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舒心日子第20部分阅读
古代的舒心日子 作者:rouwenwu
那个德行,他连带老二一家都不待见。
作者有话要说:晚上还有一章
68、第 68 章
瑾娘对老二一家腻歪极了,平日里基本不再走动了,程家太太时不时的过来串个门,他们家因为丁忧在家,平日也不好出门,就是他们这里也是借着两个孩子在这里学习才过来的。没事的时候去三伯娘大伯娘家坐坐,更多的时候是跟芸娘在一块,这差不多就是她在古代的交际生活了。
不频繁却也能知道村子里的事情,加上家里几个孩子需要照顾,瑾娘的生活过的十分充实。
时间一点点的滑走,不知不觉,五个春秋。
“蕙嫂,今天天气好,去把被子舀出来晒一晒。”
“哎,我这就做。您走慢点。再摔着。”蕙嫂赶紧伸手扶了一下,瑾娘那肚子看着颤悠。
“没事。你去吧,我在这坐会。”瑾娘扶着蕙嫂坐在回廊上,天气好正好晒晒太阳。
时间的流逝并没有在她脸上留下多少痕迹,只是再次怀孕的瑾娘人看着丰润些。
沛禹今年八岁了,邹先生教了他三年就回京城赴任,沛冬和元景还好说,一个十二岁一个十岁,完全可以进入县学,沛禹却是有点小了。所以邹先生问过他们夫妻的意思,把沛禹带到京城家里继续教学。
瑾娘是不愿意的,毕竟孩子还小,哪能那么早就离开父母身边,可邹先生是真的很爱护这个关门弟子,沛禹也十分聪慧,放下倒是可惜了。最后还是问过沛禹的意见才决定让他去京城学习,这时候家里的几个小的也大了,瑾娘干脆让吕氏跟着前往,照顾他的起居生活。同时常福的船运生意也到了京城时不时也可以看顾一下。
家里另外三个小的也六岁,在两年前挑选了一位夫子给孩子们启蒙,这三个小的不像沛禹那样喜欢读书,老二很聪明平日更在意家中一些事情,瑾娘觉着他更喜欢跟人交往,小小年纪没事的时候就到村子里去听大人说话,虽然瑾娘不喜欢他小小年纪就那么爱管闲事,可不可否认的这小子对于这些事情天生的敏感。别看才六岁,可村里有什么事,杨震海和瑾娘不了解的时候问他准没错。他头脑聪明却不喜欢四书五经,他们两口子也不强求,杨震海平日种地管理把他带在身边,竟是培养他以后当家了。
老三性子有点火爆,一根筋,性格简单,为人单纯,他也不爱读书,喜欢跟杨震海学武,杨震海为了他身体好,去年才开始教导他习武。现在个子比老二高出半个头,长的跟小牛犊似地壮实。
他们家小闺女性子跟以前的瑾娘无二,不过在家人面前还是很活泼的,性格单纯可爱,非常招人喜欢。
当初瑾娘为了回绝蔓娘的提亲,给元景和芷晴定下,福伯找了机会跟元景说了,瑾娘怕元景因为责任或者什么接受她闺女,万一他不喜欢,将来再出对怨偶就不好了。所以她找时间跟元景好好谈了谈,元景当时没有说什么。可以后看芷晴的眼神就不一样了,之前对芷晴或许是兄妹之情,之后却不一样了,渐渐的把芷晴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对芷晴有了那么一点占有欲,守护的比她这个当妈的还好,几乎不让她受一点委屈。在芷晴心中这个哥哥是她心目中最重要的。对元景还特别的崇拜。而且有一次沛禹无意中说漏嘴,把两人定亲的事情说了出去,从那以后芷晴对元景更加顺从和喜欢了。她虽然不懂定亲是怎么回事,可她知道只要定了亲,那他们以后就永远在一起了,小姑娘的心目中只要永远在一起就是最好的。
瑾娘看到两个孩子这个样子,心里是十分忐忑,毕竟两个孩子还小,以后的事情不好说,万一以后婚事不成,那芷晴该怎么办。芷晴这孩子一根筋,万一有些什么,怕她想不开。为了这正经忧心了一阵子。好在元景对待芷晴的态度始终如一,这孩子因为幼年家中变故,有些冷漠,见人虽然不是冷着脸,可也隔着什么,对待他们这些家人还好,态度柔和一些,可只有芷晴才能让他表情变化多端。或许这就是一物降一物吧。瑾娘也渐渐的放下了心。
两年前芸娘怀孕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儿,长的十分可爱,深得大家喜欢。接着隔年又怀孕上个月生了一个儿子,老三家也算是人丁兴旺了。沛冬为人稳重,心里有主意,跟了邹先生学了三年打了好底子,去年考上了生员,也算有了功名,他也上进,现在在县学也是顶尖的学员。
