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九全十美第11部分阅读

    九全十美 作者:肉书屋

    ”

    旁边的婆子悄悄往后退了两步,郑嬷嬷眼风扫过,嘴角微微往下扯了扯,只当没看见,笑着对周医正说道:

    “周医正请到外间写方子吧。”

    婆子忙笑道:

    “二奶奶交待过了,周医正诊完了脉,得赶紧将病情禀了二奶奶知道,二奶奶可是极挂念着青姑娘的身子呢,周医正还是随我到外面花厅,再开方子吧。”

    郑嬷嬷眼底闪过丝不屑,这方子只随他开去,药总归是要送进来煎的,周医正陪着笑对郑嬷嬷说道:

    “小姐这伤寒,倒不甚严重,只是身体亏损太过,这病还是要以静养为主,只要安心养上半个月,饮食上再仔细妥当些,吃上几帖药,也就能痊愈了。”

    郑嬷嬷忙曲膝谢过,婆子带着周医正出了门,往前面花厅去了。

    小叶和小蕊已经挂起了帘子,李青正半躺在炕上,垂着眼帘,仔细的听着外面的动静,这周医正的方子虽然还没看到,但交待的这些,倒也正对症,只是,为什么要说她这是小伤寒呢?小伤寒是要过人的,韩地又很怕这伤寒之症,他这样一说,只怕直到春节,她都可以清清静静的窝在这西厢房里,养一养身子了,这周医正诊的病,过于贴心了些。

    她答应嫁进王府,却不愿意和那个平王府有什么关系,甚至,王府里有些什么人、发生过什么事,她也不愿意去关心,更不想费心去打听什么,她只盼着大婚之后,能够赶快搬到平王给她的那个逸梅庄去,好好的让这身体,让心休息下来,让自己舒适下来,那些个女人间的宠辱长短之争,这府与那府的恩怨利益,甚至这世间无数的风云变幻,与她有什么关系?这一世,她不过是个过客罢了,和木莲一样的过客。

    李青有些茫然的出着神,郑嬷嬷进了里间,心疼的看着李青,悄悄挥挥手,小叶和小蕊会意,轻手轻脚的退到了外间。

    郑嬷嬷倒了杯水,捧到炕前,笑着说道:

    “姑娘!喝口水润润喉吧,这伤寒也有伤寒的好处,姑娘正好养养身子,这一阵子不停的赶路,姑娘累坏了。”

    李青回过神来,接过杯子,捧在手里,仰着笑脸,冲郑嬷嬷眨了眨眼睛,郑嬷嬷弯下了腰,李青伏在她耳边低低的说道,“嬷嬷,我是觉得这周医正是个真正的好大夫,不但能诊病,还能诊出病人的心思呢!”

    郑嬷嬷撑不住笑出了声,顺势坐在了炕沿上,把李青散落在外的一缕头发抿了进去,仔细的看了看李青,低低的说道:

    “姑娘还是要放宽心,好好将养一阵子,身子要好起来才行!那两个丫头,我问了问,那个叫小蕊的,是二奶奶陪房朱贵的女儿,还有个姐姐,叫桃叶,现是二奶奶房里的二等丫头,那个叫小叶的,是文府外管事罗显明的女儿,那罗显明原是文二爷的小厮。这两个原来都是二奶奶屋里的三等丫头。”

    李青点点头,二奶奶要送人给她,自然是要送自己的人,郑嬷嬷贴着李青的耳边,低声继续说道:

    “姑娘,要不,我明天出趟府,到凌云茶楼去找丁一要些燕窝来,或是让连庆去买些来也行,就在这屋子里用银铫子每天炖了给姑娘吃,可好?”

    李青笑着摇摇头,轻声说道:

    “这瞒不过人的,要是让这府里的人知道了,立时就要生出无数的风波来,只怕,连这…府里也要搅了进来,我们就得成了众矢之的,那就凶险了,现如今,我一个孤女,带着个奶娘,孤苦伶仃的寄居在这西厢房,没人放在眼里,才最安全。”

    李青拉过郑嬷嬷的手,在她手心里写了个“平”字,郑嬷嬷会意的点点头,肃容道:

    “姑娘说得极是,是嬷嬷想偏了,这个时候,姑娘还是这样低低的静养着才是最好。”

    李青笑着点着头,放松了身子靠到了大靠枕上,郑嬷嬷从小在宫里长大,又在厉府呆了几十年,有些事,只要稍稍点一点,立时就能明白关窍所在,跟她说话,最是省心,还有秋月和琉璃,这会儿,要是她们两个也在,自己就能放下心,睡上几个安稳觉了,李青有些想念起两人来。

    两人正说话间,只听见门外传来春俏带着些怒气的高声抱怨:

    “这府里原是有着规矩的!既生了病,就该依着规矩搬到安生堂去静养着!现如今,竟让我们姑娘搬出去躲着,这是什么道理!?”

