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全十美第10部分阅读
九全十美 作者:肉书屋
位姑奶奶平平安安,一根头发也不能少了。
正堂门口,文老太爷红光满面的站在台阶上,一只手背在身后,一只手里“咣当咣当”的转着两只铁胆,丁一露出一脸笑容,几步上了台阶,上前打了个千请安,文老太爷忙用一只手拉了他起来,哈哈笑着,一边拉着丁一往正堂进去,一边底气十足的说道:
“大丁就不要跟我客气啦,快进屋快进屋,我刚得了包好茶,你真是来得巧!双寿,快泡上我刚得的云雾,给你们丁大爷尝尝味儿。”
丁一笑着连称不敢,文老太爷把丁一按到东边第一张椅子上坐下,自己在上首坐了,双寿送了茶上来,丁一端起来掀开盖碗看了看汤色,笑着赞道:
“老太爷果然是爱茶懂茶之人,这茶真是上品中的上品。”
文老太爷开心的哈哈大笑起来,丁一回头看了看双寿和双喆,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们下去,双寿和双喆轻手轻脚的退了出去。
第三十六章 文府(上)丁一回头看着文老太爷,带着笑容说道:
“老太爷,小的这次到来,是奉了爷的令,顺便送位亲戚到您府上。”
文老太爷一脸茫然,怔怔的问道:
“亲戚?什么亲戚?爷不是在上岭关吗?那里怎么会有我的亲戚?”
丁一有些尴尬的干笑了两声,端起茶喝了一口,才回答道:
“老太爷家里的亲戚,爷必定是清清楚楚的,爷说是,那就必定是了,老太爷,您说呢?”
文老太爷恍然领悟过来,忙说道:
“大丁说得很对、很对!爷说是,那必定是的!爷的话,从来就没错过!”
丁一低头喝着茶,眼里都是笑意,王府里的文老夫人和文府的文老太爷的人生信念是一致的:王爷说得都是对的!
“爷说是老太爷的远房外甥女,叫李青,今年十四岁,带着几名旧仆来投奔文府的,爷吩咐小的顺路送了过来,现在二门的暖阁里候着呢。”
文老太爷满眼迷惑的点着头,“爷说得对,说得对,可不是我那外甥女来了!多亏大丁给送了来!我这就让人领她进来,让老二媳妇好好安置了。”
边说边叫了小厮进来,吩咐了下去。丁一又喝了杯茶,就告辞了。
李青带着郑嬷嬷随着个婆子进了内院,穿过一个小花园,来到一处宽敞的花厅前,门口侍候的小丫头冻得鼻头有些发红,掀起厚厚的墨绿色织锦缎棉帘子,李青进了花厅。
厅里四角放着烧得旺旺的炭盆,烘得屋里非常温暖,正面榻上端坐着位约莫三十岁左右的女子,戴着大红抹额,穿着玉色素绒绣花袄,大红色绉纱银鼠皮裙,面容姣好,双目炯炯,显得人很是精干,嘴唇略有些薄,带出几分严厉来。
婆子笑着对李青说道:
“这是二奶奶。”
李青忙曲膝福了一福请安道:
“给二奶奶请安。”
二奶奶眉头微微皱了皱,转头看向那婆子,婆子笑着上前给二奶奶行了礼,禀报道:
“这位李青姑娘,是老太爷的远房外甥女,来投亲的,老太爷吩咐,请二奶奶好好安置。”
二奶奶扬了扬眉,转过头打量着李青,过了一会儿,方带着几分笑,让道:
“青姑娘请坐吧。”
又吩咐了小丫头倒茶来,李青温顺的谢了坐,郑嬷嬷侍立在旁,二奶奶带着些笑问道:
“青姑娘声音真是温柔动听,只是听姑娘这口音,不象是平阳府人,青姑娘家在哪里?不知令母是文家哪一支的?我进文家也不过十来年,也不知道认不认得。”
李青忙直起上身,略显得有些怯怯的回道:
“我原一直住在洛城,这边的亲戚,从没听母亲提起过,这次来,是遵了吩咐来文府投亲的。”
