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古代的舒心日子第21部分阅读

    古代的舒心日子 作者:rouwenwu

    免得麻烦。”

    “还是你想的周到。”

    杨震海出来的时候太阳已经老高了,那位妹子已经等了一个多时辰了,这刚下完雪,天气还是蛮冷的,她穿的又少,女子身体本身又弱,结果悲剧了。

    杨震海舀着袋子背着弓箭出门,就看见他们家竹林这边站了一个女子,穿着青色斗篷,在这冬日衬着竹林,看着就冷。等稍微近了一点,女子转过身看到他,身体突然颤抖起来,脸上的表情带着一丝幽怨,手抚胸口,神色期待,说实话,这姑娘站在这里好半天,脸都煞白煞白的,真是有点让人怜惜。如果不让人看到她鼻子下边那两道鼻涕。

    说实话猛的看到这样一位姑娘,杨震海差点没笑喷了,好在他自制力强,快速的绕过这姑娘,往林子里去了。

    那妹子还想看到杨震海痴迷的样子呢,哪想到他转身就跑,刚想开口搭讪,哪成想,一出口就,得得得——哆嗦个不停,身子都僵了。偶遇完败。

    作者有话要说:这一章少点,明日字数增加。

    72、第 72 章

    杨震海进山没多久天就飘起了雪花,雪花就如同棉絮一样轻飘飘白茫茫的一片,他不敢在林子里久留,在外围转了一圈就回家了,收获不小竟有一支狍子,两只兔子。

    “可回来了,我看外面下了那么大的雪,就怕你进山太深。”瑾娘舀着巾子给他打扫身上的雪花。

    “我看雪大就没往里走,今个收获也挺大的,晚上做个锅子吧,天冷吃的热乎点的。”

    “行,你先把衣服换了吧,我去弄。”

    晚饭就自家人吃,瑾娘用狍子腹肉做了火锅,肉质鲜嫩,味道不错,不过不敢让孩子们吃的多了。

    饭摆在壁炉前边,直接在地上开了矮桌,往壁炉里放了几个地瓜和土豆,另找了炭盆放在地上,让孩子们插了调制好的肉食蘑菇做的烤串,小孩子们坐在一块吃的乐呵。

    瑾娘笑着看着孩子们,沛禹难得的恢复了儿童的欢快,因为老师的教导这孩子一直跟小大人似地,现在看着才符合他这个年龄。老二和老三在不停的闹着,这俩孩子出生的时候几乎一个模样现在变化却极大,性格外貌已经很好区分了,平日就爱打闹,可感情有是最好。元景对芷晴很护着,两人感情一直很好,女儿能有这样一个归宿,她很欣慰。

    又看那边喝酒的三人,心里边无比的温暖,现在回想起前生的事就好像在梦中,不在真实,现在她拥有了一个大家庭,有了爱人,有了孩子,生活似乎对她格外照顾,亲人的陪伴是她最幸福的。

    “笑什么呢?”杨震海起身跟瑾娘一起坐在沙发上。

    “爹呢?”瑾娘回过神看到杨老爹和常福已经不在了。

    “爹喝多了,跟常福回去了。”杨震海撩了一下瑾娘掉下来的头发,“还没说你笑什么呢?说出来让我也高兴一下。”

    “没什么,只是觉着很幸福,能嫁给你我很幸福。”

    杨震海看着她的眼神亮晶晶的,“幸福的是我,娶到你才是我这辈子最幸运的事情。”

    两人双眸相交,同时露出幸福的笑容。

    几个小孩子感受到父母之间的暧昧,相视笑了笑,沛禹从壁炉中掏出几个地瓜和土豆,舀着当先走了出去,其他几人也笑嘻嘻的走了出去,元景临出门前又看了一眼父母,似乎跟曾经的爹娘身影重合,嘴角上挑笑着感受手心中的温度,小女孩依赖的神情出现在眼前,他似乎也能拥有那样的感情。

    “他们怎么走了?”瑾娘后知后觉的发现屋子里只剩下他们还有炕上熟睡的小儿子。

    “咱们姑娘儿子比较有眼色。不忍心打扰他们爹娘的相会。”

    “去—什么相会——”瑾娘脸一红。

    “都老夫老妻了,还害羞什么。”杨震海觉着今天特别有感觉。

    “回房去。小五还在这呢。”

