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分卷阅读16

    城。
    方太守捋着胡子含笑目送他们离开,徐郡丞双手不安地绞在一起,来回踱步焦虑道“得罪了朝中贵人这可如何是好”。
    方太守倒是舒心极了,平摊开禹州地图,重新商议疏通河道、筑高大坝之事。
    入夜后又是一场大雨,连着下了两个时辰都不见势弱。前方有人来报江水又涨起来了,方太守按照之前布置的方案,一一吩咐官差们去迁移城南居民。
    府衙中大小官员一时间奔走不停。不远处,卫洵一言不发独立檐下,风灯昏黄色的暖光勾勒着他侧颜,他目光落在漆黑的夜雨中,眼底一片幽暗深邃。
    周遭众人皆是步履匆匆,唯有他伫立在那里,双眉微蹙,薄唇紧抿,周身的清冷孤寂。
    沉香绕了一大圈才找到卫洵,按照秦放的意思告诉他客房已经安置好了,可以回房中休息。
    幸亏卫洵的到来,方德泰太守终于不用再管那个神神叨叨的龙王祭了,也不用看司天台的眼色。因此在安置卫洵一干人等这个问题上,方太守百忙之中也不忘用心,命人腾出几间最好的厢房,被褥茶盏一切都是新的。
    沉香传达完“快随我回去安寝”的口信,卫洵依旧不为所动,兀自望着夜雨沉思。
    沉香伸手触摸着外头的夜雨,雨丝斜斜穿过她白嫩的指尖,雨水打在手心一片冰凉,最后顺着她光洁的手腕蜿蜒到身上。
    半晌,卫洵开口:“这雨下得蹊跷,只怕水患一事不会如此简单。”
    沉香想了想,一路来到禹州城,虽然也有雨,但如此连续、滂沱的大雨,的确罕见。
    禹川江边天色沉沉,阴风怒号。
    下了一夜的雨终于停了,方太守率众官差,一脚深一脚浅踩着水来到沿岸姜家村,挨家挨户敲开门劝说迁移。
    门里头发花白的老婆婆执拗摇头,“俺家老头子就葬在这里,俺哪也不去。”
    安土重迁。
    方太守磨得嘴皮子都快破了,像老婆婆一样不愿迁走的人还是大有人在。
    百般焦急的方太守转头望向卫洵——那个白衣男子正仰首遥望天色,阴冷的江风吹起他宽大的袖摆。
    方太守:“卫大人,敢问现下如何是好?”
    卫洵:“按律神官不能过问政事,但今夜到明早还会有一场大雨,雨势比昨夜更迅猛。”
    “那岂不是……”
    卫洵点点头:“明日此地将全然不复存在。”
    方太守神色忧虑道了声“下官晓得了。”他重重叹了口气,紧接着重新振作精神,狠下心吩咐手下们:“传令,姜家村所有人必须日落前迁入城内安置,不得违令。如有不从者,直接带走!”
    刚才的老婆婆第一个站出来,苍老的身影很是坚决:“俺偏不,死也要和老头子死在一块!”
    方太守点头,“来人,去把她丈夫的坟挖了,将棺材一起送入城内。”
    老婆婆流着泪摇头哭喊:“你们敢,还有没有王法了!”
    方太守吩咐手下将老婆婆带走,他匆匆别过头,不让别人看到他眼里的不忍。
    为官一任,他又何尝愿意如此。
    在官府的强硬手段下,姜家村的居民很快被送入城中,最后安置到城中临近官府的一座空宅中。
    当夜果然如卫洵所料,一场更凶猛的大雨如刀枪一般从天而降。冲刷着、咆哮着从屋檐汇集落下的雨水,好似一片瀑布。全城的人都在夜里望着这片仿佛永远不会停下的大雨,没有人说话,阴暗的空气湿得能拧出水来。
    滔滔江水漫过长堤,如野兽一般吞噬了姜家村的屋宅、祠堂……昨日众人争执过的地方,已化为一片汪洋。
    好不容易捱到了天亮,雨势变小了,方太守又张罗着要把姜家村临近的一村人也迁走。
    “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城中地方有限,根本容不下这么多村民……”一名官员焦虑道。
    “如果还照这趋势下雨,不出七日,岂不是整个禹州城都得迁?”另一名官员也同样担忧道。
    方太守坐在椅子里,连日的操劳让他一瞬间看起来老了不少,“如果有必要,全城迁出,也不是不可。”他沉重答道。
    秦放忍不住私下问卫洵:“都快入秋的时节,还不停下雨……这天象也未免太异常了?难不成他们说的龙王,是真的?”
    卫洵抚额:“天象异常是真,龙王是假。”
    “那可怎么办?”
    “实在不行,只能像方太守说的那样,迁城吧。”卫洵少有如此无奈。
    两人说话间,沉香从外头提着空空的食篮回来了。
    为了确保姜家村一村人的生计,这几日官府出面从饭庄订了一日两餐的馒头。沉香积极加入了派送馒头的队伍,来回奔走在饭庄和安置所之间。
    她每次去送饭回来心情都很沉重。
    姜家村人哪怕现在暂时有容身之处,有果腹食物,但始终……家是没有了。
    一群村民整日只能呆坐在屋檐下,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