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1
详,才发现每一只都写了“国泰民安”“风调雨顺”,那字迹生涩却认真,一笔一划都是她最虔诚的祈愿。他忽然想到什么,起身拿起尹兰放在案上的书册,她以前从不看书的啊,原来她一直都想替他分忧,用她自己的方式。
他颓然坐到地上,用一只手遮住了双眼。为何要怀疑她对自己的感情?为何到此刻他才懂她?他的手指微微颤动,在烛光的映射下,手指的缝隙下有什么晶亮的东西缓缓流了下来。
第118章 终别离3
西域的秋天来得那么快,猝不及防间,已到了深秋时节。
天空是青蓝色的,如洗过一般,一排大雁从北向南整齐地横过天空,远处牛羊们散在地上吃草,牧民们开始打包行囊,准备在冬天来临之前赶往冬牧场。
尹兰坐在毡房外,手里正在缝着一只小鞋子,那是伊吾的一位老嬷嬷教她的,没想到不善手工的自己竟能学会。她抬头望了望天空,不知想到了什么,怔怔出神,身边的线轴不小心滑落,滚出去好远。等回过神来,她艰难地欲起身去捡,却有一只大手从滚裘毛边的长袖子里伸出来,捡起了它,递到她面前。
尹兰抬头,对上一双蓝灰色的眼眸,第一次见到的时候,她有片刻的失神,凝神看才发现不是那双湛蓝似海的眸子。
“谢谢你,赤焉。”尹兰微微笑着接过线轴,“你来找杨公子吗?他和姐姐去林子那边了。”
赤焉摇摇头,将一只藕粉色的布包交到她手上,“听说中原的女子,冬天都会用它暖手。”他的汉话已经说得越来越好,尹兰很快听明白了他的意思。
“起风了,兰,很快会下雪,伊吾的冬天很冷很漫长。” 他深深看着她,目光坦诚而直白,他从来不掩饰自己对她的感情。
那是一只精致的铜制手炉,外面套着厚厚的刺绣锦缎袋子,这是中原的东西,西域的女子强壮健硕,从来都不需手炉取暖,更别提手炉中烧的炭块也不是普通人家能用得起的。
她心头很暖,淡淡的笑意浮上嘴角,“我很喜欢,谢谢你。”
赤焉也笑了,坚毅的五官变得柔和。他喜欢看她笑,不仅是因为美,她笑起来仿佛春日里开出的第一朵花,仿佛平淡日子里的一口蜜糖,那么灿烂,那么甜蜜,让周围的人都觉得幸福和充满了希望。
他第一次见到她,是在杨广的观风行殿内,他被她的舞姿迷住了,杨广拒绝了他赐婚的请求,但伊吾第一王妃的位置一直为她空悬着,族人都说他着魔了。他第二次见她,她依偎在杨广的怀中,漫天烟火绚丽,但他眼中只有她,夜色中的火树银花,都不及她明媚的笑颜。他可能真的疯了吧,才会冒着大不讳私藏她的画像,即使最后被打得皮开肉绽,被赶出宫城,他依然觉得这一切都值得。
可是,他再也没有看到过那种笑了,如今她的笑都是淡淡的、浅浅的,更多的是一种出于礼貌和客气的脸部惯性。
尹兰啊,她的舞姿,她的笑颜,从来都不属于他赤焉,也永远都不会属于他了。
杨谅和若雪在林子里为过冬准备草料。
周围很安静,只有人在草堆里穿过发出的悉嗦声。
他们虽然是吐屯设的客人,但伊吾是西域游牧民族,比不上中原的富庶,在这里不论男女老少,只要是会走路的孩子,能行动的老人,每个人都要干自己力所能及的活,而杨谅和若雪年轻健康,都不愿意做一个白吃白住的闲人。
杨谅一行在河西与梁伯汇合的时候,地处边境的河西也已经乱了,朝廷的触角已无法伸展到这里,加上早前梁伯已经提前在那里打点好一切,他们顺利出了国境。
之后有赤焉接应,他们很快到了伊吾。如夏没有与他们同行,伤好后,独自去了天山。
若雪见到赤焉的时候,才想起自己曾经见过他。那时她还未恢复记忆,赤焉被打伤来乐善堂求医,因为他带着那副画卷,她才得知尹兰在宫中。
原来,伊吾的吐屯设正是赤焉,杨谅也是从那时起就开始准备后路。
若雪将草扎紧,放进背篓里。虽是深秋时节,仍是出了一身薄汗。她抬袖擦了擦额头的汗,面前递过来一只水囊。
杨谅也将自己的那堆草扎起来,拍了拍,朝若雪招手道,“过来休息一下吧。”
若雪坐到草堆上,喝了水,将水囊还给他,见他还站着,就侧身让出一点地方叫他一起坐。
草堆不大,杨谅坐下,两人便肩挨着肩了。他举起水囊喝水,忽然一阵风过,身旁她的发在风中徐徐舞动,过往的记忆重叠,他蓦地弯了嘴角,眼中浮现出笑意,“若雪,还记得在大珠山时,我们在亭子上喝酒的情景吗?”
若雪有些吃惊,而后微微一笑,点了点头,“记得。”
“那时你失明又失忆,我救了你却又利用了你,从不曾想有朝一日我们还能这样心平气和地坐在一起。”他看着她,目光澄澈,“若雪,是你变了,还是我变了?”
“你变了,我也变了,因为我们都放下了。”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