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47
然知道这些,手中却无甚实权,更无人手去查证,少不得要借助郡王府了。”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得从内里自相残杀起来才完蛋得快呢。桃华再次慨叹古人诚不欺我,一边道:“如今赵尚书已经掌了兵部,如何还说无权呢?”
自然是被人架着呢。赵充仪到了这会儿真有点嫌弃桃华不识相了,非要问得那么清楚做什么呢?但是这问题还不能不回答,只得略有些僵硬地道:“毕竟上任日浅……”
“我明白了。”桃华微一点头,“娘娘说得不错,此事,合则两利,只是——娘娘还请答应我一件事,我才敢应承了此事。”
“郡王妃请讲。”
“事成之后,娘娘位居中宫,只请保陆修仪与小皇子一世平安!娘娘也说了,陆修仪无宠,娘家也——我不妨与娘娘说句实话,陆修仪一房无子,在家中颇受欺压,故而她与娘家是不睦的,更不会提拔娘家人,绝不会对娘娘有什么威胁,还请娘娘容她一席之地。”
陆盈在娘家的事儿,赵家早就打听过了,但现在从桃华嘴里说出来,那意义又不一样。赵充仪笑了:“郡王妃真是有情有义之人,陆修仪不知是几世修来的福气,才得有郡王妃这样的密友。本宫就向郡王妃立个誓,待到大功告成之日,本宫定保陆修仪与小皇子一世荣华!”
☆、第236章 内斗
作者有话要说: 啊啊啊对不起今天起晚了
赵家在于党里依附多年,手里果然是有不少东西的,尤其是在结了姻亲之后。虽然看起来都是些不痛不痒的东西,但一点点地积累起来,也相当于咬于党一大口的。
自然,这些东西绝不会因为桃华一句结盟就交到她手上,而是如同夏天的脚步似的,跟着桃华为赵充仪诊治的进程,一步步向前走的。
其实这个夏天,京城里发生的大事小情实在不少,尤其是婚嫁之事。整个夏天似乎都充斥着婚庆的大红之色,倒让朝廷上那些小小的升迁罢黜不怎么显眼了。
这些婚娶之中,最轰动京城的当然是靖海侯府大姑娘嫁入江郡马府那一场十里红妆。靖海侯府就这么一个女儿,自小就攒起来的嫁妆,一抬抬的出门真是风光无限。人人都知靖海侯府富贵,要嫁的又是南华郡主之子,倒也无甚顾忌,只管排开了一条街,招得众人围观,轰动了半个京城。
相比之下,蒋郎中府上嫁姑娘就逊色得多了。原是有许多人冲着这是安郡王妃的堂妹跑去围观嫁妆,结果发现只有规规矩矩的四十八抬,一般五品官儿手里若有些实权的,也不止给女儿陪送这些,更何况蒋郎中因种痘一事得益正多呢。
不过这事儿传开,固然有人嘲笑蒋家寒酸小气,却也有另一种说法,说是蒋郎中并未如世人所料一般在推广种痘过程中捞取钱财,否则女儿又何至于只有这些陪嫁呢?可见蒋郎中清正。
此话一传出去,便有人说,果然蒋家门风规矩。前有奉旨修书的蒋药师,虽说皇上给了他旨意可以逢库支钱,他去东北这一趟却根本没有惊扰衙门,全是自己拿的银子,回来就将药书中有关东北一带药草的资料纠正补充了好些。
再说蒋家长房这一支,蒋郎中且不论,他的庶弟在盐课提举司做了几年同提举,也是一分银子都不收。虽说人家妻族乃是大茶商,自家又有药材生意,可谁跟银钱有仇呢?多少官儿自己有田有铺,送来的孝敬还不是笑纳?
如此看来,蒋家这清正乃是家传,给女儿陪送嫁妆少,正是因为人家清廉的缘故。不说别的,就是做太医的,也有些家财万贯的呢。蒋老太爷做过多少年太医哪,孙女依旧只有四十八抬嫁妆,便可知道人家行医的操守了。
哎,若这么说蒋家还有一位太医呢,就是蒋药师的父亲啊。虽然当年说是医治贤妃不力,但既能养出蒋药师这样的儿子,想来也定是个正直之人。如此一来,先贤妃的死,可就更有点……
不过对此议论,蒋家却另有说法,说是因为欧家清贫自守,并不图儿媳的嫁妆,故而只按欧航那七品小官儿的身份规矩下了聘礼。聘礼在前,嫁妆在后,欧家既然守着这样的规矩,蒋家自然也不能陪送太多,毕竟女儿嫁过去就是别人家的人,总要守婆家的规矩才好。
这话一传开,又有称赞起欧家的门风了。说是翰林之家,果然是清流。当然了,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如此清流的欧家能与蒋家结亲,自然也是因为蒋家清正,而绝不是因为蒋姑娘有个做郡王妃的堂姐,更不是因为她父亲如今是红人的缘故。
总之这种消息传出去,对蒋欧两家都好。翰林院那种地方就讲究这个,欧航初进去的时候那些老翰林们还不甚理睬他,待他成亲之后,倒都对他和气了许多。
蒋钧当然从此事中得到了更多的好处,以至于他在女儿出嫁后便嘱咐小于氏:“叫丹姐儿好生守着欧家的规矩,切莫任性。”
有了这句话,蒋丹华三朝回门向小于氏抱怨欧家规矩严的时候,就被小于氏骂了回去:“果然先头跟你说的话都忘到脑后去了不成?哪家做媳妇的不要守规矩?你姐姐在宫里,那规矩更比你的大。你婆婆到底是不打不骂的,若换了宫里,太后皇后杖责宫妃的事儿,难道是少的?”
蒋丹华噘着嘴道:“我婆婆是不打不骂,可——”欧太太是不责罚人的,她只是用柔和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