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分卷阅读6

    温暖的花房栽种了,以炭火催发,才能使四月的蓝鸢开在冬雪时节。
    辛夷盯着她流了一会泪才平复下来,将蓝鸢放到案上,自己则双手交叠高举,向李蕴行了一个跪拜大礼。
    李蕴略有些不自在:“起来吧。朕昏睡两年,都是你照顾我,没有让旁人插手吧?”
    “回陛下,辛夷一直在太上宫侍奉陛下,未有一日懈怠,饮食衣物都不曾假手于人,除了皇后娘娘、太子和太傅,没有旁人近过陛下的身。”
    “方才皇后说夏侯汜在殿外,这又是怎么回事?”
    “大司空和丞相他们担心陛下龙体,常在殿外求见,从来没有进来过。”
    李蕴翻了个白眼,托腮道:“恐怕都在等着我命归西天,他们好趁机占便宜。啧啧,多少年了,还是一副道貌岸然的禽/兽样。”
    辛夷许久不曾见到会说会笑的李蕴,目不转睛地看着她,皇后娘娘大费周章求来的签文果然灵验,陛下她又回来了!
    她语气轻快了些,道:“这两年来,幸亏有大司空、丞相、太傅和右将军,百姓们都称他们为‘护国四柱石’,这是社稷之福,陛下之福呀!”
    想当年这四个人都没少欺负过李蕴,她打死都不会相信,他们是真心臣服。
    不过——
    李蕴话锋一转,口气凌厉起来:“辛夷,朕能信你吗?”
    辛夷一惊,连忙将身体伏得更低,脸几乎要贴在地面上,斩钉截铁地回道:“辛夷的命是陛下救的,这辈子只会认陛下一个主人,如违此誓,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李蕴仔细一想,既然她昏迷之前安排了辛夷守住太上宫,而辛夷见到自己时的激动失态做不了假,那么此人,应当可信。
    最重要的,还是那一束蓝鸢,她不是一个热衷于把自己的喜好传得天下皆知的人。
    李蕴走过去,将辛夷扶起来,叹了口气:“辛夷,你也知道,朕昏迷两年,形势多变,不能不多心防备。这两年,辛苦你了。”
    辛夷望着她,眼里的泪水忍不住又落了下来,李蕴从她的眼底,看到了无尽的哀伤和怀念,不知为何,竟也有些伤感。
    她吸了吸鼻子,摆正宫人的姿态,恭敬道:“陛下请放心,你昏迷这两年,皇后娘娘将后宫管理得井井有条,前朝也有大司空、右将军和太傅坐镇,并无太大波折。其实外头的百姓都不知道陛下昏迷的消息,为了朝纲稳定,皇后娘娘让何秀代替陛下上朝听政。你也知道,他的口技出神入化,隔着帘子,谁也分辨不出,都以为陛下好好的呢!”
    “何秀?”李蕴的神色莫名诡异起来,眉头紧皱。
    “何秀与我一样,都是陛下的心腹,他是太上宫内侍总管,这会儿该在御书房扮演陛下批阅奏折,等上灯了他就回来了,陛下若想知道什么朝廷大事,还是问他比较好。”
    李蕴的眉皱得更深。何秀,何秀,在她记忆里,拥有这个名字的,是一个油嘴滑舌的逃兵,还是章衡麾下的。
    她身边的人,都与她的宿敌有了牵扯,而她好像群狼环伺的一块肉,这朝堂后宫,恐怕已经被那三个人插满了眼线,成了漏底的筛子。
    十年人事几番新,李蕴不敢相信任何人。
    她思前想后,还是决定搏一把,谨慎道:“辛夷,朕的真实身份,除了你,还有多少人知道?”
    辛夷似乎有些惊讶,却还是认真答了:“陛下从前虽然心智不全,但熹平元年即位以来,并未出过什么差错,更何况,熹平二年,陛下就恢复了神智,不光英明神武,料事如神,还先后劝服了大司空、右将军、丞相归附,励精图治,用了整整六年,才夺回燕云十六州之地,保住了大雍百姓的家国河山。陛下虽然身为女子,却是大雍人人爱戴的好皇帝,除了陛下身边贴身侍候的宫人,大约只有皇后娘娘和太傅知道。”
    李蕴听了这话,却沉思不语。
    “熹平”是假太子即位时改的年号,熹平元年,对应着“成化十一年”。照辛夷的话推断,她现在对外,还是以从前假太子的身份出现的。熹平二年,正好是她中毒昏迷之后不久,这中间四年光阴,恐怕有什么波折,是她不知道的。
    “辛夷,后宫里有多少人,都是什么来路,你再仔细同朕讲一遍。”
    辛夷以为李蕴是昏迷太久,记得不大清楚,才让她把宫妃们的背景复述一遍,免得将来对着她们,出什么纰漏,却不知李蕴是脑子一片空白,根本什么都不知道。
    薛氏仍旧掌着半个大雍的兵权,太后薛仪的地位自然无可撼动。直至今日,薛仪仍不肯放手朝政,每隔十天便要临朝理政一次,后宫斗无可斗,她便热衷于在前朝搅风搅雨。居景仁宫。
    皇后薛素是太后薛仪的侄女,父亲是镇国公薛坤,熹平元年入宫,为人能力出众,治下甚严,平时恭谨少言,深居简出,与李蕴相识于宫外,深受李蕴宠信,和薛氏众人殊不相同。居正阳宫。
    贵妃江映雪,乃是丞相桓玠表妹,出身高贵,熹平三年入宫,喜好诗书字画,风雅脱俗,貌美性冷,不与其他宫妃来往。居未央宫。
    柔妃孙溶儿,前大学士孙晔之女,熹平四年入宫,为人温顺娴静。孙晔于熹平三年文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