二奶奶眉头皱了起来,转过头有些严厉的看着那婆子,那婆子忙陪着笑回道:
“是老太爷亲自吩咐的。”
二奶奶回过头,似笑非笑的看了李青一会儿,李青垂目温顺端坐着,换了是她,也得疑惑,也得多想一想,这门亲戚实在有些诡异!二奶奶端起茶,慢慢喝着,半晌方开口吩咐道:
“这也快要进腊月了,天寒地冻的,又要忙着过年,也不好再去收拾院子,青姑娘就暂且和婉如小姐挤挤吧,等过了年,开春再好好的收拾个院子住着。”
李青忙站起来曲膝谢过,二奶奶也不理她,转头吩咐那婆子道:
“你带了青姑娘,去见见陈姨奶奶和大奶奶,顺便把暂且让青姑娘和婉如小姐挤过这一冬天的事也禀了陈姨奶奶知道。”
婆子面色滞了一滞,立即笑着答应了,带着李青出了花厅。
二奶奶目送两人出了门,想了一会儿,抬手叫了个丫头过来,低声吩咐道:
“玉扣,你去打听打听,这个青姑娘到底什么来历,老太爷的亲戚来打秋风的是不少,接进府的可从来没有过,你去,打听仔细了。”
玉扣答应着出去了。
李青一行三人沿着抄手游廊一路前行,走了有一刻钟的功夫,进了一处高大轩敞的院子,房屋一色的雕梁画栋,富丽异常,正屋门口垂首低眉恭敬的站着三四个小丫头,见婆子带着李青进来,一个小丫头掀帘进去通传了,片刻,小丫头出来掀起帘子,请了婆子和李青进去。
婆子带着李青进了正屋,笑着和李青说道:
“青姑娘请等候片刻,我进去回了姨奶奶,再来请姑娘过去请安。”
李青心里微微一怔,垂下眼帘,笑着应了,婆子转过放着各色玉器摆设的百宝阁,进了东厢,东厢临窗大炕上,一位四十多岁,穿着蜜合色棉袄,秋香色刺绣妆花裙,面容精致美丽的女子正斜斜的半躺在墨绿色百蝶穿花大条枕上,看着两个穿戴华丽的丫头坐在旁边剥着莲子米,见婆子进来,两个丫头忙起身擦了手,笑着曲膝福了一福,站到了旁边,婆子含笑点头回了两个丫头的礼,急走两步上前,满脸笑容的跪在榻前磕了个头,“请姨奶奶安!”
陈姨奶奶带着端庄的笑,抬抬手道:
“快起来,庄嬷嬷不在前院侍候着,怎么有空给我请安来了?”
庄嬷嬷站起来,又福了一福,陪笑道:
“要不是怕打扰了姨奶奶,我倒是想一天三趟来给姨奶奶请安呢!今儿,奴婢倒不是专程来请安的,是奉了老太爷的令,送位亲戚请二奶奶安置,二奶奶吩咐了先和婉如小姐一处住着,等开了春再另外收拾院子,奴婢带了人来给姨奶奶请安来了。”
陈姨奶奶坐直了身子,秀美的眉头微微蹙了起来,不解的问道:
“哪里来的亲戚?怎么能和婉如一块住呢!?”
庄嬷嬷笑着回头看了看两个丫头,陈姨娘挥手示意两个丫头退下,庄嬷嬷看着她们出了门,才开口解释道:
“老太爷说是他一个远房外甥女,不过……”
庄嬷嬷走近榻边,压低了声音在陈姨娘耳边悄悄说道:
“不过那丫头自己竟说不清楚和我们府里到底什么亲戚,听双喆说,是王爷身边的小厮丁一送了来的。”
陈姨娘惊讶的看着庄嬷嬷,脸色渐渐的沉下来,眼神也阴郁起来,庄嬷嬷小心的看着她的脸色,半晌,只好陪着笑提醒道:
“姨奶奶,青姑娘还在外面等着呢,您看……”
陈姨娘醒过神来,抬手理了理发簪,依旧歪在靠枕上,眼神有些冷冷的吩咐道:
“带她进来吧。”
庄嬷嬷招呼着李青进来,李青站到榻前,垂着眼帘,曲膝福了一礼:
“给姨奶奶请安。”
陈姨娘眼里闪过不悦,庄嬷嬷在旁边陪笑介绍道:
“姨奶奶,这就是老太爷的远房外甥女,李青姑娘。二奶奶吩咐,先安置到婉如小姐一处住着。”
陈姨娘眼神冷冷的盯着李青看了一会儿,半晌方开口说道:
“可怜见的,这大冷的天,连件皮毛大氅都没有!怎么就瘦成了这样?今年多大啦?”