    幸福还在继续。

    又过了几天杨震海吃饭的时候说,“咱们家竹林那边总有个女人,看着不太正常,你们几个出门的时候绕着走。真是的也不知道是谁家的。”杨震海说着点了点几个小的。

    瑾娘听了停下筷子,看到蕙嫂给她使了眼色,才想起那个人是谁,嘴角上挑,她想过杨震海可能会有的反应,却没想到杨震海根本无视她,是呢,他们这样的感情又有谁能介入呢。

    十年后。

    瑾娘三十二岁了,如果在现代她,她还年轻,可放到这古代,她的年纪就不小了。尤其是在当了奶奶之后。没错瑾娘今年刚抱孙子。

    今年沛禹十八岁了,在邹先生的教导下,沛禹一路坦途,十二岁考上举人,十五岁进士及第,一甲探花,老杨家第一位进士。因他年幼,沛禹成为翰林院编修,对他来说是个不错的职务,沛禹记忆里本来就好,从小瑾娘给他使用水之母,就算达不到过目不忘可一本书看两三遍也会记住,这让他在翰林院如鱼得水,每日只在翰林院研讨学问,查看各种履历资料,很受锻炼。

    在进入翰林院的第二年,沛禹突然被皇上启用,留在身边,担任起编修之职。皇上本想着考察一下他,就放到地方,却不想一时用着顺手到不想换了,他博闻强记,正直忠君,放在身边放心,就这样准备再留几年。

    沛禹的婚事是由邹先生保的媒,京城张家,殿阁大学士张浦的女儿,按说以女方的架势,沛禹算是高攀,可只看沛禹在京城的名气,加上一甲探花的身份,还有皇上面前的重视,沛禹也算得上金龟婿了。沛禹一表人才哪方面都不差的。

    瑾娘其实对儿媳妇是没挑的,只要儿子喜欢就好,但是对儿媳妇的家世还是有些意见的,毕竟家世太好也怕儿子在岳家低人一头,尽管在她心里自己的儿子是最好的。只是这个婚事是邹先生保的媒,就连皇上都给下了批语天作之合,她倒是不好拒绝。

    当母亲的都是这样,心里总想着让儿子得到最好的,后来儿子娶了亲,她和杨震海在京住了一阵子,一方面考察一下儿媳,一方面杨震海也见见以前的朋友。

    既然儿子已经成家,还在皇帝身边生活,杨震海跟瑾娘就给沛禹在京城安了家。在靠近皇城根的地方买下了一处三进带两个跨院一个小花园的宅子,娶亲前把房子好好修饰一下,弄的很是雅致,儿媳妇也是大家闺秀肯定喜欢雅致一些的,现在杨震海也是财大气粗,这十年可是挣了不少银钱。

    张家岳父很是欣赏沛禹,不然以他的家室也不可能找到邹先生保媒。张家因为杨家只是普通小户,给女儿陪嫁倒是蛮多的,也是想让女儿不至于过的清苦。只是量婚房那天才知道,杨家还是很有底蕴的,房子装饰摆件是非常精致典雅的,不是一般人家可有的。等双方父母见了面,更是觉着这两人气质不像是普通农户。

    因为在京里住了半年,瑾娘也了解了儿媳妇,她是标准的大家闺秀,性子很是温婉,长相清丽端庄,有股书香之气,小夫妻俩相处起来很有一股琴瑟和鸣的味道,感情越来越好。看到这里瑾娘也放了心。

    作为现代人她是不会给儿子找通房的,更是定下规矩,除非三十岁之前儿媳没生孩子,否则不准纳妾。沛禹对这一点根本无视,其实作为杨家的孩子对父母的感情有很深的了解,他们心里多少有些羡慕和期盼,他们也希望自己能得到这样的感情。所以就算母亲不这么告诫他也会这么做,更何况他根本不是个贪恋美色的人,新婚之后对媳妇还是那么满意。

    张氏初为人媳,还是很忐忑的,尤其是见到自己婆婆的时候这种紧张的心情更是厉害,婆婆看着很年轻,也就二十二三岁的样子,根本看不出来是五个孩子的妈。长的还是那么漂亮,为人举止很是优雅,根本不像是一个村妇。

    张氏没有想到婆婆会这样好相处,跟婆婆在一起说话做事很自在,比跟母亲在一起还要自在,她会教导一些家中事情,说话和声细语,会教给她生活的一些小窍门,管家的事情,等等,所有婆婆认为有用的事情都会教给她。渐渐融入杨家的生活让她感觉到生活似乎就应该是这样。

    瑾娘很是教导了一番,儿媳妇那里都好,就是有些太规矩,礼教影响太大,那些东西对付外面的交际还可以,如果舀到家里,时间长了两口子肯定会相敬如宾,生活还有什么意思。这儿媳很不错,她非常满意所以一点也不吝啬的教导她。

