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紫禁城第14部分阅读
将他按在炕上他也得爬起来啊怎么办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他蠢蠢欲动,想从被子底下爬出来。但想在这种情况下出来见王爷,自己讨打不说,而且会连累元六。想起上次为了他私自请假的事,害得元六好一顿鞭子,立即趴在那儿再不敢动弹。压在厚厚的被子底下,他本来就闷得喘不过气来,这一急更是满头大汗,身体不由得微微哆嗦。
瑞王跟士兵们大谈这次圣母皇太后派他来这儿犒劳三军,要他们牢牢记住皇太后的恩典,言语中一再暗示跟皇上没关系。其实这些大兵对这根本听不进,只要有酒有肉有银子,管他皇上皇太后,对他们来说都是一回事。瑞王说得正带劲儿,跟瑞王一起来承德府的小格格银柳发现军士身后的长炕上,堆在墙角边的一擦被子上下轻轻晃动着,心里不由得非常疑虑。
格格是满语“公主”的意思,银柳是瑞王的小女儿,所以称之为小格格,小格格是瑞王最心爱的女儿,自小娇生惯养,但却练就一身好本领。瑞王这次来承德本不想带她来,她一定要来。瑞王拗不过她的任性,只得让她穿上军装,戴上圆锅帽,女扮男装,装成瑞王的随员一起来了这儿。她盯着荣庆藏身的被子看了好一会儿,当她确信其中有情况,突然跳上前大叫一声,猛地掀开炕上的被子。
荣庆吓了一跳,刚想爬下炕给瑞王磕头,小格格猛地一拳将他队炕上打倒在地,小格格以为他是刺客,上前将他一只胳膊拧在身后,一边搜他的身。
“他……他是什么人”瑞王气急败坏地叫着,全场震惊,大营中从统领到副将,一个个都被这种场面吓坏了,这不存心让他们丢脸。统领立即下令叫人将荣庆拿下。营官本来就恨荣庆,立即带几名卫士冲上前将荣庆按在地下。营内的兄弟们一个个呆若木鸡。元六心中暗暗叫苦,心想这下完了,犯了瑞王的忌,就算他舅老爷恩海再大的面子也怕救不了他。
荣庆抬起头,大声叫着“瑞王爷饶命”“大胆”统领厉声喝断他的叫声,气得脸色铁青。营官急忙将他从地下拖起,一路押向门外。
荣庆低着头从银柳身边走过。小格格忽然觉得荣庆有些面熟,一时想不起在哪儿见过他。“等会儿”她叫住押送他的营官和卫士,走到荣庆面前,围着他转了一圈,突然笑了。
“阿玛你看,这人不就是救我七哥的那位军爷吗”小格格一激动,忘了自己装成瑞王随员的身分,脱口用满人的称呼叫起爸爸来。
“好啊这回我看你往哪儿跑”瑞王愣了一会儿神,立即认出他就是跳上马背救儿子的那位壮士,当时让他留名他不肯,后来他找遍了北京城,硬是没找到,没想在这儿让他撞上了,“我说恩公,你可让我好找啊,就差没把北京城翻个个儿了”
“回王爷话。路见危难,偶尔相助,荣庆不敢图报。”
“留个名,喝杯酒,总应该吧。你跑什么呢”
“那是……那是因为祖母病重,思亲心切,才斗胆犯了军规,私自跑回京里,怕军中查下来,所以不敢留名……”
“好小子不就是唱了一出探母令吗”瑞王转发身问营官:“哎,他回令的时候,你没难为他吧”
营官紧张得不行,因为当时他回营时,不但他挨了打,就连领催元六也挨了一顿鞭子。幸好荣庆告诉瑞王,说营官没难为他。营官如释重负,感激地看一眼荣庆。
“是啊,是啊。谁也不是石头缝儿里蹦出来的。俗话说要寻忠良将,先登孝子门。”瑞王感慨的连连点头。看见瑞王与荣庆像老熟人,你一句我一句谈得非常投机,在场的将领和士兵。包括元六在内,全都不知怎么回事,一个个全愣在那儿。