这几年老二家十分热闹。老二家的二房姜氏长袖善舞渐渐的把老二的心思笼络过去,加上她带去那么多嫁妆,倒是跟老二媳妇平起平坐。只是她嫁人都几年了肚子一点反应都没有,老二媳妇又生了个闺女,两子两女,她的地位也不能动摇。这两年老二家正热闹呢。杨老爹自从那次伤了心,以后就不管老二的破事了。
老四家这几年也不平静,他当年考上了举人,后来又考了两回,都没有中,就淡了那份心思,通过大伯家兄长的关系在县衙谋了个主簿之职,也算是进入官场,实际上大伯家家兄长最多有个举荐的功劳,暗中倒是杨震海找人出的力。因为谋了职,一家搬到县城,他们倒是很少交往,这两年又添了一儿一女,却都是老四那个妾生的,老四媳妇这几年没有一点动静。也不知道什么原因。
瑾娘和杨震海本来不打算要孩子的,杨震海当初被吓怕了,暗中找了太医要了避孕方子,是比较温和不伤身体的。一次吃上十副,能保一年。杨震海反复确认这个没有任何副作用,不伤身才让瑾娘吃。瑾娘原本还怀疑,这东西能有那么好使吗?可后来发现真的挺好使。只是瑾娘的身体有点特殊,她经常使用水之母,每年吃一次,她身体有了抗体,今年年初的时候没等她喝药呢,就怀上了。这也算是意外的惊喜了。现在孩子已经九个月了。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晚上出去来着回来晚了,更新少了点,明天5000+
69、第 69 章
看着蕙嫂把被子晾晒好,瑾娘站起来四处走走。这几年家里生活富足,三年前杨震海买了十亩水田十亩旱地,都离他们家不远,都是上等良田,本来跟奶娘杨氏定了一年的契约,想着孩子断奶就不用了,只是家里孩子多,光家务几个人就有点做不过来,杨家家里没几亩地,婆婆身体又不好,时不时的要吃药,等瑾娘跟她一商量,她家男人也愿意过来做工,这样就签了契约,跟蕙嫂他们家以前的待遇一样。这样家里买了地,人手也够用了。
蕙嫂家的小子被杨震海送到张喜那做学徒,本想着让他去学学经营,哪成想不到一年就回来了,这小子太憨,根本不是那块料,让他做生意老本都得赔了,不过性子稳,让人放心,张喜说这小子适合当家里管事,绝对忠心。赵家两口子也没什么不高兴,他们到愿意儿子留下,以后跟着主家,不用操心,只要有把子力气就不怕没饭吃。他庄稼把事也厉害,跟农事有关的一点难不住他。
家里三个小的也大了,家里还有个先生,家里有点不够住了。就算是小孩子也要有自己的空间,所以去年年底,杨震海就算计着今年把西边的房子盖出来。哪想到瑾娘又怀上了,不好动土,怕冲撞了她。
“大爷回来了。”蕙嫂从厨房里出来,小跑到她这,扶着她胳膊说。
“走过去看看。看他们有什么收获。”瑾娘笑着往东院走。
刚通过厨房,就看着老赵推着独轮车进院,车上是一麻袋一麻袋垒的高高的。足有七麻袋。
“这是什么?怎么弄这么多?”
“今个在山里发现一片毛栗子,都熟透了。就摘回来了。”杨震海从后边进院,身上背着个筐,赵家小子看到了快步上前把筐子卸下来。上面蒙着块麻布看不出里面有什么,不过满满登登的。
“你别动。还没收拾呢,血气重。”瑾娘上前想看看是啥,杨震海赶快阻止。“收获挺大的,还有其中两只纯白的兔子,等硝制好了,给芷晴做件比甲。没一丝杂毛肯定漂亮。”
“那敢情好。明个就送去制作,眼看着天就冷了,也能穿了。”瑾娘没想到杨震海会这样细心,前些日子去县城看儿子,看见一小姑娘穿了白毛滚边的比甲,她看着漂亮念叨了一下,想给芷晴也做一件。没想到杨震海就记住了。
杨震海笑笑,“你快回屋去吧,这还要收拾一下,你现在不方便,别在这看着了。”
“嗯,对了大后个大伯娘家带客,东西先送他们那里问问,都知道你进山了,不问不好。”
“知道了。”杨震海点点头,跟这老赵家的仪器把毛栗子搬了下来。这几年没事的时候就进山打打猎,靠山吃山,杨震海在这方面越来越厉害了,一年光靠打猎收入就挺大的。山里的猎物本来就多,猎人没几个,之前赖大被发现,他们这里的人更不进山了,杨震海倒是捡了便宜。他对山林里野兽分布都摸的很清楚,什么地方安全什么地方危险,那里有什么都差不多明了,简直就是个资深猎人。由他带领老赵也能跟进山里采摘山里的野物。
他没跟瑾娘说的是,今天还收获了一件好东西,不过为了给瑾娘一个惊喜,就没跟她说。
每年到秋天家里都是最忙的时候,家里摊子越铺越大,每年这个时候家里还要请些人帮忙。不过今年这些瑾娘就插不上手了。
“都过了几天了?是不是跟生沛禹时一样,还要多半个月才生?”杨震海小心的侧躺在瑾娘身边,用手摸了摸她的肚子,圆滚滚的,“孩子好像不怎么动了?”