    一个婆子的声音时隐时现,却听不清楚说了什么,郑嬷嬷眉梢高高挑起,“呼”的站了起来,李青伸手拉住了郑嬷嬷,带着些冷笑说道:

    “嬷嬷要干什么去?不管说什么,也是她搬出去不是?!再说,”

    李青压低了声音,嘿嘿冷笑着继续说道:

    “以后有她陪礼道歉的时候,这会儿,嬷嬷出去和她说话,也失了身份。外面不是……有人嘛。”

    郑嬷嬷又是气又是笑的看着李青,摇了摇头,重又在炕沿上坐下来,李青侧耳听着外间的动静,半晌,眼里的冷意越来越浓,转过头看着郑嬷嬷,示意她叫了小叶和小蕊进来,郑嬷嬷点点头,起身到外间,叫了小叶和小蕊进来,李青半躺在床上,微微笑着问道:

    “刚才春俏说的话,你们都听到了?“小叶和小蕊对视了一眼,曲膝应道:

    “回姑娘话,听到了。““那个安生堂,是个什么地方?”

    小叶看了小蕊一眼,示意她先说,小蕊上前半步,解释道:

    “府里如果有丫头仆妇生了病,又没有老子娘家里可以回的,就送到安生堂养着。”

    李青眼睛眯了起来,看着小叶和小蕊半晌,才声音淡淡的吩咐道:

    “你们两个先下去歇着吧。”

    郑嬷嬷转过头,面色也沉了下来,李青看着外面,这两个丫头,不是太笨,就是根本没有伏侍她的打算,叹了口气道:

    “嬷嬷以后还是多费些心吧。”

    第二天,刚过未时,文氏就坐车到了文府,文府上下一片忙乱,大奶奶和二奶奶一起恭敬的接了文氏进了陈姨奶奶的院子,陈姨奶奶几乎接出了院门,文氏忙上前扶着陈姨奶奶,笑着嗔怪道:

    “姨娘也真是的,这数九寒天里,怎么能这样站到院子里来?要是冻着了,可怎么好?”

    陈姨奶奶满眼笑意的看着文氏,任由她扶着,一起进了正屋东厢,文氏和陈姨奶奶在炕上坐了,丫头们流水般送了茶水点心上来,文氏眼光有些清冷的看了看热情张罗着的二奶奶,脸上带着端庄的笑容吩咐道:

    “二奶奶是大忙人,就不用在这里陪着了,我也没有别的事,不过想和姨娘说说话罢了。”

    二奶奶眼里闪过丝恨意,陪着满脸的笑容告辞道:

    “那我就不打扰姑奶奶和姨娘了。”

    文氏也不正眼看她,端庄中带着十分的傲气,只微微点点头,二奶奶曲膝福了一福,退了出去。

    第四十一章 陈姨奶奶的建议看着二奶奶出了门,文氏转过头鄙夷的看着正低头垂眼侍立在炕前,面容中总是带着三分憔悴两分仓惶的大奶奶张氏,皱起了眉头,声音严厉中带着不屑的斥责道:

    “听说大哥前儿又从外头收了个清倌人进府做了十二姨娘?你也是太没用了些!又不是不知道大哥是个风流性子,平日就该用点心调教些女孩子出来,把大哥的心收在府里,也免得大哥总得到外面买些不知根底的回来惹事生非!你看看你这没用的样子,也难怪大哥要往外跑!”

    大奶奶张氏涨红了脸,眼泪只在眼眶里打转,陈姨奶奶不满的斜了她一眼,不耐烦的挥挥手说道:

    “看看你这没用的样儿!亏你还是大家出身!赶紧下去吧,看到你这样子就让人厌气!”

    大奶奶忍着泪,有些仓惶的曲膝福了福,脚步虚浮趔趄的退了出去。

    陈姨奶奶满眼笑意,爱怜的看着文氏,文氏回头示意大丫头牡丹,牡丹忙笑着从怀里取了个小玉盒子递了过来,文氏接过玉盒子,送到陈姨奶奶手里,“姨娘,这里面是五粒三十年的红果,姨娘补补身子。”

    陈姨奶奶推了回去,“姨娘不操心不出力的,哪里用得着吃这样贵重的东西,这红果,太太留着自己吃,太太这身子金贵,要万分当心才行。”

    文氏矜持的笑着,把玉盒子塞到陈姨奶奶手里,“姨娘拿着吧,再贵重的东西,在王府也算不得什么。”

    陈姨奶奶笑过接过,文氏回过头,挥挥手,牡丹会意,带着众丫头婆子退了出去。文氏微微皱皱眉头,低声问道:

    “那个叫什么李青的丫头,现在怎么样了?”