无论男女,特别是年轻人,当他们情窦初开,便在心里编织爱的花环,在生动的想像中塑造他或她所爱的对象。当他们有一天在现实中突然碰上这样一个人,这人的气质和外貌与自己长期以来所想像所恋眷的那个根本不存在的人非常吻合时,他们心中本能的g情立即被点燃。这就是一见钟情。瑞王小女儿银柳瞅着当年马上抢救她七哥的荣庆,心里激动不已,因为从那天起,这位生性刚烈的小格格便暗暗爱上了他。无论他的外表。他那救人的侠胆雄风,都在她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她认定这就是她想嫁的男人。
当时在一片乱哄哄的迎亲队伍中放跑了荣庆,事后瑞王爷后悔不已,觉得欠下他一条人命的恩情,瑞王到处找他,小格格更是急得不行,成天逼着父亲,要他一定要找到荣庆,结果偏偏找不到。
踏破铁鞋无寻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望着意外撞上的荣庆,小格格胸口里那活蹦乱跳的玩意儿禁不住地狂跳,心窝里的血顿时变得粘稠,在一片灼热中涌向她全身。她确信这是命,是上天特意安排她与他相会的这位一身好功夫的女中豪杰,年纪刚满十八岁的银柳儿心中涌出一种难言的柔情和爱意,心想在这个世上,能与荣壮士这样的男人厮守一辈子,那也算没白活一趟啊
福贵回到北京,将他在承德遇到荣庆的情况和母亲说了。家里人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决定还是不要告诉吟儿有关荣庆的事为好。
吟儿在宫中精心侍候主子,不敢有任何越规之举和非分的想法。过去,她一心想着有一天出宫,她能见到荣庆,当面问问他退婚的事,包括死在他面前的念头也没了。现在只想有一天回到母亲身边,侍候她老人家,有一天老人不在了,她就出家当尼姑去。
尽管她自认为对荣庆早已心死,但听说老佛爷过一阵子要去承德,心里仍然莫名其妙地激动,巴不得明儿就能去那边。她明知到了那边,见到荣庆的机会很小,甚至根本不可能,想到禁军大营也在那边,觉着能离他近一些也好。老佛爷去了,护军总要派人把守,说不准荣庆能派去替老佛爷站岗,想着想着,她觉着太没出息了,人家已经不要你了,你还念着人家做什么
下午,她在老佛爷起居室敬了烟,然后一路向西铁门的内廷总管处走去。为了替慈禧去承德做准备,宗人府特意从南方进了一批“青条儿”,这是老佛爷最爱抽的一种烟丝。李莲英派她去查看货色,从中挑选出一些成色好,味儿醇的烟丝,由她亲自负责带到承德。
到了那儿,她当着司库的面选了货色,然后一一封包,让太监直接送到储秀宫。办好事,回来的路上,她由百子门进了西二长街,突然看见茶水章迎面走来。
“章叔厂吟儿多远便亲切地叫他。自从他去养心殿替万岁爷当差,吟儿很少见到他,即便他偶尔陪皇上来储秀宫给老佛爷请安,当着双方主子的面,两人根本没机会说话。
“吟姑娘”茶水章仍跟过去一样,说起话来一脸的亲和,但人明显比从前瘦了。
“章叔,您瘦多了。”
“是吗”茶水章苦笑笑,但手摸摸脸颊,“我倒不觉得。”
“您在那边还好吧”
“还行。就是忙多了,不像那会儿在寿茶房,日子过得清净……”茶水章瞅着吟儿,突然间觉得她长大了。过去天天见面不觉得,好几个月不见,她一下子窜高了,人也丰满许多,“听说老佛爷要去承德,你也跟着去吧”
“是,好像定在大后儿起程。”
“那是个好地方,夏天一点儿也不热。”茶水章想起吟儿当时托自己带信的事,知道她心上的男人在那边禁军大营里,怕她惹是生非,犹豫了半天还是忍不住提醒对方,“吟姑娘,在这儿见到哪些人,在那边仍然是这些人;在这儿见不到的,在那边仍然见不到。千万记住,无论跟老佛爷走到哪儿,这一条不会变。”