李青柔顺的回道:
“回姨奶奶话,过了年就十五岁了。”
陈姨娘又仔细的上下打量了李青一会儿,才又慢慢开口说道:
“以后就安心的在府里住着吧,婉如是个温柔懂事的,好好相处着吧。”
李青曲膝答应着,陈姨娘仿佛不太想和她多说话,挥挥手示意她可以下去了,庄嬷嬷带着她出了门。
陈姨娘坐直了身子,微微蹙着眉头想了一会儿,抬手叫了翡翠过来吩咐道:
“你现在就去趟王府,把这事告诉太太。”
庄嬷嬷带着李青和郑嬷嬷,穿过一个小花园,到了一处房屋众多,粉墙翠瓦的院子里,进了正屋,一群穿戴华丽,环肥燕瘦的侍妾把屋里填得满满的,正面炕上,坐着个瘦削苍白,五官纤细,面容显得有些苍老的三十多岁的妇人,李青上前请了安,庄嬷嬷也忙着上前福了一礼,笑着介绍道:
“禀大奶奶,这是李青姑娘,是老太爷的外甥女,往后就住到府里了。”
大奶奶恍不在意的看了李青几眼,眼神飘忽开来,笑容有些机械的点着头,回头吩咐旁边侍候的丫头道:
“听书,取对金镯子来给青姑娘。”
听书曲膝应着,转身下去,很快就用红漆小托盘托了对虾须镯来,大奶奶取了,笑着递给李青道:
“不知道妹妹来,这对镯子也不知道妹妹喜欢不喜欢,如果不喜欢,妹妹就留着赏人吧。”
李青忙曲膝谢了,双手接过。旁边的庄嬷嬷脸色有些尴尬起来,张了张嘴,却没有开口说话。
庄嬷嬷带了李青出来,李青已经觉得疲惫不堪,这一天,赶了大半天的路,进了这文府,将近一个时辰里,她就是跟在庄嬷嬷后面,不停的从一个院子走到别一个院子请安。郑嬷嬷扶了她,轻轻的说道:
“姑娘?”
李青冲她摇摇头,示意自己没事,庄嬷嬷在前面听到,回过头,笑着说道:
“青姑娘赶了一天的路,这会儿也该累了,我这就带青姑娘去菱花院吧,姑娘的行李,我等会就让人给姑娘送过去。”
第三十七章 文府(中)李青和郑嬷嬷忙笑着谢了,李青看了郑嬷嬷一眼,眼珠微转,郑嬷嬷会意,上前一步曲膝笑道:
“真是麻烦姑姑了,这半天,多亏了姑姑照应!”
边说着边不露声色的递了张银票子到庄嬷嬷手里,庄嬷嬷眼角扫了下银票子,立即满面笑容的曲膝福了一福谢道:
“老奴谢青姑娘赏!青姑娘真是太客气了。”
李青羞涩的笑着回了半礼,郑嬷嬷笑意盈盈的继续说道:
“我们姑娘初来乍到,以后还请姑姑多教导才是,那婉如小姐,姑姑看我们姑娘要如何称呼才好?”
庄嬷嬷满眼笑意,殷勤的说道:
“婉如小姐是我们陈姨奶奶的嫡亲侄女,因姨奶奶疼爱,这几年一直养在府里,今年十七岁了,比青姑娘大上几岁,姑娘称个姐姐也就是了。”
郑嬷嬷感慨的说道:
“府上真不愧是名门世家,这份仁慈宽厚真让人叹服!”
庄嬷嬷窒了一窒,尴尬了一会儿,露出丝讥讽的笑来,半晌才接口说道:
“这话,嬷嬷以后不要提起,府里……”
庄嬷嬷回头看了看垂着眼帘,疲惫柔弱的李青,心里长长的叹了口气,怎么就想起要投奔文府呢?!
三人沿着抄手游廊,又过了一座小桥,进了花园西边的一个精致院落,粉白的月亮门上方用篆体写着菱花两个字,庄嬷嬷上前敲了门,不一会儿,门开了,一个小丫头探出头,看到庄嬷嬷,忙拉开门,笑容满面的招呼道:
“庄嬷嬷来啦!您老快请进,我这就去禀报姑娘。”
说着转身跑进去了,庄嬷嬷回身笑着招呼李青:
“青姑娘请进,小丫头们不懂事。”
李青含着笑,扶着郑嬷嬷的手进了院子,院子里放满了各种花草盆景,这样的节气里,一片萧然,想来春夏之际,肯定是极美丽的,院子很是小巧,正屋三间,东西各有两间耳屋,都是绿瓦红柱,玲珑精致。
一个身形苗条,形容俏丽的丫头从正屋掀帘而出,笑着福了一福道:
“庄嬷嬷是稀客呢,嬷嬷快请进屋吧。”
边说边打量着李青和郑嬷嬷,庄嬷嬷哈哈笑着,让了李青,三人进了屋。李青进了屋,只觉得温暖中夹着股浓郁的花香扑面而来,屋里到处放着各色半开的水仙,东西屋角各放着个半人高、插着满满的红梅的梅瓶。
屋子中间,一个穿着桃红撒花袄,月白色暗花细丝褶缎裙,身形小巧,面容精致美丽的女孩子迎着庄嬷嬷笑着说道:
“庄嬷嬷好,嬷嬷今天怎么有空到菱花院来?”
