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4
她笑着再次道谢。
穆大郎离开后,她坐回小桌边,随手拿了块盘子内的糕点吃了两口,笑着点了点头,问穆府婢女:“这是灶房准备的?”
“是。”
“叫什么?”
“八珍糕。”
“挺好吃的。甜而不腻,软而不黏。”
“奴婢让灶房每日送一份过来。”
“不必,每日吃就不是这味了,三五日送一回便可。”
婢女应是,她瞧着也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情,便让她们先下去,只留着薇儿在身边。
薇儿见穆府婢女出门,凑到她身边小声抱怨:“娘子,刚刚在老夫人那里,婢子觉得她们对娘子好生冷淡,嘴上说着欢喜高兴的话,面上眼里都没瞧出来多么欢喜。”
薇儿从小跟着穆玥,两人虽是主仆,却无话不说。她是杭家婢女,也把穆玥当成杭家的主子,所以对穆家人不喜也就坦白直言。
唐小诗拿了块糕点给薇儿,笑道:“我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女,离家十多年,他们能够如此态度已经不易了。何况咱们也不在这儿住多久,无需计较这些。”
“也是,娘子是回来嫁人的。”又满面愁容略带担忧道,“不知荀二郎是什么样的郎君,品德如何,将来待娘子如何。”
“不必担心,这事情二表兄会去打听的。”
薇儿双肘撑在小桌上,轻叹了声,几分惋惜:“咱们荷州那么多的好郎君,求娶娘子的更是排到城门口,偏偏娘子与荀二郎有婚约,否则嫁个荷州郎君该多好。想老太公老夫人和郎主娘子们随时都能够回去看望。就是受了委屈也有人撑腰。”
“洛阳山高水远,娘子刚回来就受了冷落,若是以后受了委屈同谁诉去,穆家也不见得能够给娘子撑腰做主。”
“怎么竟说不好的,盼着我受委屈呢?”她玩笑说。
“不是,婢子不敢。”薇儿立即摆手解释,“婢子盼着娘子好都来不及,只是怕娘子将来受欺负。”
“我不会受委屈的,你家娘子只有让别人受委屈的份。”
薇儿歪着脑袋想了下,嘿嘿笑道:“也对,娘子怎么可能受委屈。”
她打了个哈欠撑着桌子站起来:“我还真的困了。”昨夜没睡好,今夜起太早,这副身体快撑不住了。
一觉睡到午后,简单吃了些东西,询问这半天可有人过来,薇儿撇撇嘴冷声道:“上上下下没一个过来,真把娘子丢这儿不闻不问了。”
“这样岂不自在?”她笑着走出门,“咱们去后园子逛逛去,看看都种了些什么早春的花儿。”
作者有话要说:
本故事根据唐代曹邺的《相思极》衍生虚构。
第64章 相思极3
唐小诗准备出小院, 穆府的婢女立即跟上来,询问她要去哪儿,要给她领路。
她笑了声:“还真当我不知道府中路了?不用跟着的。”
婢女还要再说什么, 她立即找个事吩咐她们去做, 带着薇儿出门朝后园子去。
从藏云院到后园子的路径和穆玥记忆中有别, 好在变化不大, 还是循着记忆摸索来到后园。
进门处是一片竹林,青石小径从中蜿蜒穿过。约莫二三十步走出竹林, 面前是一片花草丛,有小径朝左右分行,她沿着右边小径朝前逛着。园子的确比记忆中大了一倍,不仅多修了一条小渠、几座小桥,还搭建了几处亭榭、几段长廊。
园中景色雅致, 抑景、框景、借景等布局运用的恰到好处,比之当年好上太多。这也难怪, 当年父亲在世时只是一个五品官,穆二叔穆三叔更居其下,如今穆二叔已经是正三品侍中,自不同往日。
她闲闲地逛到一处复廊, 忽而听到隔墙有说话声, 语气冷嘲不屑:“她之所以和荀二郎有这段婚约,还不是因为大伯和伯母的缘故,否则她怎么配得上荀二郎?”
声音是穆珈:“且不说才貌品行,就是论出身, 大伯当年只是一个五品官, 又英年早逝,说她是穆府长房长女, 不过就是一个虚名头,实际哪里比得了你我姊妹?”
“三姊说的是,当年定下这婚约,荀家看中的也是伯母身后杭家的实力。现在她既无父母也无兄弟,就一娘子,即便是在杭家长大,终究是隔辈的外戚,能顶什么用?难道荀家还指望将来遇着事了杭家能帮衬?”
穆珺继续说:“杭太公只是看在她阿娘份上可怜她孤女收养她罢了。在杭家她是外孙女,回到穆府,外人也只说她是穆相公侄女,荀家那样的门第,只有公侯宰辅嫡女配得上。”
“那是自然。”
两个人说着话走过,她透过花格窗斜斜地瞧见穆珈和穆珺两个挺立傲然的背影。
薇儿狠狠的朝她们瞪了眼,举着拳头想过去打人的冲动。
她摇头笑了笑。
薇儿不解,气恼道:“娘子怎么还笑得出来,听听她们说的都是什么话,竟然这般诋毁轻视娘子。”
“我笑,是因为我听出来她们嫉妒我。”
薇儿糊涂,她可丝毫没听出来对方嫉妒之意,倒是满满羞’辱和敌意。
唐小诗不与她解释,转身顺着复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