“谢谢章叔提醒。我一定牢牢记住。”吟儿听出茶水章话中的意思,满脸通红地低着头。对章叔当时答应帮她捎信到宫外,后来虽然没有办,她是非常感激的。不过,他现在这种提醒已经多余,荣庆已经不再是过去的荣庆,他们两家已经退了婚,她也不再不是他的人了。当然,她不好跟茶水章说这些,何况他是出于关心才特意提醒她。两人站在宫墙下说了一阵子话,吟儿问起在珍妃身边当差的平儿。
“章叔好长时间没见平姐了,她现在还好吧”吟儿知道珍主子是万岁爷的宠妃,茶水章是养心殿的宫监首领,两边人走动的勤,他一定知道平儿现在的情况。
提到平儿,茶水章支吾了半天没说出个所以然来。在吟儿一再追问下,才说平儿今儿早上让珍主子送进了宗人府空房。吟儿吓一跳。空房是宫中专用来关押犯事宫女和太监的地方,一般情况下,宫中奴才犯事至多挨打受罚,不是很严重的不会关进空房。
“她犯了什么事”吟儿紧张地问。
“不知道……”茶水章低下头,躲着吟儿的眼神,怕对方知道他骗她。事情的原由他知道得清清楚楚,平儿暗中盯珍妃的梢,被珍妃发觉,一怒之下才将她送进空房。其实平儿哪有这么大胆子,她不过是奉李总管之命而行事,李总管背后又跟老佛爷有关,珍主子是皇上的宠妃,盯她的梢等于盯皇上的梢,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啊。眼下皇上和老佛爷为了新政的事,表面上和气一团,暗中却在较劲儿。平儿什么也不懂,像个无头苍蝇一下子撞在刀口上,只能活该她倒霉。
“那总得有个原由您是皇上身边的首领太监,总能听见一些风声……”想起进宫时平儿对自己的关照,吟儿心里非常同情她,想问出个究竟。
“都怨她自己不好……”茶水章紧锁双眉,嘴上在说平儿,心里却想着自己的处境。主子之间斗来斗去,到头来倒霉的是奴才,平儿的事再一次向他敲了警钟。幸好他不像平儿那样头脑简单。他在光绪身边小心伺候,处处装聋作哑,好在李莲英也不向先前催得那么紧,总算没闹出事来。
“章叔听说珍主子仗着皇上的恩宠,脾气一向不好。平儿这次犯在她手中,会不会……”吟儿没敢将后面几个不吉利的字说出口。宫中奴才送进了宗人府空房,那是没有刑期的,不像在外面做牢,好歹有个时间。有时在空房里一关十年八年,不知等到哪年主子突然想起你,让人把你放出宫外,黑头发进去白头发出来,人生大好年华早就过去了,要是哪天主子翻了脸,赐你一根白绞让你吊死,或是被棍打死,这也是常有的事。
“吟姑娘这话几千万不能随便乱说啊”“我知道。这是跟您说,跟外人我决不乱说,”吟儿连连点头,“章叔,能不能想到办法救救她”茶水章一脸苦笑地站在那儿,不知该说什么好。心想他跟平儿一样,万一有一天皇上知道了李莲英找过他,让他盯皇上的梢,那他比平儿下场更惨。临分手前,他再三关照吟儿,让她千万不要将平儿的事告诉别人。
想起她进宫一年多种种坎坷和磨难,以及差一点没死掉的经历。再看看身边死去的秀子和倩儿,以及关进空房的平儿,越想越心寒。主子奴才表面上都是人,其实正如章叔所说,奴才在这儿算不上人。主子高兴时跟你有说有笑,不高兴时翻了脸,你一条命就捏在他们手里。
吟儿回到储秀宫。刘姑姑一见她的面,立即要她去给老佛爷敬烟。
她赶到慈禧所在的静室,心里有说不出的纳闷。老人家午觉起床后抽了好几袋烟,这会儿怎么又要抽烟了。她走进静室,只见慈禧靠在那张镶满珠宝的梨花木做成的座椅上,双眼微闭着,沉思中带着些许惆怅。看见吟儿,老人眼睛一亮,挥了挥衣袖。吟儿明白这是让她马上装烟的意思。
慈禧一连抽了两袋烟,心情似乎好多了,跟吟儿说起去承德的事。
“你没去过承德,那可是个好地方。夏天这儿热得要死,那边可凉爽了,晚上还得盖被子睡觉。”
“托老佛爷的福,奴婢能去那边见识一下。”先前,吟儿一想到要去承德心里便说不出的高兴,这会儿却高兴不起来了,特别是想到茶水章告诉她平儿的事。心情说不出的灰暗。