庄嬷嬷上前福了一福,笑答道:
“今儿是奉了二奶奶的令,送这位青姑娘到菱花院来,二奶奶说了,现如今天寒地冻的,又要忙着过年,等开春再给青姑娘收拾院子,这个冬天就暂时让青姑娘在菱花院和婉如小姐挤一挤。”
陈婉如怔了一怔,转头打量着李青,李青含笑上前施了一礼,“李青给婉如姐姐请安。”
陈婉如忙笑着回礼,“妹妹客气了。”
转过头,看着庄嬷嬷笑着说道:
“我说刚才二奶奶怎么突然让人送了两套被褥过来,送东西的小丫头子也说不清楚,我想着我这边也没添人,几个丫头的被褥又都是新的。原来是有客人来了。”
庄嬷嬷眼底闪过丝讥笑,也不搭这话,只笑着告辞道:
“两位姑娘慢慢说话,老婆子就先告退了,眼看就进了腊月了,外头正忙着呢。”
李青微微曲膝谢了庄嬷嬷,陈婉如忙笑着吩咐丫头送庄嬷嬷出去。目送着庄嬷嬷出了门,陈婉如方回过身来,招呼李青道:
“妹妹请坐吧。”
这屋里只在左右两边各放了两张扶手椅,李青拣了右手边第二个位子坐了,陈婉如眼里闪过丝满意,在李青对面第一个位子上坐了,笑问道:
“妹妹喝什么茶?云雾?珠茶?白眉?”
李青怔了怔,竟然有云雾,这陈婉如在这文府里生活得好象不差,毕竟是文姨奶奶的嫡亲侄女。
“多谢姐姐,白眉吧。”
陈婉如眼含笑意,吩咐了丫头去泡茶,回过头,慢慢的盘问起李青来,李青疲惫异常的应付着她的盘问,待丫头泡了茶上来,略喝了两口,就岔开了话题直接说道:
“青儿自幼身子弱,今天又赶了一天的路,这会儿疲倦得很,还请姐姐见谅,”
陈婉如眼里闪过丝恼意,顿了顿,脸上依旧带了笑容说道:
“妹妹来得急,这菱花院里也来不及收拾,两间厢房,东边现如今春俏和冬韵住着,西厢房倒是空着的,要不,我让春俏和冬韵搬到西厢,妹妹就住在东厢房如何?”
李青忙推辞道:
“姐姐客气了,我就住在西厢房吧,这寒天冻地的,实在不宜搬来搬去,再说,我也真是乏极了,只想早点收拾了,好休息休息。”
陈婉如笑容满面的点着头,回头吩咐春俏:
“去叫几个小丫头子,赶紧收拾了屋子出来,好让青妹妹休息休息。”
李青忙起身谢了,郑嬷嬷在旁边陪笑道:
“烦劳春俏姑娘,能不能叫些热水来?好让我们姑娘沐浴洗漱,这一路上,真是又累又脏。”
春俏回头看着陈婉如,陈婉如笑着点点头,“倒是我疏忽了,妹妹的行李可都送进来了?缺什么少什么,只管和春俏说了就是。”
不一会儿,小丫头回说热水送来了,庄嬷嬷也让人送了行李过来,郑嬷嬷侍候着李青沐浴洗漱完毕,换了家常旧衣服,披了件狐狸皮大氅,进了西厢房。
西厢房已经收拾干净了,李青的行李有些零乱的放在厢房外间,李青仔细的看着行李,郑嬷嬷满眼是笑的看着她说道:
“姑娘放心,这行李是我刚才拿衣服时翻动的。”
李青轻轻松了口气,回头认真的嘱咐郑嬷嬷道:
“嬷嬷,我们的行李可是要看看好着,如今,只有我们两个人,嬷嬷更要万分当心才行,等秋月和琉璃来了,嬷嬷才好休息一二。”
郑嬷嬷点点头,“姑娘放心就是,嬷嬷知道轻重。我们安顿下来前,都得当心着!这文府里,也不是个省心的地方,姑娘也要当心些才行。”
李青一件件看着行李,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忙裹紧大氅,蹲下来清点起行李来,郑嬷嬷在旁忍不住笑出声来,边笑边说道:
“姑娘不用点了,少了四只包袱,是连庆带去了,连庆让丁一带了话来,说他和木通、桑枝不进府,就在外面安置,那个丁一还让转告姑娘,说王爷留他在平阳府听姑娘传唤,他安排了小厮在街东头凌云茶楼候着,姑娘有事,让人直接去那里找他,或者让文老太爷身边的小厮双喆、双寿去叫了他也行。对了,他还说,王爷腊月二十二回平阳府。”
李青有些不好意思的直起身子,轻轻咳了两声,跺跺脚嗔怪道:
“嬷嬷真是的,也不早说!我们的家当可都在那四个包袱里呢,倒吓得我……”
郑嬷嬷一边笑着扶了李青往厢房里间去,一边低低的耳语道:
“姑娘还是先歇一歇吧,且放宽心,那些银票子,都缝在连庆和嬷嬷的贴身衣服里呢,连庆自从衣服里缝了姑娘那些黄金票子,这一路上,连外面的衣服都没敢脱过。包袱里哪敢放那许多?!”