    陈姨奶奶身子微微前倾,也压低了声音,“老二家的把她安置在菱花院了,婉如让她住西厢,竟一声没敢吭,就住进了西厢房,不过,昨天早上就病倒了,周医正来诊的脉,说是小伤寒。太太问过丁一没有?这丫头到底是个什么来历?”

    文氏有些不自在的动了动,眉头微微挑了挑问道:

    “周医正?怎么没请刘太医?”

    “听说请的是刘太医,刘太医正好不方便,因是我们府里请,周医正就亲自过来了。”

    文氏满意的点点头,陈姨奶奶接着问道:

    “丁一知道不知道,这个李青是个什么来历?”

    文氏皱着眉头,不耐烦的说道:

    “他一个小厮,能知道什么?”

    陈姨奶奶微微一噤,没敢再开口,文氏端起杯子,慢慢喝了一口,她在老太太面前奉承了大半天,想尽了理由才得了允许回来,就是想亲眼看看这个李青,看看是不是要接回王府,她要贤惠、要大度,一个正妃应该做到的,她都要做得更好!可没想到,她竟病了!还是小伤寒!文氏眉头微微皱起,脸色有些难看起来,半天才不悦的开口道:

    “既然是小伤寒,就让她静养着吧,让人把侍候的人叫过来,我问问。”

    陈姨奶奶答应着,起身叫了翡翠进来吩咐了下去。

    不大会儿,翡翠带着小蕊进来,小蕊胆怯的在炕前跪倒磕了头,陈姨奶奶疑惑的看着跪在炕前的小蕊,“这丫头怎么看着有些眼熟?”

    翡翠忙笑着回道:

    “可不是眼熟,她原是二奶奶身边的一个三等丫头,前儿,二奶奶刚送了给青姑娘使唤的。”

    文氏将手里的杯子重重的放在炕桌上,端直着上身严厉的盯着翡翠斥责道:

    “你们做事也是越来越不经心了!叫这么个小丫头子来,有什么用?她那个奶妈子呢?怎么不叫了来回话?”

    翡翠垂下了头,小心的解释道:

    “原是叫郑嬷嬷过来的,只因为这些天一直是郑嬷嬷贴身伏侍着青姑娘,身上带着病气,不敢出门。”

    文氏怔了怔,脸色有些紫涨起来,陈姨奶奶忙挥挥手,示意翡翠赶紧带小蕊下去,“赶紧带她出去,太太在这里,万一带了病气过来,可就了不得了!”

    翡翠慌忙领着小蕊出了屋,陈姨奶奶陪着满脸的笑容说道:

    “太太的身子金贵,可过不得一星半点的病气!这又是腊月里,快要过年的时候,王府里多少大事等着太太调停呢,太太仔细身子才最要紧!再说,”

    陈姨奶奶挪得近了些,压低了声音继续说道:

    “我听老太爷说,今年王爷取了陇平府,这年底年底了,又取了金川府,韩地今年可是喜事连连,王爷今年必定是极高兴的,过了年,坚哥儿就七岁了,太太这些年又事事妥当,今年也该上上心,老太妃那里再透透话,这扶正不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文氏仔细的听着,眼里渐渐透出雀跃之色,脸却绷着,平淡着声音说道:

    “这都是外头的大事,不是姨娘应该操心的。”

    陈姨奶奶仿佛没有听到她的话,又往文氏这边挪得更近了些,贴着文氏的耳朵低语道:

    “那个小丫头,不值得太太放心上,人我仔细看过了,跟太太根本没法比,也就是玲珑娴静些,若论这个,婉如倒比她更强些,那丫头说是有十四岁了,看着却只有十一二岁的模样,太小了些,说不得,连承欢都难,若真是王爷喜欢这样子的,太太不如把婉如带回去。”

    文氏脸色松动起来,婉如养在姨娘身边这几年,倒也是越来越有样子了,爷若喜欢玲珑娴静的女人,她就找个更好的送进去,爷必定是欢喜的,也必定要感念些她的好,这扶正也许今年真就心想事成了。文氏笑意溢满了脸,点点头,柔和的看着陈姨奶奶说道:

    “姨娘说得倒有些道理,既是这样,我今天就带了婉如回去,一来能在爷回来前好好教导教导,免得到时候错了规矩,惹得爷不高兴,爷是最重规矩的。二来,早些准备着,爷一回来,见的是现成的人,也就想不起那丫头了。”

    陈姨奶奶笑容满面的点着头。

    又隔了一天,周医正又来给李青诊脉,婆子领到周医正到了西厢门口,正犹豫着要不要迈进那个门槛,周医正回过头笑着说道:

    “嬷嬷就在外面等一等吧,这年下正忙着,要是过了病气就不好了。”

    婆子闻言,立即笑着答应了,郑嬷嬷眼光闪烁的盯着周医正,周医正带着笑意平和的看着她,仿佛点了点头,郑嬷嬷立即微笑起来,带着周医正进了里间,小叶垂手侍立在炕前,周医正隔着帘子诊了脉,依旧嘱咐静养着,郑嬷嬷笑着谢道:

    “多谢周医正,我们姑娘这两天好些了,多有烦劳,周医正喝口茶,润润喉咙,可好?”