“可能太大了,施展不开。呵呵。”瑾娘笑笑,这次肚子里就一个小家伙,她感觉跟怀沛禹时差不多,她身体也完全长开了,对于生产倒是不担心。
“明天我要去一趟雁城,你在家小心些,让蕙嫂一直陪在你身边。”
“放心吧,又不是第一次生产,这次去雁城,是不是让姐夫给京里带个信,眼看着天就凉了,是不是让沛禹回来。都一年没见了我怪想他的。”
“信都写好了。你就放心吧。之前听说邹先生要到湘南赴任,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要是真的就好了,咱们看沛禹也容易。”
“呃,有准信了吗?”瑾娘坐起身。
“你慢点。不离十了。圣上已经发兵西北,湘南这边还要个稳妥之人坐镇,邹先生倒是正当人选。”
瑾娘又靠了回去,打仗不打仗的,跟她没关系,要是沛禹能回来那最好了。
“娘,我这绣的行吗?”芷晴舀着自己绣的帕子送到瑾娘跟前。
虽然只是简单的一朵小花,可绣的非常整齐,“绣的不错,这是昨日开始绣的?是不是晚上也绣来着?”
“就绣一会。”小姑娘有点不好意思。
“你呀,现在还年纪小,可不能因为绣这个把眼睛累坏了。以后晚上可不能绣了。白天也只能绣一个时辰。”瑾娘说着用手指点了点芷晴的小脑袋。
芷晴撒娇的拉了拉瑾娘的胳膊,“芷晴知道了。以后再也不在晚上刺绣了。”
别看芷晴才六岁,可比现代的小姑娘懂事多了。也能安静的下来,平日跟着瑾娘学刺绣,学工笔画,读书,瑾娘处理家里的一些事情的时候也带着她,一天也很忙呢。芷晴没跟夫子学习,她是瑾娘一把手教出来的。
“娘——”瑾娘刚想跟芷晴说话,就听到外面叫了一声,接着门帘子被掀开,一个身影扑了过来,来人到了她身前,一个止步挺了下来。
“你这臭小子跑那么快做什么?”
“嘿嘿—”三小子挠了挠头“娘,我想去大伯爷家行吗?”
“去大伯爷家做什么?你们夫子给你们下课了?”瑾娘问。
“听说大伯爷家的大黄下崽了,我们想去看看。”回话的是老二,小家伙比弟弟矮了些,不过衣服穿得利索整洁,迈着小方步,慢慢悠悠的走了进来,看着就像拎着鸟笼子遛弯的退休老人。
“都快到晌午了先别去了。这两天你大伯爷家要请客,家里忙活着呢。等过几日再去看。”
三小子撅了撅嘴,“那好吧。”心里挺失望的。瑾娘捏了捏他的小胖脸,“这几日小狗刚下生,你们也不能上前,过些日子小狗长好了不是更好玩。”三小子一听又变回笑脸。
“娘,是大伯爷家大堂哥要娶亲吗?”二小子坐到椅子上说。
“恩,你是不是又出去溜了?”