郑嬷嬷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了些,继续说道:
“我身上缝的,脱了件给连庆带了去了,只余了件缝着二千两小额银票子的夹背子贴身穿着,是备着姑娘日常用度的。”
两人说着进了厢房里间,里间一片清冷,李青微微打了个寒噤,郑嬷嬷脸色阴沉了下来,松了李青,几步走到炕前,伸出手摸了摸被褥,顿了顿,又掀开被褥,把手往里面探了探,脸上就带了些怒气出来,李青知道那炕必定是凉的了,眉头皱了皱,想了想说道:
“嬷嬷不要急,这西厢平日里没人居住,我们来得急,这炕肯定是现烧起来的,要烧热也需要些时候。”
第三十八章 文府(下)郑嬷嬷脸色略缓了缓,轻轻叹了口气说道:
“姑娘不想生事非,嬷嬷也想安稳的熬到王爷回来,可这屋子里冷得哪里能住人?姑娘身子弱,一向又极怕冷,这样冰冷的屋子,就是住一个晚上也熬不住啊。”
李青默然无言,平阳府的腊月,冰天冻地,这冰冷的屋子,冰冷的炕,如果是入官前,她也许还能熬上几天,可自入官以来,确切的说,是自七月她搬回李府之后,就一直生活在惮思竭虑、颠沛流离中,饮食休息无法周全,中间还犯过病,身体已经过于瘦弱,透支太多,这样的冰屋子,只要一个晚上,她就得病倒了,这会儿,寒气已经从她脚下升起,刚刚沐浴后的热气也消散的差不多了。李青紧了紧大氅,无奈的吩咐郑嬷嬷:
“嬷嬷去问问吧,这炕烧上了没有,再看看能不能要个炭盆过来。”
郑嬷嬷点点头,先扶着李青上炕坐下,拉过被子,把李青连同大氅裹了起来。转过身,急忙出屋去了。
不一会儿,郑嬷嬷阴着脸进了屋子,李青示意她坐到炕上说话,郑嬷嬷侧身坐在炕沿上,拉了拉李青裹着的被子,帮她再裹紧些,方开口禀报道:
“那春俏说,这屋子的炕道今年还没有通过,要等明天禀了二奶奶,让人来通过了,才能烧上,说是已经告诉了外面管事的婆子,让先送两个炭盆过来了。”
李青微微有些发怔,这文府里的人,真有些不上台面,这会儿,她已经浑身发冷,只怕明天,就得病倒了,嗯,如果病倒了……也许能省些心。只是,明天,这炕也不知道能不能烧上。
郑嬷嬷看着有些出神的李青,心底叹着气,眼圈有些发红。正要说话,外面传来小丫头的声音:
“郑嬷嬷,厨房送炭盆过来了。”
郑嬷嬷急忙站起来,李青伸手拉住了她,轻轻的说道:
“嬷嬷,打点下吧。”
郑嬷嬷点点头,这炭还有个好坏、多少呢,片刻,郑嬷嬷带着两个婆子端着炭盆进了屋子,一个十二、三岁的小丫头也笑嘻嘻的跟在后面进了屋,婆子放好炭盆,笑容满面的跪倒磕头,小丫头也跟在后面磕头谢赏,李青笑着抬手示意她们起来,郑嬷嬷客气的送了三人出去。
郑嬷嬷急忙从行李里取了手炉进来,用火筷子夹了几块旺炭放进去,递给了李青,李青抱在怀里,顿时觉得暖意满怀,舒服了很多。郑嬷嬷又出去找了个熏炉出来,烧上炭放进了被褥里,李青挪动着身子,移过去靠着大靠枕,把脚伸到了熏炉上,舒服的哼哼了两声,郑嬷嬷笑着上前,帮她脱了大氅,又理了理李青背后的靠枕,把她放舒服了,笑着说道:
“姑娘先躺一会,暂且不要睡着了,等会厨房就要送晚饭过来,姑娘吃些再睡。刚才我问过那个小丫头了,说是这府里吃饭都是送到各院的,除了年节,平时并不聚在一起吃饭。”
李青点点头,这府里老侯爷屋里没了夫人,只有个姨奶奶,还是各院自己吃饭便宜。郑嬷嬷一边进进出出的收拾着行李,一边和李青说着话,免得她睡着了。
不到半个时辰,外面小丫头清亮的声音就响了起来:
“郑嬷嬷,厨房送晚饭过来了。”
郑嬷嬷忙出了屋,不大会儿,提着个红漆填金食盒进来,放下食盒,移了张炕桌放到李青面前,把食盒里的菜一一取出来放到了炕桌上,李青坐直了身子看去,一共是四样菜:五花肉炒酸菜,芙蓉鸡片,清炒羊肉丝,瓦块鱼,还有一碗清鸡汤,李青微微皱皱眉头,韩地冬天酷寒,青菜自然稀少,也难怪这菜都是荤的了,郑嬷嬷边放边叹着气说道:
“早就听说韩地冬天没有青菜吃,就冲这个,当初,嬷嬷也赞成姑娘不到这地方来,现如今,只怕姑娘要在这地方终老了,唉,以后这冬天里,哪有姑娘吃的东西?!”
