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分卷阅读20

    ‘罗刹鬼’,凶残得不得了,若你哪天一个不小心落到他手里,你可就完了!”
    思影淡淡的点了点头。
    宋子诀还想说些什么,之恩已经回来了。
    之恩一眼瞧见两人脸色有些严肃,忙问怎么了。
    宋子诀笑得很自然,随口瞎编得也不露痕迹:“也没什么,正和思影说杨大尚书拖欠我们驰道工程款的事情呢。”
    他还真就把修建驰道的来龙去脉,包括工程如何庞大,而那户部尚书杨志远,下拨的预算又是如何远远不够,如何故意克扣等等……义愤填膺、又添油加醋的,大肆渲染了一番。
    连作为当事人的之恩,也被他的激昂情绪重新煽动了一遍,愤愤握拳道:“就是这样!太可恶了!”
    这番话本来是宋子诀随口说来应付之恩的,思影却听进去了,一时陷入沉默。
    还记得初进京城那会儿,她曾按母亲临终前的吩咐,前去拜访了一些所谓“旧友”。其中,就有这位现任的户部尚书杨志远。
    能托付这样的大事,必然是当年交情非常深厚,才会被考虑到的人物。
    然而,杨府的管家却将她拒之门外,连见一面都不肯。
    母亲那份名单上的人还有好些,彼时,她尚不信人心凉薄至此。还在纪绅的随同下,固执的一个一个去登门造访……
    最后,她还遭到了纪绅的取笑。
    世态炎凉,无情无义的人,又何止一个杨志远!
    思影深吸一口气,慢慢平定了情绪。
    “秦筑长城,亡己兴汉;隋连运河,灭己利唐。无不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难怪圣贤都说:人类从历史里吸取的最大教训——就是从不吸取教训。”
    之恩和宋子诀闻言都愣了一下。
    “哈哈,你说的什么乱七八糟的。”
    宋子诀很快反应过来,一边打着哈哈,一边轻拉她的衣袖,低声道:“怎么回事?最近史书看多了么?别瞎发表意见。”
    宋子诀平日怕思影无聊,大方的打开了自家的藏书阁任她拣取,又趁机窥探她的阅读偏好。思影不喜奇谈怪论、八卦故事,尽拣些枯燥的经纶济世等政史类的书来看,有的甚至还是年代久远,晦涩难懂的古籍……
    彼时,宋子诀默默的推想了一下她专读这类书籍的缘故……脊背一凉,终究不愿意再想下去。
    之恩抬眸注视思影,正色道:“修筑驰道的初衷,的确是为了造福世人。但,也没打算亡自己,如姑娘所说,秦隋的前车之鉴,我们看得清楚,绝对不会重蹈覆辙。”
    他虽是嘴硬,但思影这一番提醒,毫无疑问令他心头一惊。细细想来,到底还是有些担心——他的初衷是好的,考虑得也算周到,更多次明令要尽量减少征调民夫和粮食;修筑驰道的费用,朝廷能多负担一些,便多负担一些……
    这样做的结果——便是几头都不讨好。户部嫌他花钱多了,压着不肯再拨款;而在民间……他心里也实是清楚,如此大规模的工程,无论怎样压缩成本、节约人力,都不可能不对黎民百姓造成负担……而且是相当沉重的负担。
    轻徭薄赋,永远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
    宋子诀抓着机会讨好思影,连立场也不顾了,赶紧顺着思影的话头接下去:“思影说得有道理。若是大幅加重劳役,万一激起民愤,这代价……实在是太冒险。况且,反正也没钱。”
    之恩对宋子诀这种见色忘友的做派十分鄙夷,不由得瞪了他一眼。
    思影分别看了两人一眼,道:“修筑驰道的余款,不必向户部伸手。”
    “哟!”宋子诀嬉皮笑脸的凑过去,肩头轻蹭她一下,“你有钱啊,借我点行么?”
    思影微微避开他,仍道:“中原从来不乏豪商巨贾,何不请他们出资?”
    之恩一下子就笑了,“原来姑娘是这个意思啊!”
    之恩道:“纵观历代,无论多么强势的帝王,逢天灾国难,命官商捐献财物,每每发动全国之力,号令天下富人,几乎没有什么用,白费力气闹笑话。姑娘既通政史,应该清楚。商人,大多唯利是图,再是富可敌国,也不肯佐国家之急。既不自愿,我们也不便强行征取。”
    思影抬眸深望着他。
    “殿下既然认为,商人唯利是图。那就投其所好,让他们有利可图便是。”
    之恩被她盯得有点恍惚。忽然想起那晚宋府花园的凉亭边,月明星稀,她在夜风翦翦中缓缓走出亭外,一双明眸晶莹透澈,烁着让人看不分明的光芒。
    彼时,他就站在阶下,抬着脑袋仰望她,只觉得头晕目眩。他想应该是喝得有点多。但此时此刻,他确定自己是清醒的,可为何……也会如此?
    之恩埋头端茶,掩饰自己的不自在,结结巴巴的问:“什……什么意思?”
    思影细细的告诉他:修筑驰道长远来看,无疑是利民的好事,就应该光明正大的布告天下,广邀各地富商出资。
    当然,仅仅这样,是不可能有人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