    周医正忙客气道:

    “嬷嬷客气,在下不敢当。”

    郑嬷嬷冲小叶微微示意,小叶轻轻退出去泡茶了,周医正目送着小叶出了里间门,立即小心的从怀中取了个小玉盒子出来,双手捧着送给郑嬷嬷,低低的说道:

    “这是丁一丁大爷让带给姑娘补身子用的。”

    郑嬷嬷笑着接过,立即放进了怀里,微微曲膝福了一福。片刻,小叶泡了茶进来,周医正忙站起接过,立着喝了一口,谢了郑嬷嬷,放下杯子,就告退出去了。

    郑嬷嬷送了周医正出了院门,回来把小叶打发了出去,才坐在炕沿上,从怀里取出玉盒子递给李青,李青笑吟吟的接过打开,里面整齐的放着十枚红果,郑嬷嬷在旁笑容满面的看着,李青看着红果,满眼的笑意,用手拈起一只闻了闻,歪着头看着郑嬷嬷,笑着说道:

    “都是三十年的,不值什么。”

    边说着边飞快的塞了一只到郑嬷嬷嘴里,郑嬷嬷一时不防,想吐出来又被李青捂住了嘴,李青笑嘻嘻的说道:

    “嬷嬷快吃了!浪费了可不好!”

    郑嬷嬷咽了红果,眼圈发红,仔细的理着李青的头发,半晌也没说出话来。

    第四十二章 桃红、银红与大红王府,春晖院瑞远堂,文太妃穿着秋香色家常半旧衣服,勒着花开富贵描金抹额,手里慢慢的捻着串菩提珠,正斜靠在窗下的大炕上,含着笑听文氏仔细的说着家务,文氏满脸笑容,边说边小心的看着文太夫人的脸色,“老祖宗,今年爷收了陇平府,又收了金川府,这可都是我们韩地大喜的事儿,我想着,今年这个年一定得好好过才行,您看,今年这年哪,我想着……”

    文太妃含着笑听文氏说完,温和的说道:

    “辛苦你了,这过年的事也有旧例在,今年你若是想添减什么事儿,就和内院几个管事嬷嬷商量着,拟个章程送给大管家孙义看看妥当不妥当,孙义不能作主的,他自然会找了三爷,或是找了王爷禀报去。今天太医来过没有?强哥儿的病好些没有?还有袊姐儿,我也有四五天没见到她了,咳得好一点没有?”

    文氏眼里闪过丝不屑,忙陪笑答道:

    “强哥儿好些了,太医说还是要静养上一阵子才行,袊姐儿是老毛病了,见了冷风就咳,冬天里只要不出屋子,也就没什么大事,老祖宗且放宽心。”

    文太妃看着文氏,眼光微微暗淡了下来,笑着嘱咐道:

    “袊姐儿不过两三岁年纪,这咳病得赶紧去了根才好,天天那样咳着,我看着也难受。我也没别的心思,就是想着孩子们都好。”

    文氏微微有些不耐,却也不敢露出来,只笑着岔开话题:

    “知道知道,这些孩子们,哪个不是老祖宗的心尖子,一天不见坚哥儿就念叨不知道多少遍!还有敏姐儿,都是老祖宗的心头肉!老祖宗但请放宽心,都好着呢!老祖宗,今年外院送进来的衣服料子比往年多了一倍不止!爷今年高兴着呢!我想着,今年家里每人都多做两套衣服,上上下下穿得整整齐齐,爷看了必定喜欢,我还拣了几块料子,就是看花了眼,想请老祖宗帮我挑两件出来做衣服,老祖宗一定要帮我看看,哪一块料子我穿着好些。”

    文太妃坐直了身子,笑着说道:

    “好,好,年纪轻的时候就是要穿得好看些,爷看了喜欢,我也喜欢,快拿进来,我给你挑两件!”

    文氏眼里闪过喜色,忙抬手叫了牡丹进来,牡丹手里捧着一叠料子放到了炕上,文氏眼光微转,牡丹明白,微微点头,悄悄带着文氏身边侍候的几个小丫头退了出去。

    文太妃伸手翻着那一叠桃红、银红,还有最下面两件大红色的衣服料子,脸色渐渐沉了下来,慢慢的靠了回去,垂下眼皮,手里捻着菩提珠串,文氏紧张的盯着她,屋里一时寂静无声,半晌,文氏正要开口,文太妃抬起了眼帘,眼神静漠的看着文氏,慢慢的说道:

    “我老了,眼睛也花了,这衣服料子,还是等王爷回来给你挑吧。”