李青笑起来,伸手接了米饭过来,闻了闻,又伸头看了看食盒,笑道:
“嬷嬷一起吃吧,好歹还有米饭吃呢,以后的事,嬷嬷不用太过担心,只要有钱,什么青菜没有,我已经让连庆留心着这平阳府附近有没有温泉,如果有,看看能不能买下来,这样,我们冬天里就能自己种青菜吃了。”
郑嬷嬷笑起来,也是,没什么事能难倒她的姑娘。
两人吃了饭,不一会儿,厨房来人收了食盒子去,郑嬷嬷笑着进来禀报道:
“那婆子又送了一蒌子银霜炭,还有小半蒌红罗炭来,这些炭,能烧到后天了!”
边说着,边取了手炉和熏炉出来,换上了红罗炭。
汇泽院里,二奶奶杨氏迎了文二爷进到东厢,打发了丫头下去,亲自倒了杯茶来递给文二爷,迫不及待的说道:
“爷听说没有?王爷给老太爷送了个外甥女到府里来了!今天下午,外院的管事婆子周嬷嬷亲自带过来的,说是老太爷的外甥女,让好好安置了,我留心盘问了两句,那丫头竟不知道和我们文府是个什么亲戚!我就生了疑,让玉扣出去打听了,门房上的钱贵说,竟然是丁一送进府的。这事,爷听说了没有?”
文二爷接过茶喝了两口,瞥了杨氏一眼,才开口说道:
“老太爷交待过了,是他一个远房外甥女,来投亲的路上,正巧碰到王爷,王爷就让丁一顺路带到我们府里了。”
二奶奶杨氏不满的看了丈夫一眼,侧身坐到文二爷旁边,压低了声音说道:
“爷也真是够实诚的!老太爷那些个穷亲戚,哪一年不来府里打几趟秋风的?我当了这十来年的家,从来就没听说过老太爷还有个堂妹在洛城的!这寻亲路上,竟能遇上王爷,哪有这样巧的事?再说,王爷的脾气,你还不知道?那可是号称‘阎罗’的!哪是替人寻亲的主?”
“不许胡说!”
文二爷厉声喝止了杨氏,杨氏哆嗦了一下,立即住了口,文二爷缓了缓声气,“这不是你应该操心的事!老太爷既然说了让你好好安置,你就好好安置了,王爷的闲话是你能说的?!
”
杨氏声音低了下来,柔和小意的解释道:
“我是想着,这丫头万一,是王爷有意送进府的呢?如果真是这样,我们总得思量思量,王爷为什么要送这么个人到府里来?这丫头到底是个什么身份?说到底,我是不信她真是老太爷的什么外甥女,爷没看到那丫头,虽说又瘦又小,可那股子温柔娴静,还有那管声音,连我都想怜惜怜惜!保不准……现如今,府里的情形你又不是不知道,那个太太生了两个儿子,把着王府,虽没有名份,跟王妃也差不多了,大爷和姨奶奶因了这个,在府里……家里的下人暗地里不知道有多少人巴接着,老太爷又是个没主意的,以后,真要是让大爷袭了爵,我们这一家子日子可怎么过?”
文二爷面色僵了僵,重重的叹了口气,无奈的说道:
“你也不要太操心伤了身子,这人的富贵生死,都是命中注定的,争也争不得,就随他去吧,真要是大哥袭了爵,我们就搬出去过过平常日子,总不至于没了活路。”
杨氏恨铁不成钢的看着文二爷,用手指点着他的额头说道:
“你啊,这本份的也太过了些!你可是嫡子!大哥那样的人,真袭了爵,哪里容得下你?再说,孩子以后可怎么办?”
说着,杨氏有些哽咽起来,文二爷伸手拿过帕子,温柔的给杨氏拭着眼泪,搂着她强笑着安慰道:
“不还有王爷的嘛,总不至于……你且,放宽心。”
第二天一早,李青睡过来,就觉得鼻塞头重,知道是受了风寒,伤了风,郑嬷嬷焦急的摸着她的额头,李青轻轻推开她的手,声音沙哑的安慰道:
“嬷嬷不用担心,就是小伤风罢了,连药都不用吃的,正好趁着这功夫歇一歇呢。”
郑嬷嬷帮她掖了掖被子,柔声说道:
“姑娘也不能太大意了,等会儿我就去禀了二奶奶,还是请个大夫把把脉的好,姑娘自己不也说过的嘛,医不自治。”
李青笑着点点头。
第三十九章 探病门外传来小丫头的声音:
“郑嬷嬷,青姑娘醒了没有?我们姑娘要带了青姑娘一起去给姨奶奶请安呢。”
郑嬷嬷忙走到门口,笑着解释道:
“烦劳姑娘和婉如小姐禀报一声,我们姑娘今早上一起来,就鼻塞头沉,看样子是伤着风了,得请个大夫来看看才行。”
小丫头奔回正屋禀报了,片刻功夫,春俏出来走到西厢门口,也不进来,只高声叫了郑嬷嬷出来说道:
“我们姑娘说了,一会儿就会派人去回二奶奶,请青姑娘好好歇息吧,我们姑娘要去给姨奶奶请安,怕带了病气过去不好,就不过来看望青姑娘了。”
郑嬷嬷忍着气回到厢房里间,李青笑着开解她道:
“嬷嬷和她计较什么,再说了,我这伤风是会过了人的,她就算要来,嬷嬷还得拦着呢。至于大夫,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随她什么时候去回二奶奶吧,也不过是早点晚些的事,你且放心,最多不过晚些去回罢了,她必定不想我在这院子里病重起来的!”
