禛爱晚晴第18部分阅读
禛爱晚晴 作者:rouwenwu
乱揉着。一小会儿的功夫,我的拒绝声就越来越没底气了。狂风暴雨后,我累的趴在他的胸前。就听他低声的说道:“刚才有没有弄疼你?”
我真的很想掐他一爪。可在摸了摸他的手臂后,又舍不得下手了。我知道,他心里在担心。所以刚才,才会那样发泄。哎,可怜的男人!你们家爸爸怎么就生了那么多优秀的儿子呢?
“爷,不要担心,你的好皇上都看着呢!”
“如果十三没被圈禁该多好!十三他自幼苦练武艺,熟读兵法,兵部以前也是他管着的。由他来带领我八旗将士出征,那是再合适不过了。可是现在,兵部被十四掌握着,连这次的出征都极有可能是十四。晚晴,兵部尤其重要呀!”
哎,只要不是你出征就好!我是个自私的女人,最大的希望就是一家人都平平安安的。平安了,才能去想其他的东西。战争,太恐怖,太血腥了!
遂开口说道:“爷,这兵部固然重要。可出兵在外。这士兵的粮草供给也极其重要吧!”话落,他突然用力的握住了我的肩膀。“轻点。你之前就弄的我浑身发疼了!”话落,他赶紧放开了,并用他的大手替我揉着。我才开口说道:“不管皇上将要派谁出征。这粮草这关总归是要从二哥那边调配的。毕竟,四川离西藏很近!”
“十三曾经掌管兵部,想来以他那耿直的性子,底下定是有很多心腹和老部下吧!十三他现在虽然没有机会出来,可真到了那关键的时空,他一出来,就好比是关在笼子里的虎,一声呼啸,仍然会使百兽俱惊!”
顿了顿,又打了个呵欠。朝他怀里蹭了蹭。道:“爷,你是当局者迷,我累死了。先睡会儿。你要不累就去找邬先生说道说道。累了,就陪我睡会儿!”
话落,他长臂一伸。把毯子又拉高了些。盖在了我们两人身上。少时,就听屋内传来了均匀的呼吸声!
六月,废皇太子用矾水写信,嘱托正红旗满洲都统普奇在康熙帝面前保举自己出任大将军,他想借此机会蛟龙雨水。重新行云布雨、叱咤乾坤。可惜的是被掌管内务府的四爷发现。事发,康熙皇帝震怒。废太子胤礽从咸安宫被圈禁在了专门替皇上驯养御马的上驷院里。储君之梦最终破碎!
七月,朝廷决定向西北用兵。领兵大将军的热门人选便是掌管兵部的十四爷!因为,掌管财政大权的雍亲王全力支持他的出征,所以,就更增添了他的砝码。
闰八月,胤禵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并由固山贝子超授王爵,“用正黄旗之纛,照依王纛式样”。
同月,我的二哥年羹尧也被任命为定西将军,协助十四阿哥驱逐占领拉萨的准噶尔军队。同时负责为清军入藏驱逐准噶尔判军提供后勒保障。
50.率军出征
“盛陈兵威,招抚为上”八个字是此次出兵的中心指导思想。具体来说就是三点:一、抚远大将军要率领八旗士兵在西宁阅兵、盛陈天兵军威。二、率军进入西藏,赶走阿拉布坦。第三则是命令阿拉布坦向清朝称臣进贡。
因为阿拉布坦和当年的葛尔丹从本质上来说是不同的。葛尔丹就像是匹狼。他身上流着蒙古人的彪悍血液。所以,他一直想的是吞并蒙古、西藏和青海各地,重建成吉思汗的大业。而策妄阿拉布坦野心却没他叔叔那么大。他想要的也不过是扩大地盘而已。他率部突然侵入西藏,杀死拉藏汗,除了有政治上的原因外,还有一大部分是出于宗教的原因。
康熙向来以“仁”治天下。所以,安邦定边能够和平解决是再好不过了。杀敌几万、尸横遍野这是最坏也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再来,由于东西地理方位和地势的不同。这仗也的确不好打。东边是大海,打到海边就算到头了。而西域疆域辽阔,你追得紧了,叛军自是会到处乱窜,甚至还有可能会跑到罗刹国去。几十万大军也不可能一直就守在那茫茫西域里等待叛军的再次出现。只得收兵。若等你收兵了,他们又再杀个回马枪。问题不就等于没解决嘛!所以,“盛陈兵威,招抚为上”这八个字,就是此次出讨叛军的进军方略。
所以,此次出征。这仗要么是不打。要打就必须打胜仗!
