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2
递给她。
她抿了两口润润喉咙,脑海中慢慢接收新身份的记忆。
许久,她朝窗外望去,官道旁的树枝抽出了嫩芽,春草也开始冒了青头。绿油油的麦田从近处朝远处铺展开。
“到了哪儿了?”
“刚刚瞧见洛阳界碑了,天黑前就能入城了。”婢女怕她刚醒过来着凉,拉着毯子朝她身上盖了盖。
她抓着毯子掖了下,忽而想到了什么,从衣领内翻出了一枚小小的方形圆角白玉佩,正面雕刻着兰草,背后是一个篆体荀字。
这是荀岚的玉佩。
儿时两家定亲,双方父母便互赠玉佩作为信物,那时她只有两岁,如今算起来这婚约也有十六年之久了。
“娘子莫不是又想荀二郎了?”婢女薇儿打趣她道。
她笑了笑,将玉佩摩挲了几下,重新放回衣领内。
“娘子无需着急,二郎主让娘子回去,便是为娘子筹办亲事,想必那荀二郎都等不及要迎娶娘子这般温柔的美人了呢!”
她浅浅一笑,瞥了眼薇儿道:“十几年未见,也不知道他什么模样了。”
在原身穆玥的记忆中,最后一次见荀二郎荀岚还是十二年前,那时候他只是一个八’九岁的男孩,顽劣淘气。两家宴会上,他与穆玥一句话没说就随其他的男孩儿一起去玩了。
次年她父亲突然暴毙,母亲伤心欲绝也一病不起,后来外翁和舅父将他们接到了江南荷州去,一来是散心养病,二来是她们孤儿寡母在穆家无所依靠,生活难免艰辛,外翁外婆心疼。但母亲最终还是在对父亲的相思中抑郁病终。
外翁外婆更加心疼她,不舍得她回洛阳,她也就再没见过荀二郎。
若非是她年岁渐渐大了,与荀家有婚约在,外翁也不舍得让她回洛阳,准备在荷州替她寻一门亲。
这一趟回洛阳,外翁还怕她离穆家太多年,回来被穆家人冷落,特命二表兄相送,并带了些人过来,且命他一直呆到她出嫁,外翁或者舅父过来为她送嫁,才许他回荷州。
想到着,她倒是有些“同情”这位二表兄。
马车颠簸晃荡,她靠在车壁上闭目养神,脑海中却闪现江郎身影。
他那日突然出现在舒家,并亲自当面提亲,舒父得知他科举取中,当即答应了提亲。在她被诊出怀有身孕当夜脱离舒恬,进入到这个时空。
她未想到当初对舒母和媒人说的那些胡编乱造之词竟然成谶。
无奈一笑,终究舒恬有一个幸福的开始了。
不知道如今的穆玥又是一个什么样的闺怨诗女主。
现在这么一点点的线索,让她猜不出是哪一首诗,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
[1]引用自唐代刘驾《弃妇》。
第63章 相思极2
辚辚马车在傍晚驶入洛阳城, 他们没有直接回穆府,而是在城中找了家客栈先住下来,洗漱休息, 调整一下精神状态。
次日早膳后, 马车缓缓抵达一座深院高墙的府邸正门。
穆府朱红正门大开, 门前站在一位弱冠年纪的郎君, 锦衣华服,气宇轩昂, 瞧见马车停下,带着奴仆迎上前来。
唐小诗由薇儿搀扶下车,郎君瞧见她走过来脚下步子滞了下,面上表情也僵了僵,有种不可置信的迷茫。目光急忙朝两侧扫了眼, 似乎寻找什么,却遗憾没有寻到, 继续走上前来。
“你是玥二妹妹?”语气带着怀疑不自信。
她微微施礼:“玥娘见过大兄。”
“玥妹妹……还认得我?”郎君激动冲她笑,笑容干净。
唐小诗心里翻了个白眼,这是把她当成智障了,还是不把她当一家人?整个穆府就四位郎君, 其中三位比她年纪小, 能称呼她妹妹的还能有第二人不成?
她面上未显,笑盈盈道:“大兄眉眼与儿时很像,妹妹自然认得了。”
郎君爽朗笑了两声:“一别十多年,玥妹妹长变了, 变得淑雅姣美, 我都认不出来了。”
她客气的道了声过奖。
二表兄杭瑞走过来,与穆大郎相互见了礼, 客套寒暄几句。
穆大郎引着他们朝府中去,一边走一边对她道:“父亲和三叔近日不在府中,祖母这两日身体不适,母亲和三婶在跟前侍奉,其他姐妹也都在祖母跟前陪着说话。”
知道对方是在解释为何今日出门相迎只有他一人,她笑笑温声道:“回来自是要先去拜见祖母和两位婶婶的。”关心询问祖母身体状况,家中其他人现在的境况,身体是否安康之类。
两人一边走一边说。
及至中院穆大郎吩咐人安排杭瑞先到客居休息,领着唐小诗前往后宅。
在锦荣堂前回廊中听到堂内传来咯咯地笑声。
走近了些听到一位少女的声音:“我还记得小时候阿婆说过,一个二姊就能顶两个我胖呢!”
“对对,才六岁,食量都比大兄还大,吃得肚皮鼓鼓,像个球。”不知道是谁跟着插一嘴,又引来一阵欢笑声。
穆大郎一脸尴尬地朝她看了一眼,小心安慰:“妹妹们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