    文氏怔了怔,忙陪笑道:

    “老祖宗身体多少康健!哪里看得出老来?说起来,这也都是内院的事,就该老祖宗作主才是。老祖宗发了话,爷也不能驳回不是。”

    文太妃捻着菩提珠的手顿了顿,微微闭了闭眼睛,往后靠了靠,有些疲倦的说道:

    “我累了,你先下去吧。”

    文氏张了张口还想再说什么,看到文太妃转过了身子,脸上带出了些恼意,直起身子,片刻,方告退出去了。

    看她出了门,文太妃坐了起来,一直侍立在门口的黄嬷嬷忙上前,扶她坐好,又叫小丫头泡了杯茶端过来,黄嬷嬷从小丫头手里接过茶杯,笑着递给文太妃道:

    “老祖宗尝尝这冬茶,这是前天三爷孝敬进来的。”

    文太妃脸上露出些笑意,接过茶,喝了一口,点点头说道:

    “这味儿倒好。”

    黄嬷嬷也陪着笑着点点头,文太妃垂下了眼帘,黄嬷嬷挥挥手,屋里侍候的丫头婆子悄悄的退了出去,文太妃看着人都出去了,把杯子递给黄嬷嬷,叹了口气说道:

    “老王爷走的时候嘱咐我,万事都听长生的,不要自己作主,我知道自己是个没本事的,老王爷照顾了我一辈子,又教导的儿子个个都那样好,他走了,就让儿子照顾我。”

    黄嬷嬷侧身坐在了炕沿上,笑着宽解道:

    “老祖宗是积福的人,这也是您的福气。”

    文太妃仿佛没有听见,长长的叹着气,继续说道:

    “杏儿,你看看我,就作了这一回主,也错了。玉凤当年一心要进王府,我没听长生的话,帮他抬了玉凤进来。我当时也是想着文家没个成事的人,怕哪天我不在了,依着长生那脾气,文家还不知道怎样呢!再说,玉凤又哭成那样要进府。”

    文太妃怅然的说着,黄嬷嬷微微低着头,不敢接话,文太妃出了一会儿神,苦笑继续说道:

    “我也跟她说过,进了这王府,就是一辈子为妾为婢,只要不是进王府,这韩地任她选人,都得是三媒六聘的正室夫人,唉,还是长生说得对。”

    黄嬷嬷递了杯子过去,文太妃接过来,慢慢喝了口茶,黄嬷嬷笑着劝道:

    “老祖宗还是放宽心,爷那样能干,当年老王爷不也说他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嘛,这些个小事,爷肯定是处理的妥妥当当的,您安心就是。”

    文太妃也笑起来,舒展着眉头说道:

    “你说得极是,有王爷在呢。等王爷回来作主就是了。”

    腊月二十一,折柳驿里,丁一申初就已经到了折柳驿,和驿丞一起等在驿外,直到亥初时分,平王才在黑衣卫的拱卫下,进了折柳驿。

    几个小厮侍候着平王洗漱更衣停当,驿丞也在旁边,和几个小厮一起侍候着平王吃了饭,退了下去,丁四泡了茶奉了上来,平王惬意的喝了几口,看了看满脸笑容,垂手侍立在旁边的丁一,开口问道:

    “安置在哪一处啦?”

    “回爷的话,安置在文府菱花院,和陈姨奶奶的侄女一处。”

    丁一上前半步,恭敬的答道,平王端着杯子的手顿了顿,眉头皱了皱,接着问道:

    “谁住正房?”

    丁一怔了怔,脸色一下子白了下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磕头不止,平王把手中的杯子重重的扔在了炕桌上,杯子“咣咣当当“跳了几下,丁四忙小心翼翼的上前用棉帕子擦干净炕桌上的水,轻手轻脚的收了杯子下去,又换了杯茶上来,悄悄的退到门口,微微垂头侍立着。平王声音冷冷的说道:

    “你这差事越办越不经心了!”

    丁一不敢答话,只磕头不已,平王又冷“哼”了一声,半晌,端起杯子喝了口茶,看着磕头不已的丁一问道:

    “病好了没有?”

    “回爷的话,”

    丁一停止了磕头,声音微微有些颤抖的禀道:

    “周医正诊的脉,说只是劳累太过,受了点小风寒,现还静养着,奴才让周医正送了十粒三十年的红果过去。”

    “给木先生诊脉?哼!”

    平王冷笑着说道,把脚放下了炕,丁四忙上前一步,半跪着给他穿上了鞋子,平王站起来,踱到丁一面前,低头看着伏在地上的丁一,冷着声音吩咐道:

    “你今晚就回去平阳府,爷的脸面都让你丢光了!”

    “是!”