都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四爷掌管着户部。这些兵马粮草都是要他出钱来买,来筹备的。二哥在四川是负责后续的支援。
十万大军的兵马粮草要在短期之类筹备完成,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且不说将士们的兵器和盔甲等。就是那些战马也不是一下就能筹集起的。
所以,自打确立了要出征打仗以来。四爷几乎就很少回家了。整日的都住在户部。忙着指挥底下的人为出征做准备。清朝已经有二十多年没兴兵,没打仗了。太平加粉饰,哪还有战备可言呢?好在朝廷在七月的时候就决定对西藏出兵了。倒还给了他些缓和的时间。不然以户部库里堆放的那堆见太阳一晒,风一吹,全部就成碎片的棉衣和那枪把、刀把早已朽烂了的刀枪剑戟和一撅就断的弓啊、箭啊什么的。不用上战场就真的是先输人输阵了!
所以,他只能亲自坐镇户部。靠着他的“冷面王”的名声雷厉风行地指挥着底下的人做事。一时间,京师各部衙门都在他的严厉督办下都各自行动了起来。
军衣,让顺天府的百姓门一齐动手,没日没夜的赶制出来;兵器,也是日夜赶造、修复。战马,粮草,从河北、山东、山西等地急调入京。终于,在大军出征的十二月前是把所有的战前准备都做足了!接下来,就要靠十四的了!
当他带着疲惫的身子从户部里回来的时候,我们一大家人都是被他给吓了一跳。他上次离家是半个多月前。半个月后回来,人又瘦了不说,那胡子拉茬的形象实在是没办法与平日里那个死板规矩极修边幅的人联系在一起。看的我们一个个都心疼的要命!压根儿就在不去计较他究竟是歇在谁的房里了。他现在,最需要的是好好的休息!
一回到桃花坞。底下的人已经在耳房准备好了热水。那水里更上撒上了足够多的解乏薰衣草。伺候他沐浴的时候,我摸着他硬邦邦咯手的骨头,心里是好一阵儿的发酸。沐浴过后,他简单的吃了点东西,就躺回了炕上。少时,便听到了他那均匀的呼吸声。
那嬷嬷悄声的走了进来。对我说道“其他主子们都在外间。”我点了点头。替他敛了敛被子。便走了出去。一阵请安行礼后。福晋就开口道:“怎么样?爷睡下了吗?”
我点了点头。吸了吸鼻子。才回答了一声“嗯!刚睡下了!”顿了顿,又道:“沐浴的时候,就见爷又瘦了好多。那骨头都咯手。”
话落,大家的脸上都少了些嫉妒。多了些心疼。
福晋拍了拍我的手,道:“好妹妹。辛苦你了!好好照顾爷吧!咱也帮不上什么忙,留在这儿还会打扰爷休息。”顿了顿又道:“几位妹妹都替爷做了些衣服鞋袜,都是洗干净后熏过香的。妹妹晚点跟爷说下便是。”
话落,就见其他同事们都让身边的人把衣服递到了那嬷嬷手里。我赶紧出声说道:“姐姐们亲手替爷做的衣服,就当亲手交给爷才是。眼看着时辰还早。姐姐们要没事儿不如咱们今天就亲自下厨。或做个汤,做个小菜什么的替爷补补。咱能做的也只有这么多。”
这样的话,晚上大家就可以一起吃顿饭。到时候,他要去谁的院子就看各自的表现了!我也不愿意把他亲手给推出去。可她们也是他的女人。他也是她们的丈夫,她们孩子的阿玛。做人要知足。我知道,自己在他心里就够了!
福晋对于我的表现很是满意。拍了拍我的手。哽咽的说了声“好妹妹!”
我心里苦笑了下!
之后,几位主子都移驾到了厨房。洗手为心爱的男人做羹汤!可笑的是一厨房的女人都是为了同一个男人!他,还真是有够幸福的!
酉时刚过。他起了。我们做的汤呀,菜呀什么的也好了!反正大家都心照不宣的掐着时间来的!
饭桌上,他看到各位同事都亲手捧着羹汤出来着实的愣了下。不过随即就恢复了镇定。嫡福晋做的是道复元羊肉汤和红烧鹅肉,李氏做的芪枸炖黄鳝和滋补老鸭汤。钮祜禄氏做的是烤鹿肉,耿氏做的是鸭舌草炖猪肘肉和车前草炖猪小肚。我做的是芋头排骨煲和几道素菜。一桌子的菜,除了我做了几道素菜外,其他全部是药膳食补。大家都是真心的想帮他补补身子。
饭后,同事们又把各自亲手替他做的衣帽鞋袜等都拿了出来。可惜的是最后他还是留在了我的院子。大概是因为天黑了。外面天也冷,他不想出去。不过,他却是把天申和容儿都留了下来。等同事们都走后,他便带着几个孩子进了书房,仔细询问了孩子们最近的学习情况。
伺候他上床的时候,我看他脸色还好,就知道,几个孩子准是过关了。心里也挺安慰的。几个孩子都很懂事儿。知道心疼他阿玛!