慈禧一边抽烟一边想着往事,由承德想到了咸丰皇上,他是在那儿病故的。咸丰生前是个风流情种,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处处留下他的足迹,还经常到宫外寻花问柳。慈禧当年选入后宫,咸丰皇上根本没在意她。她在宫中呆了半年,居然连皇上的面也没见上。
一次她与宫女在院子里踢毽子,正好咸丰从一旁路过。她踢得正入神,没有注意皇上出现。有人喊皇上驾到。她心里一慌,毽子顿时踢飞,不偏不倚落在咸丰脸上。她吓坏了,心想这下子闯下了大祸,慌忙跪在地下请罪。减丰皇上被她踢毽子时那优美的身段和青春的活力所吸引,在一旁看得出神,他非但不生气,当晚便将她召到身边。从此咸丰对她恩宠有加。后来她怀了咸丰的儿子,也就是同治皇帝。慈禧对踢毽子有一种特殊情结。吟儿当时在院子里踢毽子,她那不凡的身手触动了慈禧,因此赏了她和平儿各人一支玉簪。想到这儿,老太后突然问起平儿的情况。
“平儿去了景仁宫,跟她常见面吗”
吟儿手捧烟袋跪在地下敬烟,见慈禧突然问起平儿,心里不由得冒出一种按捺不住的冲动。显然老佛爷不知道平儿被珍主子关进空房的事儿。她想将这事儿告诉老佛爷,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救平姐姐。话在嘴边,想到茶水章分手时的叮嘱又犹豫起来。
“见了就说见了,没见就说没见,支支吾吾做什么”慈禧见她神情犹豫,想说什么又不敢说,本能地意识到什么。
“回老佛爷话。奴婢听说……听说她在景仁宫那边犯了事儿。”想到这是救平儿唯一的机会,吟儿鼓起勇气说道。
“犯什么事儿”慈禧心里一沉。
“不知道,听说她关进了宗人府空房。”
“多会儿的事我怎么不知道”慈禧一脸恼怒地从椅子边站起,心想李莲英死哪儿去了,景仁宫出这么大的事居然也不告诉我。
“老佛爷平儿原是储秀宫的人,求老佛爷救救她。”吟儿见老太后非常生气,立即顺着杆儿往上爬,趁机替平儿求情。
“当初平儿告你状,这会儿你怎么反倒替她求情”慈禧看一眼吟儿,顿时收了脸上的怒气,尽可能地克制自己的情绪,反问对方。
“老佛爷那……那不能怪她,是奴婢犯了宫中规矩,她不报告,不也跟着犯规矩吗”
吟儿这几句话一下子捅到慈禧心窝的痛处。因为平儿是李莲英派到景仁宫的钉子,让她在那边留神珍妃的动静,以便随时掌握珍妃和光绪的情况。结果平儿去那边以后,很快被聪明过人的珍妃识破,平儿非但不能即时向她报告情况,即便报告也往往不准确。对平儿去那边,慈禧心里本来就不以为然,觉得她不够机敏。眼下平儿让珍妃送进了空房,平儿是她身边的人,打狗也得顾及主人面子,如果珍妃没有抓到确凿的证据,珍妃是决不会下手的。
过了好一阵子,李莲英奉慈禧之命匆匆赶到。不等慈禧问平儿的事,他先禀报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平儿一去景仁宫,就被对方盯得死死的,总也无法施展。昨天下午光绪皇上去景仁宫,与珍妃在书房里坐着说话。平儿一时心急,竟然藏到门边的帷帐里躲着偷听,被珍妃手下的宫女和太监当场抓住。光绪大怒,当即下令将平儿送进宗人府。碍着慈禧的面子,平儿才没被立即处死。
“皇上让奴才来老佛爷这儿讨句话,看看怎么处置平儿,”李莲英跪在地下说了事情的原委,心里捏着一把汗。平儿她是个扶不起的猪大肠,正经事一件也办不成,却捅了这样的大漏子
李莲英做好了挨骂的准备,反倒没挨骂。慈禧沉着脸在屋里走来走去,半天没说话,她不是不想骂人,这会儿有比骂人更重要的事,那就是李莲英刚才说的,皇上要向她讨句话。她该给对方一句什么样的话儿。她深知对方这样做存心要她好看:你不是派奴才来这儿盯我的梢吗,那你看着办吧
