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禛爱晚晴第17部分阅读

    禛爱晚晴 作者:rouwenwu

    会分开了。 ”

    “别哭了。云玲也被圈禁未必是件坏事儿。至少,她还能照顾十三。十三需要她!”顿了顿,又道:“皇阿玛的意思是如果是你自己要将弘暾抱回来抚养,那就好好的照顾他。尽到一个做额娘的本分。也算是替皇阿玛补偿下对十三夫妻的愧疚。如果是我的意思。那就是皇子间的结党。是万万不被允许的!”

    “是我的意思呀!我都没跟你商量过,我”

    他用手捂住了我的嘴。道:“所以,弘暾会被留下来。你以后就好好的照顾他。把他当成咱亲生的一样疼爱!”

    “嗯!”我重重的点了点头。

    有了康熙皇帝的话,弘暾就算是名正言顺的留在了我的院子。隔天,我去向福晋请安的时候,也把弘暾给带了过去。福晋看到弘暾的时候,也是掉了好些金豆子。之后,便派了两个稳重的丫头到我的院子里帮忙照顾弘暾的饮食起居。

    回去的时候,钮祜禄氏和耿氏也都带着孩子来了我的院子。这下,弘暾一下就又多了两个伙伴。五个孩子在炕上,开心的玩着我从那小货摊上淘回来的玩具。把孩子的天性完完本本的释放了出来!

    之后的日子里,弘暾的小脸上也逐渐多起了属于孩子的天真笑颜。醒来后哭喊着找额娘的次数也越来越少。让我心里的内疚终是减轻了些许!

    大年三十这天,福晋带着我们早早的就进了皇宫。因为,十三夫妻俩也今天晚上会回来参加年宴。本以为我们已经是够早的了,可刚进永和宫门口,就见到云玲已经焦急的在进门处张望了!没等我们走近,她就先走了出来。双眼含泪的从嬷嬷手里抱过了还在熟睡中的孩子。

    也许是母子的天性,熟睡中的弘暾竟像是感觉到了此刻抱着他的是他的额娘,便轻轻的睁开了眼睛。随即哭喊了一声“额娘!”云玲立时放声大哭了起来。

    十三听到哭声后也随即走了出来。眼眶红红的说道:“云玲,先进去吧!我们还有时间!”

    话落,云玲才轻点了下头。抱着孩子走了进去。进到屋里后。就见包括德妃娘娘在内的所有人都是眼眶红红的。

    在我们的一番请安行礼后,云玲的情绪也稍微平复了些。便开口说道:“四嫂,年嫂子,云玲谢谢你们了!你们的大恩大德,云玲没齿难忘”

    福晋立即说道:“好妹妹,快别这么说。咱们是一家人!不兴说这两家话的!”

    我也随即接话道:“云玲,你仔细看看,弘暾有没有被养胖点?这小家伙可乖了,天天吃饭的时候比元寿和天申老实多了!”

    话落,元寿就先不答应了。“额娘,我有吃饭饭!”大家立即就被他那奶声奶气的反驳声给逗笑了!屋子里的气氛才算是好了些!

    之后,德妃娘娘体贴的让十三和云玲带着孩子去了厢房享受那短暂的天伦。我们则留下来陪着德妃娘娘说话。主要是看元寿和天申耍宝。容儿和心心都很淑女的坐在一边。偶尔也奶声奶气的说几声儿!

    酉时刚过,十三的其他家眷也到了。十三和云玲便带着弘暾走了出来。免不了的又是一番请安行礼和淌眼抹泪儿!

    好在离开宴的时辰也差不多了。大家便在德妃娘娘的带领下一起去了乾清宫。因为有了去年的经验在那儿。今年,我主动的跟云玲和几个孩子坐在了一起。

    席后,喜欢听戏的人又转到了畅音阁,不过我是听不惯的。也没那艺术细胞。所以,便和云玲一起带着孩子回了永和宫。

    刚一坐到炕上。几个孩子就疯到了一起。看着孩子在那儿开心的笑闹着,云玲便小声的开口说道:“年嫂子,我在园子里闲着没事儿,就给孩子们做了些衣服和鞋袜。你晚点回去的时候便一起带回去罢!暾儿以后还要麻烦你帮我照顾他。他要是不听话,你就揍他”

    我赶紧打断了她的话,道:“呵呵,你们家暾儿可听话了!比我们家那只小猴子不知道乖了多少倍。揍他,你们舍得我还舍不得呢!”顿了顿,又道:“放心吧!孩子我会好好照顾他的。等开了春,我就会带着孩子住进园子里。到时候,你们母子就可以团聚了!”