我自己洗漱好后,刚一躺上床,就被他拉进了怀里。紧接着就是铺天盖地的吻落了下来。好半晌后,他才放开了我。我气喘吁吁的说道:“早点睡,你需要休息!”
话落,就听他说道:“你还知道爷需要休息?”
这人又怎么了?我哪里又得罪他了?哎,看在你辛苦为家的份儿上,我就不同你计较了。遂小声的说道:“爷,早点睡吧!明儿个还得早朝呢!”
他冷哼了一声儿。道:“知道爷累,知道爷要早朝。那你还准备把爷往其他人屋里塞。”
啊?闹脾气原来是为了这事儿呀?可我也是好心呀!再说,你自己不也是挺享受的庅?可惜这些话只能心里想想,嘴里却是一个字儿都不敢说出来。
“爷,您知道的。我在女红方面不大擅长。所以,看到其他姐姐们帮你做了衣服当然就很感激了。因为那会儿我正好要上厨房替你做些羹汤。所以,就顺便问了问姐姐们有没有兴趣一起下厨。没想到姐姐们一个个的不仅都擅长女红,还对厨艺颇有研究。之后,大家就一起进了厨房。洗手为您做羹汤!”
顿了顿,又道:“那羹汤做好了,大家总归是要端上来的了。所以,也就顺便一家人在一起吃了个饭。再说,您都半个多月没回来了。姐姐们也想念您的!”
“所以,你就顺便把爷给推了出来。要是爷跟其他人去了,你就是做了个顺水人情。要是爷没跟她们去,也是爷自己不去的。跟你没有任何关系!”
“哎呀,您真聪明。不过,心里知道就好了,这种事儿不用说出来的。都老夫老妻的了!”
“哼!你现在知道是老夫老妻了?不认为爷该是跟他们唔”
他话没说完,被我用嘴给堵住了。只有这样,才能封住他的喋喋不休。结果当然是被他吃了几回。出力的几乎就是他,可别人第二天一早照样是神清气爽的去上班!我则是一整天都没精神!哈欠连连的!
由此证明,男人跟女人真的是不好比!
十二月十二日,是抚远大将军胤禵率兵启程的日子,康熙皇帝亲自在太和殿主持了颁敕印仪式。因为是皇子出征,所以出师礼极为隆重,凡是出征的王、贝勒、贝子、公等全部戎装齐集于太和殿前,随同出征的还有被称为“内廷三阿哥”的弘曙、弘治和弘僖。他们都是康熙皇帝的孙子辈,另还有郡王、亲王数人。
其他不出征的王、贝勒、贝子、公爵和二品以上官员,也全都集合于午门之外,为胤禵送行。大将军胤禵跪受敕印,谢恩行礼毕,随敕印出午门,乘骑出□,由德胜门前往。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并二品以上大臣俱送至列兵处。
已时正牌,鼓乐高奏,颂歌扬起。吟唱声中,康熙皇帝的銮驾在三十六名太监的推动下缓缓驶来。銮舆上的明黄缨络,车驾上的黄金镶板,映着红日,璀璨夺目,光彩照人。车驾四周,是十二面明黄龙旗。在一阵山呼海啸般的“万岁、万万岁”声中,康熙缓缓地走下銮舆,向众人挥手致意。
就见,一分钟前还骑在高头大马上的大将军王胤禵此时已经跪到了康熙皇帝的面前。行了三跪九叩首的大礼。
康熙皇帝虚扶了他一下。道:“大将军是我皇子,确系良将。朕相信你!”
话落,胤禵再次跪了下去。流着激动的泪水颤声说道:“儿臣定谨遵父皇训示,请父皇安枕高卧,静候佳音。”
康熙点了点头。拍了拍他的肩膀。就见他从李德全手里接过了那枚金光灿灿、四寸见方的大将军王的印玺。亲手交到了胤禵的手中!
