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分卷阅读7

    钟的录像,我们成功预测到了一对夫妻的婚姻状况;也通过对青少年的分析,帮助了不少精神状态异常的实验对象。”
    沙龙的气氛不算紧张,下面立刻有人半拆台半玩笑道:“那傅老师也看看我的表情推测一下我的状态吧?”
    傅昭邑没有直接回答,又摆出了他那副似笑非笑的招牌表情:“这是科学,不是算命,不是看两眼就能解决的问题。我也做不到跟你四目相对十秒钟,就能预测出你在哪一年会出车祸,或者哪一年才能大富大贵。”
    似乎察觉到他不爱拿专业上的事情开玩笑,全场一时安静了下来。
    “不过,作为长期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在这方面多多少少还是要敏锐一些的。”
    他暂停片刻,补充道:“尤其是针对一天到晚都想太多、又不那么善于伪装的青少年。”
    说这句话的同时,他的语气仍然称得上漠然,目光却准确无误地落在温别脸上。
    沙龙结束后,老人叫住了傅昭邑,递给他一份文件:“帮我个忙,到时候找个人把这个小同学的信息录入预约系统。”
    傅昭邑觉得奇怪:“谁这么大面子,能请您来给做咨询?”
    老人“嗨”了一声:“就是一小同学,说是头一回来。下午他们不是都在忙着准备沙龙嘛,我就说陪她聊一会儿。”
    傅昭邑安静听着,没接话,老人又道:“不过今天基本上什么都没说,可能还是有点抗拒这个,我就说帮她把信息录入预约系统,真想再来一次也方便点。”
    傅昭邑应到“是”,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文件封面方老人刚劲的笔迹上。
    那一栏写着“咨询者姓名”:温别。
    第4章
    一开始在沙龙上看见温别的时候,傅昭邑只以为她是跟徐姿一块儿来凑热闹的。
    直到在江老的手写记录上看见了温别的名字,他才意识到温别是来做心理咨询的。
    虽然他在国外做的是科研而不是临床方向,但不随意看咨询记录是共同的职业操守,因此他并没有翻开这份记录。
    不过,得知温别来做过心理咨询,傅昭邑居然丝毫没有觉得惊讶。
    仔细想想,也许他们第一天见面的晚上就有迹可循。
    例如大晴天,为什么她会在水管没有爆炸的情况下,穿着外出的衣服在家里浑身湿透。
    单独看起来似乎是无关紧要的事情,但如果将反常行为与心理咨询联系起来,也许会得出一个不一样的答案。
    傅昭邑若有所思地盯着“温别”两个字看了看,随后将这张薄薄的纸收进文件夹,打算有时间的时候拿去录入系统。
    这下他倒是对他的新邻居有点兴趣了。
    ——
    第二天一早,温别就收拾好准备出门了。
    倒不是赶着去上课,是她昨晚收到了图书馆发来的邮件,让她按时参加图书馆志愿者的上岗前培训。
    她本来以为她都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这将会是很顺利的一天。
    没想到出师不利,出门的时候正好碰上傅昭邑。
    他们一前一后进了电梯,傅昭邑还伸手替温别挡了下电梯门。
    温别悄悄看他一眼,主动说:“傅老师好。”
    傅昭邑“嗯”了声,问:“早上有课?”
    温别没有看傅昭邑,但还是乖乖回答:“没有。”
    电梯里就他们两个人,沉默了片刻,傅昭邑又问:“怕我?”
    温别站得稍稍靠前,此时勉强算得上是背对着傅昭邑,嘴上却还是说:“没有。”
    但没一会儿又忍不住转过来问:“您是怎么看出来的啊?”
    傅昭邑看她一眼,淡淡道:“锁上手机又解锁不下五次、紧张、抖腿,还偷瞄我。”
    温别:“……不是,我这正常的紧张行为,怎么从你嘴里说出来就变味了呢?”
    电梯“叮”的一声抵达一楼,傅昭邑只最后看了她一眼,没再回答。
    从家里到学校的路上,温别都在琢磨傅昭邑刚刚说的话,甚至还忘了买早餐,只好饿着肚子去参加所谓的岗前培训。
    培训内容很简单,老师演示了一遍怎么操作借阅系统,又讲明了要想拿到实践学分,每周得来满两个半天,连续来八周。
    说完这些,老师就让大家自己选值班的借阅室。
    温别对这些没什么所谓,等大家都选完后,发现剩下一个学术期刊借阅室。
    一开始温别还挺开心,学术期刊嘛,来借阅的人自然不如看小说的多,人少就意味着事儿少。
    再加上这一间明显是新装修过的,冷气也很足,因此温别还是挺满意的。
    直到她在工作台前坐下,仔细阅读完“本借阅室守则”之后,她终于明白这一间借阅室为什么会被剩下了。
    因为这个学术期刊借阅室,是个教职工专用的借阅室。
    是的,教职工专用。
    事儿少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