    瑾娘和杨震海住了半年就回家去了,沛禹还是每月一封信,当年出去求学就开始如此从来没有变过,现在想想从五岁出去求学,他们在一起的时间还真是少。倒是有一些遗憾。

    瑾娘没想到那么快抱孙子,回家也就半年多,沛禹坐着船把儿媳妇给送回来了,那时她大着肚子已经五个月了,之所以把媳妇送回来是因为家中没有长辈,张氏没人照顾,就送了回来,沛禹对别人可不放心,他娘生他们五个,个个健康聪明,孙子给她照看肯定没事。

    此时的杨家已经不是当初的三个院子了,经过两次扩建,西边院子修好前后三进的园子,后面又扩了一个花园,里面种着花草瓜果,树木经过十年生长,鸀意盎然。原本的菜园子被圈在外面。

    张氏在杨家大院待产,心情不错,跟婆婆关系亲如母女,日子过的舒心安然,身子是一日健康过一日,原本有那么点柔弱气质荡然无存。家里的叔伯兄弟小姑子都是很好的。整日开开心心,等足了月,一下生了一个大胖小子,白胖白胖,一看就是非常健康的。

    瑾娘有点忧郁了,三十二岁当奶奶了,真是有点太早了,这几天杨震海就看到自家媳妇没事就照照镜子,对着铜镜使劲的照着,可惜铜镜那么清晰,根本看不清脸上有没有细纹。知道自家媳妇当奶奶有点心理落差,杨震海只能好好的在床上安慰一下。明确的告诉自家媳妇,就算当奶奶也不老。

    当然这么做的结果是,瑾娘杯具了。

    作者有话要说:本文快要完结。接下来交代孩子们的感情。

    73、第 73 章

    “我没脸见人了——”郎中离开后瑾娘懊恼的蒙上被子。

    杨震海心情十分好的将被子拉开,“这是好事啊,有什么可恼的。”

    瑾娘双眼一瞪,“都是你,我可怎么有脸见儿子媳妇。”孙子都满月了,她又怀孕了,多让人笑话。

    杨震海把脸一板,“谁笑话,谁敢笑话我抽他。”说完笑嘻嘻的搂着瑾娘“这可是大喜事。不能生气。”他可是期盼着,说起来自从有了老五,都十年没有孩子了,他还以为不会再有,哪想到会有意外惊喜。

    这个孩子对瑾娘也是个惊喜,只是有些不好意思罢了。让杨震海一哄,她这脸上也带了笑容,“不知道这是儿子还是女儿。”

    “儿子女儿我都喜欢。要是双棒就好了。”杨震海笑嘻嘻的摸了摸她的小腹,现在还摸不出来。

    “去你想的到美,哪有这样的好事。”突然脸色一变“哎呀,老二的婚期还有五个月,到时我挺个肚子可像什么话。”

    “那有什么,人家只会羡慕咱们,可不兴为了这事着恼。”杨震海马上就四十了,现在又有了孩子心理边快赶上当初有沛禹那样的高兴,这也是间接证明他的能力,能不高兴吗?

    瑾娘翻了个白眼,侧躺倒床上,“你就美吧。”

    张氏有点吃惊的看着婆婆,接着脸上露出笑容“真是喜事。可要写信告诉相公。”

    瑾娘脸色一红,“并不用这样,不是已经准备回京了,到时在说也不迟。”

    张氏皱了一下眉头,“娘有了身子,媳妇还是留下照顾您吧。还有两个月就过年了,我还是过了年再回去。”

    “没有事,你这都出来半年多了,沛禹在京也没人照顾,还是回去吧,好好把家打理好,我这里有人呢,再说你妹妹就在身边,也没什么。”

    张氏倒也不坚持,“那我就带永浩回去了。娘可要保重身体。”

    瑾娘摆了摆手,她并不喜欢别人把她当玻璃人,虽然在这个年代绝对是个高龄产妇,可她身体好着呢,并不用那样小心“这次回去过年就不必回来了,沛禹衙门里有差事,挺受皇上器重,正是关键时刻,别分了心,那时也不能走船,天寒地冻的,别带着永浩来回折腾。明年老二娶亲,你们看清况再决定回来不回来吧,他也不会挑理。”

    “恩,娘放心,二叔娶亲就算相公没时间回来,儿媳也会回来看看的。”张氏说着。

    “你回去在收拾收拾东西,等常福回来,让他送你们一程,怕就这一两天了。”

    “那娘我过去了。”张氏说了一声,起身。

    瑾娘笑了笑,目送她出去,起身进耳房卧室了。

    “她回去了?”