    丁一忙磕头答道,平王转过身,去了里间。丁一伏在地上,直到听不到里间的动静了,才悄悄起身,退了出去。

    丁一出了门,悄悄的寻了丁三,丁三听了丁一的话,半晌才回过神来,转着头四下看了看,方贴着丁一的耳朵低语道:

    “爷对你真是宽容呢,那个……小姐,过不了几个月,就是你我的主子了!”

    丁一怔住了,半晌才狠狠的拍着自己的额头,懊恼的说道:

    “是我糊涂了不是!她是爷的禁脔,那丫……小姐的性子,傲成那样,又是个有本事的,必不肯委屈的,那天平阳府城门外,她把方子带给爷的时候,我就该想到这个!唉,爷的脸面可不是让我给丢光了!”

    丁三同情的看着丁一,要不是亲耳听爷说,他真是没想到爷真会娶了她!轻轻的拍拍丁一,安慰道:

    “爷也没怪你太多不是,你也别太责怪自己了,快些赶回去吧,明天爷进城前,把一切都安排好了,那位,也是个惹不起的,你小心些侍候着。”

    丁一点点头,匆匆辞别丁三,带着小厮连夜赶回了平阳府。

    第四十三章 谁是软柿子第二天一大早,李青就被院子的一片喧嚣声吵醒,郑嬷嬷掀帘进来,带着一脸无奈的笑容禀报道:

    “姑娘,老太爷亲自带着人给姑娘搬屋子来了,说要请姑娘搬到菊影阁去住。”

    李青皱起眉头问道:

    “平王回来了?”

    郑嬷嬷眉眼间都带出笑来,低声答道:

    “听文老太爷说,看着姑娘搬好住处,就得出城去迎接王爷了。”

    李青懒懒的往后靠了靠,眼珠慢慢转了两转,嘴角露出丝嘲讽的笑来,要看着她搬好再去接?哼!她可不急!拉了拉郑嬷嬷,郑嬷嬷笑着俯下身子,李青在她耳边低声吩咐道:

    “就说我夜里睡得不安生,这会儿还没醒呢,再说,我病着,动不得,这会儿就算一定要搬,也得轻轻的、慢慢的抬过去才行!”

    郑嬷嬷瞪大眼睛看着李青,李青冲她眨眨眼睛,郑嬷嬷会意的笑起来,李青又拉了拉她,认真嘱咐道:

    “嬷嬷一定要看好东西,这人多手杂的,我们只有两个人四只眼睛,东西不能少,可也不能多了。”

    郑嬷嬷郑重的点点头,低声说道:

    “姑娘放心。”

    外面传来二奶奶亲热高昂的声音:

    “妹妹可起来了?”

    声音未落,二奶奶人已进到了里间,小蕊满面笑容的跟在后面,也进了屋,李青脸上强带着笑,看着恭恭敬敬跟在二奶奶身后的小蕊,眼里闪过丝寒意,小叶也正掀帘进来,抬眼正看到李青冷冷的目光,心里微微一凛,脚下顿了顿,低着头放下帘子又悄悄的退了回去。

    文老太爷到底没等到李青搬好屋子,不敢误了时辰,嘱咐了二奶奶,就匆匆出城去接王爷了。

    众人一通忙乱,直到过了巳正,总算七手八脚的把李青抬进了菊影阁,在东厢炕上安顿好了,二奶奶长长的松了口气,笑着说道:

    “菊影阁可是这府里数一数二的好院子呢,一直让人精心收拾着的,要不然,昨天半夜三更的才开始收拾,哪能收拾得这样妥帖?这里头外头侍候的丫头婆子,我也都安排妥当了,妹妹身边还没有个贴身侍候的大丫头,我看,就让金锁来侍候妹妹吧。”

    李青心中恼怒异常,就这样明目张胆的左右都安排下了?她给的丫头,让她早上可以直冲到她的床前,现在这样安排,她是想要完完全全的把她捏在手心里了?!在这个二奶奶心里,她大约就是只可以由着她捏的软柿子!哼!李青面无表情的垂着眼帘,平息了一会儿心情,才淡淡的开口说道:

    “烦劳二奶奶了,李青不敢当,这会儿,我累得很,想歇一歇。”

    二奶奶怔了怔,面上有些发僵,回头看了看垂手侍立着的郑嬷嬷,又转过头死盯着已经闭上眼睛,转向里面躺着的李青看了一会儿,猛的转过身,傲然吩咐道:

    “金锁,以后好好侍候着青姑娘。”

    金锁忙曲膝答应,二奶奶冷冷的“哼”了一声,才转身出了屋子。

    李青闭着眼睛躺了一会儿,半晌,再睁开眼睛时,眼神已经沉静了下来,看了看紧贴着炕沿站着的金锁,也不理会她,转过头吩咐郑嬷嬷道:

    “嬷嬷找人传个话,让丁一来见我。”

    郑嬷嬷答应着出去了,李青回头看了看金锁,温和的说道:

