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5
,一朝成败在此。宋衍离开之后对着满地的落叶笑了笑,而与此同时,书房里也传来了笑声。
*
一切似乎进展地那样快,右相尚公主的消息也传了个遍,贯听才子佳人戏码的百姓们挤进了茶馆里,且道着这其中千回百转的缘由,笑过也有哭过也有,坠着的红灯笼多喜庆。
熙宁问过宋衍为何宋母未来,宋衍只说出行不便,之后接来便可,如今已经知会族中人,将会有人前来贺喜。
赵临川听到这消息后便主动请愿去往父亲驻军之地,不愿留在京城,只是意旨还没批下,只好呆在府中,熙宁本是皇家人,自然不必他来操持诸多事宜,用心挑拣了几箱子珠玉送去了公主府,并不露面。
熙宁她终于如愿以偿,好与心中情郎结过连理,白头偕老,自然是一段佳话,她也是没了兴致再出来寻他作乐。
熙宁去寻过赵临川,却每每被打回,只知道他兴致不高,便不再来。
出降那日,张灯结彩,热闹非常,已经行过礼数,叫熙宁有些疲惫,却也乐在其中,自从宫中出行,同宋衍一同拜见过皇上和太后后便乘鸾驾前往新建成的公主府中。
才离宫不足半里,却有宫人追上了轿子,说道:“皇上请驸马爷入宫!”
熙宁摘下了头上的盖头,问道:“你可知道你该当何罪?”
紧接着又有一个宫人追上前来,说道:“传皇上口谕,请大长公主及时入宫!”
只见熙宁面露难色,宋衍笑着说道:“今日是你我大喜之日,当是我们忘记了什么礼数才是。”
说罢,宋衍下轿,扶起了熙宁,一同入宫。
远处,传来轰鸣之声,惊起了南归的雁群,被冲散,形单影只。
☆、边境
大殿之上, 气氛庄重。
裕慈端坐上首,垂帘之后空无一人,群臣噤声, 伏倒叩地。
“无耻竖子也,蔑视我浩荡皇威, 可恨颍川宋氏一族世代忠良,为我朝看守皇陵, 当诛杀全族!”
此言既出,一干大臣都愤愤抬头,到最后满堂都是“竖子竖子”的呼声, 平日里想与宋衍交好的臣子在这等情况之下以头抢地者数不胜数, 朝堂上一瞬好似街边菜市,喧嚷不堪。
“宋氏族长已遣人来递上奏折,宋衍本就不被族中人承认, 违背族规来朝廷为官, 便只罚宋衍一人, 莫须牵连其他人。”裕慈轻叩龙椅,看着朝堂中的臣子。
有善观色者见龙颜阴晴不定,若诛九族,首当其冲的便是大长公主, 宋衍乃是皇亲国戚!一时挥汗如雨, 伏地拜道:“皇上仁爱!皇恩浩荡啊!”
长公主出降那日, 南楚突然发难,边境将士疏于防备死伤无数,幸好有宣平王作镇还堪堪稳定了局面,只是所驻兵马与南楚全军相比还是不占优势,如此情况之下, 皇帝命当时驸额带兵前往边境监军。
如此大任,却不知缘何,宋衍竟投敌。
匆匆结束了早朝,裕慈立马摆驾长安宫。
路上且有一个小太监送了折子来,说明宋府中除去书画外并再无值钱器物,更是在府中发现了一间密室,谋逆之心当早早有之。
裕慈神色黯了黯,终是未再说什么,吩咐让左相处理相关事宜后便让那小太监走了。
自那日与宋衍回来之后熙宁一直被锁在幼时所居之地,身上犹是一抹艳红,屏退宫人,就连清商都不能贴近半分。
熙宁呆呆地望着镜中的自己,就算问过自己千百回也没有办法相信宋衍会是通敌叛国之人,他如此明朗清风之人怎会与那宵小之徒相提并论!
“皇上驾到——”
裕慈冲进宫中,扶起已经倒在地上的熙宁,泪水已经打湿她的妆面,多日的忧心害怕让她几日未能睡着,眼中满是血丝。
熙宁双手攀住裕慈的臂膀,说道:“皇上,你听姑姑讲,宋衍他绝对不是这样的人!”
裕慈无奈,说道:“朕次次来,你次次这样与朕说,朕都听烦了。”
“正是所言非虚,我才这样说的啊。”熙宁嗓子有些疼,可还是尽力喊出来,“皇上答应过我让我,许我三个愿望,第一,保宣平府,第二保明王,如今明王已死,我只有最后一个愿望了,别怪罪宋衍好不好,他一定有苦衷的!”
裕慈看着熙宁满含热泪的眼睛,讥笑一声,将军报递给了熙宁,问道:“姑姑出身军营,自然比朕懂得多,可是朕还没有瞎到连白纸黑字都看不懂,他可是亲自下的马递得降书啊!你要朕怎么办?赏他吗!”
熙宁慌乱之中将手中纸揉碎,喃喃道:“不可能的,许是他有计策诈降呢?”
“朕便知道姑姑会这样说。”裕慈又从袖内摘出一张小纸片来,说道:“你自己看。”
熙宁一边看着,裕慈一边说道:“他是我大齐右相,投诚之后倒是得了南楚皇帝的赏识呢,一去便封了三公,也不知道他带走了我大齐多少情报,确实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