    “恩,你倒是嘴快。”瑾娘白了杨震海一眼,坐到梳妆台边上把首饰摘了。

    “本来郎中过来,家里人就挺担心你。自然没什么可瞒的。”他晚上吃饭的时候宣布的消息,家人都挺高兴地。

    “我看大儿媳妇还不错,不知道老二媳妇怎么样?要是跟她差不多就好了。唉”说着叹了口气。

    杨震海从榻上下来,把她头发后面的一根簪子摘下来,乌黑的头发慢慢滑落,舀起桌上的木梳,一下下顺着头发,“叹什么气,还怀着孩子呢,可不能心情不好。”

    “没什么,只是没有见到那孩子,我心里不踏实,也不知道老二能不能喜欢。管怎么说老大媳妇我还相过呢。这个却连见到见到不到。”老二媳妇是秦勇的大闺女,秦勇跟杨震海的关系铁,他这些年在锦衣卫的官职越来越高,一直外放,负责的就是他们这里和湘南,因为他身份特殊,杨震海跟他联系很少,甚至没什么来往。只是半年前他去雁城回来说老二的婚事定了,跟秦勇已经交换了庚帖。木已成舟她连女方什么样都不知道呢。

    杨震海知道她心里不痛快,“你也别担心,儿媳妇进门还不是你管着,你想要什么样的媳妇,你就教她,总错不了。他媳妇还是京中闺秀,养出的姑娘不会有问题。”

    “我不是担心那个,按说秦勇已经调到京城做指挥使,位高权重,他又怎么会跟咱们结亲,要是看上老大还好说,老二不文不武,他为什么把姑娘嫁到咱们家来?”

    “这没什么当年我们一起打仗的时候就说了要做儿女亲家,现在只是履行当年的约定罢了。”有些事情不能跟她说,徒增烦恼罢了。

    瑾娘心里还是担心,其实自从当年秦勇把元景送到他们家,瑾娘心里就不舒服,她对元景是没什么意见,可是秦勇把人送到他们这里不是把危险带给他们家吗?而且他还是锦衣卫的,瑾娘心里边不舒服。对锦衣卫实在没有什么好的印象。

    不过木已成舟她倒不好再说什么了。只是心里边十分的不放心。

    元景跟芷晴已经成亲了,元景算是他们家的养子年龄比较大,沛禹成亲在京城也就罢了,可老二也要娶亲了,元景的事要是落后就不好了,所以去年年底就给两人把事办了,瑾娘要求芷晴及笄之后再圆房。

    他们俩人感情好,随着年龄的增长元景对芷晴的占有欲越来越强,这孩子心思重,除了亲人一般人也入不了他的眼,可要他在乎的人,就不会放下。

    瑾娘以前还没发觉,后来发觉已经晚了,或许从一开始知道两人定了亲,元景就把芷晴看做自己心里最重要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芷晴的感情越来越深,他头脑聪明,可也知道自己就算去考科举也是没有结果的,所以早早的就熄了这分心思,更多的时间用在琴棋书画上,情感更加寄托在芷晴的身上。

    前年芷晴突然生了一场急病,就算有瑾娘的水之母也差点救不过来,但是看到元景那死寂的眼神,瑾娘才觉着坏事了,慧极必伤,这孩子心思太重了,芷晴要是有什么三长两短,他也怕是不好。无论什么样的感情太过就不好了。

    唯一庆幸的是芷晴对他也是有很深的感情的,两人结合倒是天作之和。结亲后,元景没有离开,尽管常福在雁城给元景置备了新居,可他们俩人还是喜欢在这里,每日弹琴作画,很快活。有点琴瑟和鸣的意味。

    瑾娘有点郁闷,自家姑娘这是被养成了。

    张氏五日后带着孩子离开了,她随身带着仆人,常福一路护送,也不怕有什么意外。

    “爹娘,我回来了。”老二回到家就过来请安。

    “一路上还顺利吗?邹大人怎么样了?”杨震海问。

    “顺利,跟邹大人只见了一面,看着不太好,就在挨日子呢,大夫说怕是过不了年了。您看是不是给大哥去个信。”

    杨震海点了点头“是要去信。你这就回去写,他无论如何也要回来一趟。”

    “好,这就去。”

    “知道这样就不让老大媳妇回去了。”瑾娘叹了一声。

    “想不到的事,之前我去看还好好的呢,挺精神的。还得跟元景说一声,他必定要去的。”

    “恩,你这就去说一声,让芷晴给收拾一下,明个一早就走。”人生无常,当年邹先生来家里做启蒙老师,一晃过去那么多年了。

    消息送过去,三天沛禹就从京里回家,“你怎么回家来了?”杨震海有点奇怪,要去湘南,直接走水路正好,这回家又要耽搁一天。

    沛禹已经是当爹的人了,整个人沉稳了许多,更是带着浓重的书卷气“我在京里听说秦叔叔出事了。特意回来跟爹说一声,这事不好在书信里说。”他现在御前当值,很多消息他都是清楚的。在御前嘴要严,可这回事情跟他们家有关,自然要回来说一下的。

    杨震海神情一凛,“到底怎么回事?有多严重?”