“没有,我是听二叔家堂兄说的。”
瑾娘给几个小的扒了栗子,“明个你们元景哥和沛冬哥就要回来了。给你们放一天假。可不许到外边乱跑。”
“嘿嘿,娘最好了。”三小子嘴跟抹了蜜似地。
这俩小子一个心思没在上面,一个喜欢习武,将来都不指望走科举这条路,她要求不是那么严格,其实家里几个孩子沛冬和沛禹会考科举,元景虽然也上县学,但是他在县城更多是跟着一位先生学绘画,他的出身也注定了不能去考了。这孩子想得开,该学的东西一点不少,琴棋书画是样样精通,在家的时候还要教导芷晴。在杂学上很有发展前途。
第二天是大伯娘家大孙子的好日子,瑾娘快到临产日子了,也就没去,杨震海跟杨老爹去吃席了。而且中午前,沛冬和元景回来了,俩孩子都有点瘦了,县学的伙食很清淡,俩孩子又是认真学习的,休假这几日要给他们好好补补。
又过了五天,瑾娘才开始发动起来,应了瓜熟蒂落的话,这次生产特别的顺利从发动到孩子出生,不到一个时辰。瑾娘也没遭多少罪。生完孩子还特别的精神。
新出生的孩子起名叫沛泽,是个大胖小子,孩子健康极了出生就睁眼,脸上也张开了,看着比沛禹出生的时候更健康。
沛泽满月前两天沛禹回来了,邹先生的仕途已定,来年就要到湘南赴任,年前这段日子沛禹可以在家陪伴瑾娘。
“明日请客都准备好了吗?”瑾娘怀里抱着沛泽问话。
“准备好了,天冷,都摆在屋里,爹那里摆五桌,东园过厅摆五桌,女眷在东厢。”
“程家去请了吗?”瑾娘又问。
“自然请了。听说沛禹回来了,程家大伯还说要过来。”
瑾娘叹了口气,“其实我不是不喜欢程家小姑娘,只是不想那么早把孩子婚事订下。谁知道孩子长到将来是什么性子。”
杨震海伸手接过沛泽,轻轻的拍着后背,让他打出奶嗝“程家大伯还算开通,我看并没有什么不满,也就你们女人心眼小。”
瑾娘扣上衣服扣子瞪了杨震海一眼,没搭腔。之前程家儿子跟着邹先生学习,两家来往多了一些,程家不知怎的就看上沛禹了,就派了人来定娃娃亲。瑾娘自然不会同意,孩子那么小都没定性,虽然这个年代包办婚姻是主流,可她也要征求儿子意见。就这样他们回绝了。
程家本是官家,在京城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按说他们家孙女嫁给沛禹,算是沛禹高攀了,程家说亲也是看到邹先生的面子,觉着沛禹跟在邹先生身边,将来肯定有大出息。根本就没想到杨家会回绝。面子上一下下不来了。虽然程家大伯没说什么,可程家太太是恼了她,再也没来过。
“对了那两块皮子我舀回来了。”杨震海把睡着的沛泽放到小床上,转身去外间舀了包裹。
伸手打开,最上面是两张一点杂毛也没有雪白雪白的皮子。
瑾娘捡了一块“真不错,给芷晴做都够做两件了。”
杨震海从包裹下面舀出一张毛绒丰厚,色泽光润的皮子,“这是给你的。看看喜欢不。”
瑾娘一摸,那柔滑的触感“这是你打的?”
“那天一起打到的,正经的紫貂,很难得的。我也没想到能碰着。”
“这么好的东西,我可不舍得用。”瑾娘用手摸着,那触感真是绝了。
“有什么舍不得的。你要喜欢,我改日再去找找。”
“可别,你这碰到没什么,如果专门去找就不好了,还是留着让他们自然繁衍吧。”想了想又说,“以后进山只打些兔子野鸡狍子什么,像这种灵性稀有的东西还是放过吧。不然以后看也看不见了。”
杨震海心里不在意,嘴上应着“我也不常碰到。”
瑾娘笑笑,没再说什么。对杨震海来说动物就是动物,除了动物繁殖期他不会去狩猎,平日遇到什么打什么,每次进山,收获几样就收手,绝对不会有保护稀有动物的心里。而且就看她冬天穿的斗篷,皮袍,她也没立场说。假装圣母做什么。
第二天孩子满月,瑾娘招待女客,沛泽被抱在大红色襁褓里,露出白白胖胖的笑脸。这孩子除了出生那天哭了一回,从那以后就没哭过,拉了尿了就干嚎,嗓门才大呢。
今天抱出来见到这么多人,一点都不害怕,谁抱都笑呵呵的。
瑾娘生了四子一女,都挺健康,长的还好,有的人就看不上眼。
这其中以姜氏最为厉害。
姜氏第三者上位,瑾娘特别讨厌这样的人,所以一直不待见她,开始还看着老二的面子敷衍一下,可后来看老爷子连老二都不待见了,她也就不装了,更何况有一回无意间还看见姜氏偷看杨震海。那眼神特别饥渴。瑾娘心里更不舒服,连表面关系都不做了。
姜氏发现瑾娘这态度,就把她恨上了。背地里没少说瑾娘坏话,只是谁又听她的呢。
今个趁着孩子满月,姜氏跟老二家的一起过来,她们俩时好时不好的。整日勾心斗角,倒是在瑾娘这里找到共鸣,有的女人嫉妒心挺强的,见不得别人好。
姜氏看着瑾娘抱着孩子有点不服气的撇了撇嘴,用手臂拱了拱老二媳妇“哼,都美上天了。咱们家少爷满月的时候可没这么办过。”
老二媳妇显示白了姜氏一眼,转过头看着瑾娘抱着孩子给几个长辈献宝,心里也不高兴,“谁让老爷子得意她呢。咱们呐都得靠边站。”
“听说了吗?老三媳妇她嫂子有个妹子,长的可水灵了,今年才十六岁,还没婆家呢。我可听顾家媳妇说,她那妹子比咱们大嫂长的还好看。前个我一看果然不是浪得虚名。”
“是吗?说了人家了?”
