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分卷阅读22

    至于皇阿玛和众位哥哥们,胤祯打从一开始就没想着给这些人挑,都是能出来逛的主儿,何必让他跑这个腿。
    所以万寿节这一日,胤祯给自家皇阿玛的寿礼只有自个儿亲手抄写的佛经。
    这要是在往年,十一岁的儿子亲手抄佛经给自己做寿礼,康熙就算不感动,也不会觉得有什么。
    但是今年,十四往太后和德妃那里送了那么多东西,到他这儿就只剩下佛经了,而且一猜就知道是在京城就已经抄写好的佛经。
    当着文武大臣的面儿,康熙自然不能质问十四寿礼的事儿,但是等到万寿节的第二日,德妃的生辰宴上,既没有文武大臣,也没有外面的命妇,连孩子都只有三个。
    老四,十四,温宪。
    这还有什么不好‘兴师问罪’的。
    第11章 第 11 章
    “朕还以为十四送德妃的也是佛经呢,不曾想花样这么多。”
    吃的、喝的、穿的、戴的、玩的、用的,这哪是送生辰礼,倒像是民间在置办家业。
    德妃也是信佛之人,永和宫还专门建了个小佛堂。
    要说是这佛经,送给德妃,远比送给康熙来得合适。
    “皇阿玛什么都不缺,富有四海,但凡是大清之地,皇阿玛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儿子就算是想挑些物件送给皇阿玛,也实在无能为力,倒还不如亲自抄一份佛经,更能表达儿子的心意。”胤祯笑嘻嘻的道。
    压根就没把皇阿玛的问话当回事儿,本来就是如此,皇阿玛什么都不缺,不缺物件,也不缺儿子。
    跟皇阿玛比起来,额娘显然更需要这些东西。
    这小子,康熙瞪眼,倒也没生气,只是有些哭笑不得。
    哪怕是太子,在他面前也没这么放松,哪个人说话不是再三斟酌。
    倒是十四,可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也可能是他和德妃对这个小儿子太过娇惯了,在他面前什么都敢说。
    “朕富有四海不假,可南巡至今,都没能抽出时间来出去转转,你也是朕的儿子,几乎每日都要出去溜一圈,朕也不用你捎什么东西表孝心,毕竟朕富有四海,什么都不缺,你就画几幅画吧,把出去见到的东西都画在画上,比亲自抄写佛经更能表孝心。”康熙不紧不慢的道。
    十四在师傅们那里口碑不错,无论是学文,还是学武,都颇有天分,也肯下功夫。
    昨日敬上来的佛经他也瞧了,字写得不错,态度也颇为认真。
    跟抄写佛经比起来,丹青要耗费的精力和时间要更多些。
    胤祯愣了愣,画几幅画不是难事儿,难的是如何用心画,皇阿玛这分明就是找茬,真要想看看民间的状况,宫里多的是画师,就算是从儿子们当中找,那也该是找三哥。
    “儿子画技不精,不如皇阿玛把任务交给三哥、四哥,我们兄弟三个一块?”
    康熙板着脸道:“你三哥四哥都有差事在身,没工夫出去溜达,能有时间出去转转的就你一个人,这画画的事儿就交给你了,不得假手于人。”
    整天出去溜达,还一趟一趟往回带东西的,别说这次南巡了,就是在他之前所有的出巡当中,也就十四一个人如此。
    还想找老三、老四一块接任务,那到时候,画画是老三的事儿,收集素材是老四的事儿,还有十四什么事儿呀。
    胤祯苦着脸接下任务,倒是娱乐了周围的人。
    温宪笑不露齿,德妃娘娘也用帕子掩住唇角,四贝勒轻易不笑,笑起来大多数时候也不过是勾勾唇角而已,并不明显。
    刚刚还板着脸的康熙,唇角上扬,眼角的鱼尾纹加深,倒是显得没那么威严了。
    “今儿是臣妾的生辰,正好大家都在,不如就让十四就着今日这景儿画上一幅。”德妃笑道。
    要么说是从宫女子一直被提拨到四妃的人呢,知情识趣的本事,在这宫里头那都是数一数二的。
    “十四听见了吗,不光是朕觉得寿礼不够,你额娘也这么觉得,我们可都等着你的画呢。”
    得得得,上书房的师傅们鞭长莫及,没法给他布置功课,皇阿玛和额娘倒是捡了漏子,搁在往常,上书房的功课都还忙不过来呢,哪有功夫作画呀。
    如今是没得理由推辞了,能出去逛街玩乐,就能作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