别是我烧毁书稿之后,我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再去写小说。对于文学的热爱,对于情感的表达,只能用诗歌来寄托。
    后来我的诗歌不在局限于爱情。对人生、对理想的思考同样占据我的笔端,比如这首《高四》:
    影子是一堵墙
    我伸了又伸
    始终无法越过
    墙的黑影跟随
    走不出那心头淤积
    淤积在阳光的季节
    等待在墙角苍老
    苍老在高中的第四年
    墙是一个影子
    消失在多梦的黑夜
    我伸了又伸
    没有影子的季节孤单
    那心
    谁为保护,为谁痛苦
    19年来,我写过250多首诗歌,排版好了,自己打印装订成集《北极光》,也试着投过几次稿,但始终没能出版。毕竟汪国真之后中国诗人没人关注了,中国的诗歌也走向了没落。诗歌绝对卖不动、火不了。除了自费出版,没有哪个出版社愿意在诗歌上大投入。诗歌就好像是小三,只有男主人喜欢,其他人都不喜欢,想转正,难!
    倒是上大学的时候,我把诗集码到电脑上,传到网上,还真有一家图书公司电话联系我,说要出版我的诗集。但是一个月后这家图书公司变卦了,之后不了了之。
    这些年我也不怎么去写诗歌了,一年也写不了两三首,不是因为创作枯竭了,也不是因为我的视野贫瘠了,而是当下真的没有多少人愿意读诗歌了。别人写的我看不懂,我写的估计别人也看不懂。读懂一首诗,必须要联系创作的环境,必须要理解诗人的创作心情。说来说去诗歌就是一种自己存在于自己世界里的东西。
    没人看,诗集出版不了,但是我不想让诗歌没落。在我写的小说里,在恰当的情节之处,我都会插入诗歌,一些最能恰当地表达小说中主人公心情的诗歌。越是情深之处,越是动人之处,越是需要诗歌的表达。
    叛逆的青春
    继续说我初中早恋那些事。早恋间接地成就了我人生中第一部 长篇小说。
    当时我只是想把那些青涩的爱情给写下来。真正开始写长篇竟然缘于此!真是害人不浅,为爱发电很难的。
    在中考之后的漫长暑假里,我一个人宅在家开始写长篇小说。那会电脑还没有流行,全是手写稿,写了二十多万字,又改了改,再誊抄一遍。话说手写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