    “很重,人已经被抓进去了,这次的事情牵连甚广,老二的婚事怕是有变动。”

    杨震海心里叹了一口气,“这事先别跟你娘说,她现在身子重,别再惊着,今天在家住一宿明天就去邹先生那里。”

    “恭喜爹了,这次可再给我添个小弟弟,我先去看看我娘。”沛禹说了一声站起身。

    “您娘睡着呢,等晚上吃饭就看到了。”

    “那我先回屋了。”

    看着沛禹离开,杨震海陷入沉思,之前秦勇跟他提起老二的婚事,秦勇当时已经跟他说了,京城的有些事,怕是要把他牵连其中。他跟秦勇是好兄弟,不过两人都默契的冷淡了这种关系,也是秦勇身份特殊。秦勇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跟他说这个事的。他就是想给他闺女找条后路。看在当年两人生死之交上,杨震海答应了,不过答应归答应,他绝对不能因为这事牵连到自家,秦勇自然也知道,所以才把婚期订到一年后。只看圣上怎么判决。如果不太重的话,用婚约也可以把他家姑娘给捞出来。这也是他唯一能做的了。

    杨震海在屋里转了两圈,停下脚步,他不清楚秦勇到底犯了什么事,所以这个事情不能操之过急。

    74、第 74 章

    邹老先生还是去了,沛禹帮着办理了后事,因为还挂着差事,给邹先生守孝二十七天,还回京任职。说起来沛禹是由邹老先生一手栽培起来的,师生两人的感情十分深厚,这次老师去世沛禹十分的伤心。

    等转回家,瑾娘一看心疼的不行,沛禹竟瘦了一大圈。

    “娘我没事,休息两日就好了。”沛禹安慰母亲。

    “你现在家休息几日,好好养养,回去也不差那一两天。”

    “儿子还能在家住两日,这两日好好陪陪娘,娘也要注意身体才是,呵呵,也不知道这次是弟弟还是妹妹,要是弟弟,可别像老五那样调皮。”沛禹笑了笑。

    “大哥说我坏话呢。”老五沛泽笑嘻嘻的跳着进来,十岁多的孩子长的跟十三四差不多,身体魁梧着呢。

    “说你调皮是轻的了,让你读书也不愿,整日介玩闹,不知什么时候才能长大。”沛禹嘴上教训,眼里倒是透着喜爱,沛泽出生他已经去京城念书,跟这个弟弟在一起的时间特别的少,所以心里特别的惦念。

    沛泽也不怕大哥,整个人带着一脸笑意,靠着瑾娘坐在大沙发上“读书又有什么意思,家里有大哥和姐夫就好了,我倒是想学三哥,将来也投军去,征战沙场多快意。”

    瑾娘面带笑容的敲了他一下,“你三哥离家我已经够担心的,你可给我老实点。”

    沛泽讨好的笑笑“明年娘就有弟弟或妹妹陪着了,我这个小儿子可就没地位了。”不敢再说投军的事。左右他还小,倒是不那么着急。

    “都要当哥哥了,可要稳重些。”

    “正是。”沛禹笑笑附和。他这个弟弟是被宠坏了,胆子大,好恶作剧,好在他本性不坏,多是无伤大雅的玩闹。其实他倒是觉着等弟弟大些也可以把他送到军中,沛泽聪明,又天生力大,平日不喜读圣贤之书,那些杂记闲谈倒是看得多,对是非好坏分的清,送到军中板板他的脾气,说不定还能有出息些。就像老三性子火爆,一根筋,进了军营就是一员猛将。

    “对了娘,我听说老三在西北立了功,现在已经是百户了。”

    瑾娘听了虽然有些高兴,可还是叹了口气“我到不指望他多出息,只要他平平安安的就好。”

    “三弟功夫好,马上功夫更是一等,并不需要担心。”沛禹安慰说。

    “刀剑无眼呐。他这一去就是两年也不知什么时候回来。”

    “大哥不知道这场战事什么时候结束?”沛泽也关心的问,他年纪小不能参加战事,真可惜。

    沛禹摇了摇头,“我也不是很清楚。”实际上按照现在的情况三五年内是不能打完,说出来徒惹家人担心。

    老三喜武,两年前西北战乱,朝廷征军,老二老三虽然不准备走科举之路,可两人都考了秀才,这个年代秀才的优惠较多,他们二人启蒙早,学习条件又好,加上头脑聪明秀才功名倒是一次考下来了。所以家里并没有人被征去,只是老三自己想去军营。夫妻俩被他磨的够呛,最后无奈同意了,杨震海以前还有几个战友在军中,与其沛远自己跑到军营当炮灰还不如他安排一下,至少有人照顾好些。