    她听后,使劲的点了点头。

    回到府里的时候,云玲五岁的大女儿瑶瑶也被嫡福晋带回了府里亲自抚养。这样,云玲的两个孩子都住在了我们四爷府。

    正月里,因为福晋要忙着应付各大亲王贝勒府的礼节应酬,所以,瑶瑶几乎就是呆在我的院子里。一时间,我的院子就像是变成了幼儿园一样的热闹!瑶瑶,容儿,弘暾,心心,元寿,天申六个孩子,每天都是天不亮的就起来“吃喝玩乐”。到了晚上才会恋恋不舍的回去!而李氏的弘时从来都不会跟这几个孩子一起玩。也不知道是因为他额娘的原因还是因为他比他们都大,所以有了代沟,玩不到一块儿!

    其实几个孩子在玩一起,真的有很多的益处。比如心心和元寿以前吃东西的时候总是不认真。一顿饭吃下来最起码要半个时辰。因为要哄着,求着他们吃。可现在,几个孩子凑在一起,都像是比谁吃的快一样的。不要嬷嬷喂了不说,那速度还忒快。几乎就是在一刻钟左右的时间就搞定了。

    再来是学习,我以前教元寿和心心的时候,元寿总是很调皮,静不下心来。可现在,有了弘暾在以后,他和天申都老实了不少。瑶瑶还会背诗给弟弟妹妹们听,俨然是一幅小大姐的模样!容儿和心心对她是喜欢的不得了,一口一个瑶瑶姐姐,比叫我这个额娘还甜!

    有时候,我会吃醋的向心心抱怨说,“你怎么那么喜欢瑶瑶姐姐?”这时,心心就笑眯眯的对我说道:“瑶瑶姐姐会背诗。瑶瑶姐姐会写字。瑶瑶姐姐会唱歌,瑶瑶姐姐还会画画。”

    然后,我就会稍微有点底气的说道:“额娘也会背诗,会写字,会唱歌,会画画呀!”

    这时候,我的心心就会很鄙视我的说道:“额娘是大人!怎么可以跟小孩子比!”

    听的我是只有点头的份儿。好在,我还会经常下厨做些小点心来引诱他们。也算是挽回点我这个当妈的形象。

    再问元寿和天申为什么喜欢弘暾时,两个孩子异口同声的说道:“暾哥哥会玩!”我就只有一脑门儿的黑线。暾儿还会读书他们怎么就没看到?

    说来,也是我这个当额娘的教育失败吧!肯定是胎教那会儿没做好!

    47.孩子的教育问题

    过了正月,我就打算带着几个孩子住回到园子里去。也好一解云玲的思子之情。奈何这天气却仍然是冷的厉害。都过了二月了,那大雪也还时不时的下上两场。再或者就是灰蒙蒙的天气下,春雨没完没了的下个不停。再加上几个孩子也舍不得分开。遂去园子的时间只得推迟。整日里,就带着几个孩子窝在屋里。看他们嬉笑玩闹。间歇的帮他们上上课。但更多的时候是讲些寓言故事给他们听。

    也就只有在讲故事的时候,元寿和天申才会老实下来。安静的听我讲话。其余时间,他们两个就像是得了小儿多动症般。一直都是脚不停,手不住的瞎折腾。不得不说遗传还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因为两个男孩子在小的时候,都是大嗓门的爱哭鬼。长大了些又是整日的活泼好动。所以,元寿和天申倒像是对双胞胎。那脾气,秉性都像极了!而他同心心则是除了相貌相像之外。其余几乎就没有相似之处。

    这日,在连着下了好几天的雨后,天气终于是放晴了些。我和嬷嬷便带着几个小的出了屋。在花园里闲逛了起来。几个孩子因为窝在屋里的时间太长。所以一个个都挺兴奋的。好动的元寿和天申就夸张的像是从牢房里放出来的一样了。嗷嗷直叫不说,那脚更是指准了路边的花草踩去。可怜的花草们,才刚刚享受着春天,便迎来了它们的苦难日!

    我立即开口说道:“元寿,天申,赶紧过来,不可以去踩那些花草。它们会疼的知道吗?”

    话落,元寿偏着小脑袋就说道:“那它们怎么没哭?”

    “怎么没哭?你看看你们的脚上。是不是已经湿湿的了。那就是它们因为疼痛而流出来的眼泪!”

    “额娘骗人,那是因为刚下了雨。这是雨水。不是泪水!”

    “哟,长本事儿了。知道说额娘骗人了。额娘什么时候骗过你?你自己低下头去好好看看鞋边上那绿色的液体!”

