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9
后气势不减,“就算你们从边境撤兵,梁国大军就能放过你们?顾公子诚然是天纵英才,但身后追随着的那十数万流民,只怕难以安置。”
谢檀的注意力,也被骤然拔高了音量的商谈给吸引住。她在心里默默琢磨了一番,很快理清楚了两组人的各自意见。
卫国这边,着急对付国内的反对势力、夺回都城,肯定是想让王大将军从边境调回军力,转去打击北方的几个皇子、以及太子/党。
所以他们希望齐峤的兵,一直驻守在梁卫边境上,帮他们抵挡住梁国大军和萧化龙。
而顾仲遥这边,作为回报,提出要卫国割让从前北延国的国土,大约是想将分散在梁卫的北延族人和流民迁移过去。
但眼下的情形是,双方都觉得自己吃了亏,因而僵持不下。王太后索性点破了对方的弱点,强势威逼。
谢檀不禁暗自摇头。
她太了解顾仲遥的脾气,坚持走骄矜路线、跟他硬来强逼那一套,结局只能很惨……
果不其然,帐内的气氛渐渐僵持着安静了下来。
谢檀拽了下萧孚的袍角,对他附耳低声道:“赶紧说点软话,不然你们才真要吃亏。”
萧孚侧转回头,与谢檀对视了一瞬。
他毕竟是皇室斗争中长大的人,小事上任性叛逆,大事却还能拎得清。虽然心里排斥着顾仲遥,但其实也很清楚,眼下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盟友支持,自己跟母亲迟早要沦为皇兄们的阶下囚……
他迟疑片刻,正要开口,旁边王太后冷锐的视线却朝谢檀的方向瞥了过来。
“谢娘子有话,不若直接讲出来,也好让你夫君知晓其中的利害。”
第五十一章
王太后的话一出口,中军帐中原已尴尬的气氛,倏然凝滞。
谢檀面色微窘,盯了王太后一眼,清了清喉咙,嗫嚅道:“已经和离了……”
在建议王太后与顾仲遥结盟之时,她就已经将自己和顾仲遥和离的事情、告诉给了王太后,否则依着王太后的性格,搞不好就直接把她当作了筹码来利用。
可在场的大部分卫国朝臣并不清楚谢檀的身份,只以为她是萧孚身边受宠的女官,眼下听太后突然说出“夫君”二字,都有些一头雾水的感觉。
但反应最为强烈的,却是萧孚。
他扭头骤然望向谢檀,全然忘了眼前正事,睁大的桃花眼中溢着不可置信的惊喜,“你跟顾仲遥……已经和离了?”
这下众人的心里更是炸得飞沙走石,一片缭乱。
就连统领千军的齐峤齐大将军,也默默在心里掰着手指,计算着从表妹到和离妻子间的骤变顺序……
谢檀脑门处掉落无数道黑线。
眼看已经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骑虎难下,还不如赶紧把注意中心转移回正事上。
“那个……太后既让我说,那我便说说想法。”
她视线轻扫四下,唯独避开了顾仲遥的方向,“我对燕门关以西的情况并不十分了解,但也曾看过舆图,知晓那边的山川地形与中原相差甚大,所以可想而知,卫国得到那片领土后的短短二十年内,在并不熟悉当地水土风俗的情况下,治理起来肯定有些艰难吧?”
顿了一顿,见无人反驳,又继续道:“眼下割让领土,在我看来,最大的矛盾并不在出让的那块领土本身,而是如今陛下刚刚登基,若是立刻就割让大片国土,必定会失掉民众的尊敬,将来重返邺都城就更加困难。”
曹光启等人纷纷颌首,皆表露出赞同之意。
谢檀添了几分自信,继续思考着斟酌说道:“但西边的北延故土、与大卫的邺都城相比,孰轻孰重,想必诸位都很清楚。如果只能二选其一的话,相信没有人愿意放弃重回邺都的机会。”
“而齐将军这边,”她转向齐峤,“也确实需要迁徙大量流民,需要能够安置他们的土地,但却未必就需要一下子拿到从燕门关西到彰月城的整片土地。”
谢檀取过她和萧孚面前的杯盏,在案上排列比划道:“在大家都彼此尚不够信任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分阶段来执行。比如,”移动着杯子,“头三个月,卫国让出一座城池,陆续迁民。另一边齐将军和王大将军合作,夺回邺都城附近的某处重镇……”再移动一组杯盏,“再过几个月,这里让出两座城,那边夺回半壁江山,以此类推……”
她缓缓抬起眼,“这样一来,在夺回邺都城之前,割让之约就不会完成。陛下不至于失了君威,而彼此间有更持续的利益牵连,也不易毁约。齐将军这边,更能有充足的时间慢慢迁徙民众,不必忙于兼顾两头。待最后大业完成之际,双方各自拥有半壁江山,自归其所、自得齐乐。”
谢檀说完了最后一席话,帐内诸人各有所思,望向她的目光与先前又再不相同。
卫国风俗不同南朝,女子地位较高,因而也有在宫廷中出任官员之例。但像谢檀这般,能站在同时为双方利益考虑的角度出发、分析判断局势且给出策略的女子,仍是凤毛麟角。
王太后冷冷开口,“说了半天还是要割地。一旦对方失信,便是得不偿失。”
谢檀动了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