珍妃天天巴望着慈禧去承德。只要老太后一走,宫中再没人敢管她,包括那个成天挂着长脸的隆裕皇后在内,这样她便能自由自在的成天与光绪在一起了。当然,除了这种儿女私情,更重要的这位古板固执的婆婆一旦离开北京,那些反对皇上推行新政的王公大臣们失去她的支持,光绪便能全心全意推行一系列的改革计划。
下午,当她听光绪说由北京去承德的驿道已经派人修整过,慈禧明儿一大早就要起程去承德时,她兴奋地搂着光绪肩膀,觉得老天爷给了光绪这一绝好的机会,让他放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太好了”珍妃非常兴奋。
“她一走,朕立即向全国颁发诏书,正式在朝廷全面实行新政。”光绪显然被她的情绪所感染,在心里想着自己雄心勃勃的改革设想。
“皇上,太后会不会突然改变主意”珍妃担心地问光绪。她深知慈禧多变的性格,往往事到临头又突然改变。
“不会的。”光绪望着自己的爱妃,心里不以为然,因为内廷总管府早就作好一切准备,车驾就停在西铁门外,这种大事不可能说变就变。他觉得珍妃太多顾虑。
“依我看,平儿的事不要闹大了。皇上把她送进空房,万一太后脸上挂不住,不肯去承德怎么办”
“这是两码事儿。一名小小宫女,竟敢偷听朕的话,难道不该重办至于皇爸爸去不去承德,那是另一回事。朝廷上的事儿,跟皇爸爸商量过,她早已首肯。她离开这儿,或是留在这儿,新政一定要搞下去。”光绪显然不同意珍妃的看法。这些天来,围绕着新政准备工作,他一连发了许多指示,不仅令他尝到了独立运作权力的快感,似乎也令他增加了几分自信。
“那倒也是。”珍妃连连点着头。这些年来,光绪凡事一碰到慈禧就软了,此刻见他这样硬气,心里非常高兴。心想只要他以这种勇气实行新政,再多的人甚至包括太后反对也不怕。
两人正说话,茶水章突然匆匆赶来,说圣母皇太后请皇上和珍主子去储秀宫用晚饭。光绪觉得有些意外,连忙问茶水章,皇太后为什么请他和珍妃去那边用膳。茶水章说不知道,是李总管派小回回传来的懿旨。光绪挥挥手对茶水章说:“朕知道了。你先回去,等会儿来这里接驾。”
茶水章走后,珍妃帮着光绪换衣服,心里说不出的疑惑:“皇上,你说会不会跟平儿的事有关”
“皇爸爸不会为这种小事,召你我去那儿吃饭。可能她明儿要出远门,想趁今晚上吃饭功夫说说话,她对我,对朝廷上的事总是不那么放心。”光绪确信慈禧不可能为宫中一个奴才兴师动众。
“那她为什么不请皇后”珍妃反问。
“皇后跟她一块儿去承德。”
“真的。您先前为什么不说”珍妃有些意外,“那从明儿起,咱们就天天在一块儿了,也用不着偷偷摸摸了。”“皇后不去承德,朕不也成天跟你在一起”光绪笑笑说。“那不一样。她要在这儿,你一个月至少要去她那儿一两次吧”珍妃嘟着小嘴,不满地看一眼光绪。
“你也太霸道了。一个月去一两次,你也不乐意”光绪笑了。
“那当然。我就乐意永远陪在你身旁。再说人家又不是白陪你你多少奏折是我帮你看的呀。”
光绪与珍妃说笑了一阵子,看看时候差不多,这才传茶水章起驾。光绪与珍妃到了储秀宫,体和殿里早已摆好了两大桌酒菜。不一会儿,慈禧来了。光绪和珍妃给她请安后,随即与老太后一起入座。饭桌上慈禧显得很高兴,一个劲儿地催光绪和珍妃多吃点儿菜,除了说一些家常话,有关朝廷政事以及平儿的事一个字也没提。
晚饭后,慈禧将光绪和珍妃叫到储秀宫正殿,当着李莲英和吟儿的面,突然提起平儿的事。