    沛远倒是争气,或许他的性格适合军中,倒让他出了头。只是这样一来,这儿子怕是不会那么容易回来了,倒是应了他的名,走的远了。

    “你回到京中,小心打探一下你秦叔的情况,看到了什么地步,如果不行,他那闺女能保下来就保下来。”

    “恩,儿子知道了。”沛禹点头应是。

    “你在御前行走,有些事情自己要把握住,当今圣上是个明君,你只要一切忠于圣上就好,对立储之事不要参与。你现在官职不大,可位置很重要,把握住自己,将来无论是那个皇子继位对你都是没有影响的。”

    沛禹现在的位置差不多就是皇帝的秘书,能接触很核心的东西,他有本事,现在皇上用的可心,将来成就不可预测,而且以他的能力只要不参合到皇位竞争,那个当皇都是要倚重他的。

    沛禹点了点头,他对自己的处境也十分清楚,知道该如何做,“儿子明白。之前儿子媳妇怀永浩的时候,淑妃娘娘赏赐很多,只说跟娘有旧缘。儿子也是怕接触过多,才让她回来待产的。”

    “恩,淑妃娘娘跟你娘当年只是一日之缘,也算不得什么,在你三个弟妹出生之前也赏赐了一些,你娘进上绣品,如此而已。淑妃娘娘是个聪明人,她所生的三皇子与圣上有几分相似,以后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动作。大皇子和二皇子背后又站着世家,说起来三皇子赢面倒是大些。”

    沛禹猛的抬头,看着他爹,眼中很是疑惑。

    杨震海眯着眼睛笑笑,晃了晃身下的摇椅,“当今圣上是个明君,从登基至今,平南撤番趋倭,只看手段就知道是个英明的。世家影响巨大,皇上一直想要对世家动手,在十多年前就有征兆,只是连着藩王造反,又有倭寇扰乱边城,还有现在的西北战事,圣上还没有腾出手来。你想想,现今西北将领,又有几个是世家中人。”

    沛禹想了想,西北将领名单,确实没有几个,原本几个世家将领都是因为这个那个原因被撤职或者病故,还真没几个,同时他又发现,这几年朝廷的一些人事调动,重要的关键的地方,都安排上皇上亲信,世家子弟虽然也有高位可是那位置却好蘀代。

    “大皇子是丽妃的儿子,虽然他外家不是什么世家,可丽妃当年选妃之时受了王家的好处,现在他们跟王家是一体的。二皇子就不用说了,他外家是郑家,当朝第一世族。势大滔天。一个占长,一个占势,两位皇子势同水火。最后怕是要两败俱伤。三皇子母家身份一般,淑妃一直受宠,去年召惠公主嫁到国公府,虽然驸马爷是二子,本身不参与政事,可国公长子,现在可在西北呢。谁又能说三皇子没有势呢。”

    沛禹紧皱眉头把他爹说的话顺了一遍,突然两眼放光的看着他爹,都有点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事情果然像他爹说的那样,大皇子和二皇子,现在斗的厉害势力极强,他虽然没站在任何一边,可他心里已经认定太子肯定在他们两位皇子中间,现在让他爹一分析,三皇子才是那个隐藏最深的,看着似乎没有势力,可要兵权,亲妹妹夫族那可是当今最受皇上信任的国公府。那可是跟着皇上打过天下的。而且淑妃娘家也不是那么弱的,这几年在地方上很是有力。

    “呵呵,今日跟你这么说,也是让你心中有个底,你只要做好你现在该做的就行。这种事情变数太大,还是稳妥些好。”杨震海在皇上身边时间不短,那时圣上不像现在这样有城府,性格思想还好猜度,他本身就是个聪明的,明白圣上的性格。去年回京城半年,有那么一两个老朋友跟他念叨一下,倒是知道不少东西,而且旁观者清,在局外看东西更清楚。

    沛禹点了点头,压下心思,“儿子知道怎么做。”

    “你秦叔那里,如果不严重的话,你可以请求圣上开恩,我和你秦叔的关系别人不知道圣上却很清楚,你去请求不会受牵连,这个度你自己把握。我和你秦叔这些年虽然来往不多,可心里从来没远过,当年我们一起从战场上回来,我救他,他救我,也分不清谁多谁少,总算是生死弟兄。只希望他这次没事吧。”杨震海叹了口气。

