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分卷阅读43

    粮食淋雨了都懒得往家挪。现在不读,还算有几分良心,若再接着念,胡子白了还是考不上。”
    钟大山抽着烟锅没好气道,为供六侄子读书,族里人没少借钱给他。
    放假从县里学堂回来,眼珠子朝天看,跟他说话带理不理,连从小起的名字都先斩后奏给改了。
    “你这个老头子操这多心干啥,这话让四叔听见又要跟你急。”
    杜氏笑嗔老伴两眼,理虽这个理但毕竟是别家的事情,亲戚亲戚,分开就是外人了,即便再为他们着想说不到心坎,人家也不领情。
    “我瞧老四敢跟我急?”欠他家几吊钱都好几年没还了,还敢甩脸色?反正现今六侄子功名不成,不用再如自然那般顾忌。
    “六叔若在村里教书也不错,我瞧义康义安怪灵性的,兴许是读书的料,让六叔教必定比其他先生操心。”
    其实秦氏打心里也瞧不上夫家六叔,当初丈夫在世时,借了她们家两吊钱,瞧那样子是没打算还钱。
    方才听婆婆讲突然灵机一动,既然不愿还钱,那就让闺女跟着识几个字,别像她一样做个睁眼瞎。
    听说当今皇后娘娘在京城开办女学,她觉得闺女聪慧机灵,学字肯定比旁的孩子快。
    杜氏觉得老二家的主意好,转愁为喜,摸摸俩孙子的脑袋:“你俩愿不愿意跟六叔读书识字?”
    “奶奶,义康愿意,子辰哥哥就会认字,可神气了!”钟义康举起小手起身雀跃地喊,小杜氏怕儿子一头从车上栽下来,连忙上前以眼神制止。
    “奶奶,义安也愿意……”
    ……
    临近县郊的官道上人流如织车水马龙,有逛庙会的普通百姓,有肩挑扁担手挎竹篮的小商贩……
    钟月等人正要准备停下脚步等后面大人赶上来,便听见钟大海扯着嗓子要他们别慌进城。
    推推搡搡随大溜入了城,一眼望去可以看见街肆十字路口宽敞的地方搭建有大戏台,根据记忆,城中不只有唱戏的戏班子,还有玩杂耍的马戏团。
    “月月!月月~”当钟月东张西望,恨不得多长几双眼睛观街景时,忽听有人喊她名字。
    “是小桃。”秦氏听出是她外甥女。
    扒开密密麻麻的人群,钟月果真瞧见秦桃和三舅娘曾氏站在一个煎饼摊子旁忙碌,秦桃冲她招手呼喊。
    “表姐!”见小摊上围满顾客,钟月心道这么多人来赶会,生意想不火爆都难,她若是三舅多摆几个摊位,趁机大赚一把,想着想着生出了明年逢会自己也摆地摊的打算。
    “三嫂,咱娘来了吗?”一手拽着闺女的秦氏,拨开人群笑问曾氏。
    “没呢,你三哥都念叨了好几次,平常赶城这个时候也要到了。”
    曾氏手头做着事心头埋怨着公婆,平常在老大家做死做活帮忙挣钱。
    他们一年里只用老俩口这么几天,两人还不大情愿,来得比那些专门赶会的人还晚。
    “三舅娘,你不知道城外路上人多挤,我们天不亮出门现在才进城。”
    钟月听出曾氏不满,连忙圆场。
    “月儿说的没错,去年架子车还能进城,今年别说架子车,连人都费劲,官家还派不少衙役把守,怕人闹事。”秦氏清楚娘家三嫂子的秉性,千好万好一处不好则记一辈子。
    “是嘛?估摸爹娘赶牛车给堵在城外了,待会再过不来,我就让你三哥去接他们。”
    听说赶庙会的百姓格外地多,曾氏瞬间欣喜大过烦躁,来的人越多自家的生意就越好,哪有人不吃饭的道理。
    “嫂子,你先忙,我们去普济寺上了香再过来。”秦氏见曾氏忙于招呼生意,顾不得同他们说话,而且自己还有事要办,便提出离开。
    赶庙会的百姓,一般都会去远近闻名的普济寺上香请愿或还愿,秦氏也不例外。
    “行,你们去吧。”
    曾氏抬头瞥了眼小姑子,自家生煎铺子开了几年,从没见人家主动帮过忙,旁人家的姑子上赶着讨好娘家嫂子,偏偏自己没那个好运气。
    “小气巴拉的,都不舍得给月儿拿个煎饼吃,芝麻点的东西看得比金子还精贵,挣不了啥大钱!”
    小杜氏与郭氏等人离的不远,对曾氏的行为嗤之以鼻,撇撇嘴嘲讽道。
    “谁说不是,上次赶城看秀萍的面子去她娘家嫂子铺子里吃饭,结果一个包子都算得清清楚楚。”郭氏透过人缝朝曾氏翻了个白眼,语气颇为不屑。
    普济寺地处沿城官道的闹市区,香火极盛,百步之远便可闻到浓烈的檀香味。
    寺院正大门置放着香鼎香案,旁边有小弥撒散香,免费供来往的路人进香。
    大概出于佛祖的尊敬,普济寺中上香的人虽多却不吵杂,很是安静。
    秦氏和杜氏四人要到各个佛堂许愿,钟月姐妹三人呆在外面的菩提树下等候。
    “哎,哎,你们瞧,那不是子辰的后娘吗?肚子都这么大了!”
    三人正谈论等会去哪里玩,一心二用的钟莲突然扯扯钟月的胳膊,朝前方几步远的地方扬扬下巴,兴奋的道。
    钟月心说胎儿六七个月了,肚子能不大吗?
    记得正月十六晚上,曾子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