    两个孩子立即低下了头。看到那白色的鞋边上果然已经沾上了好些绿色的汁液。便互相对望了一眼。齐齐的说道:“额娘,我错了!”“年额娘,我错了!”

    “哦?那你们都说说错哪儿了?”

    就听元寿小声的说道:“元哥儿和弟弟不该去踩小草。还不该说额娘骗人!”就在我点头的时候又听他说道:“额娘,那我们踩在地上,地不疼吗?”

    呃?我顿了顿。便说道:“地呢,就是给大家走路用的。我们在走路的时候就是要把脚踩在这坚实的地上。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咱们做人也要这样,脚踏着地,不虚浮,不说空话,实实在在地做事。成语脚踏实地就是这么个意思。”

    “你们都是咱大清的皇子皇孙。长大以后,做人做事都要记住额娘说的脚踏实地知道不?这样,才能真正的为老百姓办实事儿!百姓安!便天下平!”

    话落,几个孩子都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我轻笑了下。道:“走吧!今儿个天气刚放晴,想来那南边儿竹林里的竹笋也冒出来了。咱们去看看吧!顺便掰竹笋回来吃!”

    之后,一行人又移步到了竹林。就见被雨水清洗过的竹叶变得越发的苍翠欲滴了,竹叶上,还留有着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小雨珠,用手轻轻一碰,他们便不停的上下滚动着,之后,又顺着叶尖滑落下来,无声无息的地落进泥土里。

    再看地上。一棵棵白白嫩嫩的春笋正争先恐后的从地下探出头来。像是一个个脆弱的小生命在向大自然招手。

    我的女儿率先出声问道:“额娘,这些小小的白白的就是竹笋吗?”

    我朝她笑了笑,点头说道:“嗯,这就是竹笋。确切的说是雨后春笋!出自宋朝张耒《食笋》诗:“荒林春雨足,新笋迸龙雏。””

    “晴婶婶,这首诗阿玛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教过我。说的是春雨过后,许多的小竹笋们经过了漫长冬天的蕴藏,就积聚着巨大的力量,破土而出了。”

    瑶瑶的话一说完,我不由自主的看了看她。十三对瑶瑶解释的雨后春笋,让我想起了他和四爷。平时不显山,不露水。到了关键时刻,就积聚着巨大的力量。一击夺得皇位!春雨是竹笋的时机。一废太子那时,也正是他们的时机吧!

    遂点了点头,道:“瑶瑶说的对。春雨后,小竹笋们经过了漫长冬天的蕴藏,就积聚着巨大的力量,破土而出。”顿了顿,又道:“雨后春笋,应运而生。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

    话落,元寿突然就大声的宣布道:“我要做大仁者!”之后,几个孩子都附和的点了点头。

    我笑了笑。又道:“做大仁者。可不是光嘴里说说就是了。那可是要努力读书学习明白事理。才能知仁识恶的!”

    “额娘,我会好好读书。还要跟长生学功夫!”

    看着他说着豪言壮语的小模样,我忍不住想逗逗他。遂开口说道:“好!那额娘下次再教你们读书的时候,你不会再带头捣乱了吧!”

    话落,元寿不好意思的嗔了我一声“额娘”

    一时,大家都被他那样子给逗笑了!

    “元寿,你想做大仁者。你可知“仁”是指什么?”

    元寿摇了摇头。弘暾出声说道:“阿玛说,仁,就是要对父母为孝,对兄弟为悌,对朋友为信,对国家为忠,对人则有爱心。”

    乖乖,才多大点的孩子,十三就已经教他们这些呢!难怪,他们姐弟俩比我们家的懂事那么多!看来,我也得替孩子们请个好的教书先生呢!

    我看了看弘暾,才缓缓的开口说道:““仁”是孔子的最高境界,但这不是个人处世的匹夫之仁或小恩小惠妇人之仁,而是治理有方、为民造福的大仁大义;“克己复礼,仁在其中”。”

    “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满足了百姓的生活需求,使之富足,就会使民众达到仁的境界而国安。而民穷则争,争则起暴乱,国难以治。可见民富才能国安,使老百姓安居乐业,民富而国富,所以你们的皇玛法就是位以“仁”治天下的明君!”

    话落,几个孩子的脸上都出现了骄傲的表情!爱国情绪瞬间高涨!

    就见元寿骄傲的扬起了小脸。对我说道:“额娘,我长大也要做皇玛法那样的人!”

    元寿的话一说完,我只觉得脑子轰的就响了一声。我是不是已经在无意中给他灌输了做皇帝,做明君的道德思想?还是因为我脑子里潜意识的就把他当成了乾隆来看?