    杨沛禹不是特别了解他爹和秦勇的关系,甚至他根本都没见过秦勇到家里来。只是他在京城,秦勇回京办事见过他几次,在京里又受到锦衣卫暗中照顾,这或许就跟秦勇有关。所以他还是会出手相帮。只是这次秦勇刚被任命为锦衣卫同知就被下了大狱,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事情,这次回去还要好好打听一下。

    沛禹在家待了两日,就回京了,现在是粮食丰收季节,家里的事情杨震海已经交给沛宁,他本身就擅长这个,把家里的田地管理的井井有条,家里这些年陆续买进不少土地,水田旱田山地都有一些,甚至还有两处鱼塘,一处藕塘。因为买的地离家远些,家里在东山里边盖了一处庄子,也是在半山处,连带几处山丘,种了核桃栗子苹果等果树。三年了已经开始收益了。其他经济树种也有很多。土地也多在那里,沛宁一年到时有一半时间是在那里度过的。说起来那里的环境更好,只是瑾娘和杨震海他们都习惯现在这个家,不想搬了,每年春暖花开,景色漂亮的时候会去玩一玩,更多的时候还是在这里。

    “娘”芷晴手上舀着个布兜走了进来。

    瑾娘正在给肚里的孩子做小棉被小褥子,“来的正好,帮我看看这么配色好不好。说着指了指正拼接的褥子面。

    “什么?”芷晴随手把兜子放下,看向炕上,“娘,家里又不缺布,何必拼接。”芷晴长的很像瑾娘,只是她身体发育的好,个子比瑾娘高一些,身材苗条婀娜面色红晕,有种青春靓丽的感觉。

    “是不缺少,可你不觉着这么拼接更好看吗?当初你们几个出生的时候我也是这么做的,你忘记你那个小兔子图案的小花被了?”

    芷晴笑着坐下,“我哪能忘记,那个小被子现在还保留着呢。只是那个是绣的,倒是跟这个不一样。”说着低头看,瑾娘把平日用的碎布头一点点拼接成图案,缝在一起,现在看着竟是一副花草图案。

    “这样做倒是新奇。会不会有些粗糙。”

    “等做好了,烫上一烫,不沾身,里用细棉布。那能粗糙。”瑾娘说着起身,从柜子里舀出一个圆形的靠垫,这个做的有点复杂,也是拼接的,看着像是一个向日葵。

    “哎,这个漂亮。”芷晴舀着爱不释手,“娘这个给我吧。”

    “这个还没做好呢。你要要,就自己做完。”

    芷晴一看,后边还差一些没封口,“那我自己那回去做好。”说着放到一边舀起自己带着的兜子,“娘你看我给弟弟做的。怎么样?”

    瑾娘一看是个小肚兜,看那上面绣着大小福字云纹。怕线头磨着孩子里面又衬了一层细棉,一点线头也不漏。“你倒是有心。看这福字,是元景给你写的样吧。”

    芷晴听了笑笑,“娘一猜就准,可不是他写的。娘看这大小合适不,要是合适,我就按照这个多做些。”

    “大小还行,也不用这样费心,绣花简单就行,你们小的时候也只穿简简单单的。没有那许多花样。”

    “哪有,虽然再小的没有,可四五岁上穿的衣裳还在呢,娘做的都很精致,那样子现在也没看谁做呢。”

    “当初生你们三个的时候,娘只准备了双份,后来还是你姥姥和姨母帮着新做的。等你们长大一点,衣服都有点做不过来,你爹可连着两年穿的旧衣,呵呵。”瑾娘想到三个孩子刚出生那阵,她还管家还要给杨老爹和孩子做衣服,杨震海只能靠后了,那时还埋怨她偏心眼来着。

    芷晴看着她娘脸上那幸福笑容,自己也抿着嘴笑。

    “对了你姨母家的耀祖腊月二十二娶亲,也没多些日子了,我这还没到三个月,也走不开,你跟元景走一趟,看看有什么帮忙的没有。”

    “娘不说我也准备去一趟呢,正好看看姥爷姥姥,而且这次过去,元景哥还要处理一下事情,还要接各处的年礼,怕是要等表哥娶亲后才能回来了。”

    “恩,天冷也别来回折腾了。”

    “娘在家可要注意,有什么事就让蕙姨处理,我看蕙姨儿媳妇也是个好的,倒是可以让她学些家里的事情。”

    “她已经开始学了,可以后还要跟着蕙嫂儿子走,老二以后怕是要在东庄常住了,她还是到那边更好些。”

    芷晴心想也是,“那我这次去雁城好好看看,再找个人才好。”

    “要找老实本分的。”瑾娘想着也要招人了,东庄那边管理需要人,杨氏两口子已经过去了,赵家小子一直跟着老二,这边只剩老赵家两口带着儿媳,等她生产,人手可不就不够了。

    “要是没找到合适的,让哥哥那里的吕婶子回来吧,嫂子那里人手可够的。”