“平儿身为宫女,竟敢偷听皇帝的私房话,犯了宫中的大忌。都怨我这儿平时管教不严。李莲英身为内廷总管,罚停一个月银饷。至于平儿,立即乱棍打死”慈禧神色从容地宣布将平儿乱棍打死的决定,全场震惊。光绪和珍妃张口结舌,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李莲英也吓坏了,不知慈禧用意何在,是为了表示她与平儿的事毫无关联,还是想借机杀平儿灭口。
珍妃从慈禧非常严峻的态度中,本能地嗅到了老太后内心积郁的愤懑,那意思再明白不过:你们怀疑平儿是我派到那边的钉子。那好,我先杀了她给你们看。正如她来之前所预料,慈禧为了这事儿翻脸了,她本想替平儿说情,想到对方的火气多半冲着自己来的,加之皇上还没开口,只能低着头不说话。
“皇爸爸其实儿臣将平儿送进空房,并没有动刑的意思,只是想从您这儿讨个主意……”光绪慌忙对慈禧说,脸上挤出一团不自在的笑容。
“没别的主意,我刚才说过,给我乱棍打死,死后不准埋在宫廷墓地。”慈禧阴着脸,咬住吟儿递上的烟管吸了一大口烟。
吟儿跪在地下,双手捧着铜烟袋,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无法想像,这个平日说话和气的老太太,居然下得了这种狠心。不肯救平儿不说,反倒落井下石,置平儿于死地。想到这儿,她心里不由得打了个冷颤,双手不由得哆嗦一下。慈禧正松开牙准备张口吐烟,晃动的烟管碰磕着慈禧的门牙,慈禧牙龈一酸,疼得慌忙推开烟管,心中说不出的恼怒,伸手给吟儿狠狠一记耳光。
“混帐东西存心想害死我”
“奴婢该死罪该万死”吟儿知道自己闯了大祸。慌忙趴在地下,额头将地砖撞得咚咚响。
“我知道你心思。你想为平儿抱不平,想替她说情,现在见没戏了,就想着法儿来害我……”
“老佛爷奴婢不敢……奴婢只是觉得……”吟儿吓昏了头,前言不答后语,半天也没说出所以然来。
“住口你替平儿说情,就不想想,皇帝和珍主子面子往哪儿放,祖宗的规矩往哪儿放”慈禧说到这儿顿了一下,看一眼光绪和珍妃,然后又看一眼李莲英,继续说道:“那好吧,你一心惦着平儿,我今儿成全你,让你陪她一起去”
“老佛爷奴婢有罪……求求您饶了奴婢……”吟儿趴在地下连连求饶。不知为什么,尽管她没了荣庆的盼头,她却比从前更加害怕死。也许是因为经历了哭秀子的大难,也许因她想着渐渐老去的母亲,反正她觉着捡回了一条命,绝不能再丢了这条命啊。她一直小心翼翼地做人做事,在平儿事情上,她不止一次在心里提醒自己,千万别再闹出事来。没想偏偏在这骨节眼上,又闯下这么大祸事。
“你当我还会留着你呀登鼻子上脸,穿上两件零碎绸子就忘了自个儿姓什么了”慈禧嘴上骂吟儿,其实心里说不出的怒气全都是冲着珍妃。她骂了一会儿,似乎觉得有些失身分,这才转脸对李莲英说,要他立即派人将吟儿拖出去,先送到宗人府和平儿关在一起,等明儿一大早两人一起用刑。
李莲英慌忙吆喝守在殿外的小回回,小回回随即带人将吟儿从地下拖出大殿。他望着吟儿被人带走的情景,心里像一团乱麻,怎么也理不出个头绪来。他觉得慈禧似乎在演戏,指着吟儿骂珍主子,可是这一骂却是两条人命啊想到这儿,他一方面觉得平儿太笨,另一方面更觉得吟儿太冤。
光绪听出慈禧弦外之音,顿时觉得珍妃提醒过自己的话一点也没错,因此他必须出面替吟儿求情。
“皇爸爸念她平日不无微劳,求皇爸爸网开一面,饶她一死”
“什么不无微劳,她以为有人宠着她呢,越发地得意了。哼,我早就憋着她了,打她进宫,就没让我痛快过。”
“求皇爸爸赏儿臣一个面子”
“不行要饶了她,宫中的人会说我以私殉法。”
“老佛爷吟儿多嘴,平儿不懂事,珍儿有责任,特意向老佛爷请罪,老佛爷已经教训了,请看在皇上的面子上,留下她俩性命,以后将功折罪。”一直站在那儿没说话的珍妃,看见光绪满脸通红地替吟儿求情,心里非常疼惜,连忙向慈禧跪下。她知道慈禧心里许多怒气是冲着自己来的,只不过借题发挥指桑骂槐而已。因此只有她委曲求全,方才能解得了慈禧心中的气,面子上也好下台。果然,她这一番话,慈禧口气缓和许多。