    不行,不行。他老子都还没当上皇帝呢!一切都有变数!要是这话给有心人听去了,那看来,以后这样的话还是少说为好!要教,也该是由教书先生来教的好!而不是我这个当额娘的来!

    遂赶紧转移了话题。说道:“你们要吃竹笋子吗?要吃的话就自己动手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话落,除了心心之外,几个孩子都蹲了下去。动手在那儿掰着。

    我有点不理解这孩子的此刻的意思。遂开口问道:“心心,你为什么不掰?”

    “额娘,它们也是有生命的吧!就跟小草一样。弟弟踩了小草,小草会疼。会流绿色的眼泪。那竹笋子也会疼吧!”

    心心的话一样说完,几个孩子都停了下来。瑶瑶拿起手里的竹笋,翻过来一看,随即就说道:“晴婶婶,竹笋是会疼!您看,它们流出的是白色的眼泪!”

    这下,我算是明白了什么叫做说了第一个谎话后,就要用更多的谎话来圆第一个谎话了!最后,竹笋当然没掰成。

    晚上躺在床上。我仔细的想了想白天的事情。是得替孩子们请个好点的教书先生了!几个孩子跟着我肯定学不到东西。就白天那件事情我都没法解释清楚。他们一天天的长大,脑子里装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多。到时候再问我点什么。我又该怎么回答?

    “你半夜三更不睡觉翻来覆去的做什么?”

    “呀,爷还没睡呀?吵着你了吗?不好意思啊!你快睡吧。”他最近除了几个部里的事情外,还忙着皇上六旬万寿节的事儿。可不能打扰他休息。

    他长臂一伸。就把我扯到了他的怀里。“你又在琢磨什么?”

    我想了下。就把白天的事情都原原本本的跟他说了。话落,就听他说:“现在请教书先生给他们几个上课有点早。皇子皇孙都是要到了四岁才开始上课的。爷最近忙的事情多。你就把孩子带去园子里吧!让他们跟着十三学。”

    就这样,我们隔天便回到了圆明园。

    三月。康熙皇帝的六旬万寿节。礼部特别作出规定:“今岁恭遇万寿六旬大庆,非寻常可比”,从三月初一至月终,京官都要穿蟒袍、补褂,打破只穿朝服七天的常例。最引人注目的是:康熙帝布告天下耆老,年65岁以上者,官民不论,均可按时赶到京城参加畅春园的聚宴。

    并令诸皇子、皇孙、宗室子孙年纪在10岁以上、20岁以下者均出来为老人们执爵敬酒、分发食品,扶80岁以上老人到康熙帝面前亲视饮酒,以示恩宠,并赏给外省老人银两不等。我们雍亲王府只有弘时达标。所以,便被派去了宴席。而我的阿玛也以七十二岁高龄去了畅春园赴宴。

    因赴宴人数过千,所以康熙皇帝便席赋《千叟宴》诗一首,固得宴名。千叟宴。

    四月。康熙皇帝又带着一大帮子人去了塞外。我们家的雍亲王也是在随行之列。我跟塞外不合拍。所以再次拒绝了四爷让我带着两个孩子一同去塞外的要求。陪同他一起去的就是李氏和耿氏。弘昼也就因此被他的亲妈给送到了园子里。同元寿他们一块儿跟着十三学习。

    十三真的是个人才。文化修养极高。随随便便的一件小事儿都能被他讲出大道理来。孩子们对他的崇拜是一天超过一天。可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却替四爷有点担心。他天天忙,忙的没有时间来跟他的孩子做交流。不知道当他从塞外回来时,听到他的孩子一口一个“十三叔说”会有什么感想!

    可是慢慢的,我发现自己又多虑。因为随着十三一天天的教习,元寿和天申变的懂事和稳重了不少。现在的他们,不再一口一个“十三叔说”而是,“我觉得”

    就如现在。我们几个大人正坐在树荫下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几个男孩子在不远处玩着他们的新鲜玩具。底下的小厮刚从外面买回来的陀螺。可他们几个小的在小厮教了好几遍的情况下还是不会玩。特别是三个男孩子,急的连额头上的汗水都出来了。就在这时,元寿说话了。“小五子,爷觉得你刚教的方法不对!”

    话落,旁边的小厮脸色一变。随即就跪了下去。“爷,奴才,奴才是按照自己抽动它的方法来教给您的。”

    就见元寿摆了摆头,说道:“爷觉得你说的不全。”然后,他又蹲了下去。拿起那只小陀螺后反复的看了看。说道:“这东西不重。没道理我们抽不动它。”顿了顿,又道:“是不是因为我用力过大,所以它才不动的?”