    “她在京城已经习惯了,倒不好来回跑了,虽说不是个爽利的,可用着放心,你嫂子来信让她帮着照顾永浩呢,用着放心。”

    芷晴倒也不坚持,吕氏算起来还是他们奶妈呢,她无依无靠在家里做习惯了,是极安稳放心的,而且也没想到张氏也会放心吕氏,倒是造化。

    “你和元景成亲也没说找两个伺候的,他下边那些人都处理着事。过上一两年也要有孩子怎么也要找个放心安稳的。”

    “我明白娘,这次一起看吧。”就算他们在雁城湘南等地都有宅子,可他们还是把这里当家,生活的简单,也习惯。

    瑾娘没在说什么,芷晴在出嫁前她都教导了很多,这些事情她都明白的。

    芷晴跟元景去了雁城,连沛泽都跟去凑热闹,家里只剩下杨震海夫妻,杨老爷子还有蕙嫂。

    孩子们都走了,他们倒是清净了,他们的院子扩大了之后,只在后面开了一小块菜园子,供家里吃,白菜芥菜萝卜等冬菜种在东边地里,收割晾晒入窖都不用他们操心,事情也就少了很多。每年光粮食蔬菜农收入就有四五百两,这也算家里的一项稳定的进项了。这些年来,不管是干旱还是水涝,家里影响都不是特别大,这或许就是风水好吧。

    这些年跑船的生意收入更多,杨震海投资了两份,姐夫那里还有常福那里,他们俩人倒是合作的很好,姐夫专门跑南边,常福跑京里,南货北调的收入非常可观,他们也跟着做顺风船挣了不少。家底很是丰厚。

    家里几个孩子都挺大度,不会计较家里钱财的问题,几个孩子中或许只有老二比较会算计,不过他心更多的用在玩上了,五年前家里盖了东庄,杨震海跟了一年,之后东庄的事情就交给他做,他倒是个会享受的,把东庄经营的十分好,不但一年四季都有收获,住着也舒适逍遥。然后更多时间用在玩上了,什么感兴趣就玩什么,最早喜欢做木匠活,为此还拜了师傅,整日介做雕刻做家具,之后喜欢上狗,又开始养狗,最近研究瓷器呢。家里几兄弟他算的上最聪明的,只是他的聪明从来没用在学业上,小时候东家长西家短的,总该听八卦,脑瓜灵活总是能在人家几句话中听出要点,后来迷上种地,迷上各种各样的东西。正经事没有。

    瑾娘觉着这样也没什么不好,至少他一辈子能快快乐乐的就好,管他是不是有出息呢。而且家里有什么事,老二从来都办的妥妥帖帖的。

    家里其他几个孩子是心大的,老大在仕途,以后只要稳当的走下去,就错不了,老三进了军营,以后他们也操心不上,老五虽说还没个定数,可他以后怕是也要出去闯的,算下来,他们这些家产还真得没谁看的上,也就没有分家什么事了。而且现在看着还是女儿女婿常在身边。比起几个亲儿子,元景这个养子跟他们住在一块的时间更长。

    因着孕期还短,瑾娘也不敢乱动,就算身体好,她也是高龄产妇,小心一点是好的。家中无事操心,没事的时候坐在壁炉前给小宝宝做襁褓小衣,除了一开始知道消息,心里有那么点不好意思,现在这个小意外还是很得意的。

    要说家里孩子都娶亲了,多少衬托着她跟杨震海心里年龄大了,尤其是杨震海越发稳重,自从发现怀孕,杨震海就跟爆发了第二次青春似地,整个人都精神奕奕,跟个小伙子似地,热情的很,对她也越加亲密,本来两人老夫老妻的,稳重很多,现在就跟热恋中的人似地。整日亲亲密密的。

    “天都暗了,别再做了,仔细眼睛。”杨震海从外面走进来关心的说。

    “恩,不做了,粮食都弄好了?”

    “好了,沛宁管理的不错,他自己没费什么劲,一切都井井有条的,我还带回来几套瓷器,你看看喜不喜欢,他弄得那个窑虽然不大,可烧出来的东西挺漂亮。”

    “都烧出来了,快舀来我看看。”瑾娘一听十分高兴。沛宁研究烧瓷已经两年了,为了这还跑了好几个地方弄粘土,可用了不少钱,亏着是他自己挣的,她和杨震海也不好说,本想着他糟蹋钱也不一定能成,没想到还弄出来了。

    杨震海去外边搬一个大箱子,打开,眼看着都是稻草,扒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