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分卷阅读84

    日做法,笑着脆声道:“那我去叫中人过来。”
    最终双方彼此相互诉苦喊难,钟家诸人七嘴八舌给中人拍了一通马屁,画了大堆饼子,才同意不要契税钱。
    从中人手里接过字契时,所有人脸上都高兴的绽出花来。
    重新回到铺子里时,开始讨论何时着手雇人动工装饰门面,需要添置哪些物件云云。
    钟月也忍不住加入进去,因铺子所在街道开阔,她想着可以像二舅家的一样,立几根木柱搭建外蓬,多出的空间能做许多事情。
    商铺的事情确定下来,秦氏母女还得去城郊查看刚到手的田地,土地位于郑县正南方位,离通往京都的官道只一里之遥。
    立在田头,钟月望着农田里的高粱秸茬,只觉满心遗憾,这么好的位置只能买五亩田,即便将来有了银子,或许也买不到临近官道的土地了。
    两件极为重要的事情确定下来后,秦氏和钟月陷入陀螺般的忙碌生活。
    小杜氏脾性素来风风火火,当日就与郭氏去找请提前物色好的匠工队,让他们尽量次日就开工。
    毕竟自立了字契后第五日就开始算租钱的,铺子能早开则早开。
    秦氏让女儿在铺子里帮忙,而自己则在城郊的农田里盯着雇佣的短工耕作。
    事赶事,忙在一起去了,秦二郎大部分时间要走县串乡为东家干活,根本顾及不到自家诸事。
    小刘氏虽然能干,但也足够精力在短时间内种植十几亩农田,因此只能雇短工干活,秦氏比娘家嫂子的情况还糟糕,即使心疼钱也不得不花钱请人。
    ……
    九月二十六,诸事皆宜,开张大吉。
    钟家的三间铺子于同一日正式开张,钟大海父子连带钟三海特意告了假,从京都赶回帮忙,平时关系走的较近的有些亲戚朋友也登门捧场。
    小本买卖,没有请唢呐舞狮队庆祝,只是应景放了一长挂爆竹便开了业。
    由于小杜氏也要做煎饼卖,秦氏便放弃当初的打算卖起了包子,先将就一阵,等开了春农田中种上蔬菜后开销则会大大降低。
    “买什么馅的?开店前三日,买五送一。”钟月一本正经的问前来捧场的曾子辰。
    “你觉得哪种好吃,就拿什么馅的,你是东家比我清楚。”曾子辰抬头注视着铺面前墙上张贴的红纸黑字,眉眼弯了弯,语气轻快地答道。
    自得知钟月家在县城不光租铺子还置了田产,料想母女俩将在城里久居,心底生出窃喜。
    连日来早起两刻时辰,绕道走钟家店铺门前以期能碰上钟月同她说几句话。
    前来帮忙的杜氏,眼尖的多瞄了几眼曾子辰,通过观察其神情动作,眼中划过几抹了然,笑容和蔼的接下他的话:
    “每样拿一个,都尝尝,喜欢吃哪种,下次就买它。”
    想起他家是开酒楼的,啥吃食没吃过,于是又补一句:“估摸没你酒楼厨子做的好吃。”
    曾子辰感受到了杜氏打量的目光,心情忽然紧张起来,眼神不敢跟她对视,慌忙点头:
    “听三奶奶的每样拿一个,酒楼的厨子烧菜好吃,可做寻常小吃食却比不过你们。”
    开张首日人多,钟月不便跟他多说,有牛皮纸袋装好递过去,提醒一句:“刚出锅的,有点烫。”
    转而便忙着招呼其它买包子的顾客了。
    曾子辰晓得她忙乱,接过包子应了句,然后付钱含笑离开。
    起了心思的杜氏在他走后,便将话头有意的转到其身上:
    “子辰那孩子读好些年书了吧,他六叔十三四岁就开始考秀才,子辰书念得好,大抵也快了。”
    “听三花讲明年就下场考,酒楼里的事不敢让他操心,全是大郎和二郎在打理。”使力揉面包包子的秦氏答道。
    自二月二十五庙会上有了想法后,只要碰上曾家的媳妇都会主动打招呼,以此了解在学堂读书的曾子辰的情况。
    杜氏点点头,念起其身世比自家孙女还要可怜,轻叹一口气,“可怜见的,真是苦了这孩子。”
    秦氏听见婆婆的感慨,揣面的动作停顿片晌,苦笑了下方继续做活。
    经过前期的宣传以及三日的优惠活动,前后几条巷子的百姓都晓得县城新开了一家钟记包子铺,不但味道鲜美还皮薄馅多。
    做包子是件重体力活,而且进入十月后天便寒冷起来,四更天起床对钟月来说真是件考验毅力的难事。
    看着睡得酣甜的钟兰和钟莲,她真怀疑她们选择卖包子是不是错了。
    商量
    除了要起早外, 还有件苦恼的事情即将到来。那就是县郊农田里种的蔬菜要侍弄。
    虽说中秋后没赶上萝卜的种植之期, 但白菜、菠菜、芫荽等蔬菜时间还来得及,她家这次撒了不少菜种。
    古代不比现代农业有除草剂驱虫药等, 钟月听她娘秦氏讲有些白菜嫩叶子被害虫啃的豁豁烂烂,都是虫眼。
    不光如此, 卖田里长出了跟蔬菜和麦苗争肥的生命力顽强的越冬杂草, 依照往年这种情况必须要锄地拔草了。
    可如今她们要忙铺子里的生意, 纵使有心也没精力再顾及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