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分卷阅读53

    筐棉苗没栽,秦氏让钟月先回家做晚饭,自己则留下来将余下的种完。
    “娘,那我回去了。地里露水重,别太晚,栽不完明儿继续就是了。”
    刚下过雨,路边草丛已起了露水,钟月走时不忘贴心提醒秦氏。
    “嗯,一会就回,肉块娘炒好了,你看着加青菜。”
    “好嘞!”
    钟月笑应一声,隔壁她大伯娘因为棉种未浸好,今儿没来这片地,倒是相隔农户忙碌点棉籽。
    “月月回去做饭呀?”
    “是啊,婶子种这么快!”钟月站在田头见村妇一家老小弯腰挖坑埋种,不一会功夫已行进几步远,啧啧赞叹,比她们单独栽秧迅速许多。
    “再快能有你家快,苗都长老高了!”村妇呵呵笑说,用手腕拢拢乱了的发髻。
    这样的话钟月耳朵听得快磨成茧了,礼貌地笑笑,打声招呼便离开了。
    临到村口,同她一般下田回家的孩子有不少,不用做饭的男娃则呆在路上玩闹,还有年龄稍小的女娃领着弟弟妹妹玩。
    “月月,你下田去了?”
    无聊在家的曾子辰瞅见钟月从南地回来,眼睛一亮,扬声问。
    学堂玩得好的伙伴,都在帮家里干农活,自家大伯二伯家又不让帮衬做事。
    “栽棉花去了,你真闲。”
    自上次曾子辰主动皆宣纸给她,两人说话比先前多。
    “我教你的大字没忘吧?”
    曾子辰觉得在种庄稼方面自己根本接不上话,于是发起个擅长并且处于优势的话题。
    “小事一桩。”钟月得意道。
    钟老六每日只讲八个字,对她来说简直浪费时间,恰好曾子辰有什么《千字文》、《音律启蒙》之类的书籍,于是便煽动他散课后,继续教大家。
    有两次,钟月甚至偷偷将书都给拿回家了,把其中的繁体字给抄录下来,以后没事多练练。
    “哼,看把你给得意的,月月等你把字认全了,真的不再去学了?”
    曾子辰记得钟月有次借书时曾提起过。
    其实自己也觉听钟六叔授课挺没劲的,有些句义跟以前的夫子讲得都不太一样。
    “是啊,本来就是为了不做睁眼瞎才去的。”钟老六虽说没再像第一日那样跟自己过不去,可却换成冷暴力,不过对她丁点用都没有。
    钟月正跟曾子辰说话,忽听妇人道:“月月,你娘还没回来?”
    钟月仔细辨了辨,才想起来是下午说要去她家看苗圃的村妇。
    劝嫁
    “我娘在地里栽棉花, 估摸得好一会才回。”
    钟月疑惑地注视着村妇, 心里总觉得对方并非特意为棉苗之事寻她娘,否则不会这般急慌慌的。
    “那行, 吃罢晚饭我再过去。”村妇笑应一声,扛着锄头径直离开。
    因着急回去做饭,钟月同曾子辰没说两句话两人便分开了。
    直到天摸黑, 钟月将饭菜做好等了大会, 秦氏才披星带露地从田里回来。
    “娘, 咋这时才回来, 渴了吧,坐下歇歇,我给你端洗脸水盛碗稀饭。”
    钟月见她娘满脸疲累, 心头涌出心疼,脚下生风地朝灶房走。
    秦氏的确累坏了, 天黑瞧不清路, 雨没走两天,路上坑坑洼洼一个人拉车特别吃力,衣衫都汗透了。
    秦氏弯腰洗手时,站一旁帮她拿棉巾的钟月随意道:
    “从地里回来碰到大柱奶奶, 她说吃了饭来咱家找你。也不晓得啥事,反正月儿觉得不像来看棉苗的,黑咕隆咚的能瞅见啥呀。”
    秦氏洗好手脸, 微眯着眼睛接过闺女递来的棉巾, 扑在面上试了试, 笑嗔女儿:“就你知道的多。”
    钟月猜不出村妇前来目的,而秦氏却已猜个八|九不离十。
    对方惯会给人牵线搭桥,在附近几个村人眼中算半个媒婆,如今来寻自己定是为了再嫁一事。
    “……不是婶子说偏话,贺大郎虽说有三小子,年纪长你几岁,可人家不单单有二十来亩好田,磨豆腐也是一把好手,十里八村谁没吃过他家两块豆腐啊……”
    东厢房里将洗脚变成泡脚的钟月,出神地听隔壁厅堂大柱奶奶劝她娘再嫁的言语。
    心情复杂的钟月当然不满意她牵线的人家,其口中卖豆腐的小贩她碰过几次,胡子拉碴胸前衣裳油腻一片。
    而且家里还有仨小子,她娘若嫁过去岂不是要给爷四个当保姆?还没现在的日子自在。
    “人家贺大郎说了,只要秀萍你愿意,聘礼且不说,排场不比你头次差,他没丫头,进门后定把月儿当成亲生闺女一样疼……”
    钟月撇撇嘴,借用现代社会流行的一句话,宁肯相信世间有鬼也莫听信男人的一张嘴。
    “婶子,不瞒您说,二海去后秀萍曾立誓不改嫁,这辈子都是钟家的人……多谢你费心了。”
    秦氏知道这种事免不了,不如今日借媒婆的嘴,彻底断了往后的麻烦,省得还要继续费口舌。
    “哎,不是婶子说你,你咋这死脑筋呢,守着空落落的床跟半个死人有啥差别。”
    满以为凭贺大郎的家境和自己说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