    旁边的几个孩子在听了他的话后都点了点头。之后,元寿又把陀螺给放到了地上。重新接过了小五手中的鞭子。这次,他放轻了手里的力道。就见那陀螺开始转了起来。就在孩子们还没来得及高兴的时候,它又停了下来。

    几个孩子疑惑的对望了下。弘暾便出口说道:“我觉得四弟之前用的力道是可以的,但是在它转动后就该用大力抽。也许它才会转动。”

    果然,小五在听了弘暾的话后激动的点了点头。说道:“就是暾大爷说的那样的。奴才嘴笨,只顾着告诉爷们怎么用鞭子缠着它。却忘了力道也是很关键的。”

    话落,小五子就遭受到了几个男孩子的白眼。好在,那陀螺再次转动了起来。小五子才重新站了起来。

    之后,那句“我觉得”几乎就成了几个孩子的口头禅。吃饭的时候,时不时的会来句“我觉得今天的菜不好吃。所以不想吃。”睡觉的时候会来句“我觉得时辰还早。所以晚点再睡。”诸如此类的话是多的不得了。不过,最后都会被我那句“我觉得你们有点欠揍!”给成功吓着。

    十月的时候,四爷从塞外回来,对于几个孩子的表现很是满意。所以,在之后的日子里,我们几乎就是长住在了圆明园。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回到王府。

    48.混乱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三孩子就快满四岁了。等他们过了四岁,就该跟着师傅学习正规的四书五经了。

    说起这个学习,就能郁闷死人。孩子的阿玛因为年前八贝勒的毙鹰事件后,便听了他的谋士邬思道的建议。对康熙是越发的诚孝事上。暗自韬晦了。整日里,他除了上朝和呆在康熙身边侍奉汤药之外,其余时间几乎就都留在了圆明园。

    可问题是他留在园子里也不教养下孩子,而是种菜,种水稻。一门心思的当起了农民。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他被罚了俸银俸米。当然,我也知道一年之计在于春,可他好歹也是三孩子的阿玛,就这么把三孩子的教育问题全部丢给十三。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而此时,在城里的八贝勒府,八贝勒胤祀更是郁闷的发慌。因为去年十一月的时候,他因其母良妃逝世二周年往祭。遂未赴行在请安,只派了太监去康熙皇帝处说明缘由,表示将在汤泉处等候皇父一同回京。这原也没什么,但坏就坏在他送给康熙的礼物上出了问题。他因为自己没能亲自前往热河,所以便让自己的心腹太监给康熙皇帝送了两只海东青去。

    众所周知,随着时光的流逝,康熙皇帝日益苍老,身体开始每况愈下,特别是因为废太子的事情,更是让他心力憔悴,备受打击。所以他越来越感到身边无尽的孤独和寂寞。八贝勒便专门挑了两只雄壮的海东青送给康熙皇帝解闷。

    康熙皇帝喜欢海东青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八贝勒送海东青给康熙皇帝原本也是出于孝道,给康熙解解闷。可明明在他面前雄壮活泼的海东青到了康熙皇帝的面前就变成了奄奄一息的将毙之鹰了。登时就把康熙皇帝给气了个半死。认为这是胤禩对自己的诅咒。

    这人一生气,就有点口不择言了。遂新帐旧账一起算。指责胤禩“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听相面人张明德之言,遂大背臣道,觅人谋杀二阿哥,举国皆知。伊杀害二阿哥,未必念及朕躬也。朕前患病,诸大臣保奏八阿哥,朕甚无奈,将不可册立之胤礽放出,数载之内,极其郁闷。胤禩仍望遂其初念,与乱臣贼子结成党羽,密行险j,谓朕年已老迈,岁月无多,及至不讳,伊曾为人所保,谁敢争执?遂自谓可保无虞矣。”

    尔后,说出了更绝情的话:“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正月二十九日,康熙谕胤禩“行止卑污,凡应行走处俱懒惰不赴”,停本人及属官俸银俸米、执事人等银米。胤禩遭此一举,大受打击,到处潜行,不愿见人,所以皇子党争暂时算是平静了点。

    京中咱时算是平静了。但边疆的事却越闹越大。随着妄阿拉布坦与清朝政府的矛盾日渐加剧。三月,他派兵袭击哈密北境五寨。四月,康熙帝奉皇太后避暑塞外,四爷与他的其他哥哥弟弟们等皇子五人随驾。途中,康熙帝召皇子等议西边用兵之计。

    在孩子过了四岁生日后,之前预备好的教书先生便正式的走马上任了。每天卯时刚过,几个孩子便在嬷嬷的伺候下起床。洗漱一番,吃过早饭后便去到朗吟阁正式开始读书。他们现在念的多是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孝经》等启蒙读物。第一天的时候,我也偷偷的跑到了朗吟阁外。就跟所有的父母一样,怕孩子不习惯那正规的授课方式。不过等我去看了之后就知道自己又是白担心了。

