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分卷阅读96

    女儿。
    自生了一场病,秦氏格外留心女儿,见之还没昨日穿的厚,没想也没想便道:“怎不多穿件夹衣?城外比家里风大。”
    “干起活就暖和了,穿太厚反倒不好。”郭氏出声接话。
    秦氏一想,也是。即使不下田砍菜,在泥巴路上推菜车亦累出汗来,闪了汗更糟,便没多再多言。
    ……
    随着雨期拉长,越来越多的菜农加入雨中收菜队伍。
    谁也不知雨还要下多久,继续等下去万一田中雨水越积越多到时愈发麻烦。
    反正再有月余年节便至,收回来放几天价钱差不了多少。
    钟月见官道上的车辆比两天前稠密,暗自庆幸花钱请人收菜是正确的做法。
    离她家农田不远有一何姓人家,祖上三代皆以种菜卖菜为生。
    钟月几乎每次下田都会看见田家人,时而驻足聊上几句。
    此次也不例外,又给碰上了。
    大概小刘氏也认识,她扬声向站在田头往车上装白菜的何家女主人李氏打招呼:
    “李婶,你们好利落,那多菜转天就收完了。”
    李氏听有人跟她说话,抬首瞧是熟人,未语先笑,指向自家田地道:
    “没法子,我家地势低,你瞧瞧积得都是明晃晃的水。白菜根都泡烂了,谁能想挨着年节落恁些雨。”
    钟月顺些她手指方向平目而望,在灰蒙蒙的雨气笼罩下,墨绿色的田野烟雾袅袅,能见度不高。
    她只瞧见近处的田沟里蓄满了水,再远处何家的男人正挎篮收菜。
    她有意打听何家蔬菜是否往京都卖,便故作随意道:“李婶,前几日听人从京都回来讲那里的菜价钱高,又好卖。你家种那多,怎不去试试。”
    李氏自然也认得钟月,知道她家开着包子铺,地里种的菜留着自用。同她家构不成太大威胁,就没藏着掖着实话实说道:
    “可不嘛,京城人口密,大酒楼也多。青菜只要运过去有多少人家的要多少,而且还不除称。”
    钟月听闻此消息,心念大动,眉眼泛开笑意:“那您和何叔今年就不用为卖菜发愁了。”
    “可不是哩……”
    ……
    双方都忙着干活没聊几句,钟月和小刘氏便往前方自家田地走。
    钟月兀自想着卖往城里卖菜之事,忽听身侧的小刘氏道:
    “今年你家地里种的白菜多,趁着价钱高往城里卖几车。趁着雨天生意闲,到时我跟你大哥一起跟着,进城找你二舅。”
    听了小刘氏的话,又惊又喜,但随之理性回归后忙摇头婉拒:“那怎么行,去一趟京城得半日功夫,生意再冷清总比关门强。”
    小刘氏笑着解释:“反正早晚都得进城一次,你大哥开了年成亲,聘礼需提前备好,京城卖的东西全,样式又时新,价钱不比县城贵。刚好咱们一道,带你好好逛逛京城。”
    原来是这样,钟月没再推却,欢喜地说:“长这么大,月儿还没去过京都呢。”
    “你舅在城里,到时咱们多呆两日。”
    “嗯!”
    ……
    得知京都蔬菜大卖行情紧俏,钟月干起活来分外有劲。
    她想着如若雨继续持续下去,青叶菜价格肯定继续往上攀升,不如卖一半,留一半。
    万一倒霉年价钱又降下来,那就留着自用,如果撞了运,那便少做白菜包子。
    雇人收菜钟月采用以前镰客格麦子的法子,将活包出去,三百文钱砍一亩七/八分白菜。并包运到家,她和小刘氏负责跟车。
    俩短工一人砍,一人用篮子往地头运,钟月和小刘氏接过一棵棵放进围着荆条编的围栏的板车中。
    车满后,倒在铺展开的油布上,垒得高高一堆时才往家运。
    白菜砍的快,到后面又从邻居家借了量车子,小刘氏将长子秦文富也叫上,三车六人天摸黑,终于将田里的白菜全部收回家。
    进京
    钟月看着堆满了整个屋檐的白菜, 畅快地舒口气, 累并快乐着。
    秦氏在几人收菜时, 并未全程歇着,而是将檐廊下的白菜棵棵码放好。
    然后又熬了一大锅胡椒羊肉汤, 烙几十张软软的素饼,留秦氏母子三人吃晚饭。
    “姑母,我自己盛。”饭桌上秦文富拦下给他舀汤的秦氏。
    “盛个饭又不累, 今儿得亏有你, 不然还得半天搞。”秦氏没听大外甥的,起身盛汤,用勺子从锅底捞了几块羊肉。
    这时钟月想起小刘氏跟她们去京城卖菜之事,轻快道:“娘,舅娘说等过几天你病全好了帮咱们去京城卖菜!”
    秦氏将羊肉汤递给文富,面露疑惑说:“去京城卖菜?跑那远?”
    小刘氏接话:“今儿收菜碰到何家媳妇, 说是京城青菜紧俏价钱也高,县里的菜农如今不少都往那里卖。”
    炉膛的碳火尚未熄又喝着热汤,她腾出只手抹去鬓角的微汗。
    钟月以为秦氏觉得单为卖菜大老远跑趟京都划不来, 笑说:“娘, 咱们就当年节前去京都逛一逛买些年货, 舅娘预备给表嫂置办嫁妆呢。”
    斜对面的秦文富听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