往事如烟,历历在目,一阵风吹了过来,撩起了康熙皇帝那花白辫子。也不得不承认,岁月不饶人呀!即使你是再厉害的皇帝也会衰老。烈士暮年,却是英雄气短。他,的确是老了。要由他的下一辈去冲锋陷阵了。
遂开口道:“该说的话,朕之前也全都告诉你了,你要好自为之!”顿了顿,又道:“军情大事,要飞马报朕知道。不要挂念朕,只要前方得手,朕总是高兴的。你,出发吧。”
随着胤禵的一声令下,出发的号角齐鸣,旗帜迎风飘扬,十万大军在漫天风尘中,踏上了西征的路程。
51.初见和分离
十四带着十万大军,带着康熙的信任及阿哥党的寄托和希望踏上了西征的路途。
京城里,朝堂上。康熙对十四高规格的欢送仪式让阿哥党又得势了起来。去巴结阿哥党的朝臣们是一日多过一日。四爷仍旧是暗自韬晦,不露声色的把康熙交给他的各部和内务府的大事小事办理的是妥妥帖帖。
十二月己未,孝惠章皇后升祔太庙,位于孝康章皇后之左,颁诏天下。晋和嫔为和妃,册封庶妃王氏为密嫔,陈氏为勤嫔,封世祖悼妃之侄女博尔济吉特氏为宣妃,册封戴佳氏为成妃,万琉哈氏为定嫔。
快年底的时候,十三的鹤膝风再次复发。这次翻病,比以往要严重些。又因为四爷现在掌管内务府,所以,看管十三夫妻俩的宗人府的人对四爷很是巴结和讨好。这样,直接的好处就是他们把十三的腿疾夸大了好些来说。康熙皇帝也许是因为年纪大了,所以也就不想再折腾他的儿子们了。随后,十三夫妻俩就从绮春园被“释放”了出来。回到了十三王府里。
被释放后的十三虽然还不能参与政事儿。但他被放出来了四爷的心也就算是安了!脸上的笑容也逐渐多了些。
康熙五十七的除夕家宴上,少了当家人在的十四爷府的家眷们并没有受到任何冷落。相反,康熙的照顾,德妃的照顾,及八福晋的照顾让她们一个个都显得似乎是高人了一等般。我仍旧是同云玲和几个孩子坐在一起。该吃就吃,该喝就喝。偶尔也打量下这满屋子都带着面具生活的人!
过了正月,康熙皇帝给八旗做了次大的人事变动。把正黄、正白、正蓝满蒙汉三旗交给了离争斗中心甚远的三位皇子。
七阿哥腿有残疾,所以,即使他曾经有着雄心壮志,豪气干云的远大抱负也只能是曾经。令人伤情的现实,让他远离了夺储的漩涡,也远离了勾心斗角。所以,康熙皇帝把正黄旗交给了他。
十阿哥虽然是个一心向着八阿哥的人,但难得的是他纵然心热,却从未为自己争过。再来,以八爷现在的情况要想再夺多储君之位的确是有些困难。所以,康熙皇帝把正白满蒙汉三旗事务都交给了老十。
十二阿哥温文儒雅,与世无争。是超然的出了名的敦厚人,从来就没参与过夺嫡斗争。所以康熙皇帝把正蓝满蒙汉三旗的事务交给了他来处理。
四月初四这天,康熙皇帝在时隔十二年之久后再次幸临圆明园。还记得他第一次来的时候是康熙四十六的十一月。那时的我才刚嫁进府里。原来,不知不觉间都已经过了十二年了。
十二年的时间,把当年那个精力旺盛、意气风发的康熙皇帝给磨老了。他的身体正在逐渐的走向衰弱。我看他直指那些东西的时候,那手都是止不住的发抖。想来也是一废太子时被气的中风所导致的后遗症。但好在,他的脑子还算清明。
再看我,十二年的时间。我也从当初那个懦弱无知的小丫头变成了两个孩子的母亲。看着两个快到我肩膀的孩子。心里是充满了对上仓的感激。
“额娘,我脸上有什么东西吗?”心心一边说,一边用力的擦了擦。那小脸立即就红了起来。我赶紧拉下了她的手。心疼的说了句“没,额娘就是看看你!”
话落,元寿噗的就笑出了声儿。我瞪了他一眼后。他才把自己的笑给硬生生的憋了下来。一张脸,立时变的通红。
就见天申把身子移了过来,小声的说道“四哥,你脸怎么这么红?”
我朝他们两个都瞪了一眼。这俩臭小子,也不看看时候。他们的皇玛法可是就在前面同他的阿玛和其他几个叔叔说着话呢!要是惊着了圣驾。看你们阿玛不揍死你们两个!