    且不说这先生是被请到了我们这园子里来授课。光是孩子那身份就只有先生怕他们的份儿。而十三的启蒙教育更是有用。几个孩子对于先生讲的三字经等早就会背了。不过却都客气的没有表露出来。仍然是先生念一句,他们便跟着念一句。先生摇头晃脑的教了几遍后。底下的孩子个个都能背出来了。搞的先生直夸他们一个个都好聪明。听的我在外面是笑的肚子发疼。

    好在,皇家的孩子实行的是“六艺”教育,礼(道德合礼仪规范)、乐(举行各种仪式时的音乐舞蹈)、射(射箭)、御(驾车)、书(书写)、数(计算)以及天文地理等,所以,这些文明经典在念了几遍孩子们都会背后,先生便教孩子们书写。之后,我也就没再听到声音。

    九月,四爷从塞外回来后。一反年初那会儿对孩子放任的教学态度。开始变的对几个孩子,特别是两个男孩子严厉的不得了。他只要一有空,都会要考考他们。不管是文化课,还是其他的。只要说不出来。便是戒尺伺候。他第一次打元寿和天申掌心的时候,连我都被他吓了个半死。之后,几个小孩子是再不敢在学习上掉以轻心。

    朝堂上,自打皇上废了太子,又决意不立太子后,这意思就明摆着,老人家是放鹿于中原,让皇子们去追,去逐。而四爷在听了他的谋臣邬思道的“不逐是逐”后。对康熙是诚孝事上,适露所长,掩盖所短,避免引起皇父疑忌。对兄弟是大度包容,和睦忍让。让有才者不嫉妒,无才者相依靠。总之一句话,既不结党,也不钻营,而是暗自韬晦,八面玲珑,等待时机。果然,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十月,康熙皇帝把关系着朝廷和紫禁城安宁大事的内务府交给了四爷来管理。现在的他又成了大忙人了。

    康熙五十五年,过了正月十五。我们一大家人便又搬回了圆明园。二月,康熙皇帝巡视畿甸,四爷也是在随行之中。现在的他,几乎就是忙的脚不沾地了。一天到晚,不是在宫里,就是在畅春园,再远点就是跑到塞外,与家人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可几个孩子还是记得他去年考功课那会儿的严厉。所以,即使他很少在家。几个孩子还是规规矩矩的念书学骑射。一点都没敢马虎!想来,他是在那个时候就知道自己以后会很忙,所以才来那么一手的吧!

    四月,康熙皇帝奉皇太后避暑热河。康熙一走,他也终于是闲了些。多了点时间留在园子里。不过也不是陪我们这些女眷。而是在壶中天跟邬思道他们一起。看着他为了这个家,为了孩子的未来累的苦哈哈的,我们一个个的都心疼他,却也帮不上忙。只能尽量的管教好孩子,不给他添乱。五月刚过,他又遵旨赴热河行宫去给他的皇阿玛请安去了。现在他的皇阿玛是越来越器重他了。也是,他一天到晚都任劳任怨的听他差遣。又不像其他人那样结党挣储。难怪康熙那么放心他。直到这个时候,我才是真心的服了那个邬思道。

    十一月,边塞再起祸乱,准噶尔部策旺阿拉布坦再扰西藏。四爷主张用兵镇压。之前,我的哥哥年羹尧就已经被授为四川总督,兼管巡抚事,统领军政和民事。想来,他是想让我的哥哥去带兵吧!现在的他,掌管着内务府,户部,刑部,吏部。但最令人担心的兵部、军权却是由十四爷掌握着。都说,枪杆子里出政权。有了军权才有保障!

    康熙五十六年,二月初一日,康熙帝再巡畿甸。随同出去的仍然是去年的那帮人。三月回来后,四月又跑去了塞外。也不得不说,康熙真的是个闲不住的皇帝。七月,西蒙古的阿拉布坦部落和西藏之间的摩擦愈演愈烈。这中间,有政治上的原因,也有宗教上的纠葛。阿拉布坦率军长驱直入,攻进了拉萨城,杀了藏王,囚禁了□喇嘛。这一下,事儿闹大了,康熙皇帝也不能不管了。随即,便派来八旗军队前去进缴!只是,没我哥哥年羹尧的份儿!