郑嬷嬷也笑起来,外面小丫头殷勤的送了热水过来,郑嬷嬷伏侍着李青洗漱了,厨房里也送了热热的早饭进来,李青强忍着不适,半坐着勉强吃了小半碗粥,就再也吃不下了。
陈婉如带着丫头出了院门,李青刚躺下迷迷糊糊正要睡过去,院子里传来一片喧嚣声,一个小丫头飞奔进来禀报道:
“二奶奶过来看青姑娘了!”
郑嬷嬷诧异的看着李青,李青也有些惊讶,这二奶奶昨天那样的态度,今天怎么就亲自来看她了呢?
郑嬷嬷忙到门口掀起帘子,二奶奶带着赤金五凤衔珠钗,穿着大红织锦镶毛斗篷,捧着手炉,玉扣轻轻扶着她的臂膀,进了西厢,李青已经披着衣服下了炕,站到了里间门外,恭敬的曲膝福了一福,“给二奶奶请安,劳动二奶奶亲自过来,青儿不敢当。”
二奶奶站在外间门口,微微抬了抬手,玉扣忙上前两步,扶起了李青,二奶奶笑容满面的说道:
“姑娘这是哪里的话来,是我这当嫂子的照顾不周,竟让姑娘睡了一夜的凉炕!真是该打,嫂子已经罚了这些个做事不经心的丫头婆子了,今儿一早就清好了炕道,这会儿,炕大约也烧得暖和起来了。”
李青忙曲膝谢道:
“二奶奶这样客气,青儿当不起,是青儿来得贸然了,自昨日进了府,热水、炭盆的,烦扰二奶奶之处已是极多,青儿心里感激不尽。”
说着又深深福了一福,二奶奶满眼笑意,郑嬷嬷搬了凳子过来,李青示意她放得远一些,笑着跟二奶奶解释道:
“怕我这病气过给了二奶奶。”
二奶奶笑容满面的坐了,看着垂手侍立的李青,恍然若悟的笑道:
“我这光顾着说话了,妹妹还病着,玉扣,金锁,快搬了凳子,扶姑娘坐下。”
玉扣和金锁忙搬了凳子过来,上前虚扶着李青坐下,二奶奶仔细的打量着李青,也太过瘦弱了些,这形容竟还象个孩子!虽说这份温柔娴静难得,可比起王府里那些个百里挑一的美人,毕竟差着呢,跟太太那身段形容更是比不得,王爷会看上这样的小丫头?也许,是想把这丫头送进府里,给谁,老太爷?大爷?或者,是二爷?二奶奶心头猛的一跳,眼角微微缩了缩,面上却仍是满含笑意,看着郑嬷嬷问道:
“姑娘面前就你一个人侍候着?”
郑嬷嬷曲膝答是,二奶奶拍拍手,感慨道:
“这也太委屈姑娘了!”