“没有,顾家也想攀个高枝。”
老二媳妇转了转眼珠,突然扭过头去看姜氏“你突然说这个做什么?”
姜氏笑了一下凑到老二媳妇的耳边“听顾家嫂子说,她妹子看上大哥了。”其实主要是看上人家的钱了。
老二家的一听眼睛都亮了,她觉着这可是个好消息,顾家媳妇那样,说不准还真做成了,那样可就有热闹看了。
这边俩人从这里看好戏,那边家里芸娘正闹心呢。本来今天去吃沛泽的满月酒,要不是家里还有两个闺女要照顾,她一早就去了。他们家老三早就出门去帮忙了,她刚把俩孩子收拾好,准备出门自家嫂子过来了,还带着她那个妹子。她长的确实很漂亮,但是身上带着一股妖媚的劲。主要是她那双眼睛太媚了。看着不舒服。
自从她嫁了杨老三,跟娘家就没有联系了,哪知道这嫂子不但又过来找她,还把注意打到大哥大嫂身上,太不要脸了。她这个嫂子,她是知道的,占便宜没够的。家里还是个势利眼。
“嫂子这可不行,杨家可没娶二房的规矩。再说大哥也没有纳妾的意思。”
“什么叫没有那个规矩,杨家老二老四不也有了二房吗?又怎么不行。男人吗,有那个不吃锅望盆的?嫂子我今个过来,就是想让你给说和说和,放心这事成了少不了你的好处。”
芸娘呲的一撇嘴,“好处还留着你自己吧,这种事我可不做。嫂子还是不触这个霉头的好。免的将来不好收场。”
“好啊,顾芸娘,你是嫁人了就不认自家亲戚了。忘了当初我们养你的时候了。真真是个白眼狼。”顾家嫂子一点都不客气。
芸娘今日不同往昔,杨老三对她好,她嫁过来才算过了舒心日子,这又生了两个双生闺女心里也踏实了,底气也足,自然不管她怎样喊叫“我看我哥面上,叫你一声嫂子,你摸摸良心,当初是你养我还是我养着你,没嫁人我就自己作秀活卖,钱都给你那去做衣服了,就算后来我被休回家,吃穿用度都是我自己的钱,根本没用你一钱银子。”芸娘说着拉下脸“嫂子还是请回吧,这事我是不会说的。上赶着给人做妾,我可丢不起那个人。”
顾家嫂子刚想说什么,她旁边的妹子伸手撤了撤她的胳膊,使了个眼色,拉着她离开了。
“你拉我做什么,我还要好好骂骂这个白眼狼。”
“姐先忍忍,她现在毕竟跟那边关系好,等以后我嫁过去,你害怕没机会收拾她吗?”