    十一月皇太后不豫,上省疾慈宁宫。发布诏书,回顾一生,阐述为君之难;并言自今春开始有头晕之症,形渐消瘦;特召诸子诸卿详议立储大事。

    十二月皇太后逝。康熙帝亦病七十余日,脚面浮肿。

    康熙五十七年四月,进藏助缴的八旗军队传来全军覆没的消息。让朝廷是丢尽了脸面。康熙震怒。却也莫可奈何!如今国家的军力,他不是不清楚。曾经跟随过他西征的老一辈将军都老的老,死的死,英雄迟暮呀!年轻的能够带兵打仗的也没几个,况且与蒙古人打仗不同于在内地剿匪,茫茫草原,沙漠瀚海,这仗不好打呀!

    也难怪会全军覆没,之前派去带兵的将军,虽然当年曾随他西征过,但那时候他们不过是一些营哨、管带之类的下级军官,只知道听命行事,冲锋陷阵。这些年,他们的官职虽然越做越大当上了将军,可是天下升平已经二十多年了,无仗可打,得不到历练,不懂兵法,不知战阵,更不懂得保护粮道,以致孤军深入,遭此惨败。再来,这二十几年间,八旗军队虽然终日操练,但毕竟没有真刀实枪地打过仗,没有实战的经验。而阿拉布坦的西蒙古兵,却一直在寻衅闹事地打了多年的仗了。这就是明显的悬殊呀!

    49.抚远大将军

    四爷回来的时候,满脸的阴郁。全军覆没的消息传来。大概没人能有好心情。可是郁闷也解决不了问题。眼下的当务之急是要推选出一个新的领军人物出来。朝堂上,现在能带兵出征的猛将不少。但是有勇有谋的就少了。

    看着他紧皱的眉头。我这心里也难受。可我也帮不上他。只得走过去轻轻的替他揉按起了太阳|岤。好一会儿后。他才低低的叹了口气。

    “爷,一切都会好的。”我也只能这么说。

    “爷心疼呀!六万人马,全军覆没。”话落,我已经听到了他的哽咽声。他是个铁铮铮的硬汉字呀!什么时候见他哽咽过?我终于知道他为什么会是历史上的赢家了!他是真正的心系天下苍生呀!

    “爷,逝者已矣。那些远在西藏的同胞们还等着咱大清派八旗男儿去救他们呢!眼下之急,是要挑选出新的将军带领我八旗子弟去救活着的人。为死去的将士们报仇!”

    才那话是没有错的。可从心理上还是觉得很别扭!我只是关心他。没有别的意思!话落,就听他疲惫的说道:“嗯!消息一传回来,朝堂上就有好些武将自请带兵出征了。”

    我看了看他的样子。终是没忍住的说了句:“是不是那些人都靠不住?”

    他突然就把眼睛睁开了。牢牢的盯住了我。那眼神看的我心里直打鼓。好一会儿后,他才开口说道:“朝堂上的事儿交给我们男人来处理就好!你一个妇道人家就不用多操心了!”顿了顿,又道:“爷最近忙。几个孩子最近的学习怎么样?”

    听了他的话,我才突然间想起这里是清朝。大男子主义盛行的封建社会。且不说清朝的祖训是后宫不得干政。(他以后当了皇帝,我也算是后宫一员了)就是一般人家里也断没有女人去参与男人大事的!可我毕竟是来自三百年后,虽然从理智上来说他刚才说的话是没有错的。可我这心理上还是觉得别扭的慌。其实,我真的只是想要关心他。

    遂在开口的时候就不自觉的带了些语气。道:“几个孩子都很听话。先生每天教的东西他们都学的很认真。爷就不用操心在这上面了!”

    话落,他看了我一眼。便把我扯进了他的怀里。跌坐在了他的腿上。他把头埋在了我的胸前。低声的说道:“晚晴,爷刚才那句话说重了。爷心情不好!”

    话落,我心里一酸。伸手就抱住了他。“对不起!你心情不好,我还给你添乱!我…”

    他伸手就捂住了我的嘴。“爷有多久没这样抱过你了。还是这样好。爷抱着你,安心!”之后,我们谁也没讲话。就这样安静的任由他抱着。

    我们之间的这种静谧是被突然闯进来的几个孩子给打破的。孩子们进来后,我也理解从他腿上站了起来。不自在的咳嗽了两声。方才说道:“你们回来了?饿了吗?”

    这时,几个孩子才回了神儿。走到了四爷面前请安。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几个孩子,特别是我们家的两个男孩子与四爷之间越来越生分了。也许是因为四爷之前经常不在家,也许是因为孩子长大了。好在,心心和容儿还和她们的阿玛较亲。

    请安后,心心和容儿便一左一右的站到了四爷身边。很狗腿的说着:“阿玛,您今天回来的这般早呀!”“阿玛,累不累,容儿替您捶捶!”

