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分卷阅读18

    她回到了本来面目:“你这个小姑娘,都二十几了怎么还听你妈的呀。全家都掉钱眼里了,不得劲!”
    “嗯,就是不得劲啊!”得胜的唐理智双手一摊,学着孙总监的口音模仿起来。
    孙总监走了不久,青姐、Gina姐和二姨也来了。她们都是靠自己进的厂子,工龄又都在十年以内,某种意义上,属于孙艳妮这一有特殊待遇的元老阶层的对立面,所以对同一阶层的唐理智、赵世京还算态度和蔼。
    不过嘛,人在职场,把个人利益竖在至高点是很常见的。
    譬如二姨,胖乎乎的身材、笑眯眯的脸,见谁都有三句奉承。可事实上她总是晚出早归,午休三小时,两个礼拜能请出四天假。“女儿病了”、“婆婆病了”、“儿子也病了”,诸如此类的话每天都要重复三千遍,大约是在暗示你,如果你不同情她二胎妈妈的身份,那你简直罪大恶极不配为人。
    对此,唐理智坚持拗“铁石心肠的聋哑人设”,而赵世京就有些倒霉了,一时心软成了二姨的半个跟班,承包了二姨绝大多数所谓“随手一做”的杂事,害得自己都不能按时下班。
    再看二姨身边的Gina姐,综合服务部一众女性中第二年长的人(第一自然是孙总监)。Gina姐的头发永远走在时尚的最前沿,今天是红里泛紫,明天就能紫中带灰,时而热情似火,时而炫酷如冰。有时候真希望她能把这种对发型的热忱带入工作。看着此刻她说闲话说得唾沫横飞的模样,唐理智默默感慨。
    “刚孙艳妮又来推销他侄子了吧!你做得对,她不是整天看不起外地人,看不起租房的吗?也让她尝尝被看不起的滋味。”发声的人是青姐,王建青。作为综合服务部的能力担当,青姐一向语气比较硬,就算偶尔面对孙总监,她也敢硬怼几句。只是嘛……
    “年轻人就该靠自己。我就从来没想过和本地人结婚,那时候一毕业我赶紧落户背了房贷,现在看可算是赚了大钱。早知道当年就该再买大一点,直接贷个别墅就好了,反正还得起。”
    说得好像几年前的别墅就能随便买,联想到青姐处于外环的一室一厅老公房和平时让她们叫个外卖还常常假装忘记付钱的行为,唐理智可不愿顺势恭维她所谓的“大钱”。
    “不过上海房价还不算高的,我上次去香港看了看房价,那才叫吓人呢。哎,你们去过香港吗?……”
    果然!“香港”两字一出,唐理智如有心灵感应般赶紧瞧了一眼赵世京。每一天,无论什么话题,青姐都能硬扯到自己半年多前的“香港四日游”。你谈“法国的薰衣草”,她谈“香港的紫荆花”;你讲“日本的咖啡馆”,她讲“香港的奶茶店”;你说“迪士尼的奥莱最近有新品”,她说“香港崇光打折才便宜”。直到有一次赵世京无意间问道:“青姐,你以前住香港是吗?”被问懵的王建青才消停了两天。
    Gina姐估计也听腻了关于香港的话题,故意提道:“喏,听说晓真下周请假去欧洲玩,真是开心啊。”
    此时不得不提一下袁晓真,黄金位置拥有者,阳光晒得到,淋雨淋不着,据传是关系户中的关系户,不可说中的不可说,反正唐理智至今还没跟人搭过一句话。
    Gina姐之所以拿她膈应青姐,无非是因为他们两人都在三十岁的临界,容易形成对比。
    “我昨天看见她坐魏主任的车来的,谁知道什么关系啊。”接着,青姐又很不掩饰地“哼”了一声,以示对这种菟丝花的不满。
    午后茶歇以魏有志打开办公室的门告终。
    虽然唐理智没能听见二老板和魏有志之前谈了什么,但光凭魏有志那句“您说的对,小唐刚来,所以写得有点虚了。我下次好好审,您绝对放心。”,唐理智就觉得自己身上忽然天降一口大锅。
    如她想象,二老板的身影刚刚消失,魏有志就对唐理智招了招手,然后凝重地喊了声:“小唐。”
    国企干部的派头拿捏得有模有样,和青姐口中与袁晓真有一腿的形象极为不符。
    魏有志,看着应该有五十多岁,是综合服务部的主任,也是唐理智的直属上司。除了第一天对她露出过深不可测的笑容,后来见面都是面无表情,像是有一堵阶级主义的墙横在他们之间。虽然魏有志不会word不会excel更不会ppt,连手机装个app都要劳驾IT小哥,但据说在二老板心里地位无上,是可以和孙艳妮相提并论的特级忠诚老员工。
    唐理智在他的办公桌前站定,看着他放下巨大的茶杯,看着茶杯里一层又一层厚实的茶叶转动、沉淀。
    只是茶水都平静了,魏主任的教诲还没停止。
    “小唐啊,你这个态度有点冷漠啊。你得听进去,以后我退休了可没人教你们了。”他说累了,拿起茶杯抿了一大口。
    “听着呢,下次改!”积极配合的唐理智甚至露出了“职业假笑”。明明她就是因为听了魏有志的要求才会把文章搞成目前不伦不类的样子。何况她的工作头衔是“摄影助理”,怎么目前的工作内容一直是文字呢,真不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