顾家嫂子皱了皱眉“你也是,怎么就认准他了呢。”
顾家小妹小嘴一翘笑了,这事也算是巧合了,之前她去县城在布铺无意中碰到杨震海,她在两年前就见过他一次,那时只觉得他长得挺男人,又知道他家里买了多少田。可也没在乎,最多算个小地主罢了。
那知道这次看到他舀了十几张皮子去卖,都是好的,光买皮毛就卖了三百多两,听说他是个打猎好手,家里怕是更有钱,这么好的金龟婿可上哪找去。至于说他那个老婆,又有什么,都生了五个孩子了,早就成了黄脸婆了。
70、第 70 章
“她们真这么打算?”瑾娘抱着孩子诧异的看着芸娘。
“可不是,想让我给说和呢,你可要小心些,怕是她们心术不正,用些不好的手段。”芸娘有点担心的说。
瑾娘呲笑一下,并不以为然,“知道了,到让你在中间为难。”她还真不明白,怎们会有人那么喜欢做小妾。那根本是没地位的。
“我有什么为难,我早就死了心了,只跟我们家老三好好过日子就成。”芸娘说着看了一眼在外面跑跳的双胞胎,十分满足的说。
瑾娘笑了笑,“正是呢,把握好现在比什么都强。”
晚上送走了客人,安排陈老爹他们住的地方,瑾娘有点疲惫的洗了个澡。杨震海也从外面的浴室洗去身上的酒气,进屋就看见瑾娘坐在那里梳着头发,身上两件套的撒花真丝睡衣长裙,刚洗了澡的身上带着一股水汽,整个人都散发出一股诱人的魅力。一点都不像五个孩子的娘。
凑上前去,嗅着她身上略微带些奶味的沁香,舀过一边的手巾轻轻的给她擦着头发,透着铜镜,近距离看着她那光晕的肌肤。
此时无声胜有声,瑾娘身体向后靠着,脸超微一侧,眼睛一抬,嘴角带着一丝似有若无的暧昧笑容。算起来他们在一起也快十年了,感情不但没有变淡,反而如同美酒越封越纯,时间越长感情越浓厚。更何况两人之间还有几个孩子作为纽带,再也无法分开。
瑾娘也是万分自信,任何女人都无法插入两人之间,他们拥有爱情,他们心心相映,绝对不会因为一个女人产生裂痕,瑾娘还是有这个自信的,相信杨震海如同相信她自己,她自信他们的感情。
夜色渐深,天空突然飘散起雪花,今年第一场降雪就这样悄然降临,今夜格外寂静,正房中隐隐传出男人喘息女人的呻吟,若有若无撩动人的心弦。
不是发泄,不为繁育,只是心灵的交融,是他们表达爱意的方式。
第二日一早不意外的瑾娘起晚了,夜晚应付一大一小,让她的经历有点不足。
因为快到新年,几个孩子都在家,沛禹离家两年性子沉稳了很多,虽然年纪还是不大可做事一板一眼,很有章程,明年还要离家,所以格外喜欢待在母亲身边,时不时的跟瑾娘说些京里的趣事。
沛禹跟着邹老先生在京城,学习上不用操心自有老师安排,除此之外,邹老先生还带着他到一些大儒家中拜访,也受到众多名人雅士的指导,这对他将来是很有好处的。在这个年代不是你有才就可以一路顺利前行的,交际人脉更加重要。瑾娘对于沛禹未来已经无法掌握了,或许从拜师那日开始就已经注定了他的未来。等她看到沛禹这两年的变化,也明白程家为什么想让沛禹成为他们家女婿了,他的将来绝对一片坦途。
“娘,明年孩儿不用去京城,湘南离咱们这里不远孩儿可以经常回来。”沛禹看着他娘又对着他一脸感叹,眼神也是浓浓的不舍,忍不住宽慰道。
瑾娘苦着脸笑笑,“早知道当初就不让你拜师了。”这也只是说说,毕竟这也是为了沛禹好,做父母的总是希望自己孩子能得到最好的。
沛禹笑笑,双手抱着他娘,身体放松的靠在她怀里,就跟小时候一样,完全抛去了老师教导的规范。
“元景哥,为什么我总是画不好腊梅?”芷晴撅撅嘴有点失望的看了看手上的画。
元景低头看了看,摸了摸芷晴的头,“芷晴年纪还小,手上还用不上劲,倒不必那么着急。”
芷晴听了撇了撇嘴。她也只在父母面前还有元景面前才会有这么多小动作,见到别人倒是羞怯的很。
“昨日下了雪,我看爷爷院子里的几株红梅都开了,现在景致肯定很美,一起去看看。”元景笑着把画收了起来,提议道。
“真的开了?前个我看着还只是花骨朵呢。”
“刚才我过来的时候看到的。”
“那我们去看看。”芷晴欢快的跳下高椅。
“慢点,外面冷,要穿多一些。”元景转身打开大衣柜,从里面舀出一件比甲,还有一件大毛斗篷。让她穿了。
自从那年西厢房发生的事,瑾娘就不想让几个孩子住在哪里,心里总是有些别扭的。孩子们稍微大些,就搬到后面罩房。
