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
说着手上加力,想要将书扯走。
书生烧得神志不清,却死死拽着书,喉咙里发出含糊不清的嘶吼声,小个子男人听得心烦,一脚蹬在书生心口,夺了书就想去引火。
“喂!你们干什么呢?”
熟悉的声音再次传来,书生迷迷瞪瞪地睁大眼睛,也不知道看没看清来人,浑身却一瞬间松懈了下来,先前夺书的那股子劲儿一点不剩,趴在地上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
书生只觉得口鼻之间的气息烫得令人心烦意燥,冷不丁一股子淡香袭来,像是闻过千百遍一般,不自觉地就向着香味的来源靠了靠。
姑娘将干草扔给流浪汉们,将书重新捡回来塞进书生手里:“真是个呆子,是命重要还是书重要啊?”
书生的声音有些含混不清,姑娘还是听清了:“书重要。”
四
姑娘照顾了书生一个月,一个月后,风寒初愈的书生重新站在了城门口。
十年寒窗,书卷上的汗,手指上的茧,还有远方的父母乡邻,都在等着这一天。书生心中豪情万丈,大步迈进了城门,却又下意识地停下了脚步。
他回过头,荆钗布衣的姑娘站在远处,柔柔地望着他笑。
书生心中一暖,只蓦然觉得京城深处那座雄伟的宫殿也不再遥不可及,少年意气,诗书襟怀,他的心里燃着一团火,一直烧到了帝阙。
放榜那日,他在客栈里倚窗独坐,面前是一方罗帕,没绣什么花样,只有一缕熟悉的淡香。
报喜的刚走,丞相府的管家就来了。
新科进士人人招揽,但舍得嫁出自己独女的,也只丞相一人。
书生沉默许久,最终沉默下跪,婉言谢绝。
纵横朝堂结党无数的一代权臣微微挑眉:“哦?”
只一个字,书生便知道了自己的下场。
书生不后悔,收拾了自己不多的行李,黯然离开京城,却没想到刚出城门就遭遇了截杀。歹人的刀刺进胸膛的感觉有点凉凉的,倒不是很疼,被鲜血糊住的视线里隐隐可见一人青丝青衣,谪仙一般飘然而至。
醒来是熟悉的茅屋,姑娘在他身边拧着帕子。
姑娘皱着眉头:“傻不傻?前途重要还是那点读书人的气节重要?”
书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你重要。”
“你——”姑娘豁然站起,神情复杂,却不是书生想象当中的欣喜。
五
茶汤袅袅,似有微芒闪烁。
“后来呢?”孙姑娘是个合格的听众。
书生神色落寞,眼里有茫然之色。
那一年,他带着姑娘还乡,却没想到因作弊被取消进士身份的消息先他一步传到了家中。父母见到他的第一句话是:“你还回来作甚?”
所有的委屈和不甘如山呼海啸一般席卷而来,书生浑身发抖,直到此时此刻,他才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人生发生了怎样的剧变。
书生一把火烧掉了那一筐曾经视为生命的诗书礼易,在乡民们失望的目光中背井离乡,他在陌生的山里抱着姑娘失声痛哭。
开垦荒地,种地狩猎,书生和姑娘隐居深山,也不知过了多久,突然有一天,听说外面烽烟四起,戎狄入侵。
书生一夜未眠,胸腔里沉寂多年的一颗雄心砰砰跳动,他将妻子有些粗糙的双手握在掌心摩挲了许久,最终下了决心。
书生从军去了,多年的耕种狩猎给了他健壮的身躯,曾经握书的手如今毅然握住刀戟,书生将姑娘圈在怀中,声音透过胸腔传至姑娘心底:“等我。”
爬冰卧雪,横槊关山,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书生忽然沉默了,孙姑娘搅弄着汤壶,一语不发。
茶汤早已沸沸汤汤,有浓郁的香气沁心入脾,书生的身形在浓郁的白色水汽中显得有些飘忽,他把脸深深地埋进掌心,宽阔却瘦削的肩膀剧烈颤抖起来。
孙姑娘将汤勺放在一旁的架子上,盖上壶盖,将炉火拨得更小,慢慢熬煮。
“后来,我回去了,但是……我没有找到她。”书生泪痕晶莹,脸上现出茫然之色。
“那你为何现在来我这里?”
“救人。”
“所救何人?”
“她……我找到了她!”男子神色变幻不定,忽然又激动起来,“我找到了她,可是她快要死了,我要救她!我听说,只有你能救!”
男子猛然站起,急切地走来走去,脚步踉跄,脸色因为激动而潮红。
孙姑娘悠悠叹了口气,望着他在水汽中逐渐变得淡薄的身影。
“你何曾回得去?”
窗外暮色褪去,黑暗降临,室内灯火昏暗,青年男子的身影在黑暗深处幽幽发着光。
六
“你战死沙场而不自知,又以残缺的灵魂跋涉万里,试图回到家乡,却不知道人鬼殊途,沧海桑田,你不过是千年前的一缕残魂,又如何能寻到你的故乡,你的妻子?