一路低头跟着前面的人走着。不知不觉间已经走到了后湖东岸的牡丹台。康熙皇帝喜欢牡丹。而这个时候的牡丹又是开的最好的时候,难怪,他会选择在这个时候来。看到这些开的千姿百态的牡丹花们。一朵更比一朵娇艳的样子。忍不住的就想到了那句千古名句“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难怪,男性帝王们好像都很喜欢牡丹!连这千古一帝的康熙也不例外!遂不自觉的对着眼前的牡丹傻笑了起来。
好一会儿后,我才发现自己已经落后其他人许多了。遂赶紧的追了上去。进了正殿时,就见康熙已经坐在了主位上。四爷和十三爷带着几个孩子站在他的左手边。我们女眷则站在了右手边上。我因为进来的有点晚。所以似乎又在无意中成了焦点。
就见康熙看了我一眼后开口说道:“老四,朕记得你们家有对双胞胎的。带出来给朕看看。”
话落,两个孩子就规规矩矩的走了出来。跪在了屋子中间。脆生生的说道:“孙女(儿)慰心(弘历)给皇玛法请安,皇玛法吉祥!”
“抬起头来,让朕看看,你们姐弟,是姐弟吧,可像?”
随后,俩孩子都很听话的抬起了头。任由康熙皇帝打量。就见他一边点头,一边说道:“老七家的两个姑娘长的不好分大小。你们家的这两个幸好是一男一女。不然,朕看你们家这两个也不好分,哈哈!”听的我是深有同感。阑夜姐姐家的俩丫头的确是不怎么好分的!
就听康熙又说道:“几岁了?念书了没?”
就听心心说道:“回皇玛法,我和弟弟今年八月十三就满八岁了。”元寿又紧接着说道:“回皇玛法,我们四岁的时候就开始念书了。”
康熙点了点头,说道:“那你都念了些什么书?先生都教了你些什么?”
康熙这话一说完。我立马就想笑了。因为孩子的阿玛每次也喜欢这么问。真不愧是父子。
就见跪在屋子中间的元寿朗声的说道:“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义》、《弟子规》、《孝经》、《论语》、《诗经》、《春秋》,还有唐诗宋词、《左传》、《史记》等。最近学的是《左传》,昨儿个先生讲的是《子产论政宽猛》。”
“哦?那你懂其中的意思吗?”
“回皇玛法。懂的。额娘说,读书是为了学以致用,所以每次念书的时候都要抓住通篇文的中心思想来读。读懂了中心思想,通篇文章的意思也就懂了!”
元寿的话一说完,我就感觉有好几道目光瞬间就投到了我的身上。臭家伙,你干嘛要把我给卖出来?我之所以那样说,还不是看你们几个每次背书那可怜的样子,所以才帮他们想了这么个偷懒的办法。下次,我再也不干这事儿了!
“呵呵!你额娘这个法子倒是新奇。你倒是说说看,这篇文章最重要的是哪两句?”
“回皇玛法。是“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
康熙点了点头。就听元寿又说道:“只是师傅说这子产竟是不对的,施政还是宽些好。可我明明就记得《春秋》里面说过,立法贵严,责人贵宽!””
康熙若有所思的看了看元寿。便开口说道:“《书经》里头的确是说,罪疑惟轻,功疑惟重。”顿了顿,又说道:“这子产和春秋说的都是对的。但是你不能用《春秋》大义驳子产”。”
“为什么?”
“因为呀,他们说这话的时候是处于不同的社会环境下的。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朝代。在治国立法的时候宽严也会因时因地而变化的。秦朝时,就是因为立法一味的严苛,百姓们受不了,最后便将他们推翻了。而汉朝则是因为看了先秦的例子,所以在立法上就是一味的松乏,结果搞得外戚和太监专权,天下群雄并起,最终还是亡了。所以说,治国当宽严并济。”
元寿点了点头。随后,又无意识的摸了摸膝盖。说道:“谢皇玛法教导。孙儿懂了!”
康熙也看到了元寿摸膝盖的动作。轻笑了下。说道:“起来吧!”顿了顿,又道:“来,弘历到皇玛法身边来。”
元寿便小跨步的走了过去。康熙牵过孩子的手。便笑眯眯的说道:“你平时都是跟先生学的多还是跟你阿玛学的多?”
话落,整间屋子的人都吃了一惊。
就听元寿说道:“回皇玛法。是跟先生学习。阿玛整日忙于政事。只有在有空的时候才会问问我们的学习。”
康熙点了点头。
“那你愿不愿意跟着皇玛法学习?”
话落,屋子里的所有人都震惊的望向了康熙和元寿。
就见元寿他先是点了点头,可随后又立即摇了摇头。
康熙似乎对于元寿的反应很满意。便笑着说道:“弘历为什么点了头又摇头?”
元寿习惯性的咬了下下嘴唇说道:“回皇玛法。孙儿是怕您太忙。”顿了顿又说道:“阿玛他每天都那么忙。皇玛法是皇帝。那就更忙了!孙儿怕打扰您!”