    “你们二奶奶吩咐了你,你自然要听从,这是你的本份,我不怪你,不过,我这里现在不用你侍候,以后也不用,你还是离了我这里吧。”

    金锁一下子跪倒在地,磕头道:

    “金锁愿意侍候姑娘,请姑娘不要赶金锁走。”

    李青下巴微微抬起,嘴抿得紧了起来,这一家子,从主到仆,大概都觉得她是个软柿子,可以随她们捏来捏去!李青眯着眼睛,看着跪在地上的金锁,嘴角慢慢的浮出丝冷笑来,自顾自闭上眼睛,侧身往里躺着,不再理她。

    郑嬷嬷回来,轻手轻脚的走到炕前,仔细看了看正闭目养神的李青,见她神色如常,暗暗舒了口气,也不理会金锁求援的眼光,仔细的点清了炕前堆着的行李,就悄悄的站到了东厢门口守着。

    不大会儿,一个小丫头子飞奔进来喊道:

    “丁大爷要见姑娘!”

    郑嬷嬷皱皱眉头,回过头,李青已经坐了起来,冲她点了点头。郑嬷嬷刚走到正屋门口,小丫头子已经带着丁一进了院子,到了正室门口,丁一也不理会掀着帘子的小丫头子,只垂着手,恭恭敬敬的候在帘子外,郑嬷嬷站了一会儿,才微微带着点笑淡淡的说道:

    “丁大爷请进吧。”

    丁一忙微微躬着身子,小心的低着头跟在郑嬷嬷后面,进了东厢,进屋走了几步,就忙着跪倒磕头请安,金锁惊愕的看着跪在地上的丁一,李青端坐在炕上,沉着脸,也不叫他起来,只冷冷的问道:

    “我那两个丫头接过来没有?”

    “回小姐话,已经进了金川府地界,再有十天就能到府里了。”

    丁一小心的回答道,李青“嗯”了一声,到韩地也要春节后了,好在只有十来天的路程了,李青声音略微缓和了些:

    “你起来吧。”

    丁一谢了,站起来,小心的微微低着头,垂手侍立着,李青吩咐道:

    “我这里没有人用,这事,你去和连庆商量着办吧。”

    丁一心里一紧,刚才那个小丫头子!唉,这文府上下没个让人省心的,不敢怠慢,立即躬身应道:

    “是!”

    李青转头看了看跪在地上,正仰着脸仔细听着话的金锁,眼里闪出讥讽的光来,就这样的蠢货,还想把手伸到她这里来!嘴角带着丝冷笑,一字一句的问道:

    “金锁,我再给你一次机会,我这儿不要你侍候,你还是自己离了我这里!”

    金锁忙磕头道:

    “金锁不走!金锁是真心实意的要侍候姑娘的。”

    丁一眼角余光瞄着这个一直直着身子跪在地上,支着耳朵听话的蠢丫头,心里苦恼万分,这二奶奶的丫头,还真是跟二奶奶一样,不知进退,这府里就没个知进退的!李青轻轻笑起来,眯起眼睛看着丁一,声音柔和的说道:

    “丁一,我新来乍到,不懂规矩,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人就交给你了,你看着办吧。嗯,你带她下去吧。”

    丁一忙躬着身子,恭敬的答道:

    “是!”

    边说边上前一步,干脆的抬手击昏了还想说话的金锁,利落的拖着金锁倒退着出去了。

    丁一拖着金锁出了院门,扔给在门口候着的小厮,皱皱眉头吩咐道:

    “墨叶把她拖到二门,找间屋子看好了,任谁也不准带走她,等文老太爷回来处置。”

    一个小厮答应着把金锁拖了下去,丁一转身带着另一个小厮匆匆出了文府。

    菊影阁后廊上,小叶正拉着小蕊低低的说着话:

    “……你还是别去了,我告诉你,那位……”

    小叶用手小心的指了指东厢,声音压得更低了,“不是个好惹的,你别和她们一样,小瞧了她去,二奶奶已经把你我送给了她,我们就该用心侍候着才是。再说,就算你不去,这院子里也必定有人去说了的。今天早上,你已经莽撞了!”

    小蕊不耐烦的低声说道:

    “我知道你也是好意,可你也不想想,我们一家子都在这府里,都捏在二奶奶手心里,二奶奶的话,谁敢不听?”

    小叶用力拉回了她,“你糊涂!只要姑娘看重你,这府里谁敢不照顾好你老子娘和你一家,姑娘可是王爷的人!”

    小蕊鄙夷的撇撇嘴,回过身拨开小叶的手,“王爷身边的姨娘多了去了,她还能越过太太去!你要是觉得是根高枝,你去攀去!别拉着我!”

    说完,转身跑了出去,小叶呆呆的站了半晌,心里只觉得苦涩无比,让丁大爷进来的话是她传的,她还没走回来,丁大爷已经进了东厢去见姑娘,丁大爷对姑娘太过恭敬!金锁那样被拖了出去,被丁大爷拖了出去!