“我瞧见她气儿就不打一处来留着她气死我哪”
“皇爸爸嫌她粗手笨脚,就把她派到其他宫里当差,”光绪感激地看一眼珍妃,觉得她主动出面承担责任,将这件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显然是非常明智的。
“那叫什么事儿我轰出来的塞给别人人家谁要哇”
“老佛爷奴婢收下她,您看行不行”珍妃并非随口而说。她深知除非光绪真正掌了权,慈禧全面退出政界,否则老人家不会轻易放松对她的监视。也就是说,今天她赶走了平儿,紧接着李莲英又会派其他宫女来监视她,与其这样,还不如主动将吟儿要过来,这样不但给了慈禧面子,也好让这位疑心病很重的老人家名正言顺地在自己身边按一个钉子。如果吟儿将来不成为钉子更好,即便是,吟儿也会感恩于她,这样她留给自己回旋的空间会大得多。
“你”慈禧看一眼珍妃,既觉得意外,又在意料之中。珍妃绝顶聪明,她听出自己话中有话,所以出面替吟儿求情。其实她是为了让光绪下台阶,才承认对平儿下手太狠,因为将平儿送进空房是光绪的口谕。但她如此之快地作出这一决定,却是慈禧始料不及的,尽管对方的建议正中她下怀,但她表面上却装出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你别看她平日不言不语,说出句话就专扎你肺管子得了,我劝你别给自个儿找病了”
“老佛爷放心,珍儿一定好好教训她”珍妃被慈禧这样一说,反倒动了真情,认真地替吟儿求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不是教我为难吗”慈禧故意作出一副为难状。在场的人,全都被她认真的表演所迷惑,只有李莲英明白她的用心,慈禧演这场戏,要的就是珍妃这句话,这样她便不动声色地将吟儿塞到珍主子身边,替下平儿,免得她在那边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想到这儿,李莲英也急忙跪下替吟儿求情。慈禧看一眼在场的人,装作无奈的样子,顺水推舟地说,“既然你们都帮皇帝说话,那就饶了她,让她跟珍儿去景仁宫当差吧。至于平儿,则打二十大板,撵出宫外,永远不得跨入宫门。”
李莲英当即传了慈禧的口谕。过了一会儿,吟儿被小回回带回大殿。吟儿一进门纳头便拜,对慈禧一连磕了三个响头:“奴婢谢老佛爷不杀之恩”
“甭谢我,谢珍主子”慈禧挥着衣袖指指珍妃,“珍儿,命是你留的,人是你要的,后悔可别找我”
慈禧当着众人的面,将救吟儿的功劳全推给珍妃,令珍妃十分纳闷。她怀疑是否自己太多心。也许慈禧根本没将吟儿当作钉子埋在她身边的意思,也许老太后仅仅因为平儿的事生她和皇上的气,才迁怒于吟儿,所以皇上和她开了口,她便借此做了个顺水人情。
“奴才谢珍主子”吟儿连忙向珍妃磕头。珍妃连忙让吟儿给皇上和慈禧磕头,说真正救她的是老佛爷和皇上。吟儿连忙又向慈禧和光绪皇上磕头。她磕了一圈头,然后退出大殿。
吟儿走后,光绪又陪着慈禧说了一会儿话,然后和珍妃一块儿起身告辞。就在光绪临离开前,慈禧突然告诉他,说她不想去承德了,并当着光绪面要李莲英撤了西铁门的车驾。