“哈哈,哈哈!老四。弘历我就带回宫去了!你忙,朕替你教育儿子!”
话落,就见四爷立即走到了屋中间。跪了下去。叩首道:“儿臣敬谢皇阿玛天恩。弘历能随皇祖父读书,是他天大的造化。”
四爷的话说完。康熙并没有叫他起来。而是看向了我。说道:“年丫头,你是弘历的额娘。朕把你的儿子带走,你舍得不?”
我脑子直接的反应就是先摇了摇头。然后又点了点头。随即康熙爆笑出声。我这才走到了屋中间。跪到了他的面前。
康熙笑声停了下来后,说道:“弘历那点头又摇头的习惯是跟你学的吧!这习惯可不好。得改了!”
话落,我们母子只有点头说是的份儿。
紧接着,康熙又说道:“把头抬起来。看着朕的眼睛,说说为什么你先是摇头,之后又点头。”
我慢慢的抬起了头后,习惯性的咬了下下嘴唇。就见康熙皱了下眉头。我以为他是嫌我回答的速度过慢。遂紧张的说道:“回万岁爷的话。奴婢,奴婢摇头是因为,是因为舍不得跟孩子分开。他们姐弟俩从小就跟在奴婢身边。从来就没有离开过。”
吞了下口水,又说道:“点头是因为,奴婢知道,孩子跟着您学习肯定是比跟教书先生学的东西多。奴婢只是个普通的母亲。所以,总归是希望孩子能多学些东西的。”
话落,就康熙对四爷说道:“老四呀,看来你这媳妇儿是把朕当成教书先生了!哈哈!”
我在旁边只能尴尬的笑笑。他突然转过头。又对我说了句:“弘历咬嘴唇也是跟你学的吧!这个毛病也得改!”
听的我是目瞪口呆。他怎么都观察的那么清楚?我们母子三人都喜欢在说话前先咬下下嘴唇的。
我吞了下口水。就小声的说了声“是!”
之后,康熙又看了看府里其他的孩子。在问话的时候,一个个都表现的很是挺稳重的。可是康熙并没有再开口说要带其他孩子回去。
吃过中饭后,康熙便带着元寿回了畅春园。我们母子就这么被分开了!
52.女人间的结盟
晚上躺在床上。我是翻来覆去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这康熙皇帝怎么就带走了元寿。其实也不能怪我怀疑康熙的眼光。实在是就元寿今天的表现来看是真的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因为之后弘暾的表现真的比元寿好很多。弘昼也不差。难道这就是天意?冥冥之中就注定了我的这个叫弘历的孩子会是历史上的乾隆皇帝!
虽然我一直都希望我的元寿就是历史上的乾隆皇帝。那样的话我们年家的命运就有改变的可能。可是当孩子真正被康熙带走后。我这心里又变的七上八下的。说不清这七上八下究竟是因为担心孩子的将来还是担心年家的将来或者是其他的
“你又在瞎琢磨什么?”
翻过身来,就着月光,我看他连眼睛都没睁开。遂不自觉的就对他撇了撇嘴。说道:“我能不瞎琢磨吗?今天被皇上带走的可是我儿子,他还不到八岁呢!皇上也没把他身边的董嬷嬷带去。也不知道他在那边习不习惯”
我的话还没说完。就见他睁开了眼睛。瞪了我一眼。道:“你还真是喜欢瞎琢磨。弘历是被皇阿玛带走的。那身边跟着伺候的人还会比董嬷嬷差不成?”顿了顿,又说道:“弘历能跟着皇阿玛学习,那是他天大的福气!”
这倒也是哦!可我这心里还是不踏实。遂又接着开口说道:“爷,我还是有些没搞懂皇上他怎么就只把元寿一个人给带走了?论稳重他比不上弘暾,论活泼他比不上弘昼。皇上究竟看到他哪一点好了?”
这次他干脆直接就翻了个身。朝着外面睡去了。留我独自一人在那儿想了半天,到最后才在迷迷糊糊快睡着的时候得出一个结论。天意!
第二天一早,伺候四爷出门后,我便一如往常的带着心心先去嫡福晋院儿里请安。半路上,仍然是碰到钮祜禄氏带着容儿,耿氏带着弘昼去向福晋请安。遂一起有说有笑的朝嫡福晋院子走去。
无意中回头的时候,就见心心和容儿是习惯性的肩并肩走在一起,低声私语着。而天申今天就只有一个人走在了后面安静的不说话。
哎,以往这个时候他都是和元寿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可现在却是
哎,也不知道元寿现在在干什么?
恍惚间,就听钮祜禄氏低声的说道:“妹妹怎么了?可是有什么心事?”顿了顿,她又说道:“可是在想元寿?”