    而旁边的俩小子则是对望了一眼后。都齐齐的朝我身边靠了靠。

    这时,他的脸上总算是露出了笑容。拍了拍两个女儿的手。不过,在转过头看向我身边的两个男孩子时,又不自觉的皱起了眉头。开口道:“你们两个功课都学的怎么样了?我最近忙,都没时间来抽查你们的功课。正好这会儿有空。你们就把最近先生讲的课都给我说说。”

    哎,难道这就是爱之深责之切?他难道就不能用对他两个女儿的那种语气和态度来对两个儿子?或者说稍微温柔点也行呀!用得着这么硬邦邦的吗?俩孩子就是背的再熟也难免紧张呀!

    就在这时,那嬷嬷走了进来。行礼后低声对我说道“午饭摆好了!”我看了看沙漏,已经过了午时了。遂开口说道:“爷,时辰也不早了。孩子们下午都还得上课。要不等晚上回来再考他们吧!”顿了顿,又加了句:“早上没怎么吃东西,这会儿倒是饿的慌了!”

    话落,他白了我一眼。便起身,牵着两个女儿的手走了出去。他一走,俩个男孩子明显的松了口气。还真是一物降一物。这俩小子平时是天不怕,地不怕。可每次一见他们阿玛,就跟老鼠见到猫一样的老实。他们这样究竟是好还是不好呢?我也很矛盾。一方面,我希望他阿玛能够震住他们,让他们心里有个惧怕。一方面,我又希望他们父子间能够多亲近些!矛盾呀!

    “额娘,您不是说饿了庅?还不走吗?”我看了看一左一右齐我胸高的两个孩子。他们今年才七岁了。怎么就长的这么高了?也难怪他们阿玛要把他们当成大孩子来看。哎,你们俩也是有够倒霉的!

    “走吧!晚点你阿玛又要唠叨了!”

    来到饭桌上。就见他们三人都已经坐定。桌上摆着的几乎都是辣菜。辣爽牛蛙,青椒干腐丝,剁椒鱼头,焦香排骨,熘肝尖,老厨白菜等都是放辣椒,剩下的三鲜肉卷,芦荟百合松仁鸡丁,凉拌苦瓜还算是比较清淡。汤是海带绿豆汤。秦嬷嬷也不知道他今天会回来吃饭,所以都是按照我们娘几个的口味来做的。他的口味比较清淡。遂让那嬷嬷去帮他盛了一碗绿豆粥,再把我前天做的泡菜准备点上来。

    净过手后。我便坐到了他的旁边。替他先夹看块苦瓜放进他碗里。他说了声“吃饭”后,几个孩子才开始动筷子。

    少时,那嬷嬷把粥端了上来。我从托盘里端过粥放到了他的面前。把那碟儿泡菜也放到了他的面前。笑眯眯的对他说道:“爷,秦嬷嬷也不知道你今天会回来吃饭。所以做的菜都是我们娘几个的口味。我怕你吃不惯。所以让那嬷嬷帮你盛了碗绿豆粥。这泡菜是我前天刚做的。您尝尝!”

    他点了点头。先端起那碗粥喝了一口。之后,又夹了块泡菜放进嘴里。我在旁边眼巴巴的等着他给我些意见。结果是一碗粥都被他吃完了也没说句话。

    饭后,几个孩子便离开了。两个男孩子去学骑射。两个女孩子去学礼乐。我走进书房的时候,见他正拿着本兵书发呆。心里咯噔一跳,他该不会是想亲自上前线去吧?

    “你来了?”

    “嗯!这刚吃了饭,就坐在这儿也不怕积食。多四十多岁的人呢,还当自己是年轻小伙子不成?”一边说着,一边不着痕迹的拿掉了他的兵书。

    他朝我笑了下。道:“爷发现你现在越来越唠叨了!”

    “我更年期提前到了!”

    话落,他朝我挑了下眉。我便说道:“更年期是一个人从成熟走向衰老的过渡时期,是衰老过程的一个转折点。每个人都会有更年期。”

    “你都老了那爷不更老吗?”

    我故意捧着他的脸,仔细的看了看。说道:“嗯,还好!还算是有点自知之明。不过,我不嫌弃你!”

    话落,就被他拉了下。人也撞上了他。就听他说:“你敢说爷老?爷怎么老了?不就是最近这些晚上没碰你吗?看来爷得向你证明证明。”他一边说着,一边就将我抱了起来,走向了床榻。

    “爷,您不老,一点都不老。大白天的,快放我下来!”

    奈何,他的力气比我大多了。把我放上床后,他整个身子便覆了上来。嘴不老实的乱咬乱啃着,那手更是不老实的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