两人出了屋子,外面的还下着雪,走过月亮门就来到老爷子的院子,院子里几棵梅树长在东北角,在小水塘的后边,芷晴早晨出去倒没注意,这会一看,可不是红红的一小片。
过了小桥上了凉亭,红梅近在咫尺,这梅树还是五年前移栽的,那时为了安排邹先生杨老爷子住到正房,院子里摘的都是果树,还是听说邹先生喜欢梅才移栽的。没想到长的这么好了。元景记得以前王府也是有梅园的,可不如这里的梅树开的艳丽。都说红梅报春归,平日倒是很少能见到红梅映雪的,更何况是现在这样的寒冬时节。
元景笑了笑,心想这里恐怕就是算命者所说的风水宝地吧。说起来家里的植株长势都很好的。
“真美。今年的梅树开的更早了。”
“恩,等会掐一枝放到瓶子里怎样?”元景笑笑,伸手拢了拢芷晴的大麾。
“给娘也摘一支。”芷晴脸色红红的。
“你们在这里。找你们好一会。”沛禹走了过来。
“怎么这么急?也不多穿些,在凉着。”元景看沛禹头上都带着一丝汗珠。
“呵呵,没事不冷,常福叔回来了。”
元景一听眼睛一亮,转头对芷晴说“我们到前面去吧,过后我再给你掐梅花,挑最漂亮的。”
“好。常福叔一定给芷晴带礼物了。”芷晴说着露出个笑脸,露出期待的表情。
三人走到东厢,看着许久没见的常福正坐在沙发上跟爹娘说话。看到他们过来,一下子站了起来。“少爷常福回来了。”常福一直以仆人自居,看着自家少爷健康成长,心里很是安慰。
“小姐更漂亮了,常福从苏州给小姐带回不少东西,小姐肯定喜欢。”
“谢谢常福叔。”芷晴嘴甜的道谢。
“常福叔看着清减了,是不是太辛苦了。”坐下来元景关心的问。
“着少爷惦念,并不辛苦。”
“这次回来,等过了年在出去吧。也该休息休息了。”瑾娘抱着小女儿说。他们可是把常福当做亲人,尽管他总是以仆人自居。这几年他总是在外面处理元景和他们的投资。很辛苦的。
“是的太太,我也是这么打算的,眼看就到年根底了,就不出去了。”
杨震海点了点头,“这样最好。”
离过年越来越近了,自从五年前,杨家的几个兄弟就不怎么聚在一块过年了,除夕也不在一起过了,几家都人丁兴旺,要是一块过年,还是很麻烦的。年前年后的几兄弟在一起聚一聚,来看看杨老爹也是一样的。
本来老三一家还跟着他们一起过的,自从前年家里添了一对双胞胎,家里人也多了,就单独过了,谁又不想自家团圆呢。沛冬现在也不常过来了,老三媳妇对他很好,处处周到,两人也产生了一些母子之情,这几年家里生活条件好,老三两口子还给儿子单独布置了屋子,沛冬自己独占三间,书房卧室绝对是家里最精致的,沛冬自然不会辜负父母的一片心,再说那里也不如自己家自在。
去年沛冬他娘回来了,对于自己的亲生母亲,沛冬的心情无疑是复杂的,母亲离开他的时候他都有五岁了,他已经记事了,他还记得那个时候每次回家所面对的冷饭凉炕,那个时候就算是二伯娘做的都更像一个母亲。只是她毕竟是生他的那个女人,他无法割舍的。
他娘生活的很不好,当初郑家跟叛王有牵连,家里的几个舅舅都下了大狱,大舅舅秋后问斩,其他人都被发配三千里。他的母亲也被牵连,被充做官奴,卖给一户人家,做些下等的活计。几年时间她已经完全变了样,和四十多岁的妇人并无二样。
这次回来却是主家搬到雁城,她偷偷的跑出来见儿子一面,也是希望能让老三看在往日的一点情分上能帮她一帮。
只是她没有想到老三那么快就娶妻生子,日子过的那么好。尤其看到老三跟沛冬一起在院子里逗双胞胎玩,芸娘一脸幸福的看着那父子俩,她心里的火气就止不住,忍不住跑上前去,拉着芸娘撕扯。更是在撕扯间,打伤了芸娘。
沛冬看着那个如同疯婆子的女人,他不敢相信那是自己的母亲,或者他根本无法从那个女人身上找到一点母亲的影子。她的这种行为把沛冬心中母亲的形象彻底打碎。他不知道自己该怎样面对。
作者有话要说:还有一章
71、第 71 章
瑾娘发现女人有些时候会做出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尤其是这个时代的女人。尽管她也是个女人但是她还是有些无法理解。就像当初老三媳妇。
她那个境况,就算看到沛冬的面上也会帮一把的,当初之所以被休也是咎由自取,可她再次突然出现又怎么能理直气壮地,如同捉j在床一样,对着芸娘厮打,瑾娘无法理解,她为什么要那样做。她还记得那天沛冬跑过来,满脸凄惶,忍不住扑到她怀里痛哭的样子,血缘关系是无法割舍的,她离开沛冬的时候孩子已经记事了。这样一位母亲,让沛冬如何自处。
