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分卷阅读22

    仅是这幅画就够格了。
    麦克想着就继续翻,丝毫没有意识到过了二十分钟,发现已到最后一页。他茫然抬头,“后面的呢?杰克是凶手吗?”
    凯尔西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头,“我不知道能否刊登,后面就还没写。”
    “写!你!快!写!”
    麦克深吸一口气,万万没想到阅文无数,居然还会掉坑里。
    “记住!我的出版我做主。安迪·亚戴尔,你的故事只要保持这种水平,我保证全部能印。”
    麦克一扫在新闻社里做背景板的模样,眼也不眨地取出一把钱币,随意数了数,“今天你给了三章,二十五英镑拿好。”
    凯尔西看着桌上的一堆金币,她知道有实力又努力对了方向,钱来得不会太难,可这次的钱来得未免太快了些。
    如果在新闻社初遇麦克,真不敢去想他有如此爽快的一面。当然,爽快的底气是钱多。看来廉价恐怖小说这行的暴利,比估测的还要翻上数倍之高。
    麦克又从公文包里取出一张纸,上面详细写明了交稿与酬劳的相关事宜。
    比如交稿地址,以及必须当周日前交稿,下周六刊登发行。
    比如稿酬按章数计算,交稿当场给一半,下周再交时给另一半。一般三章二十英镑,推荐十二章左右完本,而一本整书不超过一百英镑。
    “为了庆祝相识,今天多加五英镑。你的稿件不用压稿费,以后都能当场结算。今天的三章我会加急印,这周六就上新。”
    麦克以阅遍群书的经验,确定了凯尔西的潜力。其行文上还略有生涩,但情节足够吊人胃口。
    哪怕廉价恐怖小说不登大雅之堂,有一半的读者看过就抛,但出版社每周还会收到成千上万的读者来信。
    这一半的读者在意哪些故事更有趣,哪些故事半途而废。这些反馈直接与销量挂钩,出版社当然也听取意见。
    麦克不会错过一棵摇钱树,不,是一棵好苗子。
    三个月前就很遗憾错过了「巧克力蛋糕」,让那个新人写手落到了其他出版社。
    麦克和颜悦色地鼓励凯尔西,“多写点,写多了就顺了。更别把钱往外推,有多少交多少,如果能写多种语言更好。
    别忘了,我们不只在伦敦、英国发行。自行翻译且没有失误的话,就能发往法国、意大利等等。”
    麦克一边压低声音,一边难掩激动,“这是一份大事业,胆子大些,你懂吗!”
    凯尔西认真听讲状地点头,心说要低调的是你,要胆大的也是你,反复横跳不累吗?
    麦克看着凯尔西的专心听讲脸,欣慰于自己有发现一匹千里马,同时又不由感叹,谁都有另一面。要不是亲眼所见,他也想不到傻小伙竟能写出极度诡异的故事。
    “今天先这样。雨也停了,我还有其他事。有两点要注意,别写得太长,还有这一行不求名传后世,有那种想法就危险了。”
    怎么算留名后世?
    反正凯尔西上辈子没听过这类事故事。可能是她小说读得少,但也足以说明没有名篇巨作传世。
    麦克的提醒可能有多重意思,而最重要就一点——别过分隐射当下社会,否则二分之一禁/书就会彻底被禁了。
    “我会将麦克主编的话牢记在心。”
    凯尔西听话地再次点头,起身送麦克离开咖啡厅。
    “那就再见。”麦克刚要转身,想起还有重点没问。“哦,你居然忘了写。真是新人,哪都需要我操心。你的笔名与今天的故事叫什么?”
    凯尔西暗道就是等你问,一脸征求意见的表情。“笔名想用阿佩普。今天的故事是《魔鬼之乐》,可以吗?”
    “当然可以。特别是阿佩普,让整个世界陷入永久黑暗的埃及蛇神,这个笔名非常合适。”
    麦克十分赞同,挥挥手作别,还在小声念叨,“其实没招揽到那位「巧克力蛋糕」也好,那位的名字太不符合恐怖出版社的格调了。”
    “「巧克力蛋糕」?”
    凯尔西对这个笔名印象深刻,惊悚出版社连载了他的小说,已有三套完本。
    此次动笔前,凯尔西购阅了一大堆廉价恐怖小说,分析此类故事的文章结构。可惜,大多是血腥恐怖有余而逻辑不足,但「巧克力蛋糕」的小说不同。
    尤其是他文中对毒理的运用,区别与大多写手的胡编乱造,全都有理有据可寻,有些甚至是十九世纪的生僻知识。
    也许是某位科研员的马甲?他的逻辑推理能力真的不错。
    凯尔西随意猜测,想着想着,真馋吃巧克力蛋糕了。
    附近街上有家哈瑞蛋糕店,每周六出售招牌巧克力蛋糕。不贵,但滋味独到,让不迷恋甜食的她也称赞有佳。
    不如,周六先去出版社交多些稿件,能入账一大笔稿费。买本「巧克力蛋糕」的新刊,再买一份哈瑞牌蛋糕。
    一边享受下午茶,一边阅览新刊,就是美好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