    如果……二奶奶可不是个肯担当的,这一院子的人,只怕都没个好下场!现在小蕊又这样,姑娘肯定会觉得她和小蕊一样,小叶机灵灵打了个寒颤,不行,她得救出自己!

    第四十四章 定亲(上)丁一到了文府门口,翻身上了马,回头吩咐小厮道:

    “你去请了连大爷,就说小姐有事吩咐下来,让他赶紧到王府找孙义孙大爷,我在孙大爷那儿候着他。”

    小厮答应着,拨马飞奔出去。丁一飞马直奔王府去了。

    王府门口已是一片肃然,黑衣卫十步一隔,钉子般钉在府门两侧,丁一知道王爷已经进了府,到了西侧门,翻身下马,把缰绳扔给了接出来的门房,快步走了进去。

    春晖院里,正一片热闹。

    文太妃穿着刻丝泥金如意云纹缎子袄,勒着大红色如意牡丹抹额,坐在东厢榻上,带着满眼满脸的笑意,眼光片刻不离的盯着紧挨着她坐着的平王,平王面容放松的微笑着,有些无奈的对着面前一桌子的点心,正慢慢吃着,文太妃絮絮叨叨的说着话:

    “……知道你今天回来,我让杏儿掐着时间,从前天开始给你准备这些!这东西要现做的才好吃,你小时候,每次从山上回来,都要吃完这一桌子的点心。吃得急得不行,每次我都是强忍着才不掉眼泪!”

    “母亲。”

    平王无奈的叫了一声,黄嬷嬷满脸笑意的侍立在旁边,王爷那时候还没有太妃高,吃起点心来飞快,太妃从来都是自己端着茶水半蹲在他旁边,王爷吃几口点心,就转过头就着太妃的手喝口热茶,老王爷每次都是等吃完了,再板着脸训斥“慈母多败儿”,唉,仿佛一转眼的事。

    “儿子还有件事要讨母亲的示下。”

    平王放下点心,笑着开口说道,黄嬷嬷忙示意屋里侍候的人退下,自己正要转身退出去,平王回过头吩咐道:

    “姑姑留下听听吧。”

    黄嬷嬷曲膝应着,看着众丫头婆子出了门,才又回到榻边,垂手侍立着,平王端起杯子喝了口茶,笑着说道:

    “母亲,儿子想娶个王妃进府。”

    文太妃眼睛一亮,立即笑成了一条缝,上身往前倾了倾,有些急切的说道:

    “好,好,好,早就该娶了,是哪家的姑娘?”

    平王顿了顿,凝神细听了一会儿周围的动静,确信无人偷听,才略压低了些声音说道:

    “是庆国人,叫李青,母亲就当她没有家人吧,儿子已经让人把她送进了文府,只说是舅舅的外甥女,准备让她从文府出嫁。”

    “庆国人?从文府出嫁?”

    文太妃有些愕然,黄嬷嬷若有所悟的看着王爷,平王点点头,眉头微微皱了皱说道:

    “母亲也知道,文家没个能撑事、管事的人,儿子这身份,又不好直接去管着,这两年,越发闹得不成个样子,李青从文府出嫁,文府也就是她的娘家,以后让她看着些文府,也就能让人放心些了。”

    文太妃忙点着头,有些着急的说道:

    “不是这个,她是庆国人?”

    平王笑着答道:

    “是,母亲放心,父亲的交待儿子记着呢,儿子娶她,自有原因。”

    “可是,她进了门就是正妃,一年半载的,如果生了孩子,是女孩儿还好,要是个男孩子,这府里,这韩地……可不能再……”

    文太妃急切的说道,竟有些哽咽起来,黄嬷嬷垂下了头,那个庆国嫁过来的王妃就是生儿子时难产死的。

    平王拉了文太妃的手,温和的解释道:

    “母亲放心,儿子都想到了,大婚后,李青不住在王府,儿子让她移到逸梅庄去住着,也不会……母亲担心的事不会发生的,母亲只管放心就是。”

    文太妃疑惑的看着平王,“她肯答应?你能让她支撑文家,想来也是个聪明能干的,她肯答应搬出王府,住到城外庄子里去?”

    平王点点头,笑道:

    “母亲放心,儿子都安排好了。”

    文太妃长长的叹了口气,拍拍平王的手说道:

    “我也就是多问两句,你既安排了,必定是极妥当的,文家这一阵子闹的事,我也听说了些,是太过了!

    还有玉凤……还是你的主意好,就这样。”

    文太妃叹了口气,微微摇摇头,王爷眼神锐利起来,转头看着黄嬷嬷,黄嬷嬷看了看文太妃,上前半步,曲膝禀报道:

    “前些日子,文姨娘让老祖宗给她在桃红、?br /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