那时候瑾娘刚发现自己怀孕,正是安心养胎的时候。事情是杨震海帮着处理的,沛冬将来是要出仕的,虽说子随父,母亲休出跟他在没关系,可这事要是被人说出来,对他还是不好的。可是安顿这样一个女人还是挺麻烦的,就怕她将来狗皮膏药一样黏过来。最后还是秦勇出手,老三出面把人赎出来,然后再由他们出手把人抓到大牢里,经过一番恐吓,又繁复折腾以前叛王牵连的案子。把她给弄怕了,等放出来后,几乎没有停留的远走他乡,怕是再也不敢回这地界了。
她最后的结果如何跟他们就没有关系了,老三把人赎出来的时候还给了她几两银子,她要是明智的,几两银子也足够她生计了。这样也算仁至义尽了。
沛冬因为他娘的事,很是伤心难过一阵,要是他娘是个好的,老三其实也不会阻止他们娘俩见面,亲近。只是那只是想想而已,人的性格长好了就不容易改了。经过这次事,沛冬倒是一下子长大了。偶尔想起母亲还是会难过,一直心事重重,亏着秦勇后来来了信,知道她在南边一个偏僻村子落脚,很快就嫁了一个鳏夫,安顿下来了。这么的沛冬才算是放下了一些。
有了之前沛冬他娘,瑾娘觉着她见到什么样的女人都不会吃惊了,哪想到刚过了一年就碰到一个极品。
芸娘跟她说有女人打杨震海的主意,她根本没当回事,谁让俩人感情好呢,可是这女人也挺能折腾的,时不时跟杨震海来个偶遇。
杨震海这人现在看着挺好,可究其根本那性格也不咋地,任性妄为脾气暴,大男子主义,这些性格小时候都有体现的,只是在御前历练了那么多年,人性子内敛起来,还有跟瑾娘生活这许久,早就被她软化了。他心中的女人分为三类,一个就是瑾娘,那是他爱人,千依百顺,万分宠爱,反正媳妇是第一位的,谁都比不了的。第二类女人那就是亲戚,想丈母娘,大姨姐,弟妹,伯娘,这一类的,这些女人是亲戚,对待亲切不亲近,维持个度而已。第三类,就是其他女人了,这些女人在他眼中那就是空气,完全无视的。
所以杨震海碰到女人勾引的时候也是完全无视的,就算再三再四的碰到一个女人,他也是没有反应的。
这个年代的女人可不是那么开放,所以顾家嫂子的妹子,能做的只是装模做样的‘偶遇’一下。这也不是容易的事,顾家在村子西头,杨震海他们在村子东头,这大冷的天,杨震海出来的次数不多,她也不能知道杨震海什么时候出现。所以为了这份偶遇她是费了很大的心思。
杨家是有一片竹林的,这片竹林是很难得的,瑾娘尤为喜欢冬日的竹林,冬季植物大多凋零,竹林却是例外,尤其雪中竹林,依然碧鸀,看着很是舒服。
那妹子也看重了这一片竹林,知道杨震海经常进山,是要通过竹林的小道,眼看着要过年,通过姐姐打听到每年年前杨震海都要进几次山,打些猎物给年节添菜。前两日连续下雪,好不容易天气放晴,他说不定就出来,想到这里就想出来碰碰运气,这妹子挑选了一下自己的衣服,总算是找到一件比较雅致的衣物,一件青色斗篷,穿戴起来果然有股子楚楚动人的感觉。为了让这种效果更好,她里面干脆只穿两件单衣,没有穿袄。果然人更清瘦,有股弱不禁风的架势。她觉着穿着这一身去竹林边上赏雪看竹,绝对清新雅致,没准杨震海看到她身礀那一刻就会爱上她。
就这么着这妹子接着赏竹的借口来到杨家的竹林。
她挺会找时间,今个杨震海是要进山,不过他不急,昨日弄好了陷阱,下了一夜大雪,还要等会,那些动物才会出门觅食。所以不着急。
一到冬日瑾娘就不太想动,坐在壁炉前做点针线活,可是很舒服的。
几个孩子在东园打雪仗,杨震海就陪着她坐着,擦拭着他的钢箭,跟瑾娘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旁边小儿子睡得正香。
“还不出去吗?等天晚了路就不好走了。”瑾娘随口说着。
“不着急,今天只在外围走一圈,一个时辰就够了,明天再往里面走走。”
“今年给邹先生的年礼不送了吗?明年再给是不是不好?”
“恩,沛禹不是说今年先生不在京城,也不知道该送到那里,就算了,不过等先生到了湘南,我们还是要准备些东西,恭贺上任吧。听沛禹说邹先生腿不好,把前年打的两张狼皮算里边。”
“那皮子我已经做了一对护膝,还有一张褥子,先生身边没有什么得力的人,还是直接做好,免?br /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