光绪一听愣在那儿,他本来打算等慈禧离开京城,立即在朝廷全面推行新政,现在一听她不肯走,顿时慌了神。他想问问她为什么,话到嘴边又忍住。慈禧突然变卦,令珍妃心里有说不出地疑虑,不知她又在玩什么把戏。她知道慈禧一向不喜欢她,自然不敢多说,偷偷看一眼光绪,希望他能开口问问情况,有必要也可以劝劝慈禧。慈禧看出他们心有疑惑,笑着对光绪说:“这些天想来想去,觉着还是不去承德为好。皇帝在朝廷推行新政,各种议论都有,特别有些王爷仗着是皇家的亲戚,说起话来不那么好听,我要是图清静,一走了之,就怕他们闹得没分寸。这样吧,还是按老规矩,过几天我带皇后一块儿去颐和园,躲一躲这三伏天。一旦有什么事儿闹得不像话,好歹我也离得不远,能帮得上你。你说是不是”
“皇爸爸想得周到,不过因为朝廷的事让皇爸爸担心,皇儿实在惭愧,依皇儿之见,既然去承德的路都修好了,车马也准备了,皇爸爸还按先前计划去承德。一来散心,二来祈祭先皇……”光绪接过慈禧的话头,硬着头皮劝慈禧按原计划去承德。因为朝中的王公大臣们正是依仗着慈禧才敢反对新政,她一走,群龙无首,谁也不敢再闹。相反,她要是留在颐和园,那些人反倒敢闹,遇事照样可以跑她那儿告状。
“不,我主意已定。”慈禧打断光绪的话,转脸对珍妃说,“珍儿我一走,皇后也跟着走,朝廷的事够皇帝一个人操心的,宫里头的事你多操点儿心,替我好好照顾皇上吧。”就这样,慈禧不容置疑地将光绪和珍妃打发走了。
珍妃跟着光绪一起闷闷地回到养心殿。光绪无精打采地坐在炕榻上,摘下皇冠递给珍妃。
“皇上,这下你相信了吧。说来说去,她还是不放心你。”珍妃接过光绪的帽子放在案上,转身对他说。
“皇爸爸做事心太深,一时一个主意……”光绪叹了口气。
“你是皇上。现在由你亲政,朝廷的事由你说了算。有关新政的事你决不能放弃。”珍妃望着光绪郑重地说。
“爱妃放心。朕已经让翁同和,康有为等人拟好了诏书,明天就交军机处校阅,尽快下发到各部省。”光绪握住珍妃的手,仿佛能从她那儿得到某种力量。珍妃不仅是他的爱妃,同时也是他政见上的同路人,这是其他宫妃所远不能及的。也正因为这样,他才特别爱她宠她。两人说了一会儿话,光绪情绪渐渐好起来。说到吟儿,光绪认为珍妃不该将吟儿要到身边当差。“一个平儿已经闹出这么大的事,要是吟儿她……”他本想说吟儿要是也像平儿一样,是对方特意派来监视他们的怎么办话到嘴边他又忍住。
珍妃说她要吟儿到景仁宫当差,为的是让慈禧下台阶。再说她不要吟儿,李莲英照样会派一个人来监视她,倒不如她先提出,这样以后反倒会更主动。光绪听了觉得她的考虑有道理。
“皇上,我倒是担心一个人,这人可能是李莲英派到你身边的。”珍妃明面上说李莲英,其实是指慈禧。
“谁”
“章德顺。”
“不可能”光绪不假思索地说,“他原先就跟我当差,我亲口向皇爸爸要回来的。”
“可他在皇太后身边呆了十三年啊”
“章得顺是个老实人。你想想,要是他有什么二心,你我的事那边早就知道得一清二楚。为了让你我能在一起,他费了多少苦心,他就是耳朵有些背,性情慢一些,办事不那么利索。对他的人品,朕是绝不怀疑的。”珍妃见光绪对茶水章深信不疑,也不好再说什么,但心里却认为在这座上万人的皇家宫苑中,除了她对皇上忠心耿耿外,其他人手都得提防点为好。特别现在,皇上掌了权,但宫中的老班底都是慈禧的老人,就像朝廷上王公大臣都是慈禧一手提起来的一样,事到关头就会跟着慈禧跑。所以她深信一条,只有光绪真正掌了实权,这些人才会死心塌地效忠于皇上的。因此不论是茶水章还是吟儿,她都得在心里打个问号。
第十三章 不是冤家不碰头
吟儿来到珍妃身边当差,她梦见荣庆进宫当差,没想小回回告诉她一个惊人消息,荣庆真的来到皇上身边当差。光绪怀疑荣庆与瑞王的关系,突击审问后,却戏剧性地赏他一柄象牙柄手枪。瑞王想拉拢荣庆,没想到小格格相中荣庆,以小公主的身分和荣庆拜把子磕了头。
吟儿躺在景仁宫北院的下br /gt;</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