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分卷阅读87

    己都能想到单一耕作农作物太浪费资源。久居县郊的百姓比她还清楚。
    大家都种菜,单靠一个郑县吃不下那么大的供给量,花大半日时间拉往京都售卖有些划不来,到时价钱也贵不了哪里去。
    她家五目田地,麦子蔬菜对半砍各有两亩多,对庄稼来说,或许跟本不算什么。但对蔬菜来说,如若没有很好的市场,还真是件愁人事。
    家里的包子铺短时间不可能短短两三个月消耗光。
    想到这里此前的借此大赚一桶金的劲泄了不少,看来年关前要早作打算,能兑给菜贩就兑出去。
    钟月正想的入神,忽然被秦氏的声音打断。
    “你二舅娘倒勤快,地里收拾光溜溜松软软的,她家田多,八成雇了短工的。”
    扭头发现不知什么时候跑到另一片接壤的二刘家的田里去了。想开口要接她的话。
    忽觉手中触感不对头,低头瞧见原来是几棵嫩白菜遭了秧,被她误伤连根拔掉。
    不过她并未有任何自责,反正总要剔些回去剁包子馅用。
    合作顺利
    钟月将误伤的小白菜撂进箩筐里,半玩笑半认真地回道:“等咱们有钱了也请短工, 娘你成地主婆了!”
    秦氏心中畅快, 同闺女说笑起来:“嗯, 娘盼着那天呢,到时再请雇两人端茶洗头的小丫鬟伺候……”
    “等月儿赚大钱了,让娘舒舒服服享清福。”
    “只要你以后能寻个好人家,夫妻和睦公婆顾惜, 娘就是吃糠咽菜心里也痛快……”
    郭氏话没说完, 面上的神采慢慢淡下来,提起女儿的婚姻之事,使她不由想起月初曾家老太太来买包子时奚落那些想跟她孙子子辰结亲人家的话语。
    大概意思就是她孙子是要考功名当官老爷的,寻常人家的姑娘如何配得上自家孙子, 不说高门大户起码也得门当户对。
    曾老太太一通话,原本动了心思的秦氏犹如大雪天头顶被人浇了盆冷水。
    是啊,虽说两家孩子的身世相似, 可无论从家境还是学识皆有很大的差距。
    听说子辰那孩功课好过几年成了秀才老爷, 岂非布衣人家高攀的上。
    秦氏心底纵有遗憾和难过, 不过经过几日自我劝导已经想开。
    倘若两家真成了儿女亲家, 就目前她们的光景, 她的月儿到了婆家必定日子好过不到哪里去,于是便熄了同曾家结亲的念头。
    经此一事,更让秦氏明白在女儿未出嫁前, 拼死拼活也得赶紧帮她积攒些裹身的家底。暗悔前两年闺女年岁小没往这方面深想。
    ……
    由于晚上郭氏在包子铺她们不用管, 母女两人直到暮色将至露水欲凝之时, 才擓着两平筐野菜家菜回返。
    进入县城主城区,天已麻糊眼,尚未打烊的店铺次递点亮风灯,为初冬的夜幕增添了些许暖意。
    冬日里大伙都想早早吃罢晚饭钻进暖融融的被窝里,平常到了这个时辰来买包子的食客寥寥无几。
    故她们到了家门口,未碰上顾客只见铺门只开半扇,从房中透出微微晃动的光影,以及传出砰砰的刀剁砧板声。
    “我道来买煎饼的呢,咋这么晚才回来,地里都起露水了吧。”小杜氏听见动静,探出身子笑着打招呼。
    视线落在秦氏胳膊弯的菜筐时,眼睛笑眯起来,问道:“秀萍,我记得你家城郊田里种的有芫荽。嫂子从家里带来的用完了,先借你些过两日还你。”
    秦氏没做它想,爽快应道:“当不得什么值钱的东西拿里还让嫂子还,我剜了些在筐里,这里瞧不清楚,待会我让月儿给嫂子送去?”
    钟月在两人说话间,同小杜氏问礼后已先一步走进自家铺子里。
    见郭氏正忙着剁包子馅,而钟莲则忙着规整灶房屋什,连忙走到郭氏身旁笑着阻拦道:
    “三婶,放着别干了,等会由我跟娘剁。累大半天坐下歇一歇,你们还没吃饭吧,我来做咱们一起吃。”
    郭氏停住刀,指着置在炉膛上的锅笼笑说:“这么晚了还做啥饭,锅里熬的有米汤,现成的包子,三婶专门给你留俩猪油渣萝卜馅的。赶紧洗手吃饭,我跟莲莲尝包子都尝饱了。”
    在屋里虽然隐约听得见外头秦氏与小杜氏的聊话声,但她仍然随口问了钟月:“你娘呢?”
    原本准备做饭的钟月闻此,也就不再麻烦,下田弯一下午腰身确实挺累的。
    “娘在跟大伯娘说话,一会就过来。”说着从小泥炉上拎起温着热水的半旧铁茶壶倒水净手。
    “估摸有点烫,兑些凉水。”离她不远的钟莲顺手从水缸舀了小半葫芦瓢冷水慢慢倒着说:“你试试行不行。”
    “卖包子跟缝衣裳哪样累些……水温正好,不用兑了。”钟月笑问神色怡悦的钟莲。
    “当然是卖包子累。”钟莲不假思索回道,“不过挣的也多!”
    想到半日功夫挣了六七十文钱,钟莲眼中的神采愈盛。
    钟月听她说卖包子挣钱,则含笑不语。昨日她还生出念想,倘若田里的蔬菜行情好,两家就这样合伙卖包子也不错。
    可下午发现县郊的田地中家家户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