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分卷阅读24

    是没得比,这画也就是一家人留着自己欣赏,挂在外头的,还是最好用一些名画。
    “额娘还是把画挂了在卧房的内间吧,咱们自己观赏,就不用旁人看了。”
    这画上就她们五个人,要是让宫里的其他人看见,确实挺惹眼的。
    德妃也并非是喜欢炫耀之人,皇上给她的好多赏赐,都放进库房压箱底了,并没有拿出来炫耀,但儿子的孝心跟皇上的宠爱,又怎么能一概而论。
    难得这三个孩子意见这么统一,尤其是温宪,这孩子不爱说话,更不爱发表什么意见,好不容易表一次立场,她这个做额娘的,自然不会不答应。
    “老四和温宪若是有空,也画上一幅,额娘都给挂到卧房去。”
    十根手指头,即便长短不一,那也都是自个儿的手指头。
    别说是三个孩子的画了,就是六个孩子都在,人人都画上一幅,她那卧房也都挂得开。
    四贝勒和温宪能怎么说,还好是挂在额娘的卧房里,即便画作对比明显,也不至于丢了十四弟的面子。
    第12章 第 12 章
    要说胤祯,还真是心里头一点数都没有,就算是知道自己的画少了些意境,也没觉得审美差那儿了。
    在画过了‘全家福’之后,给皇阿玛画的画作也是以人物画为主。
    到了江南才知道,这里最迷人的地方并非是小桥流水,也不是亭阁楼台,而是路上穿着长袍马褂的读书人,学堂里少年们朗朗的读书声,街市上说着一口吴语的小商贩,还有带着面纱、撑着油纸伞的女子们……
    江南文风重,从古至今,才俊不知出了有多少,在这里经常能看到拿着书本的年轻人。
    胤祯以前对于古代书生的印象,大都是一袭白衫,头发简单的束起,或是用一条纯色的发带,或是用一只普通的木簪子,那肯定不是像他现在看到的这样。
    长袍马褂也就罢了,关键还在于发型,清一色的月亮头,戴上帽子还好些,不戴帽子露出光溜溜的半个脑壳,那可真是……有点儿不太雅观。
    胤祯最不能习惯的就是这月亮头了,放在别人身上,他看着别扭,放在自个儿身上,每隔几日便需要剃一次头发,冬日的时候嫌它冷,夏日不戴帽子,又嫌它丑。
    这满大街的月亮头,看得人眼晕。
    胤祯外出采风十日,画了四幅画,全都是人物画,一幅画的是街市上的小商贩,在跟客人讨价还价。
    一幅是学堂里的场景,瞧起来只有四五岁的小家伙们,摇头晃脑地跟着先生在读书,有头歪左边,有头歪右边,还有干脆是斜着的,先生闭着眼睛,双手放在背后,一只手上还拿着戒尺。
    第三幅画,画的是农人耕作的场景,春耕早就已经过去了,地里的庄稼都已经长出来了,一片绿油油的,农人们是在除草,年长的都拿着农具,小孩子们则是空着手在地里拔草。
    最后一幅画,画的是纺织作坊里的场景,这也是唯一一幅只有女子的画。
    胤祯总不能送皇阿玛一幅未婚女子上街买东西的画,在作坊里辛勤劳动的女子,画在画上就合适多了,这些女子都是已婚的,甚至有的都已经做了祖母。
    这些是纯粹靠手艺吃饭的人,每个人一天大概能挣三四十文钱,最为娴熟的技术工,一天的工钱甚至能拿到八十几文。
    当然了,江南最好的纺织女工并不在作坊里,而是在官方的织造衙门,每日的工钱也要比作坊里稍微高出来些。
    这些手艺好的女工们,收入要比寻常百姓家的男子都高。
    按照现在的物价,六文钱就能买一升米(两斤左右的大米),每天能拿到四十二文钱,一天就能买七升米,一个月就能买二百一十升米(四百多斤大米)。
    普通的五口之家,一个月的开销,差不多也就是在一千文左右。
    当然了,这些钱对于皇子阿哥来说,连打赏下人都不够,打赏下人都需要用银子、用金子,什么时候用过铜板。
    他只是觉得,生产力在某些方面并不弱于男子的女子们,地位应该再提高些。
    别看江南文风重、商业发达,但是女子的地位还比不上京城那边儿呢。
    也不知道是不是他想岔了,这些个文人书读的越多,对女子的禁锢就越是厉害。
    这四幅画在送给皇阿玛之前,胤祯先拿去给四哥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