话落,我朝她勉强一笑。点了点头。
她带着奇怪的眼神看了我一眼,然后就说道:“妹妹向来是个通透的主儿,这会儿怎么就钻那牛角尖了?”
随后,耿氏也开口说道:“钮祜禄妹妹说的是。年妹妹,你就别想,也别担心了!弘历阿哥可是个福大的主儿!”顿了顿,又道:“这么多的皇孙中,能真正被皇上亲自抚养的有几个,除了前头那位皇嫡孙弘皙阿哥外,也就只有妹妹的弘历阿哥了!妹妹的福气可不是一般的大呀!”
听了她们俩的话,我着实有些搞不懂了。先且不说我们彼此之间关系的好坏。就是按照我们同为母亲,同为四爷的女人这一身份,她们就应该或多或少的嫉妒下吧?特别是耿氏。她生的也是儿子。她的儿子弘昼并不比我的弘历差呀!可她怎么不但没有说任何嫉妒的话,反而还一副劝解我的样子。
毕竟,她说的很对,且不说康熙皇帝孙子众多。就是他的儿子辈能被他亲自教导抚养的都没几个!更何况元寿还是孙子辈呢!
我就这么一路沉思着,来到了福晋的院子里。跟往常一样,我们不是最早的,也不是最晚的。
刚一坐下,格格武氏和宋氏便先上来请安行礼。就见她们的脸上都带着明显讨好的笑容。我向她们回了一礼后就不想理她们了。不是我高傲,或者看不起她们。实在是因为她们脸上的笑容看起来真的不怎么爽。可想归想。脸上却是半点也没好显出来。仍旧是客气的同她们交谈了起来。
仔细想来,她们其实也可怜。进府多年,就一直没能留下个一二半女在身边。再来,四爷整天也是忙于他的大事儿。几乎就很少去她们院子里了。所以,现在的她们已经习惯于用笑容来面对比她们位份高的人。其中,对于李氏,她们是特别的讨好。
一来,她们进府的时日都比较早。同李氏的关系自然就比较熟。再加上,我刚来的时候就只顾着跟钮祜禄氏搞好关系,所以跟她们好像真的没什么交集。二来,康熙皇帝在正月的时候就替弘时指了尚书席尔达之女栋鄂氏为嫡福晋。所以,她们也都一致认为弘时会继承四爷的世子之外。当然,就更加的讨好李氏了!
可今天她们这明显讨好的笑容,怎么就对我使上了?难道就因为昨天元寿被康熙皇帝带走了,所以她们便转投方向了?
正想着,就见李氏带着她的三个儿媳妇满面笑容的走了进来。(弘时的一妻俩妾。)自然,彼此间免不了又是一番请安行礼。刚一坐下,就见嫡福晋也出来了。得,大家又都赶紧的站了起来。向她老人家行了礼后才算是坐定了。
就听嫡福晋开口说道:“茗儿,身子还好吗?可有什么不适应?”
话落,弘时的嫡福晋栋鄂绿茗娇羞的站了起来。轻声的说道:“回嫡额娘话。我身子很好。没有什么不适。谢嫡额娘关心!”
福晋满意的点了点头。才说道:“今儿个一大早,太医来给茗儿诊脉时发现茗儿已经有了一个月的身子。这可是我们雍亲王府的嫡长孙啊!”
嫡福晋的话一说完,我总算是理解了李氏那满面春风的原因了。原来,嫡长孙都要出来了!那世子之位该是弘时的了。这下好了,宋氏和武氏也该回归正常了!
果不其然,就见宋氏抢先于众人开口前说道:“真是恭喜李姐姐了!李姐姐教子有方,弘时阿哥年轻有为。这会儿,连咱雍亲王府的第三代长孙都要出生了!姐姐,您好福气呀!”
宋氏话落,武氏立即又接了上去。道:“李姐姐,真是恭喜您呀!年纪轻轻的就要做祖母了!姐姐这福气,可不是一般人能比拟的!”
此时,我是憋的脸都红了。见识了,见识了!可问题是,生孩子的不是李氏呀!她们好歹也问候下孩子他妈吧!
这时,就听心心开口说道:“三嫂子真好!才进门就帮我们添了小侄子!”顿了顿,又说道:“嫂子,小侄子什么时候出来呀?”
就见李氏又抢先于她媳妇儿开口道:“瞧咱这慰心格格多慰心呀!一口一个小侄子,听的我这做祖母的心里舒坦极了。年妹妹,可真是教女有方呀!”顿了顿,又道:“说起这个教子,教女呀,还是年妹妹厉害呀!昨儿个,我们雍亲王府的弘历阿哥不就被皇上亲自带回去抚养了嘛!呵呵,也不知道,弘昼阿哥怎么就没去?”
