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分卷阅读4

    处之感。
    曾有一位国公致仕前,遇到当时还是女将军的沈青鸾,便击掌赞叹:“英博亮拔,萧萧然林下风致,此女必成大器也。”
    京中不许纵马狂奔,却允许驭马。沈青鸾骑着“飞云”,身后随了一位护卫,再无其他,直入帝宫谢恩。
    ·
    炉香幽远,长柱盘九龙。广榻之上,当今圣人倚靠榻边,手持一卷书册,似已有醉意。
    宫女两旁侍墨添茶,颠中静谧非常,只有一人清越疏冷的讲道之声。
    “……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是故,太一藏于水,行于时……”
    随着声音渐低,圣人也逐酣睡过去,鼾声如雷。
    两侧宫女皆传来高枕软毯,欲为皇帝遮盖时,忽而清亮女声划破静寂。
    “周而或始,以己为万物母。”
    正接方才讲道声所颂的《太一生水》。沈青鸾身穿华服,玉簪挽发,凤眸亮如晨星,拜礼道:“臣受陛下厚爱,当即赶赴,拜谢龙恩。”
    此声将酣睡之人震醒。皇帝懵然望去,见是她,一旁阻拦未及的小太监跪于一侧,浑身瑟瑟,便挥了挥手:“你下去。沈卿来。”
    沈青鸾走近数步,见到曾经无数次进入过的思政殿内,明明是白日,满室烛台照旧皆高燃。一片错落烛光下,郑玄青色薄衫,广袖博带,眉宇清且冷。
    正是她昔年初见的模样,寒气袭人,有羽化为仙的气韵。
    沈青鸾骤然想起那一日的场面,她未接这句《太一生水》,而是以法家之言推门而入,意气风发,未有一眼分给坐在君王身侧之人。
    在她眼里,那个位置若有人占,便都是阻碍,合该一刀切除的东西,一眼都不要看。
    沈青鸾收敛回忆,随后将目光驻在郑玄面上。
    她微微抬手:“玄灵子。”
    郑玄,字长清,号玄灵,亦称玄灵子。当朝国师,兼任正二品左督御史。五皇子伴读,六世高门,身后的郑家出过三位宰执、两朝皇后,师承前任国师明玑子,是真正的簪缨世族,京城贵胄,且为方外之人,出世入世,常在一念之间。
    郑玄也看向她,回礼道:“景王。”
    他的声音不似前世那般疲倦,有一种很沉很稳的感觉,比前世初见时似乎沉静了许多,令人无法窥见他的内心如何。
    正在此时,皇帝招手道:“沈卿此来,除谢恩外,还有他务?”
    她记得她前世说了什么,就是在这一次面见圣人上,她与皇帝谈论了几句政务,回府便参了礼部侍郎周铭一本,将多时的准备收拢到一起,罗织罪名,真罪与伪证共呈,拔掉了这只丞相手下最利的爪牙。
    而如今,什么都不需要了。沈青鸾连那几句政事也懒于过口,反而谈起京华好时节中,幼童传唱的一首童谣。
    郑玄持着拂尘的手稍稍一动,无声地抬起眼望过去,指腹碾磨着玉柄。
    “……时下又到宫宴,诸同僚皆有眷属,而臣不同,便想向圣上请一日假,五月大节,自去寻个美眷来,也好不教同僚之间戏谑微臣。”
    沈青鸾念完童谣,随意扯了一句借口,不想去参加那个波谲云诡的宴会,若她未记错,几日后的五月节宴,太子遇刺身亡,蠢蠢欲动的夺嫡之战,终究浮到了水面上。
    但更重要的是,齐谨言便是在宴上,凭借她给予的治世三策,夺得皇帝青眼。而她重生回来的这个节点,三策已经给予了他,沈青鸾实在觉得此景伤眼。
    此言一出,不仅出乎了皇帝意料之外,连一直表情不变的郑玄都转首望来,目光似有几分复杂。
    片刻后,高位上的圣人大笑半晌,道:“沈卿率直,允你了!”
    香炉飘散,淡香沾衣。待到皇帝往后宫,使两人回去时,已近日暮。
    共用了午膳,一起相处了整一天。前世相识近十年,都没有待得这么久过。沈青鸾步出思政殿时,缓下了步伐,果然等到身后人的脚步声。
    与前世临终前的勉力支持不同,现下郑玄的步履稳健,并无虚浮之感。沈青鸾在心里长叹一声,忽然问道:“玄灵子有话要问?”
    是她放慢脚步,是她开口搭言,问出的话却是郑玄有疑惑须解,真是好不讲道理。
    沈青鸾转过身,挡在国师大人面前,眉目熠熠生辉。
    可他的确有话要问,郑玄与她对视,下意识地摩挲着拂尘玉柄,道:“景王要寻眷属?”
    沈青鸾凝视着他的表情变化,推测对方是否早便有钟情之意,边观察边回道:“修齐治平。我连齐家都未成,为何不寻?”
    郑玄似是被这话噎了一下,缓了半晌,又问:“那你……想寻什么……”他顿了顿,“凡间尘灰,如何配青鸾。”
    这个表现实在令人心情愉快。沈青鸾与他同行于夕阳晚霞之间,背负余晖,人影成双。
    她说:“我自然不会寻凡间尘灰的。”
    说谎。郑玄想到,齐谨言如何不是凡间尘灰了,何时值得你这样的人物,为他呕心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