转过头,看着李青笑道:
“我身边有两个丫头,一向还算谨慎,姑娘看看,如果合意,就让她两个过来侍候姑娘吧,这屋子也暂时委屈姑娘这一冬天,等开了春,我就让人另外收拾了院子给姑娘住。”
说着招招手,玉扣忙推了推旁边侍立着的两个丫头,两个丫头都是大约十五六岁年纪,身量苗条,一个面容清丽,穿着白绫袄绿色掐牙背心,一个面容柔美,穿着红绫袄墨绿掐牙背心,两人上前半步,跪倒磕头道:
“奴婢小叶/小蕊给姑娘请安。”
李青忙起身,笑着谢了二奶奶,小叶和小蕊站起来,垂着头,小心的侍立在炕边,外面有婆子过来回话:
“回二奶奶,已经派了人去请刘太医了,最多一个时辰就能到府里。”
二奶奶“嗯”了一声,婆子屏声退了下去,二奶奶转过头,笑着嘱咐道:
“姑娘且安心养着,想吃什么,想要什么,只管派了人找我说去!丫头、婆子哪里不好了,也告诉了我去,在这府里,断不能让人委屈了姑娘。”
李青笑着恭敬的谢道:
“青儿有什么想吃的想要的,定会和二奶奶说了去,二奶奶本来就事情繁多,这又临近年关,青儿不过受了些小风寒,休息两天也就好了,二奶奶不必太过挂心。”
二奶奶听了,眼底闪过丝满意来,笑着站起来说道:
“那我就先过去了,姑娘有什么事,只管打发人去回了我就是。”
李青笑着应了,起身就要送了二奶奶出屋门,二奶奶忙示意玉扣拦住李青,含着笑吩咐她不要出来,以免再受了风,李青在门口止了脚步,曲膝福了一礼,目送二奶奶出了院门,小叶和小蕊才侍候着她进了里间,躺到了炕上。
片刻,郑嬷嬷送了二奶奶回来,见李青神情倦怠疲惫的躺在炕上,上前摸了摸李青的额头,心痛的嘱咐道:
“姑娘且睡一会儿吧,我和小叶、小蕊在外间侍候着,等刘太医来了,再叫醒姑娘就是了。”
李青点点头,瞄了瞄两个丫头,眨了眨眼睛,示意郑嬷嬷盘问盘问这两个丫头,郑嬷嬷笑着微微颌首,给她掖好了被子,带着小叶和小蕊轻手轻脚的去了外间。
王府,春熙院,文氏端庄的坐在花厅窗下的大炕上,一个婆子恭敬的回着话:
“回太太话,奴婢去寻了丁大爷,传了太太的话,可丁大爷说……”
婆子的声音低了下来,文氏不耐烦的问道:
“丁一说了什么?“婆子小心的说道:
“丁大爷说,王爷一向不许外院的小厮和内院交接,他不敢违了爷的意思。”
文氏眉梢高高扬起,脸上浮出怒气来,这个丁一,竟敢这样直接回了她!她主着王府中馈,虽差了名份,可也只是差个正式的名份罢了,她是这王府的女主人!就算那名份,也不过是早晚的事!他一个奴才,从爷身边回来,本就应该先到她这儿来禀告一声爷的饮食起居,可如今,她去叫了他来,他竟说起什么交接不交接的话来!她是什么身份!用得着交接个奴才!
婆子偷眼望着文氏,心中微微感叹着,虽说是王府当家人,可毕竟只是个姨娘身份,爷身边的小厮哪会把个姨娘放在眼里?想着丁一那断然的回绝,婆子的头低得更深了。
文氏脸色铁青,昨天翡翠说的,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真是爷在外面收用的女人,可为什么不送回王府,反倒要送到文府去?她自问不是那善妒的人,现如今最得爷宠爱的张姨娘不就是她挑了给爷的!本想叫了丁一来问问清楚,可他竟然就这样驳了她的话!哼,等爷回来,一定得跟爷说说这话。可是,文府里那个女人,是怎么回事?爷到底是什么意思?她要不要去接了回来?嗯,还是先去看看,当面盘问清楚,如果真是爷收用或是看中的人,还是接进府好好安置了才是。
文氏脸上渐渐缓和过来,吩咐垂首侍立着的婆子道:
“你先下去吧。”
婆子垂手恭敬的退了出去,文氏坐在炕上,端起杯子,慢慢喝了几口茶,方起身带着丫头仆妇,去了春晖院,她要去文府,得先禀了老太妃,得了允许才行。
第四十章 诊病婆子领着个四十来岁,中等个,精瘦干练,留着三缕胡子,眼睛极为明亮的大夫进了院子,来到西厢门口,婆子禀报道:
“郑嬷嬷,太医来了。”
小叶掀起象眼格厚棉布帘子,郑嬷嬷微微曲膝,引着大夫进了屋,婆子跟在大夫后面,一起陪着进了里间。
里间炕前已经挂上了细棉布帘子,小蕊垂手侍立着,见大夫进来,隔着帘子低声禀报了李青,李青从帘子里伸了只手出来,小菊取了只丝帕盖在手上,大夫垂着眼帘,小心谨慎的低头在炕前的凳子上坐了,伸出三根指头隔着丝帕子诊起脉来,片刻,大夫极客气的请李青换了只手,又诊了片刻,郑嬷嬷在旁有些焦急的问道:
“刘太医,我们姑娘这是?”
婆子在旁边,带着些骄傲的神情笑着解释道:
“郑嬷嬷,这是太医院周医正,刘太医有些不便,周医正听说是我们府里有人生了病,就亲自赶过来了。
”
郑嬷嬷忙曲膝谢道:
“烦劳周医正了,不知我家姑娘这病?”
周医正忙摆手,连声客气道:
“不敢说烦劳,从小姐这脉象上看,是亏损太过,又受了风寒,如今已经成了小伤寒之症,我开个方子,小姐先认真吃上几天,其实小姐这病,最需静养,药倒在其次,饮食上要以细软清淡为上,只是这小伤寒,最易过人,府里还需小心些侍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