李氏话一说完,屋里气氛立即就变了。
就听弘昼那清脆的声音说道:“弘昼谢李额娘关心。可皇玛法为什么只把四哥带走,这点,弘昼还真是没想明白。李额娘要是知道原因,不妨说出来,也好替弘昼解解惑!”
牛!这也不是个善主儿!
就见李氏尴尬的笑了笑。说道:“我一妇道人家,哪能懂皇上的心思!想来,也是弘历阿哥结了皇上的缘吧!”
李氏话一说完,屋子里沉默了一小会儿。之后,就听福晋开口道:“时辰不早了。三个孩子还得去朗吟阁。今儿个就早些散了罢!茗儿,回去的时候注意身子。李妹妹,多派几个稳妥的人给茗儿!”
“茗儿谢嫡额娘关心!”
少刻,我们三人将孩子送去了朗吟阁后。便一起闲逛到了福海边上。无意中,又走到了当年钮祜禄氏交底的那个亭子。刚一坐下,跟在我们身边的人都被退了下去。钮祜禄氏和耿氏的人下去准备差点。那嬷嬷则是站到了路边。那样子似乎是帮我们望风。
亭子里,率先开口的是耿氏。“年妹妹,之前李侧福晋说的话,你不要放在心上。皇上带弘历回去,那自是有皇上的道理。也是弘历阿哥的福气。我们弘昼,他之前是故意那样说的。并没有任何不满,或者不甘心的意思!我们母子一直都很感激你的!当年,如果不是有你的照拂,我根本就没机会怀上弘昼。还有后来陆太医替我保胎的事儿,及孩子出生后,你对他的关心”
我急忙打断了她的话:“耿姐姐,快别说了!我没有照拂过你,只是同你和钮祜禄姐姐走的比较近罢了!再来,陆太医的事儿,是爷定的。不是我。至于天申,那是他们兄弟姊妹间自己玩的好!”
话落,就听钮祜禄氏说了句:“妹妹,这么多年了!你还是没变!”
听的我是莫名其妙!什么没变?
就听耿氏又开口说道:“好妹妹,你的好我们母子都刻在心上的,不是用嘴说的。”顿了顿,又说道:“妹妹别忘了,我们是雍亲王府里的铁三角!早在九年前就是了!弘历阿哥,才是我们的选择!相信,也是爷的选择!那位即使有了长孙又如何,世子之位,是万岁爷说了算的!弘历阿哥被万岁爷带走亲自抚养,那就说明,他才是万岁爷的选择!”
“是呀,年妹妹!我们都是站在你这边的!”
呃?现在是什么情况?成立独立的小集团吗?支持弘历?当世子?
就当我出神儿的时候,那嬷嬷端着茶水走到了我的身边。轻声的说道:“主子,茶水备好了!”
我看了那托盘里,一个大的茶壶,边上是三个杯子。突然间,脑子里就闪过了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的念头。
遂亲手执起了茶壶,把三个茶杯都倒满了水。然后,各自都端起了一个杯子,轻轻的碰了下。就算是回答了她们之前的那番话了!
西宁
经过长达三月的长途奔袭,抚远大将军胤禵率领西征之师总算是抵达了西宁,开始指挥作战。
随后,康熙为了提高胤禵在西北军中的威望,便降旨青海蒙古王公厄鲁特首领罗卜藏丹津,说:“大将军王是我皇子,确系良将,带领大军,深知有带兵才能,故令掌生杀重任。尔等或军务,或巨细事项,均应谨遵大将军王指示,如能诚意奋勉,既与我当面训示无异。尔等惟应和睦,身心如一,奋勉力行。”
另外,胤禵也注意做好对青海各部头目的团结工作,耐心说服他们:“尔等应谨遵皇父此旨,共相和睦,务以尔祖父等所遗礼法为要,各将军马、口粮、器械备办齐整,嗣后当竭力奋勉,方可嘉奖。再尔等受皇父厚恩多年,无分内外,予皆视同兄弟,惟此次受任以来,不敢存有私见,良者我必奏明皇父;如有恶劣不遵法者,我亦无计,当以法律治之。”又说:“尔等皆皇父所封亲王、贝勒、贝子、盟长,果能于一切事宜,持守中正,谁敢不遵?一切军法,赏罪分明,现在我既亲自来此,若如上年,断难宽恕。”胤禵的劝说和忠告,使罗卜藏丹津等人心悦诚服,点头称是。
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胤